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88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育儿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基于新生儿期、哺乳期及幼儿期的婴幼儿医学标准而制作的育儿器具,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保护婴幼儿正常呼吸的育儿器具。
背景技术
对于育儿器具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对于保婴幼儿安全的性能及优异的舒适性。特别是,对于尚处于脑发育期的新生儿及哺乳期的婴儿,除要保护脑和头安全外,确保其呼吸正常也非常重要。
在这里说明一下根据婴幼儿医学标准的育儿器具应具备的构造。婴幼儿易被认为是大人的缩小版,但其生存的各种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如果养育过程稍有差错,将会有留下后遗症。如交通事故等造成外部撞击时,由于相对婴幼儿的头部重量,起支撑作用的颈部肌肉较弱,所以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颈部肌肉易受到冲击。
又,婴幼儿保护脑的头盖骨和脑血管的构造及性能尚未完全发育,如1岁前的婴儿,特别是出生6个月前的婴幼儿,在竖直抱起时,最好上下移动哄孩子,如果前后强烈摇动,有时会造成脑出血,造成后遗症,乃至死亡。
即使是在不会受到外部撞击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婴儿一般采用腹部膨胀收缩呼吸的腹式呼吸方式,所以,不要妨碍其腹部膨胀(坐在座部上时,身体成弯曲状态时)很重要。即使是健康的婴儿,如果采用易堵住鼻部的俯卧式睡姿,以及压迫腹部的姿势睡觉,可能会造成缺氧整体(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低下状态)。此时,须考虑到心脏会突然停止的情况。
考虑到此种情况,最好让6个月前的婴儿采取仰卧式睡姿。即使动作活跃的6个月以后的婴儿,由于上述生理方面的特性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在婴儿睡眠时,还是采用仰卧睡姿较好。
因此,使用婴儿椅、婴儿架等育儿器具时,应充分考虑到婴儿的生理特性,为真正保护婴儿,以及保护婴儿的脑、头及呼吸,可选择床面状态,在出生后超过一定时期之前,选择床面状态,是保护婴儿的非常重要的功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拥有可真正保护婴儿的构造的育儿器具,特别是可保护婴儿正常呼吸的育儿器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育儿器具设有可选择使座部与倚靠部近水平状态的床面,和使倚靠部竖起状态的椅面,所述育儿器具设有可作为床面使用、而不可作为椅子面使用的选择装置。
通过这样一种选择装置的设置,在出生后超过一定时期之前,由于可只选择床面的状态,所以在此时期,育儿器具一般为婴儿床,不会压迫婴儿的腹部。
其结果,不会妨碍婴儿的腹式呼吸,可避免婴儿处于缺氧状态(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低状态),以及由于缺氧(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低状态)而导致心脏突然停止,真正保护婴儿。
为在最佳状态下实施本发明,采用下述几个实施形态。
上述育儿器具设有设于倚靠部、将倚靠部相对座部定位的定位装置;设于上述座部上、为形成使上述座部与上述倚靠部成近平直状态的床面,而由上述定位装置卡合的第1卡合部;设于上述座部上,为形成使倚靠部竖起状态的椅面,由上述定位装置卡合的第2卡合部;设于上述座部上,为形成处于床面与椅面中间倾斜状态,而由上述定位装置卡合的中间卡合部。再有,上述选择装置仅可使定位装置与第1卡合部卡合,而无法使其与第2卡合部及上述中间卡合部卡合。
另一方面,较好的是,上述选择装置只可使定位装置与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卡合,而不能与中间卡合部卡合。
