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框上面为平台面的室外用门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56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框上面为平台面的室外用门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建筑物的室外开口部分的门框结构,特别涉及在将门框下框上面形成平台面时,即使在暴风雨中,从该平台面的排水性优良,对室内的气密性、水密性优良的下框上面近似呈平台面的室外用门框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有消除住宅等的房间的出入口和浴室出入口的台阶的无屏障结构。
然而,安装在建筑物室外开口部分的门框结构中,从现有的突条导轨式下框(参照图20)的上面,去掉突条导轨,在出入方向上形成去掉台阶的尽可能的平面状结构,遇有暴风雨时,伴随着强大的风压,喷撒在拉门等上的大量雨水,沿着该平面流入,伴随着风的流动,雨水侵入室内,危险性很高。另一方面,下框平面上设有沟槽,其下具有很大的排水空间时,不能确保支撑门户重量和进出人员的重量的强度和刚性,即使在日本工业标准中也确定了非常严格的质量标准,但仍很难作到室外开口部分的无屏障化。
例如,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实开平3-68285号中,虽然公开了将门框下框的上面(双槽推拉门的行走部)形成大致平坦的实例,但,始终是将气密封性作为目标,所以作为构成部件,是在突片的两侧设有紧密件。其结果,由于两侧的紧密件的阻力而增大了拉门开闭的操作力,由于由突片两侧的紧密件阻止外气进入下框凹部,所以增大了外气压力和下框凹部的压力差,在整个突片的长度方向上,很难形成稳定的密封,因该压力差引起雨水从密封薄弱部分集中流入,仍存在所谓侵入室内侧的技术课题。
此外,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0-96934号内提出如下一例在下框上面无突条导轨的平台上,设置导引槽,垂直设置于设备主体的下方的导引板插入该槽(1)内。
但是,在利用コ字状橡胶(10)将导引板与使用コ字状下部导引的导引槽的一周端无间隙地结合这一点上,与上述实开平3-68285号的从两侧接触紧密件具有同样的目的,具有滑动操作性不好,滞留于导引槽内的雨水因毛细管现象和室内侧的压力差而浸入室内侧的技术课题。
所公开的只形成排水流路的观念,不可能获得支撑门户重量和出入人员的体重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室外用下框平面门框结构,是隔离室内外且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进出口处的门框构造,从门框下框之上去掉突条导轨,同时在进出方向上去掉台阶,形成近似平面状的无屏障型,在排出伴随风压的雨水等方面性能优良,对于向室内漏水方面来说水密封性高,特别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的结构,在上述平面上设有条状排水沟槽时,可确保下框的强度和刚度,还能提高雨水等的排除性能。
室外开口部门框结构的日本工业标准中规定的质量是非常严格的,在50个等级的实验区分中,每1分钟内,喷雾4升/1平方米的水,即使施加上限750Pa、下限风压250Pa的平均压差为500Pa的脉动风压,也不会向室内侧漏水(以下称500Pa级试验)。
经过对如下进行精心的研究,即对于该脉动风压而在拉门和门框之间形成稳定密封的构造,以及在下框平台面上确实能大量排除流动的雨水、并能确保承受滑动开关门户重量和出入人员重量的强度和刚性的构造,结果发现如下结构。
首先,作为对于脉动风压而在拉门和门框之间获得稳定密封功能的办法,使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紧密件介于拉门室内侧和门框之间,作为拉门能承受来自室外侧风压强大挤压的密封结构。
接着,作为能稳定排除来自平台面的雨水、强度很高的结构,是沿着拉门滑动方向,在平台面上设置条状的宽度狭窄的沟槽,在其直下方设置宽度比该沟槽宽的集水凹部,能接受进入的雨水,在该集水凹部的直下方,设置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与集水凹部底部设置的排水口连通。
进而,在导引中空部的室外侧设置室外排水口,将上述下框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形成与外气连通的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的二段结构。
这样的门框结构对于气密性、水密性和排水性方面的作用如何,根据门框结构的模式图和实验结果以下做详细说明。
图5所示的模式图,表示拉门上没有风雨负荷的状态。
