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钻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62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镗钻机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非金属材料(如理石)镗钻孔的机床。
某些设备如锡槽需用大块石材砌制,但仅仅用胶凝材料将块块石头垒砌起来是不行的,因为高温下胶凝材料膨散,石块之间脱离,所以石块之间还需用螺栓、钢筋联紧起来,因此需要石块上镗钻引穿螺栓、钢筋的螺孔、直孔。现有镗钻孔的方法是人工用扁铲、尖铲抠孔,弊病很多。首先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抠一个孔要1个多小时;其二是抠出的孔质量差,在石块高温窑烧结后由圆形孔变成椭圆形的,尺寸最大偏差达10余毫米,最小也达3~5毫米,所以还需手工扩张,而且成品率很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块非金属材料镗钻孔的机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转刀体及其支架,载料台及其底座,其特征是转刀体支架具有升降、平移和转刀体偏转机构;载料台底座为槽形座,载料台置于槽内,载料台由平台和支承平台的旋转轴组成。将石块置于载料台的平台上,钻直孔时将钻头对准石块上钻孔部位,然后启动转刀体旋转(让所说平台同时旋转也可)即可。镗斜螺孔时,将刀杆调到与斜孔一致的倾斜度,对准镗孔部位,然后只启动平合旋转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排除了上述人工抠孔的弊病,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例由附


图1~3给出,以下结合实例详述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的侧视图。
图3是
图1的俯视图。
根据
图1~3,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刀体12及其支架、载料台及其底座,其特征是转刀体12支架包括立架9、横梁11、座架13,通过立架9的丝杆10(由电机带动)与横梁11螺纹连接构成升降机构,座架13滑动配合装接于横梁11上,形成平移机构,转刀体12直接与活座14联接,活座14旋动配合装接于座架13上,形成偏转机构,带动转刀体12主轴的电机17安装在座架13上;载料台底座为槽形底座1,立架9安装在底座1上沿,载料台安设在底座1槽内,它由平台6和转轴5组成,转轴5由支座18的轴承2、4支承,其旋转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9、皮带轮20和由皮带轮20牵转的涡杆,联接在转轴5上的涡杆啮合的涡轮3。此外,为操作方便,可在底座1槽口部设活动台板15,台板15有两块,底带滚轮,槽口设有轨道7,借此台板15可滑移,石块放到平台6上后,将两块台板15推合(中心有孔不妨碍转刀体12推进),操作者可站在台板15上操作。
上述实例既可为大理石块等大块石材镗钻孔,也可为陶瓷、水泥制品等非金属材料制品镗钻孔。加工φ80mm×φ110mm×深15mm锥形孔只需3~5分钟,而加工深400mm的直孔只需1分钟。
权利要求1.镗钻机床,包括转刀体12及其支架、载料台及其底座,其特征是转刀体12支架具有升降、平移和转刀体偏转机构;载料台底座为槽形底座1,载料台安设在底座1槽内,它由平台6和转轴5组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镗钻机床,其特征是转刀体12支架包括立架9、横梁11、座架13,通过立架9的丝杆10与横梁11螺纹连接构成升降机构,座架13滑动配合装接于横梁11上,形成平移机构,转刀体12直接与活座14联接,活座14旋动配合装接于座架13上,形成偏转机构,带动转刀体12主轴的电机17安装在座架13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镗钻机床,其特征是底座1槽口带有活动台板15。
4.按权利要求2所说的镗钻机床,其特征是底座1槽口带有活动台板15。
5.按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说的镗钻机床,其特征是转轴5旋转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9、皮带轮20和由皮带轮20牵转的涡杆、联接在转轴5上的和涡杆啮合的涡轮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非金属材料(如理石)镗钻孔的机床。现有镗钻机床都不能用于大块石材镗钻孔,所以大块石材制孔方法都是人工用扁铲、尖铲抠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抠孔质量差。本实用新型特征是转刀体支架具有升降、平移和偏转机构,载料台底座为槽形座,载料台由旋转的平台和其转轴组成,置于底座槽底。其镗钻孔速度极高,质量好。
文档编号B28D1/14GK2053975SQ8920944
公开日1990年3月7日 申请日期198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8月28日
发明者张鹏仁 申请人:张鹏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