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及开口部的防水片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53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及开口部的防水片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具备:设置于将构筑物(1)的屋内侧和屋外侧连通且由开闭体(4)开闭的开口部(2)的片材(10);和将片材相对于构筑物保持在比开闭体靠屋外侧的位置的保持部(20),保持部以如下方式保持片材,即,片材一体覆盖开闭体的铅垂方向下端侧的规定部、和构筑物中与规定部邻接的部分,由此闭塞开口部的铅垂方向下端侧,并且,片材的铅垂方向下端部(13)沿着地面朝屋外侧延伸。
【专利说明】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及开口部的防水片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及开口部的防水片材。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提出了抑制从由开闭体开闭的开口部浸水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如下防浸水功能的卷帘门装置的技术,即,在卷帘门的背面设有弯曲自如的防水片材,并且在引导部件上与防水片材相向地设有密封部件,当欲浸入卷帘门的溢流水等的水压作用于卷帘门的表面时,防水片材被压接到密封材上。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597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关于抑制从开口部浸水,还存在改良的余地。例如,存在水还从卷帘门和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外的路径浸入的可能性。期望能够适当地抑制从开口部浸水。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由开闭体开闭的开口部浸水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及开口部的防水片材。
[0009]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0]本发明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片材和保持部,所述片材设置于连通构筑物的屋内侧和屋外侧、且由开闭体开闭的开口部,所述保持部在比所述开闭体靠屋外侧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构筑物保持所述片材,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片材,以便通过所述片材一体覆盖所述开闭体的铅垂方向下端侧的规定部和所述构筑物中与所述规定部邻接的部分,将所述开口部的铅垂方向下端侧闭塞,并且,使所述片材的铅垂方向下端部沿着地面朝屋外侧延伸。
[0011]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通过片材一体覆盖开闭体和构筑物,能够抑制从开口部浸水。
[0012]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片材具有松弛度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片材,并允许所述片材相比所述保持部向所述开闭体侧挠曲并与所述规定部接触。
[0013]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片材能够在被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覆盖开闭体,能够闭塞间隙而抑制浸水。
[0014]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所述片材一体覆盖所述规定部、与所述规定部邻接的地面、和与所述规定部邻接且在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向的壁面,所述片材能使与所述地面对应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和与所述壁面对应的部分的下端部层叠地设置。[0015]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能够抑制水从壁面和地面相交的角落部浸入。
[0016]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所述片材的与所述壁面对应的部分能一体覆盖所述壁面和所述地面。
[0017]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通过片材一体覆盖壁面和地面,能够抑制水浸入。
[0018]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所述片材具有将于所述地面对应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和与所述壁面对应的部分的下端部分开的切缝。
[0019]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能够容易地使片材的与地面对应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和与壁面对应的部分的下端部层叠。
[0020]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还具备将所述片材中的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朝所述地面推压的推压部件。
[0021 ] 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能够通过推压部件抑制片材的上浮。
[0022]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所述推压部件优选具有吸水性。
