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客车窗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46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客车窗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是一种新型客车窗框。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中、大型客车侧窗大多采用附图3所示的结构,上部用结构胶将固定玻璃与车身和窗框上梁(I)粘接,下部由窗框、柔性滑槽和活动玻璃(6)组成,活动玻璃(6)可在上柔性滑槽(3)及下柔性滑槽(4)的夹持下被前后移动。由于窗框已与车身和固定玻璃粘接为一体而成为不可拆卸的结构,当易损的活动玻璃损坏时,以往拆下窗框来换装活动玻璃的方法已不可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主要的方式是为了更换活动玻璃(6)而设置了活动梁(9),拆下自攻螺钉(10)后将活动梁(9)移出即可换装活动玻璃(6)。但是,这样的结构存在如下缺点1.行驶中活动梁(9)与窗框下梁(2)之间易产生噪音;I1.成本较高;II1.外观繁杂、接缝间隙大;IV.自攻螺钉(10)易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客车窗框,它能减少客车行驶过程中由于窗框而引起的噪音,降低了窗框的成本,外观简洁明了,可靠性好,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新型客车窗框,包括窗框上梁、窗框下梁,在窗框上梁及窗框下梁上分别设有上柔性滑槽及下柔性滑槽,在窗框上梁的底板与上柔性滑槽之间设有预留空腔;或在下柔性滑槽中设有预留空腔并设有回填条。设有预留空腔的上柔性滑槽或回填条为分段式结构。注本实用新型中的柔性滑槽和回填条是指,安装于窗框内用于与活动玻璃接触,起密封和减小摩擦力作用的非金属构件。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窗框上梁或窗框下梁上设置预留空腔的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使活动玻璃进入预留空腔中,为其形成装配空间,安装完成后,再装入分段式的上柔性滑槽或回填条以形成对活动玻璃的夹持;这样的结构取消了原结构上的活动梁,避免了活动梁与窗框下梁之间发出噪音的问题,简化了安装结构,降低了制作成本,外观简洁,也解决了因采用自攻螺钉而带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施,使用效果好。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新型客车窗框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窗框上梁1、窗框下梁2,在窗框上梁I及窗框下梁2上分别设有上柔性滑槽3及下柔性滑槽4,在上柔性滑槽3与窗框上梁I的底板之间设有预留空腔5 ;上柔性滑槽3为分段式结构。 在安装时,先装好下柔性滑槽4,然后将活动玻璃6的上端插入预留空腔5中,使活动玻璃6与下柔性滑槽4之间获得装配空间,将活动玻璃6装入下柔性滑槽4后,再使其前后滑动以分别安装已分为前后两段的上柔性滑槽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新型客车窗框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窗框上梁1、窗框下梁2,在窗框上梁I及窗框下梁2上分别设有上柔性滑槽3及下柔性滑槽4,在下柔性滑槽4中设有预留空腔5)并设有回填条11 ;回填条11为分段式结构。安装时先装好上柔性滑槽3及下柔性滑槽4,并在下柔性滑槽4中装入一段回填条11,然后将活动玻璃6的下端插入预留空腔5中,使活动玻璃6与上柔性滑槽3之间获得装配空间,将活动玻璃6安装入下柔性滑槽4并使其向前或向后移动,再将另一端段回填条11安装到位。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客车窗框,包括窗框上梁(I)、窗框下梁(2),其特征在于在窗框上梁(I) 及窗框下梁(2)上分别设有上柔性滑槽(3)及下柔性滑槽(4),在窗框上梁(I)的底板与上柔性滑槽(3)之间设有预留空腔(5);或在下柔性滑槽(4)中设有预留空腔(5)并设有回填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客车窗框,其特征在于设有预留空腔的上柔性滑槽(3) 或回填条(11)为分段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客车窗框,包括窗框上梁、窗框下梁,窗框上梁及窗框下梁上分别设有上柔性滑槽及下柔性滑槽,在窗框上梁的底板与上柔性滑槽之间设有预留空腔;或在下柔性滑槽中设有预留空腔并设有回填条。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窗框上梁或窗框下梁中设置预留空腔的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使活动玻璃进入预留空腔中,为其形成装配空间,活动玻璃入槽后,再装入分段式的上柔性滑槽或回填条;这样的结构取消了原客车窗框中的活动梁,避免了活动梁与窗框下梁之间发出噪音的问题,简化了安装结构,降低了制作成本,外观简洁,也解决了因采用自攻螺钉而带来的问题。
文档编号E06B3/64GK202850744SQ20122051961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
发明者陈龙 申请人:陈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