形成的结构是上面形成平台面的下框中设有排水沟槽11a、11bb,其间插有设在外拉门50和内拉门60的下框内的下垂片51a、61a,沿着拉门的开关方向可以滑动,在该下垂片的室内侧配设紧密件14a、14b。
因此,设于下框的下垂片,形成了密封部,同时在拉门开关时,具有滑动片的功能,设在下框上面的排水沟槽,作为设在下框内的下垂片(滑动片)进行滑动时的滑动沟槽,而起作用。
在该排水沟槽的直下方设有宽度比排水沟槽宽的集水凹部12a、12b,在其底部备有凹部排水口17a、17b,为了将从该凹部排水口流入的雨水排出室外,设有向室外排水口18导引的导引中空部13。
图6示出了施加风雨状态的模式图。
当来自室外形成负荷风压P1时,拉门被挤压,设在下框内的下垂片(滑动片)与紧密件形成挤压接触,这样确保了气密性、水密性等密封性能。
室外面,伴随着风压而降下的雨水,从下框的平台面上,通过排水沟槽流入下框内的集水凹部内,进而流入凹部排水口和导引中空部内,从室外排水口排出室外。
此外,设在下框的下垂片和紧密件进行挤压接触,形成密封衬里,由于在其直下方设有集水凹部,所以在密封部没有雨水滞留,从而能防止因毛细管现象,雨水侵入室内侧。
从拉门下框室内侧侧壁下垂的滑动片和下框凹部的室内侧侧壁之间,作为密封装置,设有横向紧密件,但是,在该滑动片的室外侧(屋外侧)和下框凹部侧壁之间,没有设置横向紧密件,由于存在以排水为目的的滑动沟槽,所以通过该间隙,拉门的关闭和打开能顺利进行。当门面受到来自室外的风压负荷时,该滑动片的室内侧侧壁和横向紧密件,受风压形成很强的挤压接触,从而提高了密封性,同时,该滑动片和滑动沟槽壁的室外侧的间隙K(参照图5),与风压成比例地增大,外气和雨水一起从滑动沟槽流入下框凹部内。
本发明中,将滑动片设在下框室内侧侧壁时,有如下作用。
首先,为了比较说明,以图7说明滑动片位于下框室外侧侧壁的情况,在拉门下框等拉门部件与玻璃200之间设有固定玻璃的衬垫201,使该间隙形成密封,但是,门面承受很大风压的负荷时,玻璃向室内侧受到强大的挤压,衬垫部件的室外侧的密封减弱的危险很高,雨水有可能从该部分侵入。
在下框,有玻璃附近排水口203、下框下部排水口204和门扇滑轮安装部的切槽加工部等,滑动片处于室外侧侧壁时,如图7所示,由于下框内部与室内侧连通,受到风压,该玻璃附近和室内形成很大的压力差,该压力差引起大量雨水侵入。
另一方面,将滑动片设在室内侧侧壁时,如图8所示,由于下框内部与外界连通,所以玻璃附近202的压力与外界相近,所以起到了抑制从上述玻璃附近排水口和下框下部排水口大量向下框平台面流出的作用。
图7、图8,为方便起见同时描绘出了外拉门和内拉门的截面,但实际上,外拉和内拉门是形成封闭状态,从玻璃密封面侵入下框框内的雨水会落下框的平台面上时,滑动片设在室外侧时,这样就会流入室内,滑动片设在室内侧侧壁时,玻璃附近的压力不仅与外界近似,而且设在该室内侧侧壁的滑动片起到了防止雨水向室内侵入的作用。
采用这样的结构时,若用图6说明,针对风压的变化,为了清楚上述日本工业标准中规定的质量标准,为了明确所需要的集水凹部(X1)的必需容积(V1)、凹部排水口的必需面积(A1)、导引中空部(X2)的必需容积(V2)、室外排水口的必需面积(A2),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示于图1(表1),风压的压力差和侵入下框内水量(Q)的关系示于图2(曲线图1)、压力差和集水凹部的必需容积(V1)和凹部排水口的必需面积(A1)之间的关系示于图3(曲线图2)、压力差和导引中空部的必需容积(V2)及室外排水口的必需面积(A2)之间的关系示于图4(曲线图3)。
供试验用的下门框的总长度为1800mm。
根据曲线图1的结果,可知雨水从排水沟槽等侵入下框内的面积在一定值以下,风压增高时,会增大侵入下框内的水量,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还明确了为清楚日本工业标准的质量标准,如实验中得到的那样,也需要增大必需容积(V1)、(V2)和必需面积(A1)、(A2)。
根据表1结果,可以知道,例如,对500Pa栏中的值,从左向右横向比较时,需要存在A0(5050)<A1(5130)<A2(5300)的关系。
根据图5和图6所示模式图说明得到这种结果的原理时,在完全没有风雨的状态下,设在下框上面的排水沟槽、集水凹部、凹部排水口、导引中空部、室外排水口,进行连通,由于外气从排水沟槽和室外排水口侧侵入,所以集水凹部的压力和导引中空部的压力与外气形成等压。
然而,当施加风压时,间隙K加宽,即使如此,排水沟槽的宽度也很狭窄,只有4mm,由雨水形成水膜,由于完全没有外气进入该集水凹部内,所以室外和集水凹部之间会就产生稍许压力差。由此造成雨水吸入集水凹部内。
其结果,室外压力增大时,室外和集水凹部的压力差增大,侵入集水凹部的水量也会增大。
另一方面,通过凹部排水口,从集水凹部向导引中空部排水,而空气随着雨水的流动通过同一凹部排水口,从导引中空部进入集水凹部,集水凹部的压力和导引中空部的压力不会完全成为等压,这就是产生压力差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中所说的半等压,意思是,在风雨全无的情况下,下框内部的压力与外压等压,随着伴有风压的雨水而产生的风压增大时,下框内部的压力与外侧压力相比而变小。
