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87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把操作手柄的操作传递给门锁或不能传递给门锁的车辆用门 锁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中,包括输入部(门操作杆110),输入操作手柄的操 作;解除部(打开操作杆140、打开副操作杆150),把操作力传递给用于把门限制成闭锁状 态的门锁;锁定和开锁机构部(锁止杆180、锁止驱动器190等),使操作手柄的操作有效或 无效;它们沿车辆前后方向并排配置在固定于门上的基座构件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日 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152619号)。
发明内容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中,由于输入部、解除部、以及锁 定和开锁机构部全部并排配置在单一的基座构件上,因此导致特别是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 增大,干扰设置在车门内饰上的扶手安装部分,或者使在门上的可布置性变差。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在门上的可布置性的车辆用 门锁的操作装置。按照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上述课题。(1) 一种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包括操作手柄,分别设置在门的车内侧和车外 侧,所述门能打开或关闭地支撑在车身上;全闭用门锁,通过与所述车身一侧卡合,能保持 所述门处于闭锁状态;操作转换单元,具有配置在所述门上并且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所述操 作手柄上的操作输入部、以及能输出从所述操作输入部输入的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的操作 输出部;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操作输出部上,与输出所述操作手柄的操 作时的所述操作输出部的脱开动作连动,能沿所述门的面板表面移动;锁定和开锁单元,其 具有锁定和开锁输入部,配置在所述门上的从所述操作转换单元沿所述门的面板表面方 向隔开的位置上,并且连接所述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的另一端;锁定和开锁输出部,通过第 二操作力传递构件与所述全闭用门锁连动;以及锁定和开锁装置,能够切换到解锁状态或 锁定状态,所述解锁状态能使从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入部输入的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通过所 述第二操作力传递构件从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出部向所述全闭用门锁输出;所述锁定状态不 能使从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入部输入的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通过所述第二操作力传递构件 从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出部向所述全闭用门锁输出。利用该结构,可以实现操作转换单元的 小型化,并且可以配合门1的形态自由改变锁定和开锁单元的配置,从而可以提高可布置 性。(2)在上述(1)项中,所述操作转换单元还具有其他操作输出部,所述其他操作输 出部能使从所述操作输入部输入的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向与所述操作输出部不同的方向 输出,所述其他操作输出部通过能沿所述门的面板表面移动的第三操作力传递构件,连接
4在能使所述门保持在全开位置的全开用门锁上。利用该结构,可以使操作手柄的操作不经 由锁定和开锁单元,而是通过操作转换单元和第三操作力传递构件,有效地传递给全开用 门锁。(3)在上述(2)项中,所述操作转换单元包括操作基座构件,固定在所述门上;车 内侧输入操作杆,枢轴支撑在所述操作基座构件上,并且设置有直接连接在所述车内侧的 操作手柄上的车内侧的所述操作输入部;车外侧输入操作杆,枢轴支撑在所述操作基座构 件上,并且设置有通过第四操作力传递构件连接在所述车外侧的操作手柄上的车外侧的所 述操作输入部;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枢轴支撑在所述操作基座构件上,与所述车内侧输入 操作杆和所述车外侧输入操作杆的动作连动而能够转动,并且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操作力 传递构件的一端的所述操作输出部;以及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枢轴支撑在所述操作基座 构件上,能与所述车内侧输入操作杆和所述车外侧输入操作杆的动作连动,并且设置有连 接所述第三操作力传递构件的所述其他操作输出部。利用该结构,操作转换单元可以一概 不具有用于当打开门时使操作手柄的操作有效或无效的锁定和开锁机构。因此,可以使操 作转换单元进一步小型化。(4)在上述(3)项中,所述操作转换单元还包括儿童安全操作杆,所述儿童安全操 作杆枢轴支撑在所述操作基座构件上,能够移动到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所述解锁位置能 使所述车内侧输入操作杆的动作传递给所述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所述锁定位置不能使所 述车内侧输入操作杆的动作传递给所述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利用该结构,根据操作转换 单元的儿童安全操作杆的操作,与锁定和开锁单元的解锁、锁定状态无关,可以使打开门时 的车内侧的操作手柄的操作有效或无效。(5)在上述(4)项中,所述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与所述儿童安全操作杆的位置无 关,它与所述车内侧输入操作杆的动作连动。利用该结构,即使儿童安全操作杆位于锁定位 置,根据车内侧的操作手柄的操作,也可以使把门保持在全开位置的全开用门锁进行脱开 动作,从而关闭门。(6)在上述(1) (5)项的任意一项中,所述锁定和开锁单元包括锁定和开锁基 座构件,与所述操作基座构件分别设置,并且固定在所述门上;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枢轴 支撑在所述锁定和开锁基座构件上,连接所述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的另一端;锁定和开锁 输出操作杆,枢轴支撑在所述锁定和开锁基座构件上,通过所述第二操作力传递构件连接 在所述全闭用门锁上;锁止杆,枢轴支撑在所述锁定和开锁基座构件上,能够移动到解锁位 置或锁定位置,所述解锁位置能使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的转动传递给所述锁定和开锁 输出操作杆,所述锁定位置不能使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的转动传递给所述锁定和开锁 输出操作杆;以及电动装置,使所述锁止杆移动到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利用该结构,可以 简化锁定和开锁单元的结构,并且可以使锁定和开锁单元的配置不受操作转换单元位置的 限制,自由改变。按照本发明,通过使操作转换单元、锁定和开锁单元分离,可以实现操作转换单元 的小型化,并且可以不受操作转换单元位置的限制,配合门的形态自由改变锁定和开锁单 元的配置,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在门上的可布置性。