又,较好的是,定位装置设有卡合于第1卡合部、第2卡合部及中间卡合部的卡合构件,上述第1卡合部、第2卡合部及中间卡合部设有阶段性设置的多个孔,上述选择装置设有这样一种板构件,即沿上述孔滑动,在第1位置,开放第1卡合部、第2卡合部及中间卡合部,在第2位置,开放第1卡合部,关闭第2卡合部及中间卡合部。
另一方面,较好的是,选择装置设有这样一种板构件,即沿上述孔滑动,在第1位置,开放第1卡合部、第2卡合部及中间卡合部,在第2位置,开放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关闭中间卡合部。
与第1卡合部相比,第2卡合部及中间卡合部设于远离定位装置的位置,定位装置设有突出长度可调节的卡合构件,以便只与第1卡合部卡合,不与第2卡合部及中间卡合部卡合。
与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相比,中间卡合部设于远离定位装置的位置,定位装置有突出长度可调节的卡合构件,以便与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卡合,不与中间卡合部卡合。
选择装置为保持座部与倚靠部成近平直状态的床面状态,设有对座部部与倚靠部相互位置关系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显示育儿器具相对婴儿空间概念的模式图。
图2为显示成椅面状态的婴儿椅构造的整体斜视图。
图3为显示成床面状态(幼儿床状态)下婴儿椅构造的整体斜视图。
图4为作为新生儿床使用时成婴儿椅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作为婴儿床使用时成婴儿椅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作为幼儿床使用时成婴儿椅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显示实施形态1下的婴儿椅成床面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8为显示实施形态1下的婴儿椅成椅面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9为显示实施形态1下的婴儿椅成床面状态时的第2侧视图。
图10为显示增强板29与选择板100关系的第1剖视图。
图11为显示增强板29与选择板100关系的第2剖视图。
图12为显示实施形态2下的婴儿椅成床状面状态时的第1侧视图。
图13为显示实施形态2下的婴儿椅成椅面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14为显示实施形态2婴儿椅成床面状态时的第2侧视图。
图15为显示卡合孔55a、55b、55c与卡合销13b关系的放大剖视图。
图16A为显示实施形态3下的婴儿车成床面状态时的第1侧视图。图16B为角度调节装置310的放大图。
图17为显示实施形态3下的婴儿车成椅状面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18为实施形态3下的婴儿车成床面状态时的第22侧视图。
图19为显示贯穿孔506的其他形态的剖视图。
图20为确认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低下的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的示意图。
图21为用于研究的成床状的椅及成椅状的椅子形状的示意图。
图22为显示研究对象的经皮性氧饱和(SpO2)在95%以下时的第1图。
图23为研究对象的经皮性氧饱和(SpO2)在95%以下时的第2图。
图中,1000A为头部空间;1000B为肩部空间;1000C为腹部空间;1000D为脚部空间。
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以下说明一下具有可真正保护婴儿构造的育儿器具,特别是可确保婴儿呼吸的本发明的育儿器具的构造。
如图1所示,婴幼儿在新生儿期、哺乳期及幼儿期成长过程中,其体形发生很大变化。如头部形状的变化、肩宽的变化、躯体大小的变化、腰粗细的变化、脚大小的变化等。
育儿器具1的内部空间,根据婴幼儿躯体的各部位划分如下头部空间1000A、肩部空间1000B、腹部空间1000C及脚部空间1000D。因此,通过各空间容量可变构造,可整体性变化支承容量空间。在众多育儿器具中,采用可选择可床椅两用的机构。因此,育儿器具中容纳婴儿的支承空间必须满足上述婴幼儿的医学标准。这样,便可提供适用婴幼儿体形的最佳空间,提高安全性。