[0023]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能够实现推压部件的轻量化。
[0024]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还具备将所述片材朝所述构筑物推压的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至少配置在所述片材中的沿着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上,且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外周连续设置。
[0025]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通过连续设置的推压部件将片材朝构筑物推压,因此抑制了从片材和构筑物之间浸水。
[0026]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所述推压部件能与所述构筑物的形状相应地变形。
[0027]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减小了片材和构筑物之间的间隙。
[0028]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配置在所述片材中的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的所述推压部件,利用自重与所述地面的形状相应地变形。
[0029]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由于推压部件因自重而变形,因此推压部件的设置容易。
[0030]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配置在所述片材中的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的所述推压部件,从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地设置。
[0031]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抑制了从地面和片材之间的间隙浸水。
[0032]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所述片材一体覆盖所述规定部、与所述规定部邻接的地面、和与所述规定部邻接且在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向的壁面,配置在所述片材中的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的所述推压部件被设置成将所述片材朝所述壁面推压。
[0033]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抑制了从片材和壁面之间的间隙浸水。
[0034]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配置在所述片材中的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的所述推压部件,具有与所述地面和所述壁面相交的角落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角部,并以将所述片材夹在所述角部和所述角落部之间地设置。
[0035]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抑制了从片材和角落部之间的间隙浸水。
[0036]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所述推压部件中的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能通过被朝所述壁面推压而与所述壁面的形状相应地变形。[0037]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抑制了从片材和壁面、角落部之间的间隙浸水。
[0038]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根据所述开口部的宽度,预先对所述片材中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进行端部处理。
[0039]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抑制了设置时片材上产生皱褶等,止水性能提高。
[0040]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优选还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通过对由来自屋外侧的水压所产生的力进行抵抗地支承所述开闭体,抑制所述开闭体变形。
[0041]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装置中,通过抑制了开闭体的变形,能够抑制开闭体从引导部脱出,并且通过开闭体的挠曲等变形,能够抑制片材被拉伸而产生间隙等,能够抑制各部分的止水性能下降。
[0042]本发明的开口部的防水片材的特征在于,相对于将构筑物的屋内侧和屋外侧连通且由开闭体开闭的开口部,设置在比所述开闭体靠屋外侧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构筑物,被保持为具有允许所述开口部的防水片材与所述开闭体之间的接触的松弛度,并且铅垂方向下端部沿地面朝屋外侧延伸,通过一体覆盖所述开闭体的铅垂方向下端侧的规定部和所述构筑物中与所述规定部邻接的部分,闭塞所述开口部的铅垂方向下端侧。
[0043]在上述开口部的防水片材中,通过片材一体覆盖开闭体和构筑物,能够抑制从开口部浸水。
[0044]发明效果
[0045]本发明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及开口部的防水片材,取得能够抑制从由开闭体开闭的开口部浸水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6]图1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立体图。