图1是具有使用本发明的滑动车门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从车内侧观察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从车内侧观察本发明的操作转换单元和内侧把手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车外侧观察操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车内侧观察操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从车外侧观察操作装置的后视图。图7是操作转换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操作转换单元中主要部位的后视图。图9是在儿童安全操作杆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对内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的 操作转换单元的动作说明图。图10是在儿童安全操作杆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对外侧把手进行操作时的操 作转换单元的动作说明图。图11是在儿童安全操作杆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对内侧把手进行关闭操作时 的操作转换单元的动作说明图。图12是在儿童安全操作杆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对内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 的操作转换单元的动作说明图。图13是在儿童安全操作杆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对内侧把手进行关闭操作时 的操作转换单元的动作说明图。图14是操作转换单元采用其他方式的内侧把手的情况下的分解立体图。[0027]图15是处于解锁状态时的锁定和开锁单元的后视图。[0028]图16是处于解锁状态时的锁定和开锁单元的动作说明图。[0029]图17是处于锁定状态时的锁定和开锁单元的动作说明图。[0030]图18是处于锁定状态时的锁定和开锁单元的动作说明图。[0031]图19是处于紧急状态时的锁定和开锁单元的动作说明图。[0032]附图标记说明[0033]1滑动车门(门)[0034]2A全闭用前门锁[0035]2B全闭用后门锁[0036]3全开用门锁[0037]4外侧把手(车外侧的操作手柄)[0038]5,5A内侧把手(车内侧的操作手柄)[0039]5a臂部[0040]6操作转换单元[0041]7锁定和开锁单元[0042]8基座构件(操作基座构件)[0043]8a开口部[0044]9手柄基座构件[0045]10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0046]IOa向上臂部10b, IOc 弯曲部11第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Ila 臂部lib卡合孔 Ilc臂部(车内侧的操作输入部)Ild卡合孔12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a凸起部12b凸起部12c臂部(车外侧的操作输入部)13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a臂部(操作输出部)13b臂部(操作输出部)13c抵接部13d卡合段部14 拉线15拉线(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15a末端部位16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a抵接部16b臂部(其他操作输出部)16c抵接部17拉线(第三操作力传递构件)18儿童安全操作杆18a操作部18b圆弧孔19盖(操作基座构件)20,20A 转动轴21 滑块21a突出轴部22锁定操作捏手22a连接部23 枢轴24 拉线25 枢轴26拉线(第四操作力传递构件)27 枢轴28 枢轴[0085]29 弹簧40外壳(锁定和开锁基座构件)40a挡块部41盖(锁定和开锁基座构件)42电动机(电动装置)42a 蜗杆43锁止杆43a 臂部43b扇形齿轮43c抵接部44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a圆周槽44b抵接部44c卡止孔(锁定和开锁输入部)45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a抵接构件45b上端部(锁定和开锁输出部)46 蜗轮46a 齿轮47枢车由48枢车由49限制操作杆49a挡块部50 弹簧51枢车由52连接轴53拉线(第二操作力传递构件)54 轴55 弹簧56翻转弹簧57 弹簧201转动轴201a 细齿
具体实施方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5、 7 12和图14 18中的左侧、以及图2中的右侧作为“前方”,将图1、5、8 13和图15 19中的右侧、以及图2中的左侧作为“后方”。此外,将图3、14中的左右方向作为车宽方向 (或左右方向)。[0119]在图1中,在车身侧面被支撑成可以向前后方向打开或关闭的滑动车门为1(以下 称为门1)。在门1的前、后端部设置有全闭用前门锁2A、全闭用后门锁2B,该全闭用前门 锁2A、全闭用后门锁2B通过与设置在车身一侧的前、后部锁止销(省略图示)卡合,把门1 限制在图1所示的闭锁位置上,或者通过从前、后部锁止销脱离,可以把门1打开。此外,在 门1的下部设置有全开用门锁3,该全开用门锁3通过与设置在车身一侧的锁止销(省略图 示)卡合,可以把门1保持在全开位置。在门1的车外侧的外面板上设置有作为车外侧操作手柄的外侧把手4,当从车外 打开或关闭门1时对该外侧把手4进行操作,在门1的车内侧设置有作为车内侧操作手柄 的内侧把手5,当从车内打开或关闭门1时对该内侧把手5进行操作。此外,在门1的车内 侧的内面板上设置有操作转换单元6,由通过对外侧把手4和内侧把手5进行操作而可以 动作的各种操作杆构成;以及锁定和开锁单元7,配置在操作转换单元6的后方,S卩,在门1 的内面板表面上沿平行方向隔开的位置上。操作转换单元6、锁定和开锁单元7配置在内面 板的朝向车内侧的表面和安装在该内面板的车内侧的车门内饰(省略图示)之间的空间部 位内。虽然以把本实施方式的锁定和开锁单元7配置在操作转换单元6后方为例进行说 明,但由于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配置取决于门1的形态、操作转换单元6的位置和全闭用后 门锁2B的位置等,所以并不限定于将其配置在操作转换单元6的后方,只要是相对于操作 转换单元6,配置在门1的内面板表面上沿平行方向隔开的位置上即可。操作转换单元6的结构如图2 图7所示,操作转换单元6包括作为操作基座构件的基座构件8和盖 19,固定在门1的内面板上;手柄基座构件9,固定在基座构件8的朝向车内侧的表面上;上 述内侧把手5,枢轴支撑在手柄基座构件9上,可以向前后方向摆动;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 作杆10、11,输入内侧把手5的操作;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输入外侧把手4的操作;全闭一 侧输出操作杆13,根据内侧把手5和外侧把手4的操作,可以把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 IOUl和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脱开动作向全闭用前门锁2A、锁定和开锁单元7输出;全 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可以把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和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 脱开动作向全开用门锁3输出;儿童安全操作杆18,仅仅在打开了门1的状态下可以在后 述的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进行操作。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基座构件由基座构件8和盖19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是由基座构件8和盖19中的任意一个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 杆10和第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1分别形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第一车内侧 输入操作杆10和第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1形成为一体。内侧把手5枢轴支撑在固定于基座构件8的朝向车内侧的侧面上的手柄基座构件 9上,可以绕朝向上下方向的轴转动从而向前后方向摆动,可以进行从中间位置向后方(打 开门1的方向)摆动的打开操作和从中间位置向前方(关闭门1的方向)摆动的关闭操作。 