虽然本发明中将在上述状态下维持雨水的流动在以下称作水平衡,但室外压力增大时,侵入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内的水量也会增多,所以必须增大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的容量,而且,通过以适当大小设定排水口,使侵入下框内的雨水不会滞留,即,意思是侵入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保持平衡。
本发明就是基于这种半等压的水平衡结构,通过依靠风压挤压设在拉门和门框之间的密封部,确保了气密性和水密性,为了利用半等压的水平衡结构形成下框的排水结构,在门框结构中,拉门滑动开闭隔离室内外、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进出口处的、由上下框和左右纵框组成的门框的内侧,其中,在拉门和下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形成挤压,在下框平台面上具有排水沟槽和在该排水沟槽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宽度更宽的集水凹部,利用该密封装置也能排出雨水。
为了从该集水凹部排水,在该集水凹部底部设有凹部排水口,在该凹部排水口的直下方设有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和在导引中空部室外侧设有室外排水口,上述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与外气连通。
在将半等压水平衡结构用于双槽推拉门时,在门框结构中,双槽推拉门滑动开闭隔离室内外的、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的进出口处的、由上下框和左右纵框构成的门框内侧,其中,在设在拉门下框内的下垂片和下框之间,和拉门纵框和纵框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当拉门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而且,在拉门结合部和下框上面之间,具有将室内和室外隔开的密封装置,在位于内拉门结合部下部的内拉门集水凹部内,具有止水部件,在下框平台面上具有排水沟槽,并在该排水沟槽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宽度更宽的集水凹部,在该集水凹部的底部设有凹部排水口,在该凹部排水口的直下方,设有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在导引中空部的室外侧设有室外排水口,上述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与外气连通。
在双槽推拉门的情况下,结合部和下框上面之间需要设有密封装置,利用一层密封部件,会有因毛细管现象而发生雨水侵入的担忧,所以优选安装二层以上的密封部件。
将半等压水平衡结构用于单扇推拉门时,在上框和下框之间安装自由滑动的拉门,在具有房屋开口部和拉门收容部的室外用单扇推拉门中,在设在拉门下框内的下垂片和下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受到来自室外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而且,在上框和下框之间沿上下方向配设的纵向骨架和拉门结合框之间和拉门门挡框和纵向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在下框平台上面具有排水沟槽,并在该排水沟槽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宽度更宽的集水凹部,在该集水凹部底部设有凹部排水口,在该凹部排水口的直下方设有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和在导引中空部的室外侧设有室外排水口,上述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与外气连通。
将下框的结构分割成下框基体部件和上面部件时,其目的是容易形成集水凹部和排水沟槽,也容易加工凹部排水口,在隔离室内外、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的进出口处的、由四方框构成的门框中,下框由中空截面形状的、上部具有凹部排水口及下部具有室外排水口的基体部件和上面略呈平坦的上面部件所构成,该下框基体部件,具有在其上方装嵌上面部件的装嵌部,上述上面部件,具有可装嵌在下框基体部件的装嵌部内的被装嵌部,通过将上面部件装嵌在基体部件,与下框基体部件形成下框排水沟槽,同时,排水沟槽的下部形成比该排水沟槽宽度更宽的集水凹部,下框排水沟槽和室外排水口,通过集水凹部、凹部排水口、导引中空部,与外气连通。
