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床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08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震床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地震时楼面坠落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的抗震床。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巨大的自然灾害,人类目前还无法对其进行准确预测,每次大地震总是造成很多人员伤亡,为了减小或避免人员伤亡,人们研究开发了多种抗震技术,其中也包括家具抗震,抗震床既可以在夜间地震发生时防止楼面坠落物对人体造成伤害,又可以在白天地震时给人们提供一个藏身之地。 传统的抗震床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智能型的,床体设置成自动化装置,地震来临时床板可以翻转,把人体藏在床板之下,这类抗震床可以设计的和普通床外观一样(如中国发明专利楼房防震床,公开号,CN 1644131A;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防震床,公开号,CN1443503A);另一类是在床板之上加一层床顶板,地震时床顶板可以防止坠落物对人体造成伤害(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拆装式组合防震抗震床,授权公告号,CN 201067219Y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防震床,授权公告号,CN 2925249Y)。这两种类型的抗震床各有优缺点,智能型的外观看起来和普通床一样,控制装置设置在床体里面,由于床体四周没有床架和床顶板,使用面积大,所占房间空间小,但其有几个缺点,其一是不能用外部电能,因为地震来临时首先伴随着停水停电,只能靠自身能源驱动,由于地震发生的时间很不确定,自身能源供应不可靠,其二,自动化装置能否在地震来临时发挥作用也没有经历实际地震考验,不确定性很大,其三,造价必然较高,日常维护费用也较高。因此,目前已经生产的抗震床多为在床板之上加一层床顶板类型的,该类型抗震床具有维修费用小,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不需要能源供应等优点,但其缺点是目前的抗震床绝大多数都采用四条床柱支撑床顶板,导致抗震床的日常使用不够方便,而且床的样式也不太美观。还有一些抗震床床顶采用平板网架结构,因此显得床比较笨重,而且抗砸性能未必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抗震床日常使用不够方便,样式较呆板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性能好,样式美观大方,日常使用方便的抗震床骨架。[0005]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抗震床骨架,它包括床底座,床架和床顶,特别是所述的床底座由减震支座、床柱、底座纵向支撑、底座横向支撑、底座纵梁、底座横梁和床板组成;所述的床架主要由弧形弦杆、竖弦杆、床顶纵梁、水平腹杆、竖腹杆和斜腹杆组成。 所述的床柱应至少设置6根,在床底座的4角设置4根,在弧形弦杆与底座纵梁交接位置下方设置2根。 所述的底座纵向支撑在床板两侧每边至少各设置一道,其可以是十字撑也可以是单根斜撑。[0009] 所述的底座横向支撑可以是十字撑也可以是单根斜撑。 所述的弧形弦杆的形状可以是圆或椭圆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其它几何曲线或函数曲线的一部分。 所述的弧形弦杆与底座纵梁交接的位置与同侧的竖弦杆的净距离应大于5cm。[0012] 所述的弧形弦杆的上端可以与床顶纵梁直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位于床顶纵梁正下方的某处,该处距床顶纵梁的净距离不宜超过100cm, 二者之间通过竖腹杆和斜腹杆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与竖弦杆和床顶纵梁交接位置相连的斜腹杆的长度应大于10cm,该斜腹杆与同侧的竖弦杆的夹角应大于20度且小于70度。 所述的床架宜设床架连梁,床架支撑可以是十字撑也可以是单根斜撑。 所述的减震支座由一层金属板和一层橡胶板硫化粘结在一起,金属板在橡胶板的
上方,金属板与床柱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床顶由床顶纵梁、床顶横梁、床顶板和减震层组成,其中床顶纵梁同时也是床架的一部分,床顶板位于床顶纵梁和床顶横梁的上方,减震层位于床顶板的上方,床顶板可以由厚木板或钢板或玻璃钢板制成,减震层为橡胶板,橡胶板覆盖在整个床顶,起减震缓冲作用。 具体的,一种防止或避免地震时楼面坠落物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抗震床骨架,其工作原理为,地震时,若屋顶有坠落物落下,比如天花板或吊灯等屋顶构件,坠落物荷载首先由减震层起减震缓冲作用,然后由减震层将荷载传给床顶板,再由床顶板将荷载传给床顶纵梁和床顶横梁,进一步荷载由床顶纵梁和床顶横梁传给床架,由于床架主要包括弧形弦杆、竖弦杆、床顶纵梁(同时也为床顶的一部分)、水平腹杆、竖腹杆和斜腹杆,这些构件形成2片刚度和强度很大的桁架结构,为进一步加强床架的整体性,床架宜设床架连梁,最后由床架将荷载传给床底座,床底座由于设置了底座纵向支撑,所以整体强度很大,足够承受床架传来的荷载,最后由减震支座将荷载冲击力进一步减轻后传给楼面,整个结构传力途径明确,设计合理。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床架采用了带弧形弦杆的桁架结构,既改善了传统的抗震床需要设置四根柱支撑床顶的结构,又使床的日常使用更加方便,结构新颖,美观大方。 2.床顶设置了双重防护,最外层为减震层,覆盖整个床顶,可以极大的减轻坠落物荷载的冲击力,中间层的床顶板起到二重防护目的,同时将荷载传给床顶纵梁和床顶横梁。