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扭拨的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96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扭拨的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锁类,特别是一种弹子锁。
技术背景公开号为CN1752391A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防技术性开锁和防强扭力破坏的综合能 力较强的弹子锁,它除了具有锁头、锁芯、角度弹子和带斜牙花的角度钥匙外,在锁头和锁 芯之间还有套芯,由套芯带动开锁机构,锁芯之间有钥匙孔,弹子孔与侧面的侧弹子孔、套 芯弹子孔、锁头弹子孔相连,弹子孔内有角度弹子,其头部呈斧头形、侧壁有缺口,侧弹子 孔内有侧弹子,其长度等于弹子孔边缘到锁芯外园的距离,套芯弹子孔内有套芯弹子,其长 度等于套芯弹子孔深度与角度弹子侧壁缺口的深度之和。此发明的原理是用角度钥匙的斜牙 花去控制角度弹子的升降,用角度弹子的缺口去控制侧弹子和套芯弹子的位移。在没有插入 角度钥匙的情况下,角度弹子全部降下,压在其腰部的侧弹子全部升起并把套芯弹子顶出到 锁芯的外圆周,使锁芯能够在套芯内自由转动,当把角度钥匙插入锁芯后,角度弹子被顶起, 侧弹子的一头嵌入角度弹子的缺口,另一端退到低于锁芯的外圆周以内,进而套芯弹子的一 部分进入锁芯的侧弹子孔把锁芯和套芯卡住,使锁芯和套芯同步转动进行开锁。由于侧弹子和套芯弹子的机械加工过程比较复杂,有必要对锁的结构进行改造,使之更 易加工且防盗性能更好。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易加工且防盗性能更好的防扭拨锁。本发明包括锁体、锁芯、角度弹子孔、角度弹子、锁芯侧弹子孔、侧弹子、角度钥匙和 弹簧;锁芯有钥匙孔,角度弹子孔与钥匙孔相通,锁芯侧弹子孔与角度弹子孔相通,锁体内 有锁体侧弹子孔,侧弹子与角度弹子之间有小球体,小球体分别与角度弹子和侧弹子接触, 侧弹子靠近锁体一侧的外壁有尖角。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锁体在靠近锁体侧弹子孔处有尖角。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侧弹子的尖角的中段有凹陷。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锁体侧弹子孔里还有压块,压块两端分别与侧弹子和弹簧接触。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锁芯是由套在一起的内锁芯和外锁芯构成,侧弹子是由内锁
芯侧弹子和外锁芯侧弹子构成,锁芯侧弹子孔是由内锁芯侧弹子孔和外锁芯侧弹子孔构成; 内锁芯侧弹子的两侧分别与小球体和外锁芯侧弹子接触,外锁芯侧弹子靠近锁体一侧的外壁 有尖角。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锁体在靠近锁体侧弹子孔处有尖角。 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歩改进,外锁芯侧弹子的尖角的中段有凹陷。按照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锁体侧弹子孔里还有压块,压块两端分别与外锁芯侧弹子和 弹簧接触。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 以小球体和棒条状的侧弹子取代凸齿型的侧弹子,使加工简便,提高了锁的强度。2. 当侧弹子进入锁体侧弹子孔时,侧弹子的外壁上的尖角被锁体上靠近锁体侧弹子孔 处的尖角扣住,使锁体侧弹子孔的孔口的尖角滑进侧弹子的凹沟里面扣紧,锁芯便 无法转动。3. 侧弹子的尖角的中段有凹陷,可以使尖角可靠地扣住,不会滑脱。4. 改进的双锁芯结构,插入不合适钥匙可产生空转效果,防止暴力性开锁。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未插入钥匙的轴向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1未插入钥匙的径向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1插入钥匙后的轴向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1插入钥匙后的径向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1未插入钥匙时侧弹子的尖角与锁体侧弹子孔的尖角扣合