本发明中,废除了下框上面的突条导轨,将下框的上面形成近似平坦面,在下框的上面设有细条状的排水沟槽,在其直下方具有更宽的集水凹部,形成通过凹部排水口、导引中空部和室外排出口与外气连通的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的二重结构,因此确保了下框的强度和刚性,而且伴随风压降下的雨水,对室外和下框内部产生压力,起到了使雨水流入上述集水凹部内的作用,获得了优良的排水性,同时,不管集水凹部内滞留多少雨水,密封部也不会存有雨水,从而防止了雨水因毛细管现象而侵入室内侧。
具有与双槽推拉门和单扇推拉门等门户的开关结构相吻合,分离室外(室外)和室内(室内)的密封装置,与该密封部相对应设置了排水沟槽和排水口,所以利用密封部止住了外气和雨水的流动,由于能使雨水流入下侧,所以既确保了下框的强度和刚性,又能获得优良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图1(表1)表示对风压的压力差形成的评价结果。
图2(曲线图1)表示压力差和侵入下框内水量(Q)之间的关系。
图3(曲线图2)表示压力差和集水凹部的必需容积(V1)及凹部排水口的必需面积(A1)之间的关系。
图4(曲线图3)表示压力差和导引中空部的必需容积(V2)及室外排水口的必需面积(A2)之间的关系。
图5表示拉门不受风压负荷状态的模式图。
图6表示对拉门施加风压的状态。
图7表示拉门滑动片位于室外侧时的雨水的流水。
图8表示拉门滑动片位于室内侧时的流动。
图9表示本发明适用于双槽推拉门的纵向截面图。
图10表示本发明适用于双槽推拉门的横向截面图。
图11表示排水口的配置。
图12表示结合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13表示内拉门集水凹部的止水部件。
图14表示结合部止水部件和水屏障的位置关系。
图15表示本发明适用于单扇推拉门的纵向截面图。
图16表示本发明适用于单扇推拉门的横向截面图。
图17表示结合部和角部的立体图。
图18表示建筑物开口部的截面图。
图19表示利用本发明室外用无屏障门框的施工象征图。
图20表示现有的具有台阶的门框的施工象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适用于双槽推拉门门框结构情况为实例,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图19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室外用无屏障门框的施工示意图,图18中示出了其室外开口部的截面。
在高层住宅的室外安装有排水用的篦栅1,在其外侧铺设台阶调整部件3,并配置未图示的阳台,进而在其外侧安装手扶栏等安全栅栏。
在从室内向阳台的出入口处,采用了本发明的门框结构。
图9示出了本发明门框结构的下框门框部分的纵向截面图,图10示出了横向截面图。如图9和图18所示,在基体上以固定器8安装有下框10和上框40,如图10所示,以左纵向框20和右纵向框30的门框形成框体,在其内侧,从室外侧开始安装外拉门50和内拉门60。
如图18所示,下框上没有以前那种突条导轨,下框的上面形成2条相当于拉门下框拉门滑动片厚度的沟槽,并形成平台面,在大厦等的阳台和室内侧交界处没有台阶,使室内的地板面2,通过下框10的上面、篦栅1,与阳台面3大致成水平配置,以此形成无屏障结构。
如图9和图10所示,外拉门50,由外拉门下框51和上框55,与外拉门门挡框52和外拉门结合框53形成框体,内侧安装玻璃等。
外拉门滑动片51a下垂于外拉门下框51的室内侧。在下框的下框凹部51b内安装外拉门门扇滑轮54,在下框10的近似平台的上面11上移动。
内拉门60和外拉门一样,由内拉门下框61和上框65,与内拉门门挡框62和内拉门结合框63形成框体,内侧安装玻璃等。
内拉门滑动片61a下垂于内拉门下框61的室内侧,在下框的下框凹部61b内安装内拉门门扇滑轮64,在下框10的近似平台的上面11上移动。
下框10设有外拉门用下框集水凹部12a、内拉门用下框集水凹部12b,其具有下垂于外拉门和内拉门的下框内的外拉门滑动片51a、内拉门滑动片61a进行滑动的外拉门滑动沟槽11a、内拉门滑动沟槽11b,在凹部的室内侧侧壁上设有外拉门用横向紧密件的嵌合沟槽和内拉门用横向紧密件的嵌合沟槽,并配置外拉门用的横向紧密件14a和内拉门用的横向紧密件14b,这些横向紧密件与滑动片形成滑动接触。
下框10的结构是将使用铝合金等进行挤压而成的具有导引中空部13的基体部件10a及上面部件10b、10c进行组合装配而成。
由此,很容易进行下框平台面的切槽加工、下框集水凹部的排水口的加工,及下框集水凹部中止水部件的安装等。
如图10所示,在左纵向框20的框内侧处设有接受外拉门的门挡框的左纵向框凹部21,在该左纵向框凹部的室内侧侧壁上设有左纵向框紧密件嵌合沟槽22,并配置左纵向框紧密件23。
