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67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生命财产及居家安全,愈来愈多的民宅及公司行号、政府机关已逐渐舍弃了传统易遭破坏、盗开的门锁,转而安装安全性较高的门禁管制系统,使其只有特定人员能从门外开门进入,其余杂人等则需内部人员允许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入室内,据以可有效避免外人或盗贼强行进入,以便能维持较佳的安全性。
以现有的门禁管制系统观之,若依其门禁控制器控制门锁启闭的方式区分,大致可分为直接控制式与间接控制式两种,仅略加以说明于后其一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主要是在门框10适当位置设有一门锁(L1)11(可为磁控锁或电极锁等,如图所示系为一种送电锁门断电开门的电极锁),以该门锁11的开、闭锁得控制开门与否,在门外设有一门禁控制器12(可为刷卡机、指纹辨识机、密码机等,如图所示意为读卡机),而门内则设有一开门按钮(D1)13(其设为常开型态),该开门按钮13连线至门外的门禁控制器12,而该门禁控制器12又藉一控制接点(R1)14(其设为常闭型态)与门锁11连线以控制其开、闭锁,因此使用者可透过门外的门禁控制器12连线开启门锁11,或者按压门内的开门按钮13并透过门禁控制器12的控制接点14切换成常开型态以开启门锁11,达开门进出的目的,并在设定时间后,该控制接点14将自动回复设定型态而将门锁11再次闭锁。
然而,以此种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而言,因其门锁的开、闭锁均是由门禁控制器连线控制,因此当门禁控制器遭外力破坏或故障而导致失效时,其门内的开门按钮亦将因而失去作用,此时因其门锁型式的不同而出现门锁自动开锁或保持闭锁两种状态,若为开锁状态,则外部人员将可任意进入而丧失防盗作用,但若为闭锁状态,则内、外人员均无法开门进出,当遭遇地震或火警等紧急事件时,则内部人员将面临“逃生无门”的险境,不符紧急逃生的需求,自非理想的设计。
其二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请参阅图3所示,其主要是在门框20设有门锁21,并在门内适当位置另设有一组中控装置22,该中控装置22与门锁21连线以控制其开、闭锁,而其门外的门禁控制器23及门内的开门按钮24分别与该中控装置22连线,据以使用者可由门外利用门禁控制器23透过中控装置22连线开启门锁21,或者由门内开门按钮24的按压而透过中控装置22连线开启门锁21,达到开门进出的目的。
此种间接控制式门禁系统,因非直接以门禁控制器的讯号控制门锁的开启,而是必须透过中控装置才能行使开锁功能,因此当门禁控制器遭外力破坏而失效时,因门禁控制器无法传送开门讯号给中控装置,因此门锁将保持在闭锁状态,使外部人员无法强行进入而可维持其防盗效能,但门内的开门按钮与中控装置的连线状态保持正常,因此内部人员仍可藉由按压开门按钮开启门锁,以因应外出及可能发生的紧急逃生需求,然而,若该中控装置因故障而失效时,则该门内的开门按钮亦将因而失效,势将面临前述“逃生无门”的问题,或为开锁状态而丧失防盗功能,实尚难称其设计为完善。
即,经由以上说明,可知无论是直接控制式或间接控制式的门禁系统,均因其门内的开门按钮并非直接控制门锁的开、闭锁,而是需要将其开锁讯号透过门禁控制器或中控装置,才能顺利完成门锁的开锁功能,同时配合门禁控制器或中控装置产生闭锁讯号以达门锁的自动闭锁功能,因此只要因外力破坏或故障而造成门禁控制器或中控装置失效,则其开门按钮亦将失去作用,导致内部人员无法外出的缺失,形成此类门禁管制系统使用上的严重安全隐患,实有待设法加以解决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使其在门禁控制器因外力破坏或故障而失效时,除了可保证防止外部人员强行进入的防盗功能外,更兼具有便于内部人员外出或紧急逃生的功能,使其使用安全性更为完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点是,在门内预定位置增设有一中继控制器,以该中继控制器得连线控制门锁的开闭锁,而该设在门内的开门按钮亦连线至该中继控制器,使其得直接经由中继控制器控制门锁的开锁,并透过中继控制器将其开锁讯号传送至设在门外的门禁控制器,同时该门禁控制器的门锁控制线路亦连线至中继控制器,使其必须透过中继控制器行使门锁的开、闭锁功能。
在门内还设有一中控装置,通过所述中继控制器将其开锁讯号传送至该中控装置,同时该中控装置的门锁控制线路亦连线至该中继控制器,而该设在门外的门禁控制器则直接与该中控装置连线。
该中继控制器的电源与门禁管制系统共用,或另行配置一备用电源。
该中继控制器得与门禁控制器或与中控装置整合于一体。


图1是现有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的系统配置示意图。
图2是现有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的线路配置示意图。
