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71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水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水瓶。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中,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蒸汽通道本体,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紧贴所述蒸汽通道本体的上下两侧设置;所述蒸汽通道本体由上壳和下壳相互扣合组成,蒸汽通道本体内部设有C形蒸汽通道,所述C形蒸汽通道的首尾两端相接但不相通,所述下盖上设有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首端相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尾端相通的第一出气口。一种电热水瓶,其中,包括上述的新型壶盖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将电热水瓶中产生的蒸汽中所含的热量进行部分回收,减少热量的浪费和损失。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水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水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电热水瓶基本上都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只在壶盖上设计蒸汽通道用来排气与泄压,但是传统的壶盖上设计的蒸汽通道都很短,电热水瓶烧开水时产生的蒸汽直接就通过蒸汽通道排到了空气中。众所周知,蒸汽中包含大量的热量,如果直接排到空气中,蒸汽中包含的大量的热量也就随之消散在空气中了,从而造成热量的浪费和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水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将电热水瓶中产生的蒸汽中所含的热量进行部分回收,减少热量的浪费和损失。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中,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蒸汽通道本体,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紧贴所述蒸汽通道本体的上下两侧设置;所述蒸汽通道本体由上壳和下壳相互扣合组成,蒸汽通道本体内部设有C形蒸汽通道,所述C形蒸汽通道的首尾两端相接但不相通,所述下盖上设有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首端相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尾端相通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的C形蒸汽通道首端的定义是,当壶盖组件盖合在电热水瓶壶身上时,电热水瓶烧开水产生的蒸汽最先进入的C形蒸汽通道一端即为C形蒸汽通道的首端,当然,C形蒸汽通道的另一端即为C形蒸汽通道的尾端。当用具有上述新型壶盖组件的电热水瓶烧开水时,壶内产生的蒸汽经过所述下盖上的第一进气口进入C形蒸汽通道的首端,然后在C形蒸汽通道中蔓延至C形蒸汽通道的尾端;在蔓延过程中,蒸汽中含有的大量的热量有一部分会被C形蒸汽通道四周的通道壁吸收,从而使这部分的热量继续留在电热水瓶中,蔓延至C形蒸汽通道尾端的蒸汽经过所述上盖上的并且与C形蒸汽通道尾端连通的第一出气口排出到空气中。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对应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另一侧连通所述C形蒸汽通道尾端。所述下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对应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一侧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另一侧连通所述C形蒸汽通道首端。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优选为上下正对,这样设置是因为所述上盖紧贴在所述上壳上,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之间就不需要设置连通装置,可以简化壶盖组件的结构及成本。同样的道理,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同样优选为上下正对。
[0006]进一步的,所述蒸汽通道本体内部在所述C形蒸汽通道首尾两端之间设有蒸汽过渡通道,所述蒸汽过渡通道将C形蒸汽通道的首尾两端隔开,所述蒸汽过渡通道首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尾端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首端连通。电热水瓶中产生的蒸汽经过第二进气口之后,还需要经过蒸汽过渡通道才能进入C形蒸汽通道首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蒸汽通道本体的后端设有向下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有第三出气口、第三进气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气口一侧连通所述蒸汽过渡通道的尾端,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进气口一侧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口另一侧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首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尾端连通。蒸汽经过蒸汽过渡通道之后,由所述第三出气口排出,然后经由第三进气口进入C形蒸汽通道首端。所述弯折部底部对应第三出气口和第三进气口处可以是封闭的,此时第三出气口和第三进气口在所述弯折部内部连通;当然所述弯折部底部对应第三出气口和第三进气口处也可以是敞开的,此时当壶盖组件盖合在壶身上时,所述弯折部底部会压合紧贴在壶身顶部对应的顶面上,这样所述弯折部与对应位置的壶身顶面围成连通第三出气口和第三进气口的通道。