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的侧弹子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图8是实施例2的侧弹子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图10是实施例3未插入钥匙的轴向剖视图;图11是实施例3插入钥匙后的轴向剖视图;图12是实施例4未插入钥匙的轴向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C-C剖视图;图14是实施例4插入钥匙后的轴向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图7,实施例1中,锁体l、锁芯2用黄铜制成。锁芯2有截面大致为"山" 字形的钥匙孔8,有5个沿锁芯2的轴向排成一线且分别与钥匙孔8相通的角度弹于孔3, 每个角度弹子孔3内各有1个角度弹子4,其腰部不同的位置上有半球形的缺口。锁芯侧弹 子孔5包含有5个分别和5个角度弹子孔3相通的小圆孔22和一个方槽,方槽内容纳有铜 制的侧弹子6,侧弹子6的形状呈棒条形,在它的颈部靠近锁体1的外壁制有尖角12,尖角 12沿侧弹子6的长轴方向延伸,在尖角12的底部形成一条凹沟23,凹沟23呈三角坑形状; 在尖角12的中段做出一段凹陷14,凹陷14是以垂直于侧弹子6外壁的方向铣出的一个缺口 (如图6),缺口大约占侧弹子6长度的六分之五,缺口使原来的尖角12只剩下头尾两部分。 每个小圆孔22内各有1粒小球体11,小球体11是钢珠,钢珠处于角度弹子4和侧弹子6之 间,它们同时和角度弹子3和侧弹子6接触。锁体l内侧开有锁体侧弹子孔9、锁体侧弹子 孔9包含有一个槽口和2个盲孔25, 2个盲孔25内均放有弹簧10和压块13, 2个压块13 被2个弹簧10顶压着,并且都与侧弹子6接触,使到侧弹子6把5粒钢珠压向角度弹子4。 在锁体l内靠近锁体侧弹子孔9的槽口处做出两个尖角12,使槽口形同一个燕尾槽,当侧弹 子6进入锁体侧弹子孔9时,任一个尖角12都会切入侧弹子6颈部的凹沟23内。设计时, 应使侧弹子6的厚度加上钢珠的直径加上角度弹子4的半径之和减去角度弹子4的缺口的深 度等于锁芯2的半径,并使侧弹子6的宽度应小于锁体侧弹子孔9的槽口的宽度。在没有插入钥匙的情况下,5粒角度弹子4被5个弹簧10顶压,它们全部上移到极限位 置,5粒钢珠全部不能进入角度弹子4的腰部缺口,从而向右顶出侧弹子6,使侧弹子6进 入锁体1的锁体侧弹子孔9,侧弹子6两端的凹沟23被锁体1内的尖角12卡住使侧弹子6 不会从锁体侧弹子孔9内退出,锁芯2与锁体1连接,锁芯2就不能转动。当插入不合适的钥匙的时候,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只有旁边的1粒钢珠没有进入角度弹 子4的腰部缺口,这粒钢珠把侧弹子6向右顶出进入锁体侧弹子孔9,由于这粒钢珠处于旁 边位置,所以侧弹子6很可能是斜着进入锁体侧弹子孔9的,缺口的存在使侧弹子6端部的 凹沟23剩下很短的一端,它能完全进入锁体侧弹子孔9并且被锁体侧弹子孔9的尖角12所 卡住,这时不管向左或向右拧动钥匙,侧弹子6端部的凹沟23都会卡在锁体侧弹子孔9内, 锁就打不开了。在插入合适的角度钥匙7的情况下,由于锁体侧弹子孔9内有弹簧10和压块13,弹簧 10施压于压块13,使侧弹子6向左移动并把钢珠压入角度弹子4的腰部缺口,侧弹子6从 锁体侧弹子孔9内退出,侧弹子6的顶部恰好与锁芯2的外圆周对齐,转动角度钥匙7就可 以带动锁芯2转动,锁就打开了。
由于侧弹子6和钢珠具有比普通弹子高得多的机械强度,并且侧弹子6的凹沟23能扣 住锁体侧弹子孔9的尖角12使侧弹子6不会滑脱,因此它能抵挡住由钥匙孔8插入硬物进 行的破坏性开锁,使锁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参见图8和图9,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侧弹子6的形状有所不同。侧弹 子6的尖角12的中段的凹陷14是通过在尖角12的中段的部位磨削出倒角(如图9)的方式 做出来的,同样具有保证侧弹子6不管是平移进入锁体侧弹子孔9还是斜着进入锁体侧弹子 孔9的时候都能被锁体1内的尖角12卡住的功能。参见图10和图11,实施例3提供了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方式。锁芯2是由套在一起的 内锁芯15和外锁芯16构成,内锁芯15里有内锁芯侧弹子孔19,外锁芯16里有外锁芯侧 弹子孔20,侧弹子6是由内锁芯侧弹子17和外锁芯侧弹子18构成,内锁芯侧弹子17放在 内锁芯侧弹子孔19里,外锁芯侧弹子18放在外锁芯侧弹子孔20里,内锁芯侧弹子17的两 侧分别与小球体11和外锁芯侧弹子18接触,外锁芯侧弹子18靠近锁体1 一侧的外壁有尖 角12,锁体1在靠近锁体侧弹子孔9处有尖角12。