[0047]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0048]图3是第I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铅直剖视图。
[0049]图4是示出推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0050]图5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推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
[0051]图6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推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
[0052]图7是角落部中的间隙的说明图。
[0053]图8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推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
[0054]图9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推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
[0055]图10是通过推压部件将片材朝导轨推压的设置方法的说明图。
[0056]图11是示出将片材朝导轨推压的推压部件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0057]图12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图。
[0058]图13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4变型例的片材的图。
[0059]图14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5变型例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图。
[0060]图15是示出推压部件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0061]图16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6变型例的片材的剖视图。
[0062]图17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6变型例的另一片材的剖视图。
[0063]图18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6变型例的另一片材的剖视图。[0064]图19是示出在铰链门上设置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图。
[0065]图20是示出在自动门上设置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图。
[0066]图21是示出将片材安装到格栅卷帘门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0067]图22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8变型例的推压部件的图。
[0068]图2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支承部件的图。
[0069]图2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支承部件的图。
[0070]图2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另一支承部件的图。
[0071]图2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支承部件的图。
[0072]图2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另一支承部件的图。
[0073]图2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的支承部件的图。
[0074]图2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的另一支承部件的图。
[0075]图3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型例的支承部件的设置时的图。
[0076]图3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型例的支承部件的收纳时的图。
[0077]图32是示出在开口部设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片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78]图33是第3实施方式的片材的展开图。
[0079]图34是示出在开口部设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片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80]图35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片材的展开图。
[0081]图36是示出在开口部设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片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82]图37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片材的展开图。
[0083]图38是示出在开口部设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的片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84]图39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的片材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及开口部的防水片材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此外,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内容或实质相同的内容。