在右纵向框30的内侧处,和外拉门的情况一样,设有接受内拉门的门挡框的右纵向框凹部31,在该右纵向框凹部的室内侧侧壁上设有右纵向框紧密件嵌合沟槽32,并配置右纵向框紧密件33。
如图11所示,因为横向紧密件和滑动片的密封面及纵向紧密件和门挡框的密封面,分别大致相同地配置在外拉门、内拉门中,所以对于风压和拉门的安装调整,确实起到了稳定密封的作用,从而可防止雨水等浸入室内。
本发明中,模向紧密件的密封面也可形成大致与纵向紧密件的密封面相同的面,紧密件是安装在拉门侧还是安装在框侧,也可作适当选择。
在结合部中,如图10所示,设置在外拉门50的外拉门结合框53和内拉门60的内拉门结合框63上的外拉门对接片53a和内拉门对接片63a,在拉门封闭时,形成接触,设在内拉门结合部的结合框紧密件嵌合沟槽63b中,安装结合框紧密件66,与外拉门侧面滑动接触。
该结合框的紧密件,只要能确保气密性和水密性,也可设在外拉门侧。
如图11所示,下框上,设有平台面排水口15,左角部排水口16a、右角部排水口16b、外拉门用下框凹部排水口17a、内拉门用下框凹部排水口17b,及下框室外排水口18,(b)是拉门结合部,(a)、(c)是角部的立体图。
平台面的排水口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内拉门和外拉门的结合部,也可在下框平台面上以等间距设置数个,也可在与结合框止水部件无关的位置上设置,特别是雨水易于集中在结合部,排水口设在该部分时,从外部见不到,外观装饰良好,本实施方式中,也是设在该结合部。
在下框室外排水口18的外侧上,从上部安装防逆风、逆水的部件19,覆盖住排水口。
在与平台面排水口相对应的内拉门结合框的底部,如图12所示,利用螺钉等的结合框止水部件的固定件,安装结合框止水部件70。
结合框止水部件70按照如下方式来配置,在结合框止水部件基体部件73处,设置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翅片状(ヒレ状)雨屏障71和翅片状风屏障72,以便与下框上面和外拉门室内侧侧面相接触。
由于没有像以前那样的导轨等台阶,特别是在双槽推拉门的结合下部室外侧滞留大量的雨水,为了提高了该部分的排水性,同时防止向室内浸入,与外拉门和内拉门的结合位置相应,在下框设置平台面排水口,在安装在内拉门结合框底部的结合框止水部件,设置由弹性材料形成翅片状的雨屏障和风屏障,由此,在下框平台面上朝向内外拉门的结合部的风压和良好流动雨水,由该结合框止水部件上设置的由弹性材料形成翅片状的雨屏障抑止住其流势,同时,由弹性材料形成翅片状的风屏障,遮挡住结合框的底部和下框的平台面,确保了结合部的气密性,并起到了使雨水流向设在雨屏障和风屏障之间的平台面排水口,促进排水的作用。
在内拉门结合框的滑动方向侧壁上,如图12所示,通过水屏障安装部件91,由水屏障固定件92,安装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翅片状的水屏障90。
其位置关系如图14所示,在树脂制的水屏障安装部件上,设有长孔形的水屏障安装孔91a,形成可在上下方向上调整滑动的结构,一边使水屏障与外拉门下框的侧壁接触,一边上下调整,在与下框的略呈平台面和下框集水凹部止水部件接触后,用水屏障固定件92固定住。
由此,对结合部,风压与要流入的雨水由结合框止水部件止住流动,并排出,进而由于通过在其室内侧还安装水屏障,而使得结合部的密封衬里形成三重结构,所以确实能防止向室内侧漏水。
内拉门用下框集水凹部的内外拉门结合部,如图10和图14所示,在内拉门的止水线上,而且与内拉门和外拉门的结合部位置相对应,在内拉门用下框集水凹部内设有由弹性体形成的下框集水凹部止水部件80,其形状可堵塞住内拉门用下框集水凹部,可防止雨水沿着内拉门的下框集水凹部流入外拉门的室内侧。
该下框集水凹部的止水部件80,其立体图如图13所示,将止水部件弹性体81固定在止水部件的安装器具82上,将其用螺钉等止水部件固定部件安装在下框集水凹部的底部。
如图14所示,下框集水凹部止水部件的止水部件弹性体81,与下框集水凹部的深度、宽度对应插入,与内拉门滑动片61a滑动接触。
如图11所示,下框的平台面排水口15,通过外拉门用下框凹部排水口17a和下框室外排水口18与外气连通。
平台面排水口的上部,如图14上面图(a)所示,与由外拉门结合框53及内拉门结合框63,和设在其上的外拉门对接片53a、内拉门对接片63a(返烟部)、结合框紧密件66形成的空间部连通。
以下针对将内拉门部分作为以嵌死方式安装玻璃的固定门、使外拉门为适用于自由滑动地安装的外动单扇门为例子,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是对于将内动单扇门和固定门部分,作为设在建筑物基体内的门收容部型的单扇拉门,也同样适用。
图16示出了外动单扇拉门结构的横向截面图,图15中示出了其纵向截面图,(A-A截面图)是可动拉门部,(B-B截面图)示出嵌死部。
门框是由下框110和上框140及从室内向室外的左纵向框120、右纵向框130构成的方形形状。
在该门框内室外侧安装可自由滑动的可动拉门150,室内侧上安装固定拉门160。