在这里,参照图2及图3,说明一下作为采用可床椅两用机构的育儿器具的一例的婴儿椅2000的简要结构。婴儿椅2000根据婴儿椅身体的发育,设有可成图2所示床面状态及图3所示椅面状态时的结构。
具体来说,设有椅主体2、对椅主体2作可旋转及后倾支承的支承底座4。椅主体2设有倚靠部6、座部8、顶罩10。椅主体2包括侧护板2a、2b,座部8包括扶手8a、8b。
在侧护板2a、2b部分上,安装有可从侧护板2a、2b上滑动及拆下的床板12、14。
在倚靠部6及座部8上设有可将婴儿固定在婴儿椅2000上的5点式安全带。5点式安全带位于婴儿的臀部,包括其上部设有带扣17的臀带16;腰带18、20;舌片19、21;肩带22、24。
肩带22、24上设有可更好支承婴儿的肩带罩25。倚靠部6上设有可调节肩带22、24相对婴儿的高度位置的肩带穿孔6a。
底座主体4上设有脚踏板26、和可控制椅主体2的回转及后倾动作的调节杆28。
以下,说明一下在婴儿椅2000中采用上述可选择为床面状态的重要性。
根据保护婴儿重合的医学标准,对婴儿的发育情况区分如下。在该婴儿的医学标准中,将1岁前的婴儿成长划分了3个阶段<出生不久(新生儿期)>、<颈部竖直期(哺乳期)>、<独坐期(幼儿期)>。这3个阶段以婴儿车所适用的SG标准为依据。但,关于<出生后不久>,在SG标准中未以2个月前使用进行规定。
<出生后不久(新生儿期~、体重2.5kg~)>
·1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大约在18至22小时。
·头部摇摆,颈部尚无法直立。
·腰部摇晃。
·头重。(仅脑重量就400g,尺寸为四分之一)·头盖骨薄且软。
·血管薄,如强烈摇晃易发生脑出血。
·有的体位会堵塞呼吸道。
·采用腹部膨胀的腹式呼吸。
·易受到声/光/振动等刺激的惊吓。
·臗关节易脱落。
·身长、体重发育明显。
对于新生儿期的婴儿,作为新生儿用床,要使用可保护颈部竖直、呼吸顺畅、不会压迫腹部的平坦的床,以及具有在受到撞击时可确保身体、头部不会摇晃的缓冲构造的新生儿用垫。因此,如图4所示,将婴儿椅2000放在汽车后座1000上时,最后成床面状态,并以垂直前进方向的横向放置。
<颈部可竖立后(哺乳期(2、3个月左右)~、体重5.5kg~)>
·1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大约在16至20小时。
·腰尚不结实。
·与体重相比,头的比重大。
·头盖骨薄,且软。
·血管薄,如有强烈的摇晃易发生脑内出血。
·采用腹部膨胀呼吸的腹式呼吸。
·逐渐对振动有快感和不快感。
·身体、体重发育明显。
对于这种处于哺乳期的婴儿来说,作为哺乳期婴儿用床,要使用在受到撞击时,沉重的头部也不会激烈摇晃,及压迫腹部的平坦的床,使用具有头及体不会强烈摇晃、可配合孩子成长进行调节的缓冲构造的哺乳期婴儿用垫。因此,如图5所示,将婴儿椅2000放在汽车的后座上时,要成床状,相对汽车前进方向横向放置。
<可独坐后(幼儿期)(6、7个月左右)~、体重7.0kg~10.0kg>
·每天平均睡眠时间约12至13小时。
·与体重相比,头的比重大。
·头盖骨及血管与大人相比,尚较薄。
·身体活动活跃,不喜欢手脚受到限制。
·对振动的快感及不快感更明显。
·开始对外部景色感兴趣。
对于幼儿期的小孩,虽然可以坐了,但头盖骨及脑血管尚未发育成熟,所以,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使用图2所示幼儿用床。即使作为幼儿用椅使用时,如图6所示,将婴儿椅2000置于汽车的后座上时,最好背向前进方向放置。
从上述观点出发,针对不同时期小孩使用育儿器具时,至少对于新生儿期及哺乳期小孩,为不影响其腹式呼吸,最好作为床使用。
因此,在本发明中,床椅两用育儿器具,针对新生儿期及哺乳期的小孩,最好设有可作为床使用、不能作为椅子使用的机构,从而提供一种设有可切实保护小孩的机构的育儿器具。
接着,就确认床状态下与椅状态下新生儿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低下的研究结果作一阐述。作为研究对象,如图20所示,以12名新生儿为对象进行了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g)、在胎周数(W)、及天数(days)如图20所示。研究用床式椅的形状与椅状椅形状如图21所示。