插入合适的角度钥匙7时,5粒钢珠全部 进入角度弹子4的腰部缺口,外锁芯侧弹子18和内锁芯侧弹子17 —起被弹簧10和压块13 压向左移动,外锁芯侧弹子18从锁体侧弹子孔9内退出,内锁芯侧弹子17和外锁芯侧弹子 18的分解面退到内锁芯15的外圆周以内,外锁芯侧弹子18把内锁芯15同外锁芯16连接起 来,转动角度钥匙7就带动内锁芯15和外锁芯16同步转动开锁。当插入不合适的钥匙时, 5粒钢珠全部不能进入角度弹子4的腰部缺口,从而向右顶出内锁芯侧弹子17,使内锁芯侧 弹子17和外锁芯侧弹子18的分界面刚好处于内锁芯15和外锁芯16的接触面,进而使外锁 芯侧弹子18进入锁体1的锁体侧弹子孔9,结果是外锁芯16和锁体1连接起来,内锁芯15 可以在外锁芯16内空转,杜绝了依靠其他工具进行技术开锁和破坏性开锁的途径。参见图12 图15,实施例4通常作为摩托车锁使用,其特点是顶压侧弹子6的弹簧10 从盲孔25里移到锁芯侧弹子孔5,相应地,增设了两块压板30用于挡住弹簧10,压板30 垂直于侧弹子6并卡装在锁芯2的圆周表面。为了避免压板30阻碍侧弹子6的移动,压板 30安装在侧弹子6的尖角12的凹陷14处的相对部位。另外,侧弹子6的尖角12是单边的, 相对应地,锁体1靠近锁体侧弹子孔9处的尖角12也是单边的,这样同样具备了以上3个 实施例中侧弹子6的特征和功能。本发明适合在各种防盗要求高的场合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扭拨的锁,包括锁体(1)、锁芯(2)、角度弹子孔(3)、角度弹子(4)、锁芯侧弹子孔(5)、侧弹子(6)、角度钥匙(7)和弹簧(10);锁芯(2)有钥匙孔(8),角度弹子孔(3)与钥匙孔(8)相通,锁芯侧弹子孔(5)与角度弹子孔(3)相通,锁体(1)内有锁体侧弹子孔(9);其特征在于侧弹子(6)与角度弹子(4)之间有小球体(11),小球体(11)分别与角度弹子(4)和侧弹子(6)接触,侧弹子(6)靠近锁体(1)一侧的外壁有尖角(12)。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扭拨的锁,其特征在于锁体(1)在靠近锁体侧弹子孔(9) 处有尖角(12)。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扭拨的锁,其特征在于侧弹子(6)的尖角(12)的中段 有凹陷(14)。
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扭拨的锁,其特征在于锁体侧弹子孔(9)里还 有压块(13),压块(13)两端分别与侧弹子(6)和弹簧(10)接触。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扭拨的锁,其特征在于锁芯(2)是由套在一起的内锁芯 (15)和外锁芯(16)构成,侧弹子(6)是由内锁芯侧弹子(17)和外锁芯侧弹子(18)构成,锁芯侧弹子孔(5)是由内锁芯侧弹子孔(19)和外锁芯侧弹子孔(20)构成;内锁 芯侧弹子(17)的两侧分别与小球体(11)和外锁芯侧弹子(18)接触,外锁芯侧弹子(18) 靠近锁体(1) 一侧的外壁有尖角(12)。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扭拨的锁,其特征在于锁体(1)在靠近锁体侧弹子孔(9) 处有尖角(12)。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扭拨的锁,其特征在于外锁芯侧弹子(18)的尖角(12) 的中段有凹陷(14)。
8. 按照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防扭拨的锁,其特征在于锁体侧弹子孔(9)里还 有压块(13),压块(13)两端分别与外锁芯侧弹子(18)和弹簧(10)接触。
全文摘要
防扭拨的锁属于机械锁,它包括锁体、锁芯、角度弹子孔、角度弹子、锁芯侧弹子孔、侧弹子、角度钥匙和弹簧;锁芯有钥匙孔,角度弹子孔与钥匙孔相通,锁芯侧弹子孔与角度弹子孔相通,锁体内有锁体侧弹子孔,侧弹子与角度弹子之间有小球体,小球体分别与角度弹子和侧弹子接触,侧弹子靠近锁体一侧的外壁有尖角。本发明以钢珠和棒状的侧弹子取代凸齿型的侧弹子,使加工简便,提高了锁的强度,当侧弹子进入锁体侧弹子孔时,侧弹子的外壁上的尖角被锁体上靠近锁体侧弹子孔处的尖角扣住,锁芯便无法转动;侧弹子的尖角的中段有凹陷,可以使尖角可靠地扣住,不会滑脱。本发明适合在各种防盗要求高的场合使用。
文档编号E05B27/10GK101153520SQ20061012246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7日
发明者谢煜光, 黎炳江 申请人:谢煜光;中山市实力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