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板用壁厚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575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模板用壁厚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用的壁厚调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安装在建筑用模板灌浆成型墙壁架构时所设置的互拉杆上、并可依需要调整及控制模板所对应形成的欲灌浆结构的间距的装置。
一般建筑物的施工,经常使用一种互拉杆安装在供形成墙壁结构的内、外两模板间,以控制成型的壁厚,同时防止混凝土的侧压力将模板撑倒。其使用方式以

图1的钢模板为例,该钢模1由多数U型截面的框条11联结组编构成,而钢模1的模面12在适当位置处各设有镂孔13。
请再参阅图2所示的灌浆状态,在建筑物楼板14上,内、外模板15间藉一互拉杆16穿经镂孔13,而且互拉杆16上设有螺纹的螺设部161由螺帽17螺设固定,然后再于二内、外模板15间进行灌浆。然而,互拉杆16两端的螺帽17仅能限制二内、外模板15无法向两侧外移,却无法限制二内、外模板15向内位移,所以在未灌浆前,二内、外模板15仍可能因内移而与螺帽17发生间距,则在遽然灌浆而撑开两二内、外模板15时(内模板通常是围成方型框状,而外模板则系形成面板状,故内模板较重而不动,相对使较轻的外模板外撇),易因外模板15各点受瞬间侧压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某些互拉杆16可能发生偏斜而使二内、外模板15无法保持一平行状态,导致所形成的墙面厚薄不一。另外,在未灌浆前,二内、外模板15的间距在调整完成后,可能因其中一互拉杆16上螺帽17螺转施力的大小控制欠当,造成将二内、外模板15之间的间距过小,此时即使将螺帽17螺转出,亦无法使二内、外模板15自然外张,加之由于钢模1重量重,有时甚至须动用吊车协助吊移,因而造成相当大的困扰。其次,螺帽17螺设在互拉杆16上的位置决定了所拘束构成的二内、外模板15间供灌浆的壁厚,在二内、外模板15并非同步位移,且上下不同位置的互拉杆16上的螺帽17的螺进距离亦非同步的情况下,欲求控制二内、外模板15间供灌浆的壁厚是相当的困难,其测量上的费时费事更是可想而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适合安装在建筑用模板灌浆成型墙壁架构时所设置的互拉杆上、并可依需要调整及控制模板对应形成的欲灌浆结构间距的建筑模板用壁厚调整装置。
本发明提出这样一种建筑模板用壁厚调整装置,包括一固定座,其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可供螺接件螺设的翼部,另一端则在两侧各设有一扣座,在翼部与扣座间的固定座两侧各凹设一扣穴,在固定座上开有一穿孔;一抓座,其上设有一螺孔,并自螺孔向两侧分别前伸一扣臂,并于各扣臂的前端相向弯设一可嵌入固定座内扣穴的扣爪;一螺帽,内部为一内螺纹孔;一螺栓,设有外螺纹而可螺设于前述抓座上螺孔的栓体;藉以上构造,使整个装置可以所述固定座的翼部固定于建筑模板上,使所述互拉杆穿经所述固定座的穿孔后受所述螺帽螺固,并在所述抓座以扣爪嵌扣所述固定座的扣穴后,以所述螺栓的栓体螺经抓座的螺孔而抵于所述螺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利用可以翼座固定在建筑模板的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扣座,其与翼座间的固定座两侧则各凹设一扣穴;建筑模板所使用的互拉杆穿经固定座上所开设的一穿孔,而受螺帽螺设定位,再以一其上设有螺孔的抓座上两扣臂的扣爪嵌入固定座上扣穴,从而在以一螺栓螺经抓座上一螺孔而抵于螺帽后,使互拉杆可对模板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及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现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述说明在后,其中图示分别是图1是现有钢模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钢模构造配合互拉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IV-IV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固定座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请参阅图3、4所示,在内、外模板15、19的镂孔151、191间联结穿设有一互拉杆18,该互拉杆18位于内模板15的一端形成设有螺纹的螺设部181,此螺设部181可由一螺帽7螺设固定,请再配合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改进构造主要是组装在互拉杆18凸露出外模板19的一端上的结构,其包括有一固定座2,其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可供螺接件21螺设的翼部22,另一端则在两侧各设有一扣座23,在翼部22与扣座23间的固定座2两侧则各凹设一扣穴24。在固定座2上开有一穿孔25。翼部22一端凹设有一纳置槽26,而扣座23相反于纳置槽26的一端则设有凹设的抵槽27。