研究方法是,按床式椅、椅子状椅、及新生儿用吊床,让新生儿仰卧,哺乳后30分钟至60分钟,观察30分钟,测试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测试结果如图22及图23所示。
测试结果,测试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不满95%值持续10秒以上的次数。如图23所示,新生儿“H.A”为20次/30分钟,新生儿“R.Y”为18次/30分钟,新生儿“S.A”为17次/30分钟,新生儿“F.U”为9次/30分钟,新生儿“I.M”为3次/30分钟,新生儿“S.G”为1次/30分钟,测试低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状态。特别是,新生儿“H.A”,20次中有4次,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不到90%,新生儿“R.Y”,18次中有1次,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不到90%。
图23为所有新生儿测试数据的汇总。经皮性氧饱和度(SpO2)不到95%的情况,与床式椅相比,在椅状椅状态下较多。
结论是10秒以上经皮性氧饱和度低(SpO2<95%)次数,吊床1次也没有,但床式椅,在2个例子中各有1次,在椅状椅中,12例中有6次,为高频率。因此,将新生儿放在椅状椅睡眠时,必须密切观察。
实施形态1
下面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育儿器具的一例,参照图说明一下婴儿椅适用的情况。首先,参照图7及图8,说明一下本实施形态婴儿椅的构造。
婴儿椅1为确保安全,在结构婴儿椅1的构件的表面覆盖有可吸收撞击的构件,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为更便于了解婴儿椅1的构造,未对婴儿椅上所覆盖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进行图示。
结构首先,参照图7及图8,说明一下婴儿椅1的简要结构。婴儿椅1设有座席装置1A、支承装置1B及底座1C。
座席装置1A设有座部16,及可通过合叶构件18倾斜连结在座部16后端侧的倚靠部11。在倚靠部11的两侧,相对倚靠部11,设有近垂直方向竖立的1对侧护板12、13。在倚靠部11的上端部,设有可前后方向竖起、通过合叶构件19a连结的顶罩10。
支承装置1B设有靠近1对侧护板12、13的内侧配设的1对扶手14、15;连结1对扶手14、15下端部的连结板(未图示)。底座1C通过保护装置(未图示)进行保持,可在近水平方向旋转该支承装置1B。
婴儿椅1上设有固定于婴儿椅1上、可切实保持儿童的安全带。由于所述安全带不是本发明的本质部分,所以未图示和详细说明。
座席位置1A与支承装置1B通过带销螺栓34、垫圈35及螺母36连结,使设于1对扶手14、15上的作为支点的螺孔33、33与设于1对侧护板12、13上的作为支点的螺孔37、37结合(对齐)。
在这里,1对侧护板12、13与1对扶手14、15在螺孔33、33及螺孔37、37的附近区域部分重叠。
通过这一结构,通过由侧护板12、13与扶手14、1构成的双重构造保护小孩的侧面部,所以,在将婴儿椅1作为床横向放置时,可提高汽车冲撞时的安全性。
在座部16的两侧面部,设有导向突起16a、16b,安装导向突起16a、16b时要与设于扶手14、15内侧的块状导槽32嵌合。座席位置1A的倚靠部11以带销螺栓34为中心向前侧转动时,座部16沿导槽32逐渐向后方后退。
在侧护板12、13的内侧,调节倚靠部11的倾斜角度的卡合销13b安装在固定板13a上,卡合销13b通过弹簧13c保持在向前方侧突出的状态。在卡合销13b的后端,连接有垫圈13d的一端,在垫圈13d的另一端侧,穿过设于倚靠部11上的开口部11a,连接设于倚靠部11的内面侧的倾斜杆43。
参照图10,在1对扶手14、15的后端侧设有收纳卡合销13b的卡合孔25a、25b、25c、25d。卡合孔25a~25d设于金属制增强板29上,增强板29设于1对扶手14、15的后端侧。
在增强板29的前面侧,在相对卡合孔25a、25b、25c、25d的位置设有带贯穿孔125a、125b、125c、125d的选择板100。如图10放大剖视图所示,选择板100由销100固定于增强板29上,同时可通过长孔125e滑动。贯穿孔125a、125b、125c由与卡合孔25a、25b、25c孔径相同的孔结构,贯穿孔125d由可滑动的相当于卡合孔25d的2倍长度的长孔。