在内侧把手5的下部设置有朝向车外侧延伸出的臂部5a,可以通过内侧把手5的操作使臂 部5a向前后方向移动。在手柄基座构件9上的内侧把手5上方设置有锁定操作捏手22,可以从车内进行 解锁、锁定操作。锁定操作捏手22可以在使内侧把手5的打开操作和外侧把手4的操作有效的解锁位置(图2、3所示位置)、以及从解锁位置向前方移动规定量并使内侧把手5的打开操作和外侧把手4的操作无效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操作捏手22的贯通手柄基 座构件9的连接部22a上,通过前后方向长的作为操作力传递构件的拉线24,连接有锁定和 开锁单元7的后述的锁止杆43。从图2可以看出,通过在手柄基座构件9的投影面积内配 置各操作杆的转动轴(20、23、25、27、28),可以实现操作转换单元6的小型化。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在基座构件8上被枢轴支撑成可以与朝向左右方向的 转动轴20 —体地转动,并且具有直线形的向上臂部10a,用于把后述的滑块21支撑成可 以沿上下方向滑动;朝向车内侧的弯曲部10b,通过与设置在基座构件8上的开口部8a的 上下端抵接,用于限制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的转动范围;朝向车外侧的弯曲部10c,与 第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1的卡合孔lib卡合。第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1在盖19上被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23枢轴支撑成可以 转动,该枢轴23与转动轴20相对、且配置在与转动轴20大体同心的轴线上,并且在向前方 延伸出的臂部Ila上设置有与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的弯曲部IOc卡合的卡合孔11b, 以使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和第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1可以一体转动,此外,在朝向下 方的臂部Ilc的下部设置有卡合孔lld,内侧把手5的臂部5a在左右方向上可以卡合地活 动嵌入到该卡合孔Ild内。由此,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可以利用内侧把手5的 打开操作,从图6、8所示的中间位置向顺时针方向(全闭脱开方向)转动规定角度,或者利 用内侧把手5的关闭操作,从中间位置向逆时针方向(全开脱开方向)转动规定角度。第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1的臂部Ilc虽然相当于本发明的直接连接在车内侧操 作手柄上的车内侧操作输入部,但臂部Ilc的方向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门1的形状可以根据车辆种类的不同,简单地把内侧把手5从图2、3、4、6所示的 绕朝向上下方向的轴转动从而可以向前后方向摆动的T剖面型内侧把手,变更成图14所示 的绕左右方向的轴转动从而可以向前后方向摆动的棒型的内侧把手5A。在采用棒型的内侧 把手5A的情况下,把上述转动轴20变更为转动轴201,如图14所示,该转动轴201在从基 座构件8向车内侧突出的部分上设置有细齿201a,把细齿201a部分插入到内侧把手5A中 来进行卡合。由此,可以不用变更转动轴20以外的其他零件,就可以简单地从T剖面型的 内侧把手5变更为棒型的内侧把手5A。在采用棒型的内侧把手5A的情况下,不需要手柄基 座构件9。儿童安全操作杆18被枢轴28枢轴支撑,该枢轴28在基座构件8的朝向车内侧的 侧面上朝向左右方向,儿童安全操作杆18可以在使内侧把手5的打开操作有效的解锁位置 (例如参照图6、8)和无效的锁定位置(例如参照图12、13)之间移动。在儿童安全操作杆 18的前部设置有操作部18a,该操作部18a在门1处于打开状态下从门1的前端面突出,可 以进行操作,在儿童安全操作杆18的后部设置有前后方向的圆弧孔18b,设置在滑块21侧 面上的突出轴部21a可以沿前后方向滑动地与该圆弧孔18b卡合。滑块21在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的臂部IOa上被支撑成可以沿上下方向滑 动,并且突出轴部21a可以与儿童安全操作杆18的圆弧孔18b滑动地卡合,当儿童安全操 作杆18位于解锁位置时,滑块21被保持在位于臂部IOa下部的解锁位置(例如参照图6、 8),此外,如果儿童安全操作杆18移动到锁定位置,则滑块21从解锁位置向上方移动到锁 定位置(例如参照图12、13)。[0133]如图6、8所示,在儿童安全操作杆18和滑块21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滑块21 的突出轴部21a相对于设置在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上部的卡合段部13d,处于向顺时针 方向可以抵接的状态。其结果,如果对内侧把手5进行打开操作,使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 作杆10、11向全闭脱开方向(图6、8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则滑块21的突出轴部21a与 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起移动,抵接在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卡合段部13d上,全 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也与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 一起向全闭脱开方向转动。 如图12、13所示,在儿童安全操作杆18和滑块21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滑块21 的突出轴部21a相对于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卡合段部13d,位于不能抵接的退避位置。 其结果,即使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向全闭脱开方向转动,由于滑块21的突出轴 部21a相对于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卡合段部13d作无效运动,所以也不能使全闭一侧 输出操作杆13向脱开方向转动。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利用转动轴20枢轴支撑在基座构件8上,以使全闭一侧 输出操作杆13可以与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独立转动,并且,拉线14的上端部连接在 向前方延伸出的臂部13a的前端部上,拉线14的下端部连接在全闭用前门锁2A的脱开操 作杆(省略图示)上,此外,前后方向长的拉线15作为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其前端部连接 在向下方延伸出的臂部13b的下端部上,其后端连接在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后述的锁定和 开锁输入构件44上,该拉线15与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脱开动作连动,可以沿门1的 内面板表面移动。拉线14把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脱开动作传递给全闭用前门锁2A 的脱开操作杆(省略图示),此外,作为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的拉线15把全闭一侧输出操作 杆13的脱开动作传递给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虽然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臂部13b、13c相当于本发明的可以输出操作手柄 的操作的操作输出部,但臂部13b、13c的方向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此外,也可以 根据门1的形态省略臂部13a。