蒸汽在C形蒸汽通道中被吸收部分热量之后,部分蒸汽就会在C形蒸汽通道中冷凝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可以通过第一出水口排出C形蒸汽通道,电热水瓶壶身上设有冷凝水盛接装置,冷凝水经第一出水口排出后则进入该冷凝水盛接装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出气口和第三进气口之间设有蒸汽感应器。当蒸汽经过第三出气口之后到达第三出气口和第三进气口之间时,所述蒸汽感应器就会检测到,这就证明电热水瓶中的水已经烧开,蒸汽感应器就会向电热水瓶的控制电路反馈此信息,控制电路在接到反馈信息之后则停止加热装置对电热水瓶内的水的加热。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上设有适配件,所述适配件一端套设在所述弯折部外壁上,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压合件,所述压合件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压合件的作用是在弯折部和壶身顶面之间起缓冲作用;同时,当所述弯折部底部对应第三出气口和第三进气口处为敞开时,所述压合件在所述弯折部与壶身顶面压合时起到密封作用。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上装设有出气嘴,所述出气嘴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蔓延到C形蒸汽通道尾端的蒸汽分别经由第二出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然后从所述出气嘴排出。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热水瓶,其中,该电热水瓶包括上述的新型壶盖组件。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实用新型在电热水瓶的壶盖组件内部设置C形蒸汽通道,电热水瓶烧开水后产生的蒸汽经过C形蒸汽通道之后再排出,蒸汽在C形蒸汽通道中经过时,蒸汽中包含的大量的热量部分被C形蒸汽通道四周的通道壁吸收,将热量继续留在电热水瓶中,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和损失。
【附图说明】
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水瓶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壶盖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壶盖组件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壳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壳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壳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壳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适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和2所示,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中,包括上盖1、下盖2以及设置在上盖I和下盖2之间的蒸汽通道本体,所述上盖I和下盖2分别紧贴所述蒸汽通道本体的上下两侧设置;所述蒸汽通道本体由上壳3和下壳4相互扣合组成,蒸汽通道本体内部设有C形蒸汽通道5,所述C形蒸汽通道5的首尾两端相接但不相通,所述下盖2上设有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5首端相通的第一进气口 6,所述上盖I上设有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5尾端相通的第一出气口 7。所述的C形蒸汽通道5首端的定义是,当壶盖组件盖合在电热水瓶壶身上时,电热水瓶烧开水产生的蒸汽最先进入的C形蒸汽通道5—端即为C形蒸汽通道5的首端,当然,C形蒸汽通道5的另一端即为C形蒸汽通道5的尾端。当用具有上述新型壶盖组件的电热水瓶烧开水时,壶内产生的蒸汽经过所述下盖2上的第一进气口 6进入C形蒸汽通道5的首端,然后在C形蒸汽通道5中蔓延至C形蒸汽通道5的尾端;在蔓延过程中,蒸汽中含有的大量的热量有一部分会被C形蒸汽通道5四周的通道壁吸收,从而使这部分的热量继续留在电热水瓶中,蔓延至C形蒸汽通道5尾端的蒸汽经过所述上盖I上的并且与C形蒸汽通道5尾端连通的第一出气口 7排出到空气中。
[0024]如图3到6所示,所述上壳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7相对应的第二出气口 8,所述第二出气口 8—侧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 7,另一侧连通所述C形蒸汽通道5尾端。所述下壳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口 6相对应的第二进气口 9,所述第二进气口 9一侧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6,另一侧连通所述C形蒸汽通道5首端。所述第一出气口7和第二出气口8为上下正对,这样设置是因为所述上盖I紧贴在所述上壳3上,第一出气口 7和第二出气口 8之间就不需要设置连通装置,可以简化壶盖组件的结构及成本。同样的道理,所述第一进气口 6和第二进气口 9同样为上下正对。
[0025]如图3和5所示,所述蒸汽通道本体内部在所述C形蒸汽通道5首尾两端之间设有蒸汽过渡通道10,所述蒸汽过渡通道10将C形蒸汽通道5的首尾两端隔开,所述蒸汽过渡通道10首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 9连通,尾端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5首端连通。电热水瓶中产生的蒸汽经过第二进气口 9之后,还需要经过蒸汽过渡通道10才能进入C形蒸汽通道5首端。
