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_2

文档序号:8357018阅读:来源:国知局
系进行调整,H型钢柱22的高度、H型钢柱22的柱间距均需要根据桁架上弦杆和下弦杆直接的间距而确定。一般来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H型钢柱高度=桁架弦杆下点标高-格构架高度-转换梁高度型钢柱中心间距=桁架弦杆中心间距。
[0038]特别地,并列设置的两个顶部转换结构20之间通过若干横梁23固定连接,横梁2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H型钢柱22的竖杆上。进一步地,为了增加顶部转换结构20的受力稳定性,顶部转换结构20还包括L型角钢斜撑24,L型角钢斜撑24的两端部与转换梁21固定连接,L型角钢斜撑24的顶角部与H型钢柱22的横杆23固定连接。
[0039]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0]步骤一,标准节的拼装:采用卧拼方式,用联系组件13将两个框架单元
[0041](11,12)固定连接。将框架单元11或框架单元12卧倒放置在地面上,再将联系组件13与之形成固定连接,接着安装框架单元12或框架单元11,直至完成一个完整的标准节。为了满足桁架施工对格构架10的高度要求,标准节的高度选择6m、8m或12m。
[0042]步骤二,格构架10的组装:将若干步骤一所述的标准节沿纵向依次首尾拼接,并通过法兰使得相邻的两个标准节螺栓连接。根据桁架高度、截面等参数预先计算出格构架10的高度。将步骤一安装完成的标准节扳起,使之竖向放置,然后使用塔吊等吊装工具依次垂直叠置,同时通过法兰将竖向相邻的两个标准节固定连接,直至形成预定高度的格构架10。
[0043]具体来说,格构架10的计算过程如下:
[0044]1、支撑应力计算
[0045]Ψ = N/Al<f办为支撑受到的竖向力,Al为支撑组合截面的有效面积,f为设计许用应力。
[0046]2、长细比计算
[0047]λ = 10/ix<150o λ为长细比,10为计算长度,ix为回转半径。
[0048]3、支撑稳定计算
[0049]查表得φ值。Ν/(ΦΑ1)〈?.。Ψ为稳定系数。
[0050]本实施例中选用长宽为5.2mX 3.2m组合式四肢格构架,计算长度60000mm,各肢受力200ΚΝ。
[0051]格构架组合截面参数如下:
[0052]A = 104678mm2,ix = 2608,iy = 1613,N = 200X4 = 800KN。
[0053]Ψ = N/A = 800*1000N/104678mm2 = 7.64Mpa<f = 315Mpa。满足设计要求。
[0054]λ = 10/iy = 60000mm/1613 = 37〈150。10 取最大高度 60000mm。支撑长细比满足要求。
[0055]查表得Φ = 0.91。Ν/(ΦΑ1) = 8.4Mpa<f = 315Mpa。满足设计稳定要求。
[0056]步骤三,在步骤二所述格构架10的顶端安装顶部转换结构20,并将H形钢柱22与桁架固定连接。
[0057]顶部转换结构20是分步骤安装的,具体步骤如下:
[0058]第一步,在格构架10的顶端焊接安装转换梁21 ;
[0059]第二步,在转换梁21的上端焊接安装H型钢柱22 ;
[0060]第三步,在相邻两个H型钢柱22之间固定安装横梁24,以使得相邻两个H型钢柱22之间形成连接,从而满足桁架的受力稳定性。
[0061]顶部转换结构20根据空间倒三角桁架体系设计,相邻两个H型钢柱22柱间距选择 4.5mο
[0062]步骤四,桁架施工结束,拆除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
[0063]桁架施工结束后,形成了稳定的受力体系,此时,用于临时支撑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被拆除。
[0064]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用于大跨度桁架的竖向临时支撑,该支撑系统由至少一个标准节组成的格构架以及顶部转换结构组成,相邻的标准节之间通过法兰螺栓连接。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分段运输支撑系统的组成部件,根据工程需要,在现场组装完成格构架,再焊接其顶部的转换结构,形成完整的支撑系统。
[0065]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用于大跨度桁架的临时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至少一个标准节组成的格构架,以及顶部转换结构,所述顶部转换结构与所述格构架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格构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标准节通过法兰螺栓连接,每个所述标准节由并列设置的两个框架单元,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框架单元之间的联系组件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单元是由两根并列设置的立柱及连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横杆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矩形框架结构内连接有至少一根斜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组件包括联系组件一和联系组件二,所述联系组件一包括两根平行且并列设置的横向支撑杆,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至少一根斜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与所述斜向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框架单元的立柱上;所述联系组件二包括两根平行且并列设置的水平连接件,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X型连接组件,所述水平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联系组件一的横向支撑杆上,所述X型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横向支撑杆上,所述X型连接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水平连接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转换结构包括转换梁以及H型钢柱,所述转换梁下端与所述格构架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梁上端与所述H型钢柱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并列设置的两个顶部转换结构之间通过若干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H型钢柱的竖杆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转换结构还包括L型角钢斜撑,所述L型角钢斜撑的两端部与所述转换梁固定连接,所述L型角钢斜撑的顶角部与所述H型钢柱的横杆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梁与所述格构架,所述转换梁与所述H型钢柱均为焊接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标准节的拼装:采用卧拼方式,用所述联系组件将两个所述框架单元固定连接; 步骤二,格构架的组装:将若干步骤一所述的标准节沿纵向依次首尾拼接,并通过法兰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标准节螺栓连接; 步骤三,在步骤二所述格构架的顶端安装顶部转换结构,并将所述H形钢柱与所述桁架固定连接; 步骤四,所述桁架施工结束,拆除所述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括: 第一步,在所述格构架的顶端固定安装转换梁; 第二步,在所述转换梁的上端固定安装H型钢柱; 第三步,在相邻两个所述H型钢柱之间固定安装横梁。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节的高度为6m、8m或12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焊接组装的临时支撑系统拆卸后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本发明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用于大跨度桁架的临时支撑,包括:由至少一个标准节组成的格构架,以及顶部转换结构,顶部转换结构与格构架的顶端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标准节通过法兰螺栓连接,每个标准节由并列设置的两个框架单元,以及连接在两个框架单元之间的联系组件组成。该支撑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标准节的拼装;然后格构架的组装;接着安装顶部转换结构;最后桁架施工结束,拆除该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组装便捷,拆除该支撑系统后的组成部件可重复周转使用,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
【IPC分类】E04G25-02
【公开号】CN104675143
【申请号】CN201410853084
【发明人】郁政华, 陈晓明, 胡怡, 王南亭, 周锋, 郑祥杰, 闵溯洋, 李璐
【申请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