如上所述,当把门1限制在闭锁位置上时,如果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从图6、8 所示的待机位置向脱开方向(图6、8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 脱开动作通过拉线14传递给全闭用前门锁2A,此外,通过拉线15传递给锁定和开锁单元7 的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在向各门锁2A、2B传递了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脱开动作 的情况下,各门锁2A、2B分别从锁止销脱离,可以把门1打开。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27枢轴支撑在盖19上,并且, 在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的上部设置有抵接部16c,当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 向全开脱开方向(图6、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后,该抵接部16c通过滑块21抵接在第一 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的臂部IOa上,此外,在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的下部设置有抵接部 16a,当外侧操作杆12向脱开方向(图6、8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后,该抵接部16a可以抵 接在设置于外侧操作杆12上的凸起部12b上。拉线17作为第三操作力传递构件,其上端 连接在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的向后方延伸出的臂部16b上,其下端连接在全开用门锁3 上,该拉线17可以沿门1的内面板表面移动。由此,在全开用门锁3与锁止销卡合、把门1 保持在全开位置上的情况下,如果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向全开脱开方向转动, 则通过使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的臂部IOa利用滑块21抵接在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 的抵接部16c上,使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从图6、8所示的待机位置向脱开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把全开一侧输出 操作杆16的脱开动作通过拉线17传递给全开用门锁3的脱 开操作杆(省略图示)。由此,全开用门锁3从锁止销脱离,可以关闭门1。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和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被弹簧29压靠在待机位置上, 此外,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被弹簧29保持在中间位置上。虽然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的臂部16b相当于本发明的可以把操作手柄的操作 向与操作输出部(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臂部13b)不同方向输出的其他操作输出部, 但臂部16b的方向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25枢轴支撑在基座构件8上,并 且,拉线26作为第四操作力传递构件,其一端连接在外侧把手4上,其另一端连接在向后方 延伸出的臂部12c的前端部上。由此,外侧把手4的操作通过拉线26被输入到车外侧输入 操作杆12上,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从图6、8所示的待机位置向脱开方向(顺时针方向) 转动。如果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向脱开方向转动,则直立设置在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 前端部上的凸起部12a抵接在设置于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下部的抵接部13c上,使全闭 一侧输出操作杆13向脱开方向转动,同时,直立设置在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上端部上的 凸起部12b抵接在设置于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下部的抵接部16a上,使全开一侧输出操 作杆16向脱开方向转动。因此,在对外侧把手4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可以使全闭一侧输 出操作杆13和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同时进行脱开动作。虽然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臂部12c相当于本发明的车外侧的操作输入部,但臂 部12c的方向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结构图15 19是表示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15 19为了清 楚表示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内部结构,表示的是把收容各种结构要素的外壳40取下来的状 态。锁定和开锁单元7包括外壳40和盖住外壳40开口的盖41,作为锁定和开锁基 座构件固定在门1的内面板上;作为电动装置的电动机42,收容在外壳40和盖41之间;锁 止杆43,可以向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移动;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 ;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 杆45 ;限制操作杆49 ;以及蜗轮46。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电动装置采用可以正反转动的电动机42,但也可以采用能 往复运动的电磁线圈来替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蜗轮46。此外,本发明中的锁定和开 锁装置在采用电动机42的情况下,由电动机42、蜗轮46、锁止杆43和限制操作杆49构成, 在采用电磁线圈的情况下,由电磁线圈、锁止杆43和限制操作杆49构成,但并不限定于上 述结构。只要是锁定和开锁装置可以把从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输入的拉线15的移动, 切换到能从锁定和开锁输出构件45向全闭用后门锁2B输出的解锁状态或不能输出的锁定 状态即可。电动机42配置在外壳40的下部,在朝向后方的输出轴上固定嵌合有与蜗轮46啮 合的蜗杆42a。蜗轮46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47枢轴支撑在外壳40内,并且通过与蜗 杆42a啮合,可以利用电动机42的转动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锁止杆43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48在外壳40内枢轴支撑成可以向前后方向 摆动。拉线24的后端连接在锁止杆43的向上方延伸出的臂部43a上,其前端连接在锁定操作捏手22上,在锁止杆43的下部设置有扇形齿轮43b,扇形齿轮43b与设置在蜗轮46中心 部位的齿轮46a啮合。由此,锁定操作捏手22的解锁和锁定操作通过拉线24传递给锁止 杆43,锁止杆43向解锁位置(参照图15、16)或锁定位置(参照图17、18)转动。此外,在 对设置在车内的操作开关或便于携带用的操作开关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电动机42转动, 该转动通过蜗轮46、齿轮46a和扇形齿轮43b传递给锁止杆43。由此,可以使锁止杆43向 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转动。锁止杆43被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的翻转弹簧56以规定作用力 保持在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上,翻转弹簧56的一端卡止在锁止杆43上、另一端卡止在外壳 40上。