[0086][第I实施方式]
[0087]参照图1至图4,对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及开口部的防水片材。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图3是第I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的铅直剖视图,图4是示出推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0088]在建筑物等构筑物的外部开口部大多装有卷帘门。例如,大多在发生洪水时易浸水的地下停车场的入口、浸水时商品易毁损的店铺的入口等也装有卷帘门。由于卷帘门是间隙多的构造,因此,在发生游击型暴雨、洪水时,这些设施可能会因经由卷帘门的间隙的浸水而受灾。
[0089]作为浸水对策,还考虑了将卷帘门的下部变更为防水板(面板)的方法,但一般容易变为高额,因此有时对用户来说难以接受。
[0090]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1在卷帘门的前方设置片材,能够简易且低价地止水。通过片材一体覆盖卷帘门和其周围的构筑物,能够将卷帘门和构筑物之间的间隙闭塞,充分地止水。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1,能够减轻因水灾引起的建筑物内部的受灾。
[0091]图1所示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1将构筑物I的开口部2闭塞,抑制水从屋外侧向屋内侧浸入。构筑物I例如为工厂、仓库、车库、店铺、房屋等建筑构筑物,具有开口部2。开口部2在构筑物I的壁部等形成,连通构筑物I的屋外侧和屋内侧。[0092]在此,屋外侧是表示相对地靠近构筑物I的外部空间的那一侧,屋内侧是表示相对地远离构筑物I的外部空间的那一侧。换言之,屋外侧是指水从外部空间浸入构筑物I时的上游侧,即水先到达的那一侧。开口部2能够连通例如构筑物I的外部空间(屋外)和内部空间(屋内)。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2在构成构筑物I的外壳的壁部3上形成,贯穿壁部3将构筑物I的屋外和屋内连通。另外,并不限于此,开口部2也可以形成于隔开构筑物I的内部的壁部。
[0093]卷帘门卷帘4是开闭开口部2的开闭体。卷帘门卷帘4在开闭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铅直方向上下移动。卷帘门卷帘4是将多个板条4a在开闭方向连接而形成的板条连接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开方向为上方向,闭方向为下方向。
[0094]如图2所示,卷帘门卷帘4由导轨5导向。壁部3具有形成开口部2的壁面3a、3b。壁面3a和壁面3b在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向。导轨5分别配置在壁面3a、3b上,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向。卷帘门卷帘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导轨5的槽部5a。槽部5a在开闭方向上延伸,对卷帘门卷帘4在开闭方向上移动自如地导向。
[0095]如图3所示,卷帘门卷帘4可卷绕在轮毂(* "i ^ C:' ;wheel drum) 6上。通过将卷帘门卷帘4卷绕在轮毂6上,可敞开开口部2,通过从轮毂6放出卷帘门卷帘4,可关闭开口部2。卷帘门卷帘4的卷绕及放出可以手动进行,也可以通过马达等驱动装置自动进行。轮毂6配置在箱体7内。箱体7安装在开口部2的上方的壁部等。本实施方式的卷帘门装置具有卷帘门卷帘4、导轨5、轮毂6及箱体7。
[0096]回到图1,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1具备片材10、保持部20及推压部件16。片材10设置在开口部2,具有能够闭塞开口部2的铅垂方向下端侧的区域的宽度及长度。片材10的形状例如为矩形。片材10具有水密性,能够作为开口部的防水片材发挥作用。此外,片材10具有可挠性,也可以伸缩。片材10的材料可以是例如树脂、橡胶、用树脂等涂抹了表面的布。片材10优选由能够追随于水压所引起的卷帘门卷帘4等开闭体的变形的材料构成。
[0097]片材10的宽度比卷帘门卷帘4的宽度大。此外,片材10的宽度优选比开口部2的宽度、换言之壁面3a和壁面3b之间的距离大。片材10的开闭方向的长度基于应对应的水深来确定。即,基于要用片材10覆盖从卷帘门卷帘4的下端朝垂直方向上侧哪个范围而进行防水,来确定片材10的全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卷帘门卷帘4中应由片材10覆盖的部分称为“规定部”(参照图3的附图标记41)。规定部41是卷帘门卷帘4的铅垂方向下端侧的部分。
[0098]保持部20将片材10在卷帘门卷帘4的屋外侧的位置相对于构筑物I进行保持。更具体而言,保持部20以通过一体覆盖卷帘门卷帘4的规定部41和构筑物I中与规定部41邻接的部分,使开口部2的铅垂方向下端部闭塞的方式保持片材10。此外,保持部20以片材10的铅垂方向下端部沿地面8朝屋外侧延伸的方式保持片材10。由此,片材10能够将卷帘门卷帘4所具有的间隙和卷帘门卷帘4与构筑物I之间的间隙闭塞,抑制向屋内侧浸水。
[0099]如图2所示,保持部20具有轨21及9凸缘(匕一 K ;bead)22。轨21分别安装在壁面3a、3b上。另外,轨21也可以固定到导轨5。轨21剖面呈C字形状,在彼此相向的面上形成狭缝。轨21在开闭方向上延伸,配置在与卷帘门卷帘4的规定部41对应的范围。即,轨21与从卷帘门卷帘4的下端到规定部41的上端的范围对应地被配置。另外,轨21的狭缝也可形成在与卷帘门卷帘4相向的面上。
[0100]凸缘22可插入轨21内。凸缘22剖面呈C字形状,C字的两端部朝外侧突出。凸缘22由轻量且具有可挠性的材料、例如树脂材料形成。代替该材料,凸缘22也可用铝等金属材料形成。另外,轨21和凸缘22也可是一体的。
