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浆机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18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浆机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浆机改良构造。
市面上常见的喷浆机,参阅


图1,机体1内设有一输料软管11以及一其上设有夹压轮13的滚夹压送装置12,夹压轮13成对地夹设于输料软管受挤压段两侧,其可滚夹压送输料软管11,使输料软管11中的泥浆受挤压而不断地由出口14送出,并达喷浆的目的;其中,输料软管11一般均以软性材质如橡、塑胶等制成,其受夹压轮13滚夹压送时处于受压变形的状态,尤其是当夹压轮13滚动至脱离输料软管11的部位A时,其对输料软管11会形成一侧向拉力,使输料软管11产生一最大变形量,因此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由此部位A产生破裂导致无法使用,以致必须将破损的输料软管11拆除,更换另一新的输料软管11,如此的话,不仅会影响到机体1的运作效率,并且无形亦增加了其使用上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可延长输料软管的使用寿命的喷浆机改良构造。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仍包括一壳体、一滚夹压送装置及一驱动装置,壳体概呈圆筒状,其内部沿其弧形内壁面装设一两端伸出壳体且与外界相通的输料软管;滚夹压送装置包括一轴杆与一滚压单元,该轴杆枢设于壳体壁面上,且受驱动装置带动而转动,滚压单元固设于该轴杆上,其随轴杆转动而滚夹压送该输料软管,将输料软管中的泥浆送出;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壁面的轴杆枢设处设有一凸轮;滚压单元包括一第一肋板、一第二肋板、二第一块体及二第二块体,第一、二肋板径向穿设于轴杆上,第二肋板介于凸轮与第一肋板之间,该二第一块体固设于第一肋板的两相对端,第一块体上往第二肋板的方向凸伸有一枢耳,第一块体上并径向设有一固定夹压轮,第二肋板上对应于各枢耳处凹设有一缺口,该第二块体概呈L形状,其一端与枢耳枢接,该枢接端附近并径向伸设有一与该固定夹压轮相对应的活动夹压轮,第二块体的另一端外侧设有一滚轮,滚轮恰可于该凸轮轮缘上滚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肋板的二第二块体之间连接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是一拉伸弹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当驱动装置带动滚夹压送装置转动,而滚夹压送装置的活动夹压轮与固定夹压轮转动至夹出输料软管的位置时,活动夹压轮可周期性地相对于固定夹压轮张开,减低其对输料软管所产生的侧向拉力,以延长输送软管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习用喷浆机的使用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内部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滚夹压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首先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主要包括一壳体2、一滚夹压送装置3及一驱动装置4。
请配合参阅图3,壳体2概呈圆筒状,其上设有进、出口21、22且内部形成一中空容室23,中空容室23内部沿其弧形壁面装设一输料软管24,输料软管24的两端分别伸出壳体2的进、出口21、22;滚夹压送装置3包括一轴杆31与一滚压单元32;轴杆31的一端311枢设于壳体2上,另一端312以耦合的方式与驱动装置4相互组接,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由一马达41与一减速箱42组成;滚压单元32设于轴杆31上,可随着轴杆31转动,并用于滚夹压送壳体2内的输料软管24,使输料软管24中的泥浆受压并自出口21的方向送出壳体2外,壳体2内壁面于轴杆31的枢设处并设有一凸轮33,凸轮33的最低点34对应于壳体2的出口22。
有关滚压单元32的构造,以下兹配合图4进一步加以说明之滚压单元32包括一第一肋板35、一第二肋板36、二第二块体37及二第二块体38,第一、二肋板35、36概呈八边形,其中央分别形成一穿孔351、361,各穿孔351、361可穿设于轴杆31上,使第一、二肋板35、36径向设于该轴杆31上;第一肋板35的二相对端凹设缺口352,各缺口352两侧均设有二固定孔353,第一肋板35上并设有二护轮354,各第一块体37概呈矩形状,其上对应于第一肋板35的固定孔353处设有孔洞371,可于孔洞371与固定孔353中穿过固定元件372而将第一块体37组装于第一肋板35上,第一块体37的一侧面自该缺口352中往第二肋板36的方向凸伸有一枢耳373,枢耳373上贯设有枢接枢接孔374,枢耳373底端并径向设有一固定夹压轮375,第二肋板