可动拉门150由拉门下框151和拉门上框154,及拉门门挡框152和拉门结合框153形成框体,在内侧安装玻璃156等。
另一方面,固定拉门,由下框110和固定拉门上框164,右框130和纵向骨架170,以所谓的嵌死方式安装玻璃166。
拉门滑动片151a下垂于可动拉门150的拉门下框151内,在拉门下框凹部151b中安装拉门滑轮155,在下框110的近似平台面上,拉门沿着导引条移动。
在下框110处,设置下框集水凹部112a,其具有拉门滑动沟槽111,用于下垂于拉门下框内的拉门滑动片151a进行滑动,在该下框集水凹部的室内侧侧壁设有横向紧密件嵌合沟槽,并配置横向紧密件114,与拉门滑动片151a滑动接触。
下框110,是将使用铝合金等挤压而成的、具有导引中空部113的下框基体部件110a,接缝板件110b、上面部件110c,以嵌装或螺栓固定等组合构成。
上面部件由于分割安装,所以很容易进行下框基体部件的排水口加工和紧密件的更换,通过有无安装纱门,可更换上面部件。在安装双层玻璃式样的具有重量的拉门时,需要与壁厚对应厚度的拉门滑动片,在将横向紧密件设置在拉门滑动片侧时,可选择上面部件安装,以形成与用途相吻合的下框的拉门滑动沟槽宽度。
即,通过在一种下框基体部件上组合各种上面部件,可形成能与各种用途相应的下框结构。
在用铝材形成下框时,需要安装嵌死部的玻璃的下框凹部112c,为了拉门移动时堵塞开口部的该凹部,需要装嵌或螺旋固定接缝板件110b。
如图17所示,在所见门框方向的中央部位,上框和下框之间,上下方向设置的纵向骨架室外侧侧面上,设有纵向紧密件的嵌合沟槽172,并配置纵向紧密件173,形成纵向密封衬里。
此处使用纵向紧密件的目的,就是在纵向骨架和拉门结合框之间形成纵向密封衬里,所以没有必要安装在纵向骨架侧,也可安装在门一侧。
另一方面,在左纵框120中,如图16所示,设有与门挡框152的接合部121,在该接合部设置的纵向紧密件嵌合沟槽122中,配置纵向紧密件123,形成纵向密封衬里。
以下说明排除雨水的流动状况,如图17中示出了结合部的下框立体图(a)(为了清楚起见,示出了拆下下框的框部件110c状态)和该门部的下框角部的立体图(b),在下框上面的平台面上流动的雨水,从滑动沟槽111流入下框集水凹部112a内,接着从设在下框集水凹部中的凹部排水口117a,流入下框基体110a的导引中空部内,最后从下框室外排水口118流出室外。
在下框室外排水口118的外侧,安装防逆风、逆水部件119,从上部覆盖住排水口。
从纵向骨架170的对接片171处浸入的雨水,由平台面排水口115排出,也从设在门挡部角部的角部排水口116排出。
工业应用性本发明,由于是防止雨水伴随风压浸入室内的门框结构,对于设在高层住宅等高层室外开口部的门框结构,最能发挥作用,对于单户住宅的低层住所,与以前相比,获得了更高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卷 号MPJPG30427国际申请号PCT/JP01/10411国际申请日2001年11月28日根据条约第19条修改的译文修改说明以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4代替原权利要求1~5。
其中,具体的修改内容在“根据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的对照页”一文中标明。
1.一种室外用下框平台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隔离室内外、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进出口处的、由上下框和左右纵向框构成的门框,和滑动开闭其内侧的拉门;在拉门和下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承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在下框上面具有排水沟槽,以排出该密封装置处积存的雨水;在该排水沟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宽度更宽的集水凹部;所述密封装置是使从拉门下框室内侧侧壁垂下的滑动片和设置于集水凹部侧壁的紧密件滑动接触而成;在该滑动片的室外侧和排水沟槽壁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