[0101]在片材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配置拉锁11。拉锁11配置在片材10的缘部,在片材10的长度方向(开闭方向)上延伸。拉锁11为圆柱形状,可插入凸缘22的中空部。凸缘22的狭缝宽度比拉锁11的外径小,因此,限制拉锁11经由狭缝从凸缘22脱出。另外,拉锁11并不限定于剖面呈圆形,例如,剖面也可呈多边形。
[0102]在将片材10设置于开口部2时,首先,片材10的拉锁11插入凸缘22的中空部。接着,如图1箭头Yl所示,凸缘22沿开闭方向插入到轨21。片材10的宽度比开口部2的宽度W(参照图2)、换言之壁面3a和壁面3b之间的距离大。因此,在片材10的两端部由保持部20保持的状态下,片材10具有松弛度。也就是说,保持部20在片材10具有松弛度的状态下保持片材10,允许片材10相比保持部20向卷帘门卷帘4侧挠曲并与规定部41接触。因此,能够将片材10设置成如下状态:在片材10被保持部20保持的状态下,片材10沿着导轨5及卷帘门卷帘4并与导轨5及卷帘门卷帘4相互接触。另外,优选在被保持部20保持且作用水压之前的状态下,片材10具有能与卷帘门卷帘4、导轨5及壁面3a、3b紧密接触程度的松弛度。
[0103]另外,将片材10相对于构筑物I保持的手段并不限于由凸缘22及轨21形成的部件。例如,也可通过设置于构筑物I的轨21直接保持片材10。此外,还可通过粘接式带或面紧固件等将片材10固定到构筑物I。或者,也可采用能够将片材10相对于构筑物I进行保持的其他公知的手段。
[0104]如图1所示,片材10上设有磁铁12。磁铁12配置于片材10的上端部。通过磁铁12的吸引力,片材10的上端部固定到卷帘门卷帘4。磁铁12可预先固定在片材10上,代替于此,也可在片材10上设置袋部,在设置片材10时将磁铁12装入袋部。片材10由磁铁12被吸向卷帘门卷帘4,由此抑制片材10垂下。由此,可将片材10的上端保持在作为目标的水位位置的上方。
[0105]另外,使片材10相对于卷帘门卷帘4保持的手段并不限于磁铁12。例如,可通过粘接式的带或面紧固件、吸盘等使片材10固定到卷帘门卷帘4。
[0106]片材10的开闭方向的长度比卷帘门卷帘4的规定部41的开闭方向的长度长。因此,在片材10由保持部20保持的状态下,能够使片材10的铅垂方向下端部垂在地面8上,并沿着地面8。片材10在使该片材10的铅垂方向下端部沿着地面8朝屋外侧延伸的状态设置。换言之,片材10以铅垂方向下端部与地面8彼此相向,且越朝末端侧越远离卷帘门卷帘4的方式配置。在本说明书中,将片材10的铅垂方向下端部、且在片材10被保持部20保持的状态下沿着地面8延伸的部分记载为“片材下部13”。
[0107]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16载置于片材下部13。推压部件16将片材10朝构筑物I推压,例如将片材10朝地面8推压。如图1所示,推压部件16在片材下部13上沿着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连续地配置。推压部件16可以无间隙地配置,也可以在邻接的推压部件16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地配置。推压部件16优选为杆状或板状。本实施方式的推压部件16为板状的条钢。推压部件16例如为金属制,并具有能够抵抗浮力地将片材下部13朝地面8推压的质量和密度。推压部件16在片材下部13沿着地面8配置后设置在片材下部13之上。
[0108]如图1及图3所示,推压部件16配置在卷帘门卷帘4的下端部的附近,即,配置在片材10从沿着卷帘门卷帘4的部分向沿着地面8的部分弯曲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卷帘门卷帘4的下端部的附近使片材10与地面8紧密接触。
[0109]当由于洪水、游击型暴雨等而屋外的水量增加时,首先,片材下部13与水接触。通过水压,片材下部13朝地面8被推压而与地面8紧密接触。由此,抑制了水从片材下部13和地面8之间浸入。此外,片材下部13被推压部件16朝地面8推压,因此,即使在低水位的情况下,也能更可靠地抑制经由片材下部13和地面8之间的间隙的浸水。本实施方式的推压部件16沿着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即沿着开口部2的外周连续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连续地配置多个推压部件16。由此,抑制了在片材下部13和地面8之间产生间隙。此外,推压部件16能够抑制因水流等片材下部13上浮。片材10能够通过水压将规定部41和与规定部41邻接的地面8 一体覆盖。
[0110]此外,如图2中白色箭头所示,在片材10中,覆盖卷帘门卷帘4,导轨5,壁面3a、3b的部分由水压朝卷帘门卷帘4,导轨5,壁面3a、3b推压。由此,片材10能一体覆盖卷帘门卷帘4的规定部41和与规定部41邻接的导轨5、壁面3a、3b。片材10被水压推压,由此能够与卷帘门卷帘4,导轨5,壁面3a、3b等紧密接触,并抑制水浸入片材10和卷帘门卷帘4,导轨5,壁面3a、3b之间的空隙。
[0111]此外,片材10通过水压堵住卷帘门卷帘4和导轨5之间的间隙及导轨5和壁面3a、3b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经由这些间隙的向屋内侧的浸水。此外,片材10堵住彼此邻接的板条4a、4a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经由该间隙的向屋内侧的浸水。此外,片材10通过水压堵住卷帘门卷帘4的规定部41和与规定部41邻接的地面8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抑制经由卷帘门卷帘4和地面8之间的间隙的向屋内侧的浸水。
[0112]片材10由水压对卷帘门卷帘4等推压,因此,随着水位增加,对卷帘门卷帘4等的紧密接触性增加,此外,闭塞各间隙的闭塞性增加。因此,片材10与水位相应地水密性能增加,能够适当地抑制朝屋内侧浸水。
[0113]此外,由于片材10预先在具有松弛度的状态下被保持部20保持,因此,按照水位的增加,能够在水压的作用下迅速地紧密接触于卷帘门卷帘4和导轨5等。此外,由于具有松弛度,因此能够与卷帘门卷帘4和导轨5之间的间隙等各部的间隙的形状对应地适当地变形、弯曲,并快速且充分地闭塞各间隙。[0114]从提高防水性的观点来看,推压部件16优选载置在片材10的盖住壁面的部分15的下端15a之上。本实施方式的片材10 —体覆盖:规定部41 ;与规定部41邻接的地面8 ;和与规定部41邻接、且在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向的壁面3a、3b。片材10中的、盖住壁面的部分15的开闭方向的长度比保持部20的长度大。在片材10被保持部20保持的状态下,盖住壁面的部分15能够一体覆盖壁面3a、3b和地面8。盖住壁面的部分15的下端15a重叠在片材下部13之上。
