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33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内外温差大的冷冻冷藏库或建筑的门或窗上,其可在高湿度的环境中达到除雾的效果。
背景技术
防雾复层窗口常用于内外温差大的冷冻冷藏库或建筑的门或窗上,主要用于观察内外的情况。换言之,其主要功用在于具温差的情况下能防止水蒸气凝结于窗口的表面,并且由于复层的关系本身通常亦同时具有隔热及隔音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若欲在各种温度及湿度的条件下仍保持不结雾、或露的状态,其常见的手段会利用于冷冻冷藏库窗口的透明板、或玻璃通以电流使其透明板整体发热,或利用其它设备产生热风、热气来吹拂表面,进而使窗口的表面温度提升至接近或高于库外温度,此时水气即不会于窗口表面发生凝结现象。
然而,通以电流发热、或以热风、热气吹拂表面等手段将造成电能浪费,同时其所产生的热量也将有一部份会往库内传导,使库内温度会因而回升较快,进而增加压縮机启动的频率及工作的时间,而导致能源浪费、及噪音增加,甚至减少压縮机或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知,如何达到一种节能、效率高、能显著提高除雾效果、亦能有效抑制库内外热传效应,更增进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的低耗能防雾复层窗口结构,是产业上的一种迫切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以达到节能、效率高、能显著提高除雾效果、亦能有效抑制库内外热传效应,更增
4进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低耗能防雾复层窗口结构,至少包括一第一导电透明板、 一第二导电透明板、 一封闭环、 一接着密封胶、以及一固定框。其中,第一导电透明板包括一第一内侧面、及一第一外侧面。第二导电透明板亦包括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且其中第一导电透明板与第二导电透明板中至少其一的片电阻为300奥姆/平方以下。利用第一内侧面设置或第二内侧面设有至少一对相对应的电极,其至少一对电极并分别通过一导电线连接一外部电源。
另外,封闭环紧密接合于第一导电透明板的第一内侧面与第二导电透明板的第二内侧面之间。其中,第一导电透明板、第二导电透明板、以及封闭环环绕形成一内部容室。而接着密封胶分别涂布于第一导电透明板、第二导电透明板与封闭环的接合处。而固定框卡合第一导电透明板的第一外侧面、及第二导电透明板的第二外侧面。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大幅减少能源的使用,亦能显著提高除雾效果,同时能有效抑制库内外热传效应,其更增进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据此,有鉴于公知通电型的窗口仅采用一层导电透明板,消耗较多的电流或电能,本实用新型的窗口则采用至少两层的导电透明板,且其中至少一导电透明板上的透明导电膜层的片电阻值须在300Q/口以下,其用以有
效地提升防雾功能且降低所需的电流或电能。主要因为300^/口以下的透明
导电膜可有效地反射长波长的红外线,对于库内及库外间的辐射型热传导有相当的抑制作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以至少一导电透明板的两侧装设有电极并连接外部电源以加热导电透明板,其可因而保持较高的表面温度进而不易凝结水气,达成除雾的功效。因此,相较于公知技术采用单片导电透明板的窗口所需的电流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窗口仅需对导电透明板施以较小的电流,
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较习知技术可减少了60%以上的能源,且即使在雨天的高湿度环境中,亦能达到相同、甚至更佳的除雾的效果。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对电极可平行对应设置于第一内侧面的二侧边,亦可平行对应设置于第二内侧面的二侧边,当然亦可二片皆有设置。然其中二侧边可为上下、或左右对应的侧边皆可。而至少一对电极又与封
5闭环分别保持有一特定距离,亦即为避免电极与封闭环因电连接产生环型回路,故电极以不接触封闭环为佳,惟若以其它绝缘或等效设置亦可。此外,电极可为导电银胶电极,因其具有易于黏着、可快速固化、电阻值低、可靠性高、施工方便、及工作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当然电极亦可由其它等效材料、或装置取代。
再者,本实用新型可包括有至少一密封件,而其分别组设于导电线与封闭环、及固定框之间。密封件主要用以密封及阻绝外界物质,包括空气、湿气、甚至水或其它液体进入窗口内部。而密封件可为密封塞、直接以胶封、或是其它等效组件。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封闭环还包括一内部空间,内部空间连通内部容室。而其中内部空间可容置有分子筛千燥剂,以除去窗口内部包括内部空间、及内部容室的湿气。同样,分子筛干燥剂亦可以其它等效物质、或装置替代。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容室可充填氩气,以达到更加的绝热除湿效果。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透明板、及第二导电透明板可分别为镀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抑或以贴上透明导电塑料膜的玻璃皆可。又,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电源可为一220伏特的交流电源,当然亦可为其它不同电压的交