参照图7及图8,顶罩10与1对扶手14、15通过连结杆40连结,连接杆40的一端40a在可转动状态下连结于顶罩10的下端部10a,连接杆40的另一端40b在可转动及滑动状态下嵌合于设于扶手14、15后端侧的连结导向长孔24。顶罩10在顶罩部11的上端部,通过销19,在可转动状态下由固定于倚靠部11上的合叶部19a支承。
倾斜角度的调节相对增强板29,选择板100位于图7及图10所示位置(选择板100位于最小位置时)时,所有卡合孔25a、25b、25c、25d开放。因此,此时,卡合销13b可插入任一卡合孔25a~25d中。所以,倚靠部11的后倾角度如图7所示,倚靠部11成为倾斜角度最大的床面。从而,如图8所示,倚靠部11可选择最高竖起位置的椅面状态及居中状态。
另一方面,相对增强板29,选择板100位于图9及图11所示位置(选择板100位于最高位置时)时,卡合孔25a、25b、25c关闭,仅卡合孔25d开放。其结果,在此状态下,如图9所示,婴儿椅1只可选择倚靠部11放至最低位置形成床面的状态。
通过采用此种机构,由于在出生后一定时期以前,只可选择床状,所以此时,婴儿椅一般作为床使用,不会压迫婴儿的腹部。由此,便可防止发生经皮性氧饱和度低下的问题(SpO2<95%)。
实施形态2其次,参照图12~图14,说明实施形态2的婴儿椅的构造。其基本构造由于与实施形态1婴儿椅1相同,所以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形态中的婴儿椅这,取代选择板100的设置,而是对增强板29的形进行改良,使再调节卡合销13b的突出长度成为可能。
具体来说,在增强板29上,卡合孔55a、55b、55c、55d中,卡合孔55d设于与实施形态1卡合孔25d相同的位置,但,卡合孔55a、55b、55c设于远离卡合孔13b的位置。
又,倾斜杆43上安装帽150,由此调节倾斜杆43的移动量,卡合销13b的突出长度的设定使其与卡合孔55d卡合,而不与卡合孔55a、55b、55c卡合。
由此,在倾斜杆43未安装有帽150状态下,可选择图12所示床状及如图13所示椅状或居中状态。
又,倾斜杆43上安装有帽150时,如图14所示,仅可选择床面状态,如图15所示,卡合销13b不与卡合孔55a、55b、55c卡合,所以无法选择其他形态。
因此,即使是本实施形态的婴儿椅,由于在出生后一定时期之前,只能选择床面形状,所以,此时,婴儿椅一般为婴儿提供一个床形状,不会压迫婴儿的腹部。可以防止经皮性氧饱和度低(SpO2<95%)情况的发生。
又,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卡合销13b与卡合孔55b、55c卡合,而不与卡合孔55a、55d卡合的构造。
实施形态3以下,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育儿器具的一例,说明一下适用于婴儿车时的情况。首先,参照16A、16B,说明一下本实施形态婴儿车的倾斜装置。
倾斜装置参照图16A、16B,在设有倾斜装置的婴儿车中,倚靠部300相对支承板31,在可转动状态下由枢支轴P3支承。在倚靠部300的上端部,通过合叶部401,可转动状态下安装有顶罩400。在倚靠部300的下端部,通过合叶部100a,可转动状态安装有座部100。盘簧402插入合叶部401,一般顶罩400方向如图头箭头所示(图中C1方向),也就是说,附加外力顶罩400与倚靠部300在同一水平面。
在倚靠部300的背面侧,设有调节倚靠部300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调节装置310。角度调节装置310设有角度调节板311。角度调节板311上设有突出至倚靠部300前面侧的导销318,导销318在倚靠部300的前面侧,在可转动状态下受到上下方向的支承,以免角度调节板311从倚靠部300上脱落,所以由止动轮319固定。
角度调节板311上设有向顶罩400侧延伸的滑动销311a,滑动销311a的设置使其可沿设置于倚靠部300背面的滑槽320滑动。
角度调节板311上,作为锁定装置的止动杆312在可转动状态下以枢支轴P11为中心安装,经常使止动杆312保持止动状态的盘簧316设于止动杆312与角度调节板311之间。
在止动杆312上,在倚靠部300的背面,设有可插入设置于上下方向上的多个定位卡合孔303~306中之一个的止动片317。图16A为显示止动片317止动状态的示意图,图16B为止动片317止动解除状态的示意图。