[0021] 3.结构受力明确,床顶荷载传给床架,进一步由床架将荷载传给床底座,整个结构传力途径明确,稳定性好,由于床架为桁架结构,并且床底座设置了纵向支撑,整个结构强度和刚度很大,能够承担很大的坠落物荷载。 4.床柱下部有减震支座,既减小了床体的振动,又减小了楼板的压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圆弧状弧形弦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抛物线状弧形弦杆的结构示意图。[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直线状弧形弦杆的结构示意图。[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两折线状弧形弦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l-减震支座;2-床柱;3_底座纵向支撑;4_底座横向支撑;5_底座纵梁;6-底座横梁;7-床板;8-弧形弦杆;9-竖弦杆;10-水平腹杆;11_竖腹杆;12_斜腹杆;13-床架连梁;14-床架支撑;15-床顶纵梁;16-床顶横梁;17-床顶板;18-减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30]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震床骨架,包括床底座,床架和床顶。 如图l所示,床底座由减震支座1、床柱2、底座纵向支撑3、底座横向支撑4、底座纵梁5、底座横梁6和床板7组成。减震支座1与床柱2焊接或栓接在一起;床柱2应至少设置6根,在床底座的4角设置4根,在弧形弦杆8与底座纵梁5交接位置下方设有2根,还可以按照图l所示设置,设置越多则底座整体强度和刚度越大;底座纵向支撑3在床板7两侧每边至少各设置一道,其可以是十字撑也可以是单根斜撑,建议按图1所示设置,则床底座整体强度和刚度很大;底座横向支撑4建议按图1所示方式布置,即在两根竖弦杆9下方的床柱2之间加设一根床柱2,在3根床柱2之间设置2道底座横向支撑4,其可以是十字撑也可以是单根斜撑。 如图1所示,床架主要由弧形弦杆8、竖弦杆9、床顶纵梁15、水平腹杆10、竖腹杆11和斜腹杆12组成,床架宜设床架连梁13,床架支撑14可以是十字撑也可以是单根斜撑,建议按图1所示设床架连梁13和床架支撑14,进一步加强整个抗震床骨架的整体连接。弧形弦杆8的形状可以是圆或椭圆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其它几何曲线或函数曲线的一部分;弧形弦杆8与底座纵梁5交接的位置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净距离应大于5cm ;弧形弦杆8的上端可以与床顶纵梁15直接栓接或铆接在一起,也可以位于床顶纵梁15正下方的某处,其上端距床顶纵梁15的最大净距离不宜超过100cm,二者之间通过竖腹杆11和斜腹杆12连接在一起;与竖弦杆9和床顶纵梁15交接位置相连的斜腹杆12的长度应大于10cm,该斜腹杆12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夹角应大于20度且小于70度。 如图1所示,床顶由床顶纵梁15(床顶纵梁15同时也是床架的一部分),床顶横梁16,床顶板17和减震层18组成。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弧形弦杆8的形状和设置方式,结合附图给出以下几个例子; 例l,如图2所示,弧形弦杆8的形状为四分之一圆弧,其上端与床顶纵梁15直接栓接在一起,其与底座纵梁5交接的位置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净距离为35cm ;与竖弦杆9和床顶纵梁15交接位置相连的斜腹杆12的长度为100cm,该斜腹杆12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夹角为45度。 例2,如图3所示,弧形弦杆8的形状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抛物线的左半部分,其上端与床顶纵梁15直接栓接在一起,其与底座纵梁5交接的位置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净距离为30cm ;与竖弦杆9和床顶纵梁15交接位置相连的斜腹杆12的长度为135cm,该斜腹杆12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夹角为45度。 例3,如图4所示,弧形弦杆8的形状为一次函数曲线,即为一直线形状,其上端与床顶纵梁15直接栓接在一起,其与底座纵梁5交接的位置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净距离为50cm ;与竖弦杆9和床顶纵梁15交接位置相连的斜腹杆12的长度为173cm,该斜腹杆12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夹角为45度。 例4,如图5所示,弧形弦杆8的形状为折线状,即由两段弦杆连接而成, 一段弦杆与竖弦杆9平行设置,其与底座纵梁5交接的位置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净距离为30cm,该段直弦杆上端与床顶纵梁15的净距离为20cm ;另一段弦杆与床顶纵梁15平行设置,其一端与前一段弦杆的上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竖腹杆11和斜腹杆12与床顶纵梁15相连接;与竖弦杆9和床顶纵梁15交接位置相连的斜腹杆12的长度为36cm,该斜腹杆12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夹角为56.3度。 减震支座1由一层金属板和一层橡胶板硫化粘结而成,金属板在橡胶板的上方,金属板与床柱连接在一起,金属板和橡胶板的厚度均为0. 8 1. 5cm,床柱2,底座纵梁5、底座横梁6、床顶纵梁15、床顶横梁16、弧形弦杆8、竖弦杆9可由无缝钢管或高强合金制成;底座纵向支撑3、底座横向支撑4、水平腹杆10、竖腹杆11、斜腹杆12、床架连梁13、床架支撑14均由角钢或冷弯薄壁型钢或钢管或铝合金制成;床板7可由厚度2. 