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对拉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9379发布日期:2020-09-18 20:3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对拉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对拉连接件,具体为一种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对拉连接件,属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是指在工厂将混凝土构件浇筑养护成型,然后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来设计建造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的技术。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程度高、施工质量易保证、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受气候影响小等优点,并且没有现场施工导致的耗水、耗能、材料浪费、废弃物排放多等问题。近些年来装配式建筑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目前现浇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中,一般是在浇筑完成后将模板拆除,这一环节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而且造成了材料浪费。随着技术进步,可以使用免拆卸的钢筋模板一体化构件,永久模板和钢筋通过对拉连接件连接成整体,在施工现场浇筑并养护至符合要求。这种技术方案减少了施工流程,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材料浪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但另一方面,钢筋模板一体化构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也存在很大限制: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误差,对拉连接件在模板中埋置的深度难以精确保证,严重影响了钢筋模板一体化构件的质量。

钢筋模板一体化墙板上,在两侧模板之间设有对拉连接杆件。对拉连接杆件主要在混凝土浇筑时承担混凝土侧压力,在墙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体化模板厚度一般在20mm左右,对拉连接件需准确埋设在20mm的位置内,埋设深度不足时将引起模板破坏或胀模。

钢筋模板一体化构件一般采用两侧模板分别浇筑的工艺生产,即先将对拉连接件与钢筋连接,再浇筑第一面模板,通过对拉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面模板连接。最后将钢筋、对拉连接件与第一面模板作为整体,通过对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面模板进行连接。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误差的不断累积,对拉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面模板连接后,对拉连接件的另一端高度难以做到一致,导致对拉连接件与第二面模板的连接精度难以保证,进而严重影响了钢筋模板一体化构件的质量,模板破坏或胀模的现象经常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对拉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对拉连接件,包括丝杠、长度自适应埋件、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固定埋件、固定埋件螺纹段、固定埋件平直段、第一面模板、水平钢筋、纵向钢筋、第一面模台基准平面、第二面模台基准平面、第二面模板、第一面模台、第二面模台和构件厚度控制件;所述丝杠、长度自适应埋件和固定埋件组成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的对拉连接件,且所述丝杠竖直安置在第一面模台和第二面模台之间,所述固定埋件由固定埋件螺纹段和固定埋件平直段构成,且所述固定埋件螺纹段与丝杠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固定埋件平直段与第一面模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面模台基准平面外侧设置第一面模台,且所述第一面模台基准平面上浇筑有第一面模板,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由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和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构成,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与丝杠的另一端进行连接,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设置在第二面模台基准平面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面模台基准平面外侧设置第二面模台,且所述第二面模台基准平面上浇筑有第二面模板,且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埋设在第二面模板内,所述水平钢筋与纵向钢筋通过焊接或绑扎连接组成钢筋网片,且所述水平钢筋与纵向钢筋设置在第一面模板和第二面模板之间,所述构件厚度控制件竖直安置在第一面模台和第二面模台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和固定埋件均设置在丝杠的两端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杠与固定埋件的固定埋件螺纹段采用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杠与长度自适应埋件的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采用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杠、长度自适应埋件和固定埋件组成的对拉连接件长度大于构件厚度控制件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整体为喇叭口形状,且长度自适应埋件的长度自适应埋悬挑段平面上不闭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与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之间锻造成一体化整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受力变形后,仍能满足混凝土侧压力对埋件抗拔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对拉连接件设计合理:

1、构件生产质量得到保证:通过螺纹连接与长度自适应的设计,解决对拉连接件与模板连接问题,保证对拉连接件的两端均完全埋入模板内,有效提高装配式构件生产质量;

2、降低生产成本:由于一体化模板厚度薄,对生产加工环节误差的控制要求高,即对拉连接埋件需完全埋入模板内,解决上述误差控制对生产模台、钢筋加工、吊装工具提出了很高要求,必然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提高,采用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对拉连接件,通过自适应的设计,降低了各个生产环节因控制误差所提高的材料及人工费用,有效降低了构件成产的造价;

3、通过螺纹连接与自适应的设计,减少人工校核连接件埋设深度的工序,提高了构件的生产速度;

4、增强墙体的力学性能:连接杆件与构件共同工作、共同受力、协调变形,螺纹连接件实际上为有墙体两侧模板提供了一种刚性连接,可传递一定的荷载到墙体结构上,采用这种连接件的外墙结构,其承载能力获提升;

5、连接杆件便于生产,连接杆件各部分都是同样规格的部件,可以进行流水化作业进行生产;

