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底自动密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39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门底自动密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密封门底缝隙的装置,特别是一种门底 自动密封器。
背景技术
门是分隔户外和室内的界限,使用中为了保证门的轻松启闭,门底的缝隙是不 可避免的。这些缝隙也同时成为户外空气(盛夏的热气、寒冬的冷风)、灰尘、噪音、杂 光甚至老鼠虫害侵入室内的通道。当发生火灾时,有毒的烟气、异味也会由门与地面之 间的缝隙进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发明了密封门底缝隙的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 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式门底密封条中国专利号ZL200820111195.X;授权公告号 CN201310287Y,包括外壳、升降杆、柔性密封条、外支架甲、外支架乙、内支架甲、 弹簧甲、内支架乙、长杆支架、弹簧乙和自锁螺钉,外壳是一个截面为η形的腔体,在 侧壁前后两边靠近顶部处各有一横档,两条横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横档长度和内腔长 度相同,宽度都小于内腔宽度的一半,外支架乙和长杆支架都通过两条横档的间隙插入 横档上部,外支架甲固定在横档上部的一端并顶住外支架乙,长杆支架的一端旋入自锁 螺钉,外支架乙和长杆支架上都有个转轴,外支架乙和长杆支架通过固定在各自一个转 轴上的弹簧乙和弹簧甲连接,弹簧甲固定在内支架甲的中部,外支架乙和长杆支架还通 过各自另一个转轴和内支架甲的另一端连接,升降杆是一 U形槽,开口向上,嵌入位于 外壳的η形腔体内的两条横档下,U形槽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内支架乙,内支架乙的一端通 过转轴固定在内支架甲上,内支架乙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杆的底部,柔性密封条嵌在升 降杆的下部。上述的自动升降式门底密封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门缝的密封问题,但还存在 以下缺点该装置中由外支架甲、外支架乙、内支架甲、内支架乙、弹簧、长杆支架、 自锁螺钉等组成使密封条升降的驱动结构,其结构复杂、传动环节较多,易降低作用效 果和稳定性;结构的传动连接处易损坏从而寿命缩短;同时结构中的部件数量多且各不 相同,使制造工艺难度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作 用效果稳定的门底自动密封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门底自动密封器,包括 呈条状的壳体,壳体具有开口朝下的空腔,上述空腔的一端处设有能相对壳体平行滑动 的滑动件,空腔内还设有条形的密封组件,在壳体两端的空腔内设有左传动件和右传动 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传动件顶端与上述壳体相铰接,其底端与上述的密封组件相 铰接,右传动件顶端与上述滑动件相铰接,其底端与上述的密封组件相铰接,通过滑动上述的滑动件可以使所述的密封组件向下移动,在所述的壳体与密封组件之间还设有使 密封组件复位的弹性件。本门底自动密封器中的滑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内侧滑动,带动与其相铰接的 右传动件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空腔两端的左传动件、右传动件的底端均转动并下移,将 其铰接的密封组件由空腔的开口推出壳体外;当滑动件不受外力作用时,密封组件在弹 性件的拉力作用下上升,重新复位到空腔内。在上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中,所述的壳体的两内侧壁上设有相对峙的凸起滑 轨,滑轨呈直条状并平行贯彻壳体的横向长度,上述的滑动件的两相对侧面上设有能与 上述滑轨相配合的滑槽。将滑轨对应嵌入滑动件上的滑槽内,从而滑动件能够沿滑轨平 行于壳体滑动。在上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中,所述的壳体的两内侧壁上设有能够抵靠上述密封 组件的顶侧的横档,横档位于上述的滑轨的下方。当密封组件在弹性件拉力的作用下复 位时,凸出壳体内壁的横档能够抵靠于密封组件的顶侧,防止密封组件的持续上升,确 定了其在空腔内的定位。在上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中,所述的左传动件为左连杆,右传动件为右连杆。 使用连杆在结构简化的同时保证了显著的作用效果。在上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中,所述的左连杆和右连杆的两端均设置用于形成铰 接的销钉。左连杆和右连杆在外力作用下做水平移动和绕销钉转动的复合运动,其中利 用销钉形成的铰接可靠性强。在上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中,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作用在左连杆 或右连杆上,另一端作用在壳体上。