5 4cm的木板制成;床顶板17由厚度3 5cm的木板或者0. 5 lcm钢板或者0. 5 lcm玻璃钢板制成;减震层18由厚度大于3cm的橡胶板做成,覆盖整个床顶,可以起到优良的防护减震性能。[0040] 安装时,若构件均采用钢材,最优的安装方法是一部分构件焊接连接,其余构件螺栓连接,把焊接成整体的构件和其余构件运到现场组装。具体的,床底座包括减震支座1 ,床柱2,底座纵向支撑3,底座横向支撑4,底座纵梁5,底座横梁6和床板7,可以在底座纵梁5的中间把整个床底座分成两部分焊接,焊接好的这两部分在现场进行组装;床架主要包括弧形弦杆8,竖弦杆9,床顶纵梁15,水平腹杆IO,竖腹杆ll,斜腹杆12,这些构件全部焊接在一起,焊好后为两片桁架;把已经焊好的两部分床底座,床架的两片桁架和没有焊接的其余构件运到现场后组装,没有焊接的这部分构件包括床板7、床架连梁13、床架支撑14、床顶横梁16、床顶板17和减震层18。首先,把已经焊好的两部分床底座通过套筒和螺栓组装在一起,即用套筒把底座纵梁5在接头处套入,套筒和底座纵梁5上预设2个螺孔,在螺孔处穿入螺栓固定,床底座即可组装完毕。其次,把床底座和已经焊好的床架的两片桁架组装在一起,即把弧形弦杆8和竖弦杆9与底座纵梁5连接在一起,连接方式为,在底座纵梁5上焊接实心钢杆,实心钢杆的形状和尺寸以能够紧密插入弧形弦杆8和竖弦杆9为准,实心钢杆上设有2个螺孔,弧形弦杆8和竖弦杆9在相应的位置也设有螺孔,待弧形弦杆8和竖弦杆9插入实心钢杆后,用螺栓穿过螺孔固定即可。然后,安装床架连梁13、床架支撑14、床顶横梁16,这几个构件的安装方式相同,均为预先在构件的端部焊接端板,端板和其相连接的构件上均预留螺孔,通过螺栓固定在床架上。最后安装床板7、床顶板17和减震层18,床板7可以直接嵌固在底座外围的纵梁和横梁之间,床顶板17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床顶纵梁15和床顶横梁16上面,减震层18可以用胶粘接在床顶板17上面。在安装好的抗震床骨架上可以外包装饰板。本发明主要可用于地震时对人的保护方面,防止地震时屋顶坠落物对人体造成伤害。本发明结构新颖,美观大方,性能可靠,能够有效的防止地震时坠落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权利要求一种抗震床骨架,它包括床底座、床架和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底座由减震支座(1)、床柱(2)、底座纵向支撑(3)、底座横向支撑(4)、底座纵梁(5)、底座横梁(6)和床板(7)组成;所述的床架主要由弧形弦杆(8)、竖弦杆(9)、床顶纵梁(15)、水平腹杆(10)、竖腹杆(11)和斜腹杆(12)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抗震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柱(2)应至少设置6 根,在床底座的4角设置4根,在弧形弦杆(8)与底座纵梁(5)交接位置下方设置2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纵向支撑(3)在 床板(7)两侧每边至少各设置一道,其可以是十字撑也可以是单根斜撑。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横向支撑(4)可 以是十字撑也可以是单根斜撑。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抗震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弦杆(8)的形状 可以是圆或椭圆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其它几何曲线或函数曲线的一部分。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抗震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弦杆(8)与底座纵梁(5)交接的位置与同侧的竖弦杆(9)的净距离应大于5c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弦杆(8)的上端 可以与床顶纵梁(15)直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位于床顶纵梁(15)正下方的某处,该处距床 顶纵梁(15)的净距离不宜超过100cm,二者之间通过竖腹杆(11)和斜腹杆(12)连接在一 起。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竖弦杆(9)和床顶纵梁(15)交接位置相连的斜腹杆(12)的长度应大于10cm,该斜腹杆(12)与同侧的竖弦杆 (9)的夹角应大于20度且小于70度。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床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架宜设床架连梁 (13),床架支撑(14)可以是十字撑也可以是单根斜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床骨架,它包括床底座,床架和床顶。床底座由减震支座、床柱、底座纵梁、底座横梁、底座纵向支撑、底座横向支撑、床板组成;床架主要由两片对称设置的带弧形弦杆的桁架组成,床架还可以设置床架连梁和床架支撑;床顶由床顶纵梁、床顶横梁、床顶板和减震层组成。本新型结构新颖,美观大方,力学性能可靠,能够有效防止地震时坠落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文档编号A47C19/00GK201435970SQ20092007323
公开日2010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日
发明者陈云, 陈云霞, 陈杨, 陈渊, 陈生明 申请人:陈云;陈生明;陈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