图3是现有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的系统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在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系统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在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线路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在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系统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效达成方面,仅配合图式再予举例进一步具体说明于后首先,请参阅图4的系统配置示意图及图5的较佳实施线路配置示意图,系本实用新型实施在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其系统配置上,主要是在门内适当位置增设有一中继控制器30(该中继控制器可为延迟线路、计时线路等,如图所示系为一种独立电源、独立讯号输入、延迟接点T1是瞬间动作/延迟归复的Timer,最好又可提供一瞬时同步接点R2,或者加一颗Relay即可解决,因其线路非为本实用新型申请目的,故不多作赘述),以该中继控制器30得透过前述的延迟接点(T1)301连线控制门锁(L1)31的开、闭锁,且该中继控制器30以一控制接点(R2)302(其设为常开型态)与门禁控制器33(如读卡机)连线,而原先设在门内的开门按钮(D1)32(其设为常开型态)亦连线至该中继控制器30,使其得直接经由中继控制器30的延迟接点(T1)301控制门锁31的开锁,并透过中继控制器30的控制接点(R2)302将其开锁讯号传送至设在门外的门禁控制器33,同时该门禁控制器33的门锁控制线路的控制接点(R1)331(其设为常闭型态)亦连线至中继控制器30,使其必须透过中继控制器30的延迟接点(T1)301行使门锁31的开、闭锁功能,依此构成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外部人员利用门禁控制器33欲操作门锁31的开锁时,经门禁控制器33查验无误后,门禁控制器33的控制接点(R1)331即将开锁讯号输送至中继控制器30,透过中继控制器30的延迟接点(T1)301开启门锁31,使外部人员得顺利开门入内,待门禁控制器33的设定时间一到,门禁控制器33的控制接点(R1)331即会自动回复为常闭型态,并输送一闭锁讯号至中继控制器30,但中继控制器30的延迟接点(T1)301将延迟数秒后才会控制门锁31自动闭锁;而当内部人员欲利用开门按钮(D1)32操作门锁31开锁时,其按压开门按钮32的开锁讯号直接传送至中继控制器30,透过中继控制器30完成门锁31的开锁,同时其开锁讯号亦经由中继控制器30的控制接点(R2)302传送至门禁控制器33,而该门禁控制器33在接收开门按钮32的开锁讯号后,其控制接点(R1)331虽会输送一开锁讯号至中继控制器30要求执行开锁动作,但因该门锁31已处于开锁状态,因此中继控制器30并不会重复执行开锁程序,然在门禁控制器33的预设时间一到,门禁控制器33所输送的闭锁讯号即会促使中继控制器30透过延迟接点(T1)301完成门锁31的自动闭锁;据此,无论使用者由门禁控制器33或开门按钮32欲开启门锁31时,其控制讯号均经由中继控制器30达成开锁功能,并藉由门禁控制器33的既有功能完成门锁31的自动闭锁,达成门禁管制系统的基本开、闭锁操作功能。
而当门禁控制器33遭外力破坏或故障而失效时,因门禁控制器33无法再传送开锁讯号给中继控制器30,因此门锁31将始终保持闭锁状态,使外部人员无法强行进入,但内部人员欲可按压开门按钮32将其开锁讯号传送给中继控制器30,透过中继控制器30完成门锁31的开锁,同时门禁控制器33亦因已失效而不会传送闭锁讯号给中继控制器30,因此门锁31可始终保持在开锁状态,使内部人员可顺利外出或紧急逃生,依此达到兼具防盗及紧急逃生双重功效的安全防护效能。
接着,请配合参阅图6的系统配置示意图,系本实用新型实施在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其线路配置与前述的实施例类似,只是接线的方式不同而已,主要是在门内适当位置设一中继控制器40,该中继控制器40得连线控制门锁41的开、闭锁,而将门内的开门按钮42连线至该中继控制器40,使其得直接经由中继控制器40控制门锁41的开锁,并透过中继控制器40将其开锁讯号传送至设在门内的中控装置43,同时该中控装置43的门锁控制线路亦连线至中继控制器40,使其必须透过中继控制器40行使门锁41的开、闭锁功能,而原先设在门外的门禁控制器44则仍直接与中控装置43连线,依此构成间接控制式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