在前端部具有挡块部49a的限制操作杆49枢轴支撑在与锁止杆43相同的轴上。 限制操作杆49利用一端卡止在锁止杆43上、另一端卡止在限制操作杆49上的弹簧50,相 对于锁止杆43平时被向顺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平时被保持在与设置在锁止杆43上的抵 接部43c抵接的位置上,可以与锁止杆43 —起在解锁位置(参照图15、16)和锁定位置(参 照图17、18)之间转动,并且,当锁止杆43位于锁定位置时,在外侧把手4的操作或内侧把 手5的打开操作与使锁止杆4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的解锁操作重合的情况下,即, 发生了所谓紧急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克服弹簧50的作用力,相对于锁止杆43向逆时针方向 相对转动。在限制操作杆49与锁止杆43 —起保持在解锁位置的情况下,限制操作杆49朝向 正前方,成为挡块部49a可以从后方与设置于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上的后述抵接构件 45a抵接的状态,此外,在保持在锁定位置的情况下,限制操作杆49朝向斜前下方,成为挡 块部49a不能与输出操作杆45的抵接构件45a抵接的状态。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51枢轴支撑在外壳40内,并且 利用一端卡止在外壳40上、另一端卡止在输入构件44上的弹簧57的作用力,被向图15 19中的顺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平时被保持在图15、17所示的待机位置上,S卩,保持在设置 于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前下端上的抵接部44b与外壳40抵接的位置上。在设置于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上部外周的圆周槽44a内,拉线15的后端部大 体缠绕了圆周的1/4,此外,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下端部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连接 轴52,可以转动地枢轴支撑在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的下端部上。缠绕在锁定和开锁输 入构件44的圆周槽44a内的拉线15后端的末端部位15a卡止在设置于锁定和开锁输入构 件44上的卡止孔44c内。由此,根据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脱开动作,如果拉线15向 前方移动,则该移动被输入给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如图16、18所示,锁定和开锁输入构 件44克服弹簧57的作用力,以枢轴51为中心从图15、17所示的待机位置向脱开方向(逆 时针方向)转动。虽然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的卡止孔44c相当于本发明的连接第一操作力传递 构件另一端的锁定和开锁输入部,但卡止孔44c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只 要是锁定和开锁输入部能输入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的移动即可。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下端部利用连接轴52可以转动地枢轴支撑在锁定和 开锁输入构件44的下端部上,并且前后方向长的拉线53作为第二操作力传递构件,其前端 部连接在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上端部45b上,其后端部连接在全闭用后门锁2B的 脱开操作杆(省略图示)上,此外,圆板形的抵接构件45a利用朝向左右方向的轴54可以
13转动地枢轴支撑在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长边方向(上下方向)的大体中央部位。在 连接轴52的周围缠绕安装有弹簧55,该弹簧55的一端卡止在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上、 另一端卡止在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上,相对于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以连接轴52为 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压靠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平时,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保持在图15、17所示的待机位置上,即,其上端部 45b的后部抵接在设置于外壳40上的挡块部40a的前表面上。虽然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上端部45b相当于本发明的与全闭用门锁协同 动作的锁定和开锁输出部,但锁定和开锁输出部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只 要是锁定和开锁输出部可以输出从锁定和开锁输入部输入的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的移动 即可。如图15所示,在锁止杆43位于解锁位置、且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以及锁定和 开锁输出操作杆45位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使作为抵接构件45a中心的轴54的轴线与作 为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转动中心的枢轴51的轴线一致,并且使抵接构件45a处于可以 抵接在限制操作杆49的挡块部49a上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 长边方向A朝向大体60度的方向,S卩,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下端比上端朝向前方。 因此,如果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克服弹簧57的作用力,从该状态向脱开方向(图15中 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由于此时抵接构件45a抵接在限制操作杆49的挡块部49a上,阻 止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以连接轴5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锁定和开锁输出 操作杆45必然以枢轴51的轴心为假想中心,使圆形的抵接构件45a的外圆周面与限制操 作杆49的挡块部49a滑动接触,同时,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与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 一起从待机位置向图16所示脱开方向转动。如果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向脱开方向转 动,则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脱开动作通过拉线53传递给全闭用后门锁2B的脱开操 作杆(省略图示)。由此,解除了全闭用后门锁2B和锁止销之间的卡合,可以打开门1。此外,如图17所示,在锁止杆43位于锁定位置、且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以及锁 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位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使作为抵接构件45a中心的轴54的轴线 与作为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转动中心的枢轴51 —致,并且使抵接构件45a处于不抵接 在限制操作杆49的挡块部49a上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与锁止杆43位于解锁位置时相 同,输出操作杆45的长边方向A朝向大体60度的方向,S卩,输出操作杆45的下端比上端朝 向前方。