[0115]盖住壁面的部分15 —体覆盖壁面3a、3b和地面8,由此,抑制了从地面8和壁面3a、3b相交的角落部A的浸水。此外,推压部件16载置在盖住壁面的部分15的下端15a之上,由此,进一步抑制了从角落部A的浸水。
[0116]从提高防水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各推压部件16以端部相互接触的方式连续地配置在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上。如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片材下部13和地面8之间的间隙。此夕卜,推压部件16优选从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地设置。例如,如图4所示,优选推压部件16从一个壁面3a到另一个壁面3b连续地且端部相互接触地配置。
[0117]配置在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推压部件16优选设置成由其端部将片材10的盖住壁面的部分15朝壁面3a、3b推压。例如,配置在最靠近壁面3b侧的推压部件16优选设置成由其壁面3b侧的端部将片材10朝壁面3b推压。由此,能够使片材10和壁面3a、3b之间的间隙减小,抑制水朝屋内侧的浸入。
[011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片材下部13上配置了多个推压部件16,但推压部件16也可是一个。例如,可通过与多个推压部件16的总全长相同长度的一个推压部件16将片材下部13朝地面8推压。
[0119]也可在片材10上显示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图。例如,若将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1所包含的构成要素的一览表、设置方法和设置步骤预先印刷在片材10上,则能够在发生洪水等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设置作业。
[0120]另外,代替板状的条钢,推压部件16也可以是压载物(沙袋)。压载物例如内置在片材10内。压载物例如内置在2枚重叠的片材10之间,但并不限于此,也可通过粘接、缝制等固定在片材10的表面上。压载物可预先配置于片材下部13。压载物的设置位置可以是例如图1中由虚线的椭圆所示的位置,即与载置条钢的位置相同的位置。
[0121]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住壁面的部分15的下端15a与片材下部13分开,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盖住壁面的部分15的下端15a也可与片材下部13为一体。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将片材10设置于开口部2时,折叠下端15a和片材下部13之间的连接部分,重叠在片材下部13之上。优选的是,推压部件16载置在折叠部分之上,该折叠部分重叠在片材下部13之上,将折叠部分朝地面8推压。
[0122][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
[0123]对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推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推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在本变型例的推压部件16中,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推压部件16的不同之处是可按照构筑物I的形状相应地变形。
[0124]如图5及图6所示,推压部件16构成为包括主体16a和变形部16b。主体16a是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推压部件16同样的条钢,可由金属等比重大的材料或刚性高的材料构成。变形部16b可进行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变形,例如由橡胶构成。变形部16b形成为板状,主体16a的一面和变形部16b的一面通过粘接等固定。如图6所示,推压部件16被载置成将变形部16b中的主体16a侧的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设置面”。)16e朝向片材10。
[0125]在将推压部件16设置于片材下部13的情况下,推压部件16,将设置面16e朝着下方载置在片材下部13上。本实施方式的变形部16b载置在片材下部13上时,通过推压部件16的自重,与地面8的形状相应地变形。例如,如图6所示在地面8具有凹凸的情况下,通过推压部件16的自重,变形部16b与地面8的凹凸相应地变形。变形部16b变形为与地面8的凸部的形状相应的凹形状,并且变形为与地面8的凹部的形状相应的凸形状。由此,在片材下部13设置于具有凹凸的地面8时,能够通过推压部件16将片材下部13朝地面8的凹部、凸部推压,减小片材下部13和地面8之间的间隙。
[0126]此外,在地面8弯曲时,推压部件16可通过自重与其弯曲形状相应地变形。因此,本变型例的推压部件16能容易地设置,并能抑制片材下部13从地面8上浮,并抑制向屋内侧的浸水。
[0127]另外,变形部16b可以通过被用户朝地面8等面推压,与面的形状相应地变形,当用户的推压力消失后也维持该形状。作为一个例子,可以是由用户的推压力消失后也能通过自重维持形状的材料构成变形部16b。
[0128]在本变型例中,推压部件16的一部分为变形部16b,但也可代替于此,将推压部件16整体形成为变形部16b。
[0129][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