在此一实施例中,当外部人员利用门禁控制器44欲操作门锁41的开锁时,经门禁控制器44将资料传输至中控装置43查验无误后,该中控装置43即将开锁讯号输送至中继控制器40,透过中继控制器40控制门锁41开锁,使外部人员得顺利开门入内,待中控装置43设定时间一到,中控装置43即输送一闭锁讯号至中继控制器40,使中继控制器40控制门锁41自动闭锁;而当内部人员欲利用开门按钮42操作门锁41开锁时,其按压开门按钮42的开锁讯号直接传送至中继控制器40,透过中继控制器40完成门锁41的开锁,同时其开锁讯号亦经由中继控制器40传送至中控装置43,而该中控装置43在接收开门按钮42的开锁讯号后,虽会输送一开锁讯号至中继控制器40要求执行开锁动作,但因该门锁41已处于开锁状态,因此中继控制器40并不会重复执行开锁程序,然在中控装置43的预设时间一到,中控装置43即会输送闭锁讯号以促使中继控制器40完成门锁41的自动闭锁;据此,无论使用者由门禁控制器44或开门按钮42欲开启门锁41时,其控制讯号均经由中继控制器40达成开锁功能,并藉由中控装置43的既有功能完成门锁41的自动闭锁,达成门禁管制系统的基本开、闭锁操作功能。
而当门禁控制器44遭外力破坏或因故障导致门禁控制器44及中控装置43失效时,因门禁控制器44无法再透过中控装置43传送开锁讯号给中继控制器40,因此门锁41将始终保持闭锁状态,使外部人员无法强行进入,但内部人员欲可按压开门按钮42将其开锁讯号传送给中继控制器40,透过中继控制器40完成门锁41的开锁,同时中控装置43因已失效而不会传送闭锁讯号给中继控制器40,因此门锁41可始终保持在开锁状态,使内部人员可顺利外出或紧急逃生,依此达到兼具防盗及紧急逃生双重功效的安全防护效能。
依上述二实施例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不变更现有门禁控制器或中控装置的既有功能及结构的原则下,仅需增设一中继控制器(亦将之与门禁控制器或与中控装置整合于一体)配合其简单的线路配置变更,即可有效达到防盗及紧急逃生的双重安全防护效能,大幅提升现有门禁管制系统的实用性与安全性;而该中继控制器的电源得门禁管制系统共用,或另行配置一备用电源,藉以可维持该中继控制器的正常运作,使其在任何状况下,内部人员均能顺利开锁外出或紧急逃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门禁管制系统所设计的安全防护装置,经由其结构的创新设计,使其在门禁控制器因外力破坏或故障而失效时,除了可保证防止外部人员强行进入的防盗功能外,更兼具有内部人员外出或紧急逃生的功能,使其使用安全性更为完善,确可大幅提升门禁管制系统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整体而言,具有极佳的产业利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门内预定位置增设有一中继控制器,以该中继控制器得连线控制门锁的开闭锁,而该设在门内的开门按钮亦连线至该中继控制器,使其得直接经由中继控制器控制门锁的开锁,并透过中继控制器将其开锁讯号传送至设在门外的门禁控制器,同时该门禁控制器的门锁控制线路亦连线至中继控制器,使其必须透过中继控制器行使门锁的开、闭锁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门内还设有一中控装置,通过所述中继控制器将其开锁讯号传送至该中控装置,同时该中控装置的门锁控制线路亦连线至该中继控制器,而该设在门外的门禁控制器则直接与该中控装置连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继控制器的电源与门禁管制系统共用,或另行配置一备用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继控制器得与门禁控制器或与中控装置整合于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门禁管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其主要是在门内适当地点设有一中继控制器,以该中继控制器连线控制门锁的启闭,而设在门内的开门按钮连线至该中继控制器,并透过中继控制器将其开锁讯号传送至设在门外的门禁控制器,同时该门禁控制器的门锁控制线路亦连线至中继控制器,据此,无论使用者由门禁控制器或开门按钮欲开启门锁时,其控制讯号均经由中继控制器达成开锁功能,并藉由门禁控制器的既有功能达成门锁的自动闭锁,而当门禁控制器遭外力破坏或故障而失效时,因无法传送开锁讯号给中继控制器,因此门锁始终保持闭锁状态,使外部人员无法强行进入,但内部人员欲可按压开门按钮透过中继控制器开门,依此兼具防盗及紧急逃生双重功效。
文档编号E05B49/00GK2663607SQ20032010790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7日
发明者陈明德 申请人:陈明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