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定位防坠装置及使用方法_2

文档序号:83353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定位防坠装置,用于防止升降脚手架装置在工作时坠落,如图1所示,升降脚手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附墙导向座1、导轨2、控制系统(图上未示出)和脚手架(图上未示出)。在控制系统的带动下,导轨2沿着每一附墙导向座I移动,脚手架固定在导轨2上并跟随导轨2沿着每一附墙导向座I的滑槽(图上未标号)上下移动,附墙导向座I包括多个,每一附墙导向座I沿着一条直线相互间隔的固定在建筑物墙体外表面,每一附墙导向座I上的滑槽共同组合形成供导轨2上下移动的滑道。
[0038]附墙导向座I包括支撑座11和附墙座12,附墙座12靠近墙体的端面与建筑物墙体相贴合,附墙导向座I通过附墙座12固定在建筑物墙体的外表面。此外,支撑座11固定在附墙座12上并垂直于建筑物墙体的外表面,支撑座11远离墙体的一端开设有供导轨2上下滑动的滑槽(图上未标号),连接有脚手架和自动定位防坠装置的导轨2沿着所述滑槽上下滑动。由于升降脚手架装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9]自动定位防坠装置在跟随导轨2运动的过程中,自动定位防坠装置从一个附墙导向座I运动到另一个附墙导向座1,最后自动定位防坠装置的一端抵接固定在另一个附墙导向座I的支撑座11上,使得固定装置与附墙导向座I固定相连。
[0040]如图2并结合图1所示,自动定位防坠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导轨2上的固定座3,及转动安装在每一固定座3上且具有偏心结构的防坠机构4。如图1所示,静止状态下,由于防坠机构4为偏心结构,即防坠机构4的重心和转动中心不在同一位置,防坠机构4在重力作用下朝重心所在侧转动,使得防坠机构4的一端转动抵接至固定座3的上表面,防坠机构4的另一端抵接至支撑座11的上表面。此时,导轨2通过防坠机构4抵接固定在支撑座11上,从而防止升降脚手架装置的坠落。
[0041]进一步的,由于防坠机构4能够相对于固定座3转动,使得防坠机构4在跟随导轨
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越过支撑座11,并且越过支撑座11后防坠机构4能自动回到静止状态,使得防坠机构4的一端重新转动抵接至固定座3的上表面,以实现防坠机构4的自动定位作用。
[0042]如图2所示,防坠机构4包括转动部41、第一抵持部42、第二抵持部43和定位件44。转动部41与固定座3可转动的相连,转动部41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用于与固定座3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孔411,防坠机构4通过第一连接孔411可转动的连接在固定座3上。具体的,可以通过转轴等紧固件将防坠机构4可转动的连接在固定座3上,将转轴依次贯穿固定座3上的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411,使得防坠机构4可转动的连接在固定座3上。
[0043]进一步的,第一抵持部42设置在转动部41的一侧,且防坠机构4的重心在第一抵持部42上,因此,第一抵持部42在静止状态下受重力作用转动抵接至固定座3的上表面。第二抵持部43设置在转动部41的另一侧,此时,第二抵持部43抵接至支撑座11的上表面,以防止升降脚手架装置坠落。
[0044]本实施例中,防坠机构4为大致为均匀材质制得的长方体结构,且第一连接孔411到第一抵持部42端部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孔411到第二抵持部43端部的距离,使得第一抵持部42的重量大于第二抵持部43的重量,此时整个自动定位防坠装置4的重心就位于第一抵持部42上,使得防坠机构4的重心与转动中心不在同一位置,以实现防坠机构4与固定座3之间的偏心连接,从而实现防坠机构4的自动旋转。通过将防坠机构4与固定座3之间进行偏心连接,使得防坠机构4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旋转,从而使得防坠机构4自动抵接至固定座3的上表面,以实现一种自动定位的作用。
[0045]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防坠机构4也可以不是采用均匀材质制得,只要第一抵持部42在重量上大于第二抵持部43,使得整个自动定位防坠装置4的重心位于第一抵持部42上,就能够实现防坠机构4与固定座3之间的偏心连接。此时,防坠机构4就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旋转。
[0046]进一步的,第一抵持部42的上表面凸设有定位件44,定位件44呈拱形。当自动定位防坠装置跟随所述导轨2向下移动时,定位件44抵接至支撑座11的上表面,使得第一抵持部42朝远离墙体的一侧运动,由于定位件44凸设在第一抵持部42的上表面,使得防坠机构4越过支撑座11后,第一抵持部42又重新回到远离墙体的一侧,当防坠机构4越过支撑座11后,第一抵持部42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抵接至固定座3的上表面。
[0047]此外,防坠机构4大致为长方体结构,其可为实心结构也可以为空心结构,优选地,为了减少所述自动定位防坠装置的整体重量,提高防坠机构4的灵活程度,可以将防坠机构4设置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0048]如图3所示,固定座3包括连接部31、支撑部32和侧板33。连接部31与防坠机构4可转动的连接,连接部31包括底板311、支撑板312和第二连接孔313。支撑板312包括两个,两个支撑板312垂直与墙体、相对的固定在底板311上,且两个支撑板312之间的距离大于防坠机构4的宽度,使得防坠机构4能转动至两个支撑板312之间,支撑板312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底板固定连接,优选地,将每一支撑板312与底板311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以提高连接部31的可靠性,且更好的保证自动定位防坠装置的有效性。
[0049]此外,每一支撑板312上开设有用于与防坠机构4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孔313,可以通过转轴等紧固件将防坠机构4与每一支撑板312转动相连,因此,将转轴依次贯穿每一第二连接孔313和第一连接孔411,使得防坠机构4与每一支撑板312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
[0050]并且,每一第二连接孔313到底板311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孔411到第二抵持部42端部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二抵持部43能够转动至两个支撑板312之间,这样防坠机构4在跟随导轨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轻松越过支撑板11。
[0051]进一步的,支撑部32大致为长方体结构,其与连接部31固定连接,且固定在连接部31远离墙体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2的一端固定在底板311上,支撑部32通过底板311与连接部31固定相连,支撑部32同样可以选择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底板311上。此外,为了增加整个自动定位防坠装置的稳定性,也可以将每一支撑板312直接通过焊接或粘接与支撑部32固定连接,使得底板311、每一支撑板312和支撑部32之间两两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需要底板311,直接将每一支撑板312和支撑部32固定连接。
[0052]在防坠机构4的第一抵持部41转动抵接至支撑部32的上表面的过程中,第一抵持部41具有一定的转动速度,这样给支撑部32的上表面一个很大的冲量,为了减轻支撑部32受到的冲击,可以在支撑部32的上表面固定一柔性层,柔性层可以由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层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在支撑部32上。
[0053]可以理解,为了减轻支撑部32受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