一种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7236发布日期:2020-10-23 19:1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解决停车的问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泊车机器人主要用于车辆的存取,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但通过过道进行运输的停车场单位面积停车数量低。本柱式框架结构自动化停车系统通过结构优化取消了平面式停车场的停车过道,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停车数量。综上所述,所以设计了一种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包括外框架、承载台、一组车辆固定装置、一组行走转向装置以及辅助配套机构,所述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主要用于对目标车辆进行存取;所述外框架包括立柱和外框架横梁,所述立柱垂直于地面,各立柱的下部分之间无连接,所述外框架横梁连接在立柱上使各立柱连接在一起;所述承载台平行于地面,承载台连接在外框架上且可以沿立柱的高度方向移动,承载台平行于地面方向有一定面积的承载台通孔,所述承载台通孔对地面的投影大于所述目标车辆对地面的投影;所述一组车辆固定装置连接在承载台上,一组车辆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车辆固定装置,所述两个车辆固定装置在承载台的相对的两端;所述行走转向装置用于使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行走和转向,一组行走转向装置包括四个行走转向装置,行走转向装置连接在立柱端部且与地面接触,行走转向装置可以绕立柱转动,且行走转向装置绕立柱转动时不与相邻停放的目标车辆发生干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框架包括所述外框架横梁和四根所述立柱,四根立柱呈矩形排列,且立柱位于矩形的四个角上;立柱排列形成的矩形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目标车辆的长度,立柱排列形成的矩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目标车辆的宽度;所述外框架横梁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一倍目标车辆高度;四根立柱围成内部长方体区域1,内部长方体区域从地面起两倍目标车辆高度内无外框架横梁或其它遮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承载台是由承载台横梁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承载台的外轮廓不与相邻停车位上的目标车辆发生干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车辆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车辆固定装置支撑机构、一个不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和两个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所述两个车辆固定装置支撑机构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承载台长度方向的承载台横梁上,且可以沿承载台长度方向移动;不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固定连接在两个车辆固定装置支撑机构上一端,且平行于承载台宽度方向;两个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分别连接在两个车辆固定装置支撑机构上另一端;不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靠近承载台长度方向的末端,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靠近承载台长度方向的中间;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可以相对车辆固定装置支撑机构进行折叠,使其在承载台通孔外;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未折叠时位于承载台通孔内,且平行于不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不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和可收放车辆固定装置相距一定的距离,所述距离小于目标车辆车轮直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行走转向装置上有行走轮用于承载载荷与移动,行走轮与地面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立柱的高度为4000mm;所述立柱有四根,立柱按矩形排布,立柱在矩形的四个角上,矩形的长边长度等于停车位的长度6000mm,矩形的短边长度等于停车位的宽度2800mm,在立柱包围形成的长方体内,从地面起3900mm的高度范围内无外框架横梁;所述外框架横梁固定在立柱上,使各立柱连接在一起,且外框架横梁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普通车辆的高度2000mm;所述承载台是由承载台横梁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矩形的长度大于普通车辆的长度,矩形的宽度大于普通车辆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承载台形成的矩形的长度为5800mm,承载台形成的矩形的宽度为2600mm;承载台平行于地面方向上内部为一定面积的承载台通孔,且所述承载台通孔对地面的投影大于普通车辆对地面的投影,承载台不与周围车位上的车辆发生干涉;所述承载台支撑件与承载台横梁相接,用于对承载台进行加固;所述一组车辆固定装置包括两个车辆固定装置,所述两个车辆固定装置在同一平面,车辆固定装置连接在承载台上,两个车辆固定装置在承载台长度方向上不同的两端,且能够在承载台上沿承载台长度方向独立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车辆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机构、一个不可收放承载机构、两个可收放承载机构和两个收放机构;所述两个支撑机构分别连接在承载台的导轨上,用于负载不可收放承载机构、可收放承载机构载荷,且可以在所述承载台上沿承载台长度方向上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机构通过滑轮连接在所述两根导轨上,进一步使支撑机构可以在所述承载台上沿承载台长度方向移动;不可收放承载机构长度不小于承载台通孔宽度,不可收放承载机构固定在所述两个支撑机构上;所述可收放承载机构包括收放机构和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长度大于普通乘用车轮胎宽度25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通过转轴连接,转轴旋转轴垂直于地面,以使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可以在支撑机构上转动;所述收放机构连接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和支撑机构,收放机构可以使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处于预备状态或工作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处于预备状态时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平行于承载台长度方向;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处于工作状态时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垂直于承载台长度方向,且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较长一端在承载台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的收放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收放机构包括连杆一、连杆二和气缸或液压缸;所述连杆一两端与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连杆二连接,所述连杆二两端与所述连杆一和所述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连接,所述气缸或液压缸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连杆一、所述连杆二的接点,以使所述收取机构可以实现收或放;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处于工作状态时和不可收放承载机构都平行于承载台的宽度方向,且都与地面平行;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在工作状态时和不可收放承载机构相距一定距离,不可收放承载机构靠近承载台长度方向末端,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靠近承载台长度方向中间;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处于预备状态时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折叠在承载台上,以使汽车在垂直地面方向上升降通过承载台通孔时不与可收放承载机构发生干涉;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处于预备状态时和工作状态时不与其它车辆发生干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升降部分传动装置和牵引装置;所述升降电机和升降部分传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外框架上;升降电机和升降部分传动装置连接,驱动升降部分传动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牵引装置为钢索牵引式,钢索连接升降部分传动装置和所述承载台;升降部分传动装置使钢索在外框架的高度方向上运动,进一步使承载台在外框架的高度方向上移动;所述行走转向装置包括行走转向装置机架、行走电机、车轮、行走部分传动装置、转向电机、回转台、转向部分传动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回转台由回转台上承载块、回转台下承载块和推力轴承组成;回转台上承载块和回转台下承载块通过推力轴承连接,回转台的底部可以相对回转台的上部转动;所述行走转向装置机架的顶部与所述回转台下承载块连接;回转台上承载块与所述立柱固定;所述转向电机和行走转向装置固定在行走转向装置机架上;转向电机和转向部分传动装置连接,转向电机带动转向部分传动装置,使转向部分传动装置绕回转台旋转,进一步使行走转向装置相对立柱转动;所述车轮连接在行走转向装置机架上,所述行走部分传动装置固定在车轮上;所述行走电机固定在行走转向装置机架上,行走电机通过行走部分传动装置连接车轮,进一步使车轮转动带动外框架移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以提高平面式停车场的单位面积停车数量,提高停车的自动化程度,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种承载台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种车辆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种收放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种车辆外框架示意图。