在倚靠部300的背面与角度调节板311之间,设有选择板500。选择板500相对倚靠部300,在可滑动状态下,用销508,由长孔507固定。
在选择板500上设有贯穿孔503、504、505、506,贯穿孔504、505、506上设有与定位卡合孔304、305、306孔径相同的孔,贯穿孔503由滑动方向上相当于定位卡合孔303的2倍长度的长孔构成。
顶罩400的合叶部401侧设有安装、容纳对接销412的凹部411;收纳于凹部411、并以对接销从凹部411突出方向附加外力的盘簧413。
在倚靠部300的背面部,在对接顶罩400的尖端部分,设有将对接销412导入收容部320的凸部片302。对接销412通过未图示的装置,不会从凹部411上脱离。
支承板31与角度调节板311间,在可转动状态下分别以枢支轴P7及P8为中心设有抗压棒301。
倾斜动作相对角度调节板311,选择板500位于图16A、16B及图17所示位置(选择板500位于最上位置时),所有定位卡合孔303~306处于开放状态。因此,此时,由于止动片317可插入任一定位卡合孔303~306之一中,所以,倚靠部300的后倾角度如图16A、16B所示,可从倚靠部300倒放成床面状态,转为图17所示倚靠部300竖起的任意椅面状态或居中状态。
另一方面,相对角度调节板311,选择板500位于图18所示位置(选择板500位于最低位置时)时,定位卡合孔304~306关闭,仅定位卡合孔303处于开放状态。其结果,在此状态下,只能选择倚靠部300处于放倒至最低状态的床面形状。
通过采用此种装置,在至新生儿出生后一定时期之前,本发明的育儿器具只能选择床面状态,所以此时婴儿车一般作为床使用,不会压迫婴儿的腹部。由此,可防止经皮性氧饱和度低(SpO2<95%)情况的发生。
另外,婴儿车有时可采用可折叠的装置。折叠婴儿车时,倚靠部300竖起最高位置,在此状态下,必须对倚靠部300进行固定。此时,如图19所示,由于贯穿孔506形状与贯穿孔503相同,所以可固定倚靠部300。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仅对选择将倚靠部放至最低位置,而无法选择其他状态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其他方法,也可采用通过将成床面状态的倚靠部固定在扶手上,保持床面状态的机构。例如,也可采用将销插入倚靠部与扶手重叠部分的结构以及安装横跨倚靠部与扶手的板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作为育儿器具一例,对本发明适用婴儿车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具有同样装置的育儿器具,本发明也也可适用于高低床及椅等。
以上公开的各实施形态并不仅限于例举的各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说明,而是可根据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界定,可以包括与专利权利要求书范围类似内容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利用本发明的育儿器具,在至新生儿出生后一定时期之前,由于只能选择床面状态,所以在此时期,育儿器具可以为婴儿保持提供一张床面状态,由此,不会发生不婴儿的腹部受压迫的情况。其结果,不会妨碍婴儿的腹式呼吸,防止婴儿处于缺氧状态,即防止经皮性氧饱和度低(SpO2<95%)情况的发生。也可避免由于经皮性氧饱和度低而引进心脏突停,以及真正保护婴儿。
权利要求
1.一种育儿器具,所述育儿器具(1)设有可选择使座部(16)与倚靠部(11)近水平状态的床面,和倚靠部11竖起状态的椅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育儿器具(1)设有可作为床面使用、而不可作为椅子面使用的选择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育儿器具(1)包括下述各部分设于倚靠部(11)上、确定倚靠部(11)相对座部(16)的位置的定位装置(13b);设于座部(16)上、使座部(16)与倚靠部(11)形成近水平状态的床面的、定位装置(13b)所卡合的第1卡合部(29、25d);设于座部(16)上、使形成倚靠部(11)竖起成为椅子面、定位装置所卡合的第2卡合部(29、25a);设于座部(16)上、处于介于床面与椅子面的中间状态的