因此,即使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克服弹簧57的作用力,从该状态向脱开方向转 动,如图18所示,由于抵接构件45a不抵接在限制操作杆49的挡块部49a上,所以锁定和 开锁输出操作杆45处于以上端部45b后部与外壳40的挡块部40a前表面抵接的部分为支 点、向顺时针方向摆动的无效运动姿势(图18、19所示的姿势)。因此,即使锁定和开锁输 入构件44从待机位置向脱开方向转动,由于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连接有拉线53的 上端部45b的位置也仅仅是稍微上下移动,几乎不在前后方向上改变位置,所以锁定和开 锁输入构件44的脱开动作没有传递给拉线53。由此,在锁止杆43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 外侧把手4的操作和内侧把手5的打开操作没有传递给全闭用后门锁2B,不能打开门1。当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处于无效运动姿势时,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 抵接构件45a在限制操作杆49的上方,即,在限制操作杆49的转动轨迹内,当限制操作杆 49要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时成为可以抵接在限制操作杆49的上边缘上的状态。[0160]下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当橾作转换单元6的儿童安Φ橾作杆18位干解锁位置、锁定和开锁单元7处干解 锁状杰时(图8、15所示的状杰)当门1位于闭锁位置时,在对外侧把手4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外侧把手4的操作 通过拉线26传递给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由此,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以枢轴25为中心从 图5、8所示的待机位置向脱开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0所示,通过使凸起部12a 抵接在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抵接部13c上,使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以转动轴20为 中心从待机位置向脱开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外,通过使凸起部12b抵接在全开一侧 输出操作杆16的抵接部16a上,使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以枢轴27为中心从待机位置向 脱开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向脱开方向转动,则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脱开 动作,即,外侧把手4的操作,通过拉线14传递给全闭用前门锁2A的脱开操作杆(省略图 示),此外,通过拉线15传递给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此时,如图15 所示,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锁止杆43和限制操作杆49位于解锁位置,由于限制操作杆49 的挡块部49a抵接在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抵接构件45a上,所以全闭一侧输出操作 杆13的脱开动作通过拉线15传递给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使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以 枢轴51为中心从图15所示的待机位置向脱开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如图16所 示,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以枢轴51为假想中心从待机位置向脱开位置动作。锁定和 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脱开动作通过拉线53传递给全闭用后门锁的脱开操作杆。如上所述,当门1位于闭锁位置时,在对外侧把手4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操作转 换单元6使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输入外侧把手4的操作,并且使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 输出该输入的外侧把手4的操作。然后,通过分别把从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输出的外侧 把手4的操作利用拉线14传递给全闭用前门锁2A,此外,利用拉线15、锁定和开锁单元7、 拉线53传递给全闭用后门锁2B,根据外侧把手4的操作,使全闭用前门锁2A和全闭用后门 锁2B进行脱开动作,可以从车外打开门1。当门1位于闭锁位置时,在对内侧把手5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内侧把手5的 操作通过臂部5a传递给第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1。由此,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以枢 轴23为中心、第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1以转动轴20为中心,分别从图5、8所示的待机位 置向脱开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9所示,通过使与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1 一体 转动的滑块21的突出轴部21抵接在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卡合段部13d上,使全闭一 侧输出操作杆13以转动轴20为中心从待机位置向脱开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果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向脱开方向转动,则具有与如上所述的对外侧把手4 进行操作时相同的动作,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脱开动作通过拉线14传递给全闭用前 门锁2A的脱开操作杆(省略图示),此外,通过拉线15、锁定和开锁单元7、拉线53传递给 全闭用后门锁2B的脱开操作杆。如上所述,当门1位于闭锁位置时,在对内侧把手5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操 作转换单元6使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输入内侧把手5的打开操作,并且使全闭 一侧输出操作杆13输出该输入的内侧把手5的打开操作。然后,与对外侧把手4进行操 作时相同,分别把从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输出的内侧把手5的打开操作通过拉线14传