2.一种室外用下框平台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隔离室内外、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进出口处的、由上下框和左右纵向框构成的门框,和滑动开闭其内侧的拉门;在拉门和下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承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在下框平台上面具有排水沟槽,并在该排水沟槽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更宽的集水凹部;所述密封装置是使从拉门下框室内侧侧壁垂下的滑动片和设置于集水凹部侧壁的紧密件滑动接触而成;在该滑动片的室外侧和排水沟槽壁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在该集水凹部的底部设有凹部排水口;在该凹部排水口的直下方设有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其与外气连通。
3.一种下框上面呈平台面的室外用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隔离室内外、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进出口处的、由上下框和左右纵向框构成的门框,和滑动开闭其内侧的双槽推拉门;在设在拉门下框室内侧侧壁处的下垂片和下框的集水凹部侧壁之间以及拉门纵向框和纵向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承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在拉门结合部和下框上面之间具有隔离室内和室外的密封装置;在位于内拉门结合部下部的内拉门集水凹部内具有止水部件;在下框平台上面具有排水沟槽,并在该排水沟槽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更宽的集水凹部;在排水沟槽和所述下垂片的室外侧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在该集水凹部的底部设有凹部排水口;在该凹部排水口的直下方,设有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并在导引中空部的室外侧设有室外排水口;所述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与外气连通。
4.一种下框上面呈平台面的室外用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房屋开口部和拉门收容部的上框和下框之间,具有自由滑动地安装的室外用单扇拉门;在设在拉门下框室内侧侧壁处的下垂片和下框的集水凹部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承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在上框和下框间,上下方向上配置的纵向骨架和拉门结合框之间及拉门框和纵向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在下框平台面上具有排水沟槽,并在该排水沟槽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更宽的集水凹部;在排水沟槽和所述下垂片的室外侧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在该集水凹部的底部设有凹部排水口;在该凹部排水口的直下方,设有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并在导引中空部的室外侧设有室外排水口;所述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与外气连通。
5.(削除)
权利要求
1.一种室外用下框平台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隔离室内外、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进出口处的、由上下框和左右纵向框构成的门框,和滑动开闭其内侧的拉门;在拉门和下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承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在下框上面具有排水沟槽,以排出该密封装置处积存的雨水;在该排水沟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宽度更宽的集水凹部。
2.一种室外用下框平台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隔离室内外、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进出口处的、由上下框和左右纵向框构成的门框,和滑动开闭其内侧的拉门;在拉门和下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承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在下框平台上面具有排水沟槽,并在该排水沟槽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更宽的集水凹部;在该集水凹部的底部设有凹部排水口;在该凹部排水口的直下方设有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并与外气连通。
