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单向塑料模壳单片及组合式大型单向塑料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42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单向塑料模壳单片及组合式大型单向塑料模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现浇施工的密肋楼板用的大型塑料模壳单片及塑料模壳,作为建筑施工的工具。
用模壳现浇施工的密肋楼板,特别适用于大跨度、大载荷的建筑工程,充分满足公共建筑的大空间使用要求。塑料模壳现浇的密肋楼板,是由较薄的板体及位于板体下且与板体连为一体的相互垂直排列的肋板组成,肋距一般在1米左右甚至更大,由于省去了板体下肋板间不受力的建筑材料,从而减轻了楼板的重量。不但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抗震性能、节约材料、降低造价,而且施工方便、速度较快,并可较充分利用空间,造型也比较美观。密肋楼板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双向均匀密肋楼板,即肋板的厚度是一样的;另一种是双向主次密肋楼板,即相互垂直的肋板在一个方向上厚度较厚,在另一个方向上较薄,也有人将这种主次密肋楼板称为单向密肋楼板的。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63961U及CN85102515公布的大型塑料模壳即是用于现浇上述双向密肋楼板的。而所谓真正的单向密肋楼板是指只在一个方向上设有肋板,肋板之间形成规则的凹槽。目前还未发现用于现浇该种单向密肋楼板的塑料模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现浇单向密肋楼板用的大型单向塑料模壳单片及组合式大型单向塑料模壳。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中的提供一种大型单向塑料模壳单片的技术方案是,见


图1及图2,模壳单片由材料相同相互连为一体的上面板(11)、侧板面(12)、底座(13)、边框板及加强筋组成,上面板(11)、侧面板(12)的基本形状是方形,底座(13)的基本形状为长方形,上面板(11)、侧面板(12)、底座(13)宽度相等且宽边相互对齐连为一体,上面板(11)与侧面板(12)组成本模壳单片的板体,板体与底座(13)组成本模壳单片的片体;上面板(11)与侧面板(12)间的夹角为小于100度的钝角,侧面板(12)与底座(13)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小于100度的钝角,且上面板(11)的板面与底座(13)的上表面均为水平面;上面板(11)的下端面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相互交叉、垂直排布的形状为板状的侧平向加强筋(151)和正平向加强筋(152),侧面板(12)内侧的端面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形状为板状的正平向加强筋(153),且与上面板(11)的正平向加强筋(152)相连接;本模壳单片的板体前后边缘上分别设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前边框板(141)和后边框板(142),与侧面板(12)相对的侧边缘上设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侧边框板(143),侧边框板(143)的前后端分别与前边框板(141)的端部和后边框板(142)的端部连为一体。
上述底座可为长方体,或为内部设有正平向加强筋的长方壳体;各边框板的高度大于各加强筋的高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中提供一种组合式大型单向塑料模壳的技术方案是,见图3、图4,取上述方案所得的两片模壳单片(1),相互固定连接组成模壳单元,两模壳单片(1)的上面板(11)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侧边框板(143)前后端相互对齐,两侧边框(143)上设有通孔,用螺栓固定连接;然后再由相同的模壳单元相互固定连接组成模壳,模壳单元的前后边框板上分别设有通孔,模壳单元前边框板(14)和另一模壳单元的后边框板(142)板面相互接触、对齐,由螺栓固定连接;模壳单元的后边框板(141)和又一模壳单元的前边框板(142)板面相(14)相互接触、对齐,由螺栓固定连接。相互固定连接的模壳单元的个数可根据具体施工情况确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双向塑料模壳现浇双向密肋楼板所有的各种优点,如密肋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强,省去大梁可降低层高等,塑料模壳可重复使用50次以上,两者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1)工艺更方便,使施工速度更快。
(2)进一步节约材料20%,降低造价,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
(3)进一步增大了建筑物有效空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单向塑料模壳单片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2为
图1的仰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大型单向塑料模壳中模壳单元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4为图3的仰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封头的组合式大型单向塑料模壳的一种立体图。
附图6为图5的仰视图的局部。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现浇单向密肋楼板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以聚丙烯塑料作原料,用注塑机注塑成型为
图1及图2所示的模壳单片,模壳单片长为625mm、宽为300mm、高为300mm,并在各边框板上钻连接用通孔;由图3所示,将两片模壳单片(1)的侧边框板(143)对齐,用螺栓(2)(见图4)将两片模壳单片(1)固定连成模壳单元。