15递给全闭用前门锁2A,此外,通过拉线15、锁定和开锁单元7、拉线53传递给全闭用后门锁 2B。由此,根据对内侧把手5的打开操作,使全闭用前门锁2A和全闭用后门锁2B进行脱开 动作,可以从车内打开门1。当门1位于全开位置时,在对外侧把手4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根据车外侧输入操 作杆12的脱开动作,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凸起部12b抵接在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的 抵接部16a上,使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进行脱开动作。由此,该脱开动作通过拉线17传 递给全开用门锁3,所以解除了全开用门锁3和锁止销的卡合,可以关闭门1。当门1位于全开位置时,在对内侧把手5进行了关闭操作的情况下,根据车外侧输 入操作杆12向关闭脱开方向的转动,如图11所示,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的向上臂部 IOa通过滑块21抵接在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的抵接部16c上,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 进行脱开动作。由此,该脱开动作通过拉线17传递给全开用门锁3,所以解除了全开用门锁 3和锁止销的卡合,可以关闭门1。当橾作转换单元6的儿童安Φ橾作杆18位干解锁位置、锁定和开锁单元7处干锁 定状杰时在图5、8、17所示的状态下,在对外侧把手4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与锁定和开锁 单元7处于解锁状态时相同,外侧把手4的操作通过拉线14传递给全闭用前门锁2Α的脱 开操作杆(省略图示),此外,通过拉线15传递给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 44。同样,在对内侧把手5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内侧把手5的打开操作传递给全闭用 前门锁2Α、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可是,此时如图17所示,锁定和 开锁单元7的锁止杆43和限制操作杆49位于锁定位置,由于限制操作杆49的挡块部49a 处于不抵接在输出操作杆45的抵接构件45a上的状态,所以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脱 开动作通过拉线15传递给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即使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以枢轴51 为中心从图17所示的待机位置向脱开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8所示,由于锁定和 开锁输出操作杆45以其与挡块部40a的抵接点为支点摆动,成为无效运动姿势,所以输入 到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的外侧把手4的操作和内侧把手5的打开操作不从锁定和开锁 输出操作杆45输出,不传递给全闭用后门锁2B。如上所述,在锁定和开锁单元7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对外侧把手4和内侧 把手5进行了操作,虽然该操作分别通过拉线15传递给锁定和开锁单元7,但不从锁定和 开锁单元7输出该外侧把手4和内侧把手5的操作。因此,即使对外侧把手4和内侧把手 5进行了操作,也不能使全闭用后门锁2B进行脱开动作,不能从车外和车内打开门1。当锁定和开锁单元7处于锁定状态时,在刚操作了外侧把手4或内侧把手5之后, 或者与该操作同时,如果对操作开关或锁定操作捏手22进行解锁操作,则如图19所示,限 制操作杆49的上边缘抵接在处于无效运动姿势的输出操作杆45的抵接构件45a下侧,发 生了阻止限制操作杆49向解锁位置移动的紧急状态。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限制 操作杆49被限制在锁定位置的状态下,由于锁止杆43克服弹簧50的作用力,可以从锁定 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所以如果解除外侧把手4或内侧把手5的操作,使锁定和开锁输入构 件44返回到待机位置,则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抵接构件45a就退避到限制操作杆 49的移动轨迹外,限制操作杆49利用弹簧50的作用力向解锁位置移动,可以向图15所示 的解锁状态移动。[0174]当橾作转换单元6的儿童安Φ橾作杆18位干锁定位置、锁定和开锁单元7处干解 锁状杰时在对外侧把手4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与儿童安全操作杆18的位置无关,根据车 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脱开动作,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和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向脱开 方向转动,所以与儿童安全操作杆18位于解锁位置时相同,使全闭用前门锁2Α和全闭用后 门锁2Β进行脱开动作,可以打开门1。在对内侧把手5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滑块21位于锁定位置,由于滑块21的 突出轴部21a退避到不能与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的卡合段部13d卡合的位置,所以如图 12所示,即使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向打开脱开方向转动,也不能把该转动传递 给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对内侧把手5进行了打开操作,也不 能打开门1。当橾作转换单元6的儿童安Φ橾作杆18位干锁定位置、锁定和开锁单元7处干锁 定状杰时当门1位于闭锁位置时,在对外侧把手4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与儿童安全操作杆 18的位置无关,根据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脱开动作,虽然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和全开 一侧输出操作杆16向脱开方向转动,外侧把手4的操作通过拉线15传递给锁定和开锁单 元7的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但由于锁定和开锁单元7的锁止杆43和限制操作杆49位 于锁定位置,不能从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输出,所以不能打开门1。当门1位于闭锁位置时,在对内侧把手5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由于内侧把手 5的打开操作不能从操作转换单元6的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输出,所以不能打开门1。当门1位于全开位置时,在对外侧把手4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即使儿童安全操作 杆18位于锁定位置,根据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脱开动作,凸起部12b抵接在全开一侧输 出操作杆16的抵接部16a上,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进行脱开动作,由于该脱开动作通过 拉线17传递给全开用门锁3,所以解除了全开用门锁3和锁止销的卡合,可以关闭门1。当门1位于全开位置时,在对内侧把手5进行了关闭操作的情况下,即使儿童安全 操作杆18位于锁定位置,根据第一、二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向关闭脱开方向的转动,如 图13所示,由于第一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的向上臂部IOa通过滑块21抵接在全开一侧输 出操作杆16的抵接部16c上,所以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进行脱开动作。由于该脱开动 作通过拉线17传递给全开用门锁3,所以解除了全开用门锁3和锁止销的卡合,可以关闭门 1。上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 内,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以下各种变形或变更。(i)把作为操作力传递构件的拉线14、15、17、24、26、53的全部或其中任意一个变
更为连杆。(ii)把锁定和开锁单元7配置在操作转换单元6的正下方或操作转换单元6的斜 后下方。(iii)使锁定和开锁单元7中的锁定和开锁装置采用其他结构。例如,使锁止杆 43和限制操作杆49形成为一体。此外,在当锁止杆43位于解锁位置时能把锁定和开锁输 入构件44的脱开动作传递给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当锁止杆43位于锁定位置时不能