流、或直流电源。


图l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IO第一导电玻璃 20第二导电玻璃
30封闭环 31连通道
40气体 42氩气
50固定框 51第一固定框
60分子筛干燥剂 70普通透明玻璃80接着密封胶
102第一外侧面 202第二外侧面 302内部空间 91导电线
101第一内侧面 201第二内侧面 301内部容室 90电极
92密封件
d特定距离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l、图2、及图3,其中图l为一种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 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A-A 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B-B剖视图。以下将以运用于 冷藏库门上的窗口加以说明,惟本实用新型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的运 用并不局限于此,其可适用于任何内外具相当温差的窗口上。图中显示有 一第一导电透明板IO,而第一导电透明板10亦即与库外的外界空气接触, 其包括一第一内侧面IOI、及一第一外侧面102。而第一内侧面101设置有 二相对应的电极90,其二电极90并分别通过一导电线91连接一外部电源。 电极90平行对应设置于第一内侧面101的上下侧边,且本实施例的电极90 采用导电银胶电极。而外部电源在本第一实施例为一220伏特的交流电源。
其中,在本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透明板10的片电阻为600奥姆/平 方。另外,图中亦显示有一第二导电透明板20,其片电阻为300奥姆/平方, 且其亦具有一第二内侧面201、及一第二外侧面202。然而,导电透明板IO、 20可采用镀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或贴上透明导电塑料膜的玻璃。其中, 第一导电透明板10的第一内侧面101为导电透明膜层,使用时电极90通以 适量的电流使第一导电透明板10发热而达除雾的功效。
再者,封闭环30为铝合金材质的中空管,其亦可为其它等效的金属、 塑料、或橡胶。封闭环30的中空内部具有一内部空间302,且其管的朝内 侧还开设有连通道31。其中,封闭环30紧密接合于第一导电透明板10的第 一内侧面101与第二导电透明板20的第二内侧面201之间。据此,第一导电 透明板IO、第二导电透明板20、以及封闭环30环绕形成一内部容室301, 且内部容室301通过封闭环30的连通道31而连通内部空间302。并且,于内
7部空间302中装填有适量的分子筛干燥剂60,以除去窗口内部包括内部空 间302、及内部容室301的湿气。
此外,以密封胶80涂布于第一导电玻璃10、及第二导电玻璃20与封闭 环30接合处,使其紧密接合。用以隔离湿气及防止水气渗入。而本实施例 此采用的密封胶80可为硅胶80。另外,前述二上下相对应的电极90与封闭 环30分别保持有一特定距离d,以避免电连接至铝合金材质的封闭环30, 而产生封闭的环状回路,而失去本实用新型所欲达成的功效。
另外,图中有显示有固定框50卡合第一导电透明板10的第一外侧面 102、及第二导电透明板20的第二外侧面202。由此,固定框50可用以固定 并保护第一导电玻璃10及第二导电玻璃20。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框50亦 采用一铝材质的固定框50。图中另外显有二密封件92,其二密封件92分别 组设于导电线91与封闭环30及固定框50之间。密封件92于本实施例以密封 塞,其当然可直接以胶封、或是其它等效组件。密封件92主要用以密封及 阻绝外界物质,包括空气、湿气、甚至水或其它液体进入窗口内部。
据此,本实施例是以两片导电透明板IO、 20结合成双层复层玻璃窗口 结构,其片电阻分别为600及300奥姆/平方(Q/口),其尺寸皆为0.3公分x500 公分xl300公分。且二导电透明板10,20间夹设有封闭环30,封闭环30的中 空内部填充分子筛干燥剂60。并通过硅胶80将其周围密封,以隔绝湿气及 水气。外框再利用固定框50将其固定后,装于冷藏柜做成一窗口门。但其 中第一导电透明板10的导电透明膜层上下侧还组设有由导电银胶所形成 的二平行电极90,并由焊接点与导电线91接合,导电线91并穿出封闭环30、 密封硅胶80及固定框50,再连接于220伏特的交流电源的外部电源。
然而,结果显示当冷藏库库内温度为0至5X:,同时库外温度为26T:时。 此时仅需通以0.14安培的电流、或相当于30.8瓦的电量,即可完全应付相 对湿度100% (相对湿度指水气气压除以平衡水气气压的百分比率,相对 湿度100%即指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达至饱和)的情况。而在本实施例中, 导电透明板IO、 20与封闭环30所形成的内部空间301的气体40为空气。相
较之下,公知技术仅使用单片导电玻璃的复层窗口结构所需的电量约ioo
瓦而言,本实施例可减少约69.2%的电能。请再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导电透
明板IO、 20的片电阻皆为200奥姆/平方,且第一导电透明板10与第二导电 透明板20之间注入的气体40为热传导较低的氩气42以取代空气。此外,第 一导电透明板10通以110伏特的电压及0.2安培的电流(或相当于22瓦的电 量)。结果显示当冷藏库库内温度为0-5匸时,且库外温度为26'C时,即可 完全应付相对湿度100%的情况。相较于仅使用单片导电玻璃的复层窗口结 构所需的电量100瓦而言,本实施例可减少78%的电能。