取上述相同的模壳单元20个单元,按图6所示,模壳单元的前边框板(141)与另一模壳单元的后边框板(142)对齐,用螺栓(2)固定连接;模壳单元的后边框板(142)与又一模壳单元的前边框板(141)对齐,并用螺栓(2)固定连接,从而组成单向塑料模壳。
考虑到施工方便,可在模壳两头安装模壳封头(3),模壳封头(3)是由结构相同的两片模壳封头片(31)、(32),通过螺栓(21)固定连接组成,见图6,模壳封头(3)相应的边框板与单向塑料模壳的边框板相接触,通过螺栓(22)固定连接,形成如图6所示的带有封头的组合式大型单向塑料模壳。
考虑到进一步增强本模壳的强度,在四片模壳单片的结合处设置4块相同的钢制角形加强角(4),并用螺栓(5)固定在模壳上,见图6,同时还在模壳底部四周设置了角钢(6),通过螺栓与底座(13)的侧板固定连接,见图6。
实施例2其余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模壳单片长为600mm,宽为568.5mm,高为350mm,且可以用木板代替实施例1的封头作为模壳的边板。
应用例用实施例2所得的组合式大型单向塑料模壳相互组合,可用于现浇制得如图7所示的单向密肋楼板。
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单向塑料模壳单片,其特征在于,模壳单片由材料相同相互连为一体的上面板(11)、侧板面(12)、底座(13)、边框板及加强筋组成,上面板(11)、侧面板(12)的基本形状是方形,底座(13)的基本形状为长方形,上面板(11)、侧面板(12)、底座(13)宽度相等且宽边相互对齐连为一体,上面板(11)与侧面板(12)组成本模壳单片的板体,板体与底座(13)组成本模壳单片的片体;上面板(11)与侧面板(12)间的夹角为小于100度的钝角,侧面板(12)与底座(13)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小于100度的钝角,且上面板(11)的板面与底座(13)的上表面均为水平面;上面板(11)的下端面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相互交叉、垂直排布的形状为板状的侧平向加强筋(151)和正平向加强筋(152),侧面板(12)内侧的端面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形状为板状的正平向加强筋(153),且与上面板(11)的正平向加强筋(152)相连接;本模壳单片的板体前后边缘上分别设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前边框板(141)和后边框板(142),与侧面板(12)相对的侧边缘上设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侧边框板(143),侧边框板(143)的前后端分别与前边框板(141)的端部和后边框板(142)的端部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单向塑料模壳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3)可为一长方体,或为内部设有正平向加强筋的长方壳体;所述的各边框板的高度,大于各加强筋的高度。
3.一种组合式大型单向塑料模壳,其特征在于,a、以模壳单片为基本构件,模壳单片由材料相同相互连为一体的上面板(11)、侧板面(12)、底座(13)、边框板及加强筋组成,上面板(11)、侧面板(12)的基本形状是方形,底座(13)的基本形状为长方形,上面板(11)、侧面板(12)、底座(13)宽度相等且宽边相互对齐连为一体,上面板(11)与侧面板(12)组成本模壳单片的板体,板体与底座(13)组成本模壳单片的片体;上面板(11)与侧面板(12)间的夹角为小于100度的钝角,侧面板(12)与底座(13)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小于100度的钝角,且上面板(11)的板面与底座(13)的上表面均为水平面;上面板(11)的下端面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相互交叉、垂直排布的形状为板状的侧平向加强筋(151)和正平向加强筋(152),侧面板(12)内侧的端面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形状为板状的正平向加强筋(153),且与上面板(11)的正平向加强筋(152)相连接;本模壳单片的板体前后边缘上分别设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前边框板(141)和后边框板(142),与侧面板(12)相对的侧边缘上设有与板体连为一体的侧边框板(143),侧边框板(143)的前后端分别与前边框板(141)的端部和后边框板(142)的端部连为一体。b、由结构相同的两片模壳单片(1)相互固定连接组成模壳单元,两模壳单片(1)的上面板(11)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侧边框板(143)前后端相互对齐,两侧边框板(143)上设有通孔,用螺栓固定连接;c、由相同的模壳单元相互固定连接组成模壳,模壳单元的前、后边框板上分别设有通孔,模壳单元前边框板(141)和另一模壳单元的后边框板(142)板面相互接触、对齐,由螺栓固定连接;模壳单元的后边框板(142)和又一模壳单元的前边框板(141)板面相互接触、对齐,由螺栓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现浇施工的单向密肋楼板用的单向模壳单片及组合式单向塑料模壳。本模壳单片是由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的构件,由两片模壳单片固定连接成为模壳单元,再由多个模壳单元固定连接则成为本单向塑料模壳。与双向塑料模壳现浇双向密肋楼板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现浇单向密肋楼板时,还具有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节约楼板材料的优点。所浇成面的楼板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抗震性能,且重量轻,增大了有效建筑空间。
文档编号E04G9/02GK2206812SQ94242328
公开日1995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1日
发明者董孝森 申请人:常州市巨力塑料实业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