17把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的脱开动作传递给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结构中,设置能 够移动的离合销,使当锁止杆43位于解锁位置时,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与锁定和开锁输 出构件45连动,此外当锁止杆43位于锁定位置时,切断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与锁定和 开锁输出操作杆45的连动。 (iv)把连接在全闭用前门锁2A上的拉线14与连接在全闭用后门锁2B上的拉线 53 一起,连接在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上。
权利要求一种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手柄(4,5,5A),分别设置在门(1)的车内侧和车外侧,所述门(1)能打开或关闭地支撑在车身上;全闭用门锁(2A,2B),通过与所述车身一侧卡合,能保持所述门(1)处于闭锁状态;操作转换单元(6),具有配置在所述门(1)上并且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所述操作手柄(4,5,5A)上的操作输入部(11c,12c)、以及能输出从所述操作输入部(11c,12c)输入的所述操作手柄(4,5,5A)的操作的操作输出部(13a,13b);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15),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操作输出部(13a,13b)上,与输出所述操作手柄(4,5,5A)的操作时的所述操作输出部(13a,13b)的脱开动作连动,能沿所述门(1)的面板表面移动;锁定和开锁单元(7),其具有锁定和开锁输入部(44c),配置在所述门(1)的从所述操作转换单元(6)沿所述门(1)的面板表面方向隔开的位置上,并且连接所述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15)的另一端;锁定和开锁输出部(45b),通过第二操作力传递构件(53)与所述全闭用门锁(2A,2B)连动;以及锁定和开锁装置,能够切换到解锁状态或锁定状态,所述解锁状态能使从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入部(44c)输入的所述操作手柄(4,5,5A)的操作通过所述第二操作力传递构件(53)从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出部(45b)向所述全闭用门锁(2A,2B)输出;所述锁定状态不能使从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入部(44c)输入的所述操作手柄(4,5,5A)的操作通过所述第二操作力传递构件(53)从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出部(45b)向所述全闭用门锁(2A,2B)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转换单元(6)还具有其他操作输出部(16b),所述其他操作输出部(16b)能使 从所述操作输入部(11c,12c)输入的所述操作手柄(4,5,5A)的操作向与所述操作输出部 (13a, 13b)不同的方向输出,所述其他操作输出部(16b)通过能沿所述门的面板表面移动的第三操作力传递构件 (17),连接在能使所述门保持在全开位置的全开用门锁(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转换单元(6)包括操作基座构件(8),固定在所述门上;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枢轴支撑在所述操作基座构件(8)上,并且设置有直接连 接在所述车内侧的操作手柄(5,5A)上的车内侧的所述操作输入部(Ilc);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枢轴支撑在所述操作基座构件(8)上,并且设置有通过第四 操作力传递构件(26)连接在所述车外侧的操作手柄(4)上的车外侧的所述操作输入部 (12c);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枢轴支撑在所述操作基座构件(8)上,与所述车内侧输入 操作杆(10,11)和所述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动作连动而能够转动,并且设置有连接所 述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15)的一端的所述操作输出部(13a,13b);以及全开一侧输出操作杆(16),枢轴支撑在所述操作基座构件(8)上,能与所述车内侧输 入操作杆(10,11)和所述车外侧输入操作杆(12)的动作连动,并且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三操 作力传递构件(17)的所述其他操作输出部(16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转换单元(6) 还包括儿童安全操作杆(18),所述儿童安全操作杆(18)枢轴支撑在所述操作基座构件(8) 上,能够移动到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所述解锁位置能使所述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 的动作传递给所述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所述锁定位置不能使所述车内侧输入操作 杆(10,11)的动作传递给所述全闭一侧输出操作杆(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开一侧输出操 作杆(16)与所述儿童安全操作杆(18)的位置无关,它与所述车内侧输入操作杆(10,11) 的动作连动。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和开锁单元(7)包括锁定和开锁基座构件(40,41),与所述操作基座构件(8)分别设置,并且固定在所述门上;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枢轴支撑在所述锁定和开锁基座构件(40,41)上,连接所 述第一操作力传递构件(15)的另一端;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枢轴支撑在所述锁定和开锁基座构件(40,41)上,通过 所述第二操作力传递构件(53)连接在所述全闭用门锁(2A,2B)上;锁止杆(43),枢轴支撑在所述锁定和开锁基座构件(40,41)上,能够移动到解锁位置 或锁定位置,所述解锁位置能使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的转动传递给所述锁定和 开锁输出操作杆(45),所述锁定位置不能使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入构件(44)的转动传递给 所述锁定和开锁输出操作杆(45);以及电动装置(42),使所述锁止杆(43)移动到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以提高该操作装置在门上的可布置性。所述操作装置包括操作转换单元(6)以及锁定和开锁单元(7),所述操作转换单元(6)具有操作输入部(11c、12c),配置在门上并且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操作手柄上;以及操作输出部(13a、13b),能输出从该操作输入部输入的操作手柄的操作;所述锁定和开锁单元(7)具有锁定和开锁输入部(44c),配置在门上的从操作转换单元(6)沿门面板表面方向隔开的位置上,并且连接拉线(15)的另一端;锁定和开锁输出部(45b),通过拉线(53)与全闭用门锁连动;以及锁定和开锁装置,能够切换到使从锁定和开锁输入部(44c)输入的操作手柄的操作通过拉线(53)能从锁定和开锁输出部(45b)向全闭用门锁输出的解锁状态或不能输出的锁定状态。
文档编号E05B65/20GK201738689SQ20102018748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6日
发明者志村良治, 米山肇, 西岛广隆 申请人: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