请再参照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与 与第一实施例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用于冷冻库的窗 口,其中第一导电透明板10与第二导电透明板20的片电阻值分别为150、 及100奥姆/平方。其中再外加一普通透明玻璃70、及另一封闭环30,并采 用一具二倍宽度的第一固定框51。普通透明玻璃70组设于二封闭环30、及 第一导电透明板10与第二导电透明板20之间,同时相邻玻璃之间皆注入热 传导较低的氩气42以取代空气。惟第一导电透明板IO、第二导电透明板20、 与普通透明玻璃70的配置方式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可依实际需求加以调 换。
此外,第一导电透明板10通以110伏特的电压及0.28安培的电流(或相 当于30.8瓦的电量)。结果显示当冷冻库库内温度为-15 -20。C时,且库 外温度为26'C时,即可完全应付相对湿度100%的情况。相较于仅使用单片 导电玻璃的三片式复层窗口结构所需的电量140瓦而言,本实施例可减少 78%的电能。
由上述实施例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导电透明板仅需通以微小 电流使导电玻璃板发热,即能处理相对湿度100%的状态,而达到窗口防 雾的效果。相较于公知技术仅使用单片导电玻璃的复层窗口结构所需的电 量而言,不仅可大幅节省外加电能且可由于具更好的隔热效果,进而降低 冷冻或冷藏压縮机的启动与运转,而达到节能、效率高、除雾效果效果佳、 且又增进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的主功效。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 范围自应以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第一导电透明板,包括一第一内侧面、及一第一外侧面;一第二导电透明板,包括一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其中该第一导电透明板、及该第二导电透明板中至少其一的片电阻为300奥姆/平方以下;至少一对相对应的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内侧面、或该第二内侧面,该至少一对电极分别通过一导电线连接一外部电源;一封闭环,紧密接合于该第一导电透明板的该第一内侧面与该第二导电透明板的该第二内侧面之间,该第一导电透明板、该第二导电透明板、以及该封闭环环绕形成一内部容室;一接着密封胶,分别涂布于该第一导电透明板、该第二导电透明板与该封闭环的接合处;以及一固定框,卡合该第一导电透明板的该第一外侧面、及该第二导电透明板的该第二外侧面。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对电极平行对应设置于该第一内侧面的二侧边,该至少一对电极与该封闭环分别保持有一特定距离。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对电极分别为一导电银胶电极。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有至少一密封件,该至少一密封件分别组设于该导电铜线与该封闭环及固定框之间。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封闭环包括一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连通该内部容室。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部空间内容置一分子筛干燥剂。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部容室充填氩气。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电透明板、及该第二导电透明板为镀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电透明板、及该第二导电透明板为贴上透明导电塑料膜的玻璃。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部电源为一 220伏特的交流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低耗能防雾复层视窗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导电透明板、一第二导电透明板、一封闭环、一接着密封胶、以及一固定框。其中,第一导电透明板的第一内侧面或第二导电透明板的第二内侧面设置有二相对应的电极,并通过一导电线连接一外部电源。而封闭环紧密接合于第一导电透明板的第一内侧面与第二导电透明板的第二内侧面之间。而固定框卡合第一导电透明板的第一外侧面、及第二导电透明板的第二外侧面。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大幅减少能源的使用,亦能显著提高除雾效果,同时能有效抑制库内外热传效应,其更增进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6B5/00GK201265333SQ20082011967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4日
发明者叶均懋 申请人:维妙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