36上对应于各枢耳373处凹设有一缺口362,二缺口362之间径向设有一与第一肋板35的护轮354相对应的护轮363;该第二块体38概呈L形状,其一端381可活动地穿设于缺口361中,且该端381的末端缘形成一与该枢耳373枢接孔374相配合的嵌槽382与组装孔383,可将枢耳373嵌设于嵌槽382中并以一枢设元件384穿过该组装孔383与枢接孔374,使第二块体38枢设于第一块体37上,该端381附近并径向伸设有一与该固定夹压轮375相对应的活动夹压轮385,各第二块体38上于活动夹压轮385附近并设有一固定梢386,可于二第二块体38的固定梢386之间装设一弹性元件387,于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87是一拉伸弹簧,其可使该二第二块体38之间具适度的拉紧度,第二块体38的另一端388外侧设有一滚轮389,滚轮389可于该凸轮33轮缘上滚动。
使用时,再参阅图2、3,可启动驱动装置4,令驱动装置4带动轴杆31转动,则滚压装置32的第一、二肋板35、36亦随着轴杆31一起转动,且各第二块体38的滚轮389将贴抵并绕行于该凸轮33轮缘上,当任一第二块体38的滚轮389滚动至凸轮33最低点34时,由于第二块体38枢设于第一块体37上,因此,第二块体38将以其与第一块体37的枢接处39为支点,往靠近该凸轮33圆心的方向偏摆,而活动夹压轮385设于该第二块体38上,故其亦会随之往凸轮33圆心的方向偏摆,这可使得活动夹压轮385相对于固定夹压轮375往外张开,使得其与固定夹压轮375之间距增大,而当该滚轮389继续转动并逐渐离开最低点34时,该第二块体38将逐渐往远离凸轮33圆心的方向移动,亦即往靠近固定压轮375的方向移动,并概于壳体2的进口21处夹合于输料软管24上,如此周期性地对输料软管24进行松开与滚夹压送的动作;而在此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凸轮33的最低点34概对应于壳体的出口33,因此滚轮389转动至凸轮33的最低点34时,活动夹压轮385与固定夹压轮375是处于即将脱离输料软管24的位置,亦即处于夹压轮375会对输料管24产生一侧向拉力,因此,通过活动夹压轮385与固定夹压轮375之间距增大,将可减小其对输料软管24产生的侧向拉力,使输料软管24不至产生太大的变形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由以上说明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夹压轮与固定夹压轮于夹出该输料软管时,活动夹压轮可相对于固定夹压轮张开,亦即其与固定夹压轮的间距可适度地增大,并减小其对输料软管形成的侧向拉力,如此输料管受夹出的部位便不至于产生太大变形量而很容易地产生破裂的情形,故可知,本实用新型确实较习用品更具有进步性与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喷浆机改良构造,包括一壳体、一滚夹压送装置及一驱动装置,壳体概呈圆筒状,其内部沿其弧形内壁面装设一两端伸出壳体且与外界相通的输料软管;滚夹压送装置包括一轴杆与一滚压单元,该轴杆枢设于壳体壁面上,且受驱动装置带动而转动,滚压单元固设于该轴杆上,其随轴杆转动而滚夹压送该输料软管,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壁面的轴杆枢设处设有一凸轮;滚压单元包括一第一肋板、一第二肋板、二第一块体及二第二块体,第一、二肋板径向穿设于轴杆上,第二肋板介于凸轮与第一肋板之间,该二第一块体固设于第一肋板的两相对端,第一块体上往第二肋板的方向凸伸有一枢耳,第一块体上并径向设有一固定夹压轮,第二肋板上对应于各枢耳处凹设有一缺口,该第二块体概呈L形状,其一端与枢耳枢接,该枢接端附近并径向伸设有一与该固定夹压轮相对应的活动夹压轮,第二块体的另一端外侧设有一滚轮,滚轮恰可于该凸轮轮缘上滚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浆机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肋板的二第二块体之间连接一弹性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浆机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是一拉伸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喷浆机改良构造,包括壳体、滚夹压送装置及驱动装置。壳体内装有输料软管与凸轮;滚夹压送装置包括轴杆与滚压单元;滚压单元包括第一肋板、第二肋板、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藉由上述简单构造,活动夹压轮与固定夹压轮可于夹压及脱离该输料软管时适度张开,并不至对输料软管产生太大的侧向拉力,延长了输料软管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4G21/20GK2323067SQ9724998
公开日1999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1日
发明者蔡妙玲 申请人:萧水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