密封组件复位时,弹簧拉动左连杆和右连杆上升, 从而带动左连杆和右连杆底端连接的密封组件上升进行复位。在上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中,所述的壳体内壁上具有沟槽,所述的左连杆和右 连杆上固设有凸销,上述的弹簧一端钩设于沟槽内,另一端钩设于凸销上。沟槽与壳体 为一体式结构,其呈下凹状,保证了壳体外表面的平整性;弹簧的两端均呈钩状,其一 端伸入沟槽的凹腔内,另一端套设在凸销上。在上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中,所述的滑动件包括滑动块和螺纹连接于滑动块一 端的顶杆,顶杆能够伸出上述的壳体。通过顶杆与滑动块之间的螺纹调节,能够调节顶 杆伸出壳体一端的长度。在上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中,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条形支架和能够嵌入支架底 侧的条形密封条。条形密封条能够由支架的底侧露出,且其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具有弹 性密封作用。在上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中,所述的壳体的截面为“ΓΓ形、“几”形或“h” 形。“ΓΓ形壳体可嵌入门底开设的凹槽内并由壳体顶部与门底固连;“几”形壳体可 嵌入门底开设的凹槽内并由壳体底部两翻边与门底固连;“h”形壳体可贴靠门板一侧 面并由壳体侧部与门板固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门底自动密封器通过两端铰接的连杆实现了密封组件升降 的传动,本密封器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并降低成本,作用效果可靠、稳定,延长了使用
寿命ο
图1是本门底自动密封器的门关闭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门底自动密封器的门开启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门底自动密封器的图2中A-A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门底自动密封器的图2中B-B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门底自动密封器和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la、滑轨;lb、横档;lc、沟槽;2、滑动块;3、顶杆;4、
支架;5、密封条;6、左连杆;7、右连杆;8、弹簧;9、销钉;10、凸销;11、挡 盖;12、门板;13、门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 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门底自动密封器包括呈条状的壳体1,壳体1 具有开口朝下的空腔,空腔内设有位于右端处的一个滑动块2、右连杆7和一个弹簧8, 左端处设有左连杆6和一个弹簧8,空腔的下部还设有条形的密封组件。壳体1的两相对的内侧壁上部设有位于同一水平且相对的两组凸起滑轨la,每 组凸起滑轨Ia为两条滑轨la,滑轨Ia呈直条状且与壳体1相平行,其长度延伸贯彻了壳 体1的横向长度,滑动块2的两相对侧面上对应设有能与滑轨Ia相配合的滑槽,从而滑 动块2能够沿滑轨Ia平行于壳体1滑动。滑动块2的外端开设螺纹孔,并轴向螺纹连接 有一顶杆3,顶杆3能够伸出内腔,即其外端能到达壳体1外。通过顶杆3与滑动块2之 间的螺纹调节,能够调节顶杆3伸出壳体1一端的长度。壳体1的两相对内侧壁上位于 滑轨Ia的下方对峙设有横档lb,横档Ib凸出壳体1内壁且横档Ib的底面能够抵靠密封 组件的顶侧。内腔右端设有右连杆7,右连杆7的顶端通过销钉9铰接于滑动块2的内端,右 连杆7的底端通过销钉9铰接于密封组件上。内腔的左端还设有左连杆6,左连杆6的顶 端通过销钉9铰接于壳体1的内壁上,左连杆6的底端通过销钉9铰接于密封组件上。两 个连杆顶端设置的销钉9均由壳体1内壁上同侧的两条滑轨Ia之间穿出,凸起的滑轨Ia 能对销钉9的固定进行加强支撑。两个连杆与壳体1内壁之间均一一对应设有弹簧8,壳 体1的顶侧内壁上具有向下凹陷的沟槽lc,沟槽Ic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并具有连通壳 体1内腔的侧面开口,左连杆6和右连杆7上均固设有凸销10,弹簧8的两端均呈钩状, 其一端伸入沟槽Ic的凹腔内,另一端套设在对应连杆的凸销10上。密封组件包括条形支架4,条形支架4底侧具有空腔,条形密封条5能够嵌入该 空腔并形成卡接,条形密封条5的一部分能够由支架4的底侧露出,且其采用硅胶材料制 成,具有弹性密封作用。条形壳体1的两端均固连挡盖11,挡盖11能够遮挡壳体1的两端口,壳体1的 截面为“ΓΓ形、“几”形或“h”形。“ΓΓ形壳体1可嵌入门底开设的凹槽内,其 顶部通过螺栓与门底固连;“几”形壳体ι可嵌入门底开设的凹槽内,其底部两翻边通过螺栓与门底固连;“h”形壳体1可贴靠门板12 —侧面,其侧面伸出的侧壁通过螺栓 与门板12固连。如图5所示,当门板12闭合时,门板12的侧边与门框13相贴合,由门板12和 门框13铰接边侧伸出的顶杆3被顶回壳体1空腔内,推动顶杆3内端固连的滑动块2向内 侧滑动,从而使与其相铰接的右连杆7顶端做向内侧移动和铰接转动的复合运动,右连 杆7的底端做向下移动和铰接转动的复合运动。