图中:101-立柱;102-外框架横梁;103-外框架支撑件;201-承载台横梁;201-承载台支撑件;301-不可收放承载机构横梁;302-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一;303-支撑架;304-滑轮组;305-气缸或液压缸;306-连杆二;307-连杆一;308-可收放承载机构;309-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适用于居民小区、旅游景点和组织机构等地方,可对现有的平面式停车场进行改造;例如,将现有标准停车位进行缩小,取消停车过道,同时使用本实例进行停车取车;也可用于新建停车场,将整体或局部建设成无过道的平面式停车场。

该柱式框架结构停车系统包括外框架100、承载台200、车辆固定装置300、行走转向装置400等;车辆固定装置300于承载台200连接,且可以在承载台200上沿承载台200长度方向上移动;承载台200连接在外框架100上,且可以沿外框架100高度方向上移动;行走转向装置400连接在外框架100底部;参见图2,承载台200为矩形框架结构;承载台200相邻两横梁201之间通过支撑201加固;承载台200长度为5960mm、宽度为2260mm,内部为一长度5800mm、宽度2100mm的承载台通孔。

参见图1、图3,301不可收放承载机构横梁和302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一组成不可收放承载机构;车辆固定装置300通过不可收放承载机构和可收放承载机构308将车轮夹持住;不可收放承载机构横梁301长度为2300mm,且固定在两侧的支撑机构303上;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302长度为250mm,固定在不可收放承载机构横梁301上;支撑机构303通过滑轮304连接在承载台200长度方向的横梁201上;支撑机构303可以在承载台200长度方向移动;连杆一306一端与支撑机构303通过转轴连接,可以绕转轴在高度方向上旋转;连杆一306另一端与连杆二307通过销轴连接;连杆二307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杆一306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308连接;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308通过转轴与支撑机构303连接,可以绕转轴在高度方向上旋转;且直接接触承载车辆机构二308较长一端在承载台200内侧时连杆一306和连杆二307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气缸或液压缸305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连杆一306和连杆二307的销轴接点,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在支撑机构303上。

参考图1,两个车辆固定装置300分别在承载台2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参考图5,外框架100包括立柱101、横梁102和支撑103;立柱101高度为2500mm;四根立柱101分布在矩形的四个角上,矩形长边长度为6040mm,矩形短边长度为2340mm;四根横梁102连接为矩形,矩形四个角与立柱101固定,横梁102距立柱101底端的距离为2000mm;支撑103连接在立柱101与立柱101、立柱101与横梁102、横梁102与横梁102之间,用于加固外框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