3.一种下框上面呈平台面的室外用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隔离室内外、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进出口处的、由上下框和左右纵向框构成的门框,和滑动开闭其内侧的双槽推拉门;在设在拉门下框内的下垂片和下框之间以及拉门纵向框和纵向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承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在拉门结合部和下框上面之间具有隔离室内和室外的密封装置;在位于内拉门结合部下部的内拉门集水凹部处具有止水部件;在下框平台上面具有排水沟槽,并在该排水沟槽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更宽的集水凹部;在该集水凹部的底部设有凹部排水口;在该凹部排水口直下方,设有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并在导引中空部的室外侧设有室外排水口;所述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与外气连通。
4.一种下框上面呈平台面的室外用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房屋开口部和拉门收容部的上框和下框之间,具有自由滑动地安装的室外用单扇拉门;在设在拉门下框内的下垂片和下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承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在上框和下框间的上下方向上配置的纵向骨架和拉门结合框之间以及拉门框和纵向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在下框平台面上具有排水沟槽,并在该排水沟槽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更宽的集水凹部;在该集水凹部的底部设有凹部排水口;在该凹部排水口的直下方,设有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并在导引中空部的室外侧设有室外排水口;所述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与外气连通。
5.一种下框上面呈平台面的室外用门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隔离室内外、安装在建筑物开口部进出口处的、由四方框构成的门框;下框是由呈中空截面形状、上部具有凹部排水口及下部具有室外排水口的下框基体部件,和上面略呈平台面的上面部件所构成;该下框基体部件,具有将上面部件装嵌在其上方的装嵌部;所述上面部件,具有可装嵌在下框基体部件的装嵌部内的被装嵌部;通过将上面部件装嵌在基体部件上,在与下框基体部件之间形成下框排水沟槽,同时,排水沟槽的下部形成比该排水沟槽更宽的集水凹部;下框排水沟槽和室外排水口,通过集水凹部和凹部排水口及导引中空部与外气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框上面呈平台面的室外用门框结构,是从门框下框之上去掉突条导轨、同时在进出方向上去掉台阶、形成近似平面状的无屏障型,在排出伴随风压的雨水等方面性能优良,对于向室内漏水方面来说水密封性高。其解决方式是形成如下门框结构在拉门和下框之间,具有密封装置,当拉门承受到来自室外侧的风压负荷时,密封部被挤压;在下框平台上面具有排水沟槽(11a、11b),并在该排水沟槽的直下方,具有比排水沟槽宽度更宽的集水凹部(12a、12b);在该集水凹部的底部设有凹部排水口;在该凹部排水口直下方,设有将雨水导向室外的导引中空部(13),并在导引中空部的室外侧设有室外排水口;所述集水凹部和导引中空部与外气连通。此外,作为所述密封装置,优选在拉门下框室内侧侧壁处设置滑动片(51a、61a),在与下框凹部的室内侧侧壁之间设置横向紧密件(14a、14b)。
文档编号E06B3/32GK1468343SQ01817023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日
发明者袋俊男, 上野秀则, 屋敷亮, 则 申请人:立山铝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