倾斜状态、定位装置所卡合的中间卡合部(29、25b、25c);上述选择装置(100)只能与定位装置(13b)的第1卡合部(29、25d)卡合,不能与第2卡合部(29、25a)以及上述中间卡合部(29、25b、25c)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儿器具,所述的育儿器具(1)包括下述各部分设于倚靠部(11)上、确定倚靠部(11)相对座部(16)的位置的定位装置(13b);设于座部(16)上、使座部(16)与倚靠部(11)形成近水平状态的床面的、定位装置(13b)所卡合的第1卡合部(29、25d);设于座部(16)上、使形成倚靠部(11)竖起成为椅子面、定位装置所卡合的第2卡合部(29、25a);设于座部(16)上、使处于介于床面与椅子面的中间状态的倾斜状态、定位装置所卡合的中间卡合部(29、25b、25c);上述选择装置(100)只能与定位装置(13b)的第1卡合部(29、25d)及第2卡合部(29、25a)卡合,而不能与上述中间卡合部(29、25b、25c)卡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装置(13b)设有与第1卡合部(29、25d),第2卡合部(29、25a),中间卡合部(29、25b、25c)卡合的卡合构件(13b);第1卡合部(29、25d),第2卡合部(29、25a),以及中间卡合部(29、25b、25c)设有分阶段设置的多个孔;上述选择装置(100)设有沿上述孔滑动,在第1位置,开放第1卡合部(29、25d),第2卡合部(29、25a)以及中间卡合部(29、25b、25c),在第2位置,开放第1卡合部(29、25d),关闭第2卡合部(29、25a)以及中间卡合部(29、25b、25c)的板构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装置(13b)设有与第1卡合部(29、25d),第2卡合部(29、25a),中间卡合部(29、25b、25c)卡合的卡合构件(13b);第1卡合部(29、25d),第2卡合部(29、25a),以及中间卡合部(29、25b、25c)设有分阶段设置的多个孔;上述选择装置(100)设有沿上述孔滑动,在第1位置,开放第1卡合部(29、25d),第2卡合部(29、25a)以及中间卡合部(29、25b、25c),在第2位置,开放第1卡合部(29、25d)及第2卡合部(29、25a),关闭中间卡合部(29、25b、25c)的板构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卡合部(55a)及中间卡合部(55b、55c)与第1卡合部(55d)相比,设置于远离定位装置(13b)的位置;上述定位装置(13b)设有突出长度可调节的卡合构件,以使其仅与第1卡合部(55d)卡合,而不与第2卡合部(55a)及中间卡合部(55b、55c)卡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育儿器具,上述中间卡合部(55b、55c)与第1卡合部(55d)及第2卡合部(55a)相比,设置于远离定位装置(13b)的位置;上述定位装置(13b)设有突出长度可调节的卡合构件,以使其仅与第1卡合部(55d)及第2卡合部(55a)卡合,而不与中间卡合部(55b、55c)卡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儿器具,其特征在于,为保持座部(16)与倚靠部(11)成水平状态的床面状态,选择装置(100)设有用于固定座部(16)与倚靠部(11)相互位置关系的锁定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育儿器具,选择板(100)由销(110)固定在增强板(29)上,同时通过长孔(125e)可滑动。贯穿孔(125a、125b、125c)孔径与卡合孔(25a、25b、25c)相同,贯穿孔(125d)由滑动方向相当于卡合部孔(25d)近2倍长的长孔结构。通过采用这一构造,在可出生后一定时间之前,只提供床面状态。其结果,可提供一种符合医学标准的、可保护婴儿呼吸的育儿器具。
文档编号A47D11/00GK1384790SQ00814918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7日
发明者葛西健造 申请人: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