一抓座3,其上设有一螺孔31,并自螺孔31各向两侧前伸一张开较固定座2上扣座23宽度为大的扣臂32,并各在扣臂32的前端相向弯设一可嵌入固定座2上扣穴24的扣爪33。
一螺帽4,内部为一内螺纹孔41,并于一端形成一封闭的挡抵端42。
一螺栓5,包括一设有外螺纹而可螺设于抓座3上的螺孔31的栓体51,及位于栓体51一端呈六角截面形状的栓头52。
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在安装上,如图中所示,在需要安装互拉杆18的钢模模面19镂孔191处,以一封套6套嵌于镂孔191中,再以螺接件21螺经固定座2上的翼部22,使固定座2在翼部22的纳置槽26恰纳置该封套6的情况下获得定位,再使互拉杆18穿经镂孔191,而以其螺设部181穿经固定座2上穿孔25,并由螺帽4所螺设联接,将抓座3的两扣臂32上的扣爪33嵌入固定座2的两侧扣穴24中,并将螺栓5以栓体51螺经抓座3上的螺孔31,而抵于螺帽4的挡抵端42。
在使用上,利用旋转螺帽4螺抵扣座23的抵槽27,使互拉杆18定位出两钢模间的间距,再用抓座3上的扣爪33倒抓固定座2的扣座23,再使螺栓5抵于螺帽4的挡抵端42上,使螺帽4无法后退。由于固定座2与钢模固设成一体,所以相对使两钢模进退不得,其间距因此可获得保持。若因螺帽4螺抵在互拉杆18上,使钢模相对位移过前,即两钢模间的间距过小,则可再将螺帽4适当螺出后,再将螺栓5螺抵向前,则钢模即可受抓座3上扣爪33抓回,藉螺帽4及螺栓5的相互调整,即可调整出适当的两钢模间距,从而,欲成形的壁厚可藉此获得调整定位。
在实际工作中,若使互拉杆18长度在螺帽4的挡抵端42螺抵至互拉杆18的端部后,恰达成所需要的二钢模1间欲灌浆壁厚时,则每一次操作上,只要将螺帽4的挡抵端42螺抵至互拉杆18端部,及将螺栓5螺至挡抵端42,即可将二钢模间距控制在所需要的欲灌浆壁厚,完全不需再作测量,使施工效率大为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构造简单,同时不仅可使两钢模进退不得,令二者间距可获得保持。另一方面,藉由螺帽4及螺栓5的相互调整,可调整出适当的两钢模间距,使欲成形的壁厚可藉此获得调整。而且其还具有可将两钢模间的间距快速定位的功能,因此可更为提高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模板用壁厚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固定座,其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可供螺接件螺设的翼部,另一端则在两侧各设有一扣座,在翼部与扣座间的固定座两侧各凹设一扣穴,在固定座上开有一穿孔;一抓座,其上设有一螺孔,并自螺孔向两侧分别前伸一扣臂,并于各扣臂的前端相向弯设一可嵌入固定座内扣穴的扣爪;一螺帽,内部为一内螺纹孔;一螺栓,设有外螺纹而可螺设于前述抓座上螺孔的栓体;藉以上构造,使整个装置可以所述固定座的翼部固定于建筑模板上,使所述互拉杆穿经所述固定座的穿孔后受所述螺帽螺固,并在所述抓座以扣爪嵌扣所述固定座的扣穴后,以所述螺栓的栓体螺经抓座的螺孔而抵于所述螺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用壁厚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座的扣座中凹设有抵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用壁厚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座翼部凹设有一纳置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用壁厚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螺帽于一端形成封闭的挡抵端。
全文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用壁厚调整装置,包括:一开有一穿孔的固定座,固定在建筑模板上,两侧各设有一扣座,扣座上各凹设有一扣穴;一抓座,设有一螺孔且自螺孔向两侧分别前伸一有扣臂,扣臂前端形成一可嵌入扣穴的扣爪;一螺帽,内部为一内螺纹孔;一螺栓,设有外螺纹而可螺设于抓座的螺孔。藉使互拉杆穿经穿孔后受螺帽螺固,并在抓座以扣爪嵌扣扣穴,以螺栓螺经抓座的螺孔而抵于螺帽,使互拉杆可对模板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及控制。
文档编号E04G17/14GK1207442SQ97115079
公开日1999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4日
发明者李国安 申请人:李国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