6、连接杆件施工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埋件与丝杆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同时螺纹连接具有强度高的特点,在进行抗剪连接件的布置时较少的螺栓就可以承受很大剪力,便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成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长度自适应端埋件细部构造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长度自适应端埋件细部构造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对拉连接件与钢筋连接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对拉连接件与第一面模板及钢筋连接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构件翻转后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对拉连接件与两侧模板及钢筋连接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长度自适应连接件与第二面模板连接后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端埋件细部构造平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端埋件细部构造a-a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丝杠,2、长度自适应埋件,2-1、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2-2、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3、固定埋件,3-1、固定埋件螺纹段,3-2、固定埋件平直段,4、第一面模板,5、水平钢筋,6、纵向钢筋,7、第一面模台基准平面,8、第二面模台基准平面,9、第二面模板,10、第一面模台,11、第二面模台和12、构件厚度控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一种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对拉连接件,包括丝杠1、长度自适应埋件2、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2-1、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2-2、固定埋件3、固定埋件螺纹段3-1、固定埋件平直段3-2、第一面模板4、水平钢筋5、纵向钢筋6、第一面模台基准平面7、第二面模台基准平面8、第二面模板9、第一面模台10、第二面模台11和构件厚度控制件12;所述丝杠1、长度自适应埋件2和固定埋件3组成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的对拉连接件,且所述丝杠1竖直安置在第一面模台10和第二面模台11之间,所述固定埋件3由固定埋件螺纹段3-1和固定埋件平直段3-2构成,且所述固定埋件螺纹段3-1与丝杠1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固定埋件平直段3-2与第一面模板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面模台基准平面7外侧设置第一面模台10,且所述第一面模台基准平面7上浇筑有第一面模板4,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2由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2-1和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2-2构成,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2-1与丝杠1的另一端进行连接,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2-2设置在第二面模台基准平面8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面模台基准平面8外侧设置第二面模台11,且所述第二面模台基准平面8上浇筑有第二面模板9,且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2-2埋设在第二面模板9内,所述水平钢筋5与纵向钢筋6通过焊接或绑扎连接组成钢筋网片,且所述水平钢筋5与纵向钢筋6设置在第一面模板4和第二面模板9之间,所述构件厚度控制件12竖直安置在第一面模台10和第二面模台11之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2和固定埋件3均设置在丝杠1的两端外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丝杠1与固定埋件3的固定埋件螺纹段3-1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同时螺纹连接具有强度高的特点,在进行抗剪连接件的布置时较少的螺栓就可以承受很大剪力,便于施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丝杠1与长度自适应埋件2的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2-1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同时螺纹连接具有强度高的特点,在进行抗剪连接件的布置时较少的螺栓就可以承受很大剪力,便于施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丝杠1、长度自适应埋件2和固定埋件3组成的对拉连接件长度大于构件厚度控制件12的长度,保证对拉连接件的两端均完全埋入模板内,有效提高装配式构件生产质量。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2整体为喇叭口形状,且长度自适应埋件2的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2-2平面上不闭合,在受力作用下高度可调节。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螺纹段2-1与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2-2之间锻造成一体化整体结构,确保受重力作用下不发生断裂。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2-2受力变形后,仍能满足混凝土侧压力对埋件抗拔的要求。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对拉连接件时:

参阅图1-2,通过螺纹连接丝杠1、长度自适应埋件2、固定埋件3,组成长度自适应的钢筋模板一体化墙体对拉连接件;

参阅图5,焊接或绑扎连接水平钢筋5与纵向钢筋6组成钢筋网片,焊接对拉连接件与钢筋网片,形成整体,钢筋部分制作过程中,受焊接变形、模台平整度及吊装运输等方面的影响,固定埋件3与第一面模台基准平面7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空隙;

参阅图6,旋转固定埋件螺纹段3-1,将固定埋件调整到与第一面模台基准平面7紧密连接,浇筑第一面模板4,此时固定埋件平直段3-2、第一面模板4的外侧与第一面模台基准平面7在同一平面上,螺纹连接的长度满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侧压力对固定埋件3的要求;

参阅图7,翻转丝杠1长度自适应埋件2、固定埋件3、第一面模板4、水平钢筋5和纵向钢筋6,受焊接变形、模台平整度及吊装运输等方面的影响,长度自适应埋件悬挑段2-2与第二面模台基准平面8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空隙;

参阅图8,浇筑第二面模板9,在材料凝固前,将翻转后的构件埋入模板材料内,在构件与第一面模台10重量的作用下,固定埋件螺纹段3-1挤压变形,对拉连接件长度自动调节到构件厚度控制件12的长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