[0026]如图1到4所示,所述蒸汽通道本体的后端设有向下弯折的弯折部11,所述弯折部11上设有第三出气口 12、第三进气口 13和第一出水口 14,所述第三出气口 12—侧连通所述蒸汽过渡通道10的尾端,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进气口 13—侧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口 13另一侧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5首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 14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5尾端连通。蒸汽经过蒸汽过渡通道10之后,由所述第三出气口 12排出,然后经由第三进气口 13进入C形蒸汽通道5首端。所述弯折部11底部对应第三出气口 12和第三进气口 13处是敞开的,此时当壶盖组件盖合在壶身上时,所述弯折部11底部会压合紧贴在壶身顶部对应的顶面上,这样所述弯折部11与对应位置的壶身顶面围成连通第三出气口 12和第三进气口 13的通道;当然所述弯折部11底部对应第三出气口 12和第三进气口 13处也可以是封闭的,此时第三出气口 12和第三进气口 13在所述弯折部11内部连通。蒸汽在C形蒸汽通道5中被吸收部分热量之后,部分蒸汽就会在C形蒸汽通道5中冷凝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可以通过第一出水口 14排出C形蒸汽通道5,电热水瓶壶身上设有冷凝水盛接装置,冷凝水经第一出水口 14排出后则进入该冷凝水盛接装置。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气口 12和第三进气口 13之间设有蒸汽感应器。当蒸汽经过第三出气口 12之后到达第三出气口 12和第三进气口 13之间时,所述蒸汽感应器就会检测到,这就证明电热水瓶中的水已经烧开,蒸汽感应器就会向电热水瓶的控制电路反馈此信息,控制电路在接到反馈信息之后则停止加热装置对电热水瓶内的水的加热。
[0028]如图1、2和7所示,所述弯折部11上设有适配件15,所述适配件15—端套设在所述弯折部11外壁上,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压合件16,所述压合件16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压合件16的作用是在弯折部11和壶身顶面之间起缓冲作用;同时,所述压合件16在所述弯折部11与壶身顶面压合时起到密封作用。
[0029]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上盖I上装设有出气嘴17,所述出气嘴17与所述第一出气口7连通。蔓延到C形蒸汽通道5尾端的蒸汽分别经由第二出气口 8和第一出气口 7,然后从所述出气嘴17排出。
[0030]实施例2
[003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热水瓶,该电热水瓶具有实施例1所述的新型壶盖组件。所述新型壶盖组件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003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I)、下盖(2)以及设置在上盖(I)和下盖(2)之间的蒸汽通道本体,所述蒸汽通道本体由上壳(3)和下壳(4)相互扣合组成,蒸汽通道本体内部设有C形蒸汽通道(5),所述下盖(2)上设有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5)首端相通的第一进气口(6),所述上盖(I)上设有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5)尾端相通的第一出气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7)相对应的第二出气口(8),所述第二出气口(8)—侧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7),另一侧连通所述C形蒸汽通道(5)尾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口(6)相对应的第二进气口(9),所述第二进气口(9)一侧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6),另一侧连通所述C形蒸汽通道(5)首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本体内部在所述C形蒸汽通道(5)首尾两端之间设有蒸汽过渡通道(10),所述蒸汽过渡通道(10)首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9)连通,尾端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5)首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本体的后端设有向下弯折的弯折部(11),所述弯折部(11)上设有第三出气口(12)、第三进气口(13)和第一出水口(14),所述第三出气口(12)—侧连通所述蒸汽过渡通道(10)的尾端,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进气口(13) —侧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口(13)另一侧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5)首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14)与所述C形蒸汽通道(5)尾端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气口(12)和第三进气口( 13)之间设有蒸汽感应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11)上设有适配件(15),所述适配件(15)—端套设在所述弯折部(11)外壁上,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压合件(1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件(16)由弹性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I)上装设有出气嘴(17),所述出气嘴(17)与所述第一出气口(7)连通。10.—种电热水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到8任一所述的新型壶盖组件。
【文档编号】A47J27/21GK205729082SQ201620357457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6日
【发明人】杨向荣
【申请人】中山市美扬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