空腔左端的左连杆6顶端做铰接转动, 其底端做向下移动和铰接转动的复合运动。从而两连杆将密封组件由空腔的开口推出壳 体1外,使密封组件中的密封条5与地面呈压力接触形成弹性密封。当门板12开启时, 处于拉伸的弹簧8拉动左连杆6和右连杆7上升,右连杆7的顶端同时将滑动块2外推直 至使顶杆3复位,左连杆6和右连杆7的底端均带动相连接的密封组件上升直至密封组件 的顶侧与壳体1内壁上的横档Ib相抵,从而完成了密封组件升入空腔内复位。通过调节顶杆3与滑动块2之间的螺纹连接能够调节顶杆3伸出壳体1的长度, 顶杆3伸出的长度越长,其推动滑动块2的平移行程越大,从而导致密封组件伸出壳体1 的高度越大,即能密封门缝的宽度越大。反之同理。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 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 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 ;滑轨Ia ;横档Ib ;沟槽Ic ;滑动块2 ;顶杆 3 ;支架4 ;密封条5 ;左连杆6 ;右连杆7 ;弹簧8 ;销钉9 ;凸销10 ;挡盖11 ;门板 12;门框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 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 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门底自动密封器,包括呈条状的壳体(1),壳体(1)具有开口朝下的空腔, 上述空腔的一端处设有能相对壳体(1)平行滑动的滑动件,空腔内还设有条形的密封组 件,在壳体(1)两端的空腔内设有左传动件和右传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传动件 顶端与上述壳体(1)相铰接,其底端与上述的密封组件相铰接,右传动件顶端与上述滑 动件相铰接,其底端与上述的密封组件相铰接,通过滑动上述的滑动件可以使所述的密 封组件向下移动,在所述的壳体(1)与密封组件之间还设有使密封组件复位的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两内侧壁 上设有相对峙的凸起滑轨(Ia),滑轨(Ia)呈直条状并平行贯彻壳体(1)的横向长度,上 述的滑动件的两相对侧面上设有能与上述滑轨(Ia)相配合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两内侧壁 上设有能够抵靠上述密封组件的顶侧的横档(Ib),横档(Ib)位于上述的滑轨(Ia)的下 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传动件为左连杆(6),右传动件为右连杆(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连杆(6)和右连杆(7)的两端均设置用于形成铰接的销钉(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8), 弹簧(8)的一端作用在左连杆(6)或右连杆(7)上,另一端作用在壳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壁上具有 沟槽(Ic),所述的左连杆(6)和右连杆(7)上固设有凸销(10),上述的弹簧(8) —端钩 设于沟槽(Ic)内,另一端钩设于凸销(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滑动件包括滑动块(2)和螺纹连接于滑动块(2) —端的顶杆(3),顶杆(3)能够伸 出上述的壳体⑴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条形支架(4)和能够嵌入支架(4)底侧的条形密封条(5)。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门底自动密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1)的截面为“ΓΓ形、“几”形或“h”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底自动密封器,属于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密封门底的装置结构复杂、传动环节较多,易降低作用效果和稳定性等问题。本门底自动密封器包括呈条状的壳体,壳体具有开口朝下的空腔,空腔的一端处设有能相对壳体平行滑动的滑动件,空腔内还设有条形的密封组件,在壳体两端的空腔内设有左传动件和右传动件,左传动件顶端与壳体相铰接,其底端与密封组件相铰接,右传动件顶端与滑动件相铰接,其底端与密封组件相铰接,通过滑动滑动件可以使密封组件向下移动,在壳体与密封组件之间还设有使密封组件复位的弹性件。本门底自动密封器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并降低成本,作用效果可靠、稳定,延长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6B7/215GK201802271SQ201020251758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8日
发明者蒋民建, 赵年高 申请人:浙江临亚工艺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