[0130]对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进行说明。图7是角落部中的间隙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推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推压部件的设置状态的剖视图。在本变型例的推压部件16中,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推压部件16的不同之处是在端部设有变形部。
[0131]如图7所示,容易在壁面3a、3b和地面8相交的角落部A,在该角落部A与片材10的盖住壁面的部分15之间产生间隙。虽然若在片材10上作用有水压,则朝角落部A推压片材10而使间隙变小,但在水位低,作用于片材10的水压不足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忽视来自角落部A的间隙的浸水。
[0132]本变型例的推压部件16在端部具有变形部,由此,能够减小角落部A的间隙而抑制浸水。如图8及图9所示,推压部件16具有端部变形部16c。端部变形部16c配置在推压部件16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当设置到片材下部13上时,在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上与壁面
3a、3b相向。端部变形部16c能够进行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变形,例如由橡胶构成。端部变形部16c通过被朝壁面3a、3b推压,能够与壁面3a、3b的形状相应地变形。端部变形部16c形成为矩形板状,并通过粘接等固定到主体16a及变形部16b的端面。另外,变形部16b和端部变形部16c可一体形成。
[0133]具有端部变形部16c的推压部件16以将端部变形部16c中的主体16a侧的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推压面”。)16f朝向壁面3a、3b且将设置面16e朝向地面8的方式被载置在片材下部13上。推压部件16优选设置成通过端部变形部16c将片材10朝壁面3a、3b推压。通过端部变形部16c被朝壁面3a、3b推压而与壁面3a、3b的形状相应地变形,抑制了从片材10和壁面3a、3b之间的间隙、片材10和角落部A之间的间隙的浸水。
[0134]如图9所示,端部变形部16c具有角部16d。推压部件16具有角部16d,由此,能够减小角落部A的间隙抑制浸水。角部16d是载置在片材下部13上时与角落部A相对应的角部,即推压部件16的下表面和端面形成的角部。角部16d的形状与角落部A的形状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角落部A为直角,与此相对应,角部16d形成为直角。推压部件16以将片材10夹在角部16d和角落部A之间的方式设置。当推压部件16设置成将端部变形部16c朝壁面3a、3b推压时,角部16d将片材10朝角落部A推压。由此,角落部A和片材10之间的间隙减小,即使在水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抑制从角落部A的浸水。
[0135]为了设置成将端部变形部16c朝壁面3a、3b推压,例如,使推压部件16的总全长比开口部2的宽度W大即可。这样,在如图4所示从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地配置推压部件16的情况下,端部变形部16c成为被压缩的状态。因此,通过端部变形部16c将片材10朝壁面3a、3b及角落部A推压,由此可提高紧密接触性。
[0136]另外,根据卷帘门装置的结构,有时没有能够推压片材10的壁面。图10是通过推压部件将片材朝导轨推压的设置方法的说明图。如图10所示,保持部20安装于导轨5。在该情况下,通过推压部件16将片材10朝导轨5推压,由此可提高防水性。
[0137]如图10所示,推压部件16以由主体16a及端部变形部16c将片材10朝导轨5推压的方式设置在片材下部13上。由此,减小了片材10和导轨5之间的间隙。此外,减小了导轨5和地面8相交的角落部中的间隙。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地面8附近的间隙、抑制在低水位状态下浸水。
[0138]图11是示出将片材朝导轨推压的推压部件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11所示的推压部件16具有相对于主体16a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突出的变形部16g。变形部16g能进行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变形,例如由橡胶构成。变形部16g配置在推压部件16的端部的侧面。变形部16g也可是使端部变形部16c、变形部16b的一部分突出而形成的。推压部件16设置成通过变形部16g将片材10朝导轨5推压。另外,在图11所示的推压部件16中,主体16a也可替代条钢采用角钢。
[0139][第I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
[0140]如图12所示,片材下部13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也可根据开口部2的宽度预先进行端部处理。图12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图。在片材下部13的宽度比开口部2的宽度大的情况下,为了使片材下部13与地面8紧密接触,需要适当处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13a。在此,在片材下部13的两端部13a未实施任何处理的状态下,设置时若欲使片材下部13的两端部13a与现场的装配(納t >9 ) 一致,可能会以片材10的折痕等方式产生皱褶等。在该情况下,水容易从由产生的皱褶等形成的间隙浸入,可能引起止水性能降低。此外,片材10的装配因施工者而异,可能会影响止水性能。
[0141]在本变型例中,预先折叠片材下部13的两端部13a。两端部13a固定成折回到片材下部13的下表面侧、即设置时与地面8相向的那一侧的状态。固定方法可以采用双面胶带等的粘接、缝制等方法。由此,能够将片材下部13以没产生皱褶等的状态设置到地面8。片材下部13的宽度在两端部13a折回后的状态下与开口部2的宽度一致。由此,抑制了在片材下部13和壁面3a、3b之间产生间隙。另外,片材下部13的两端部13a也可折回到片材下部13的上表面侧。[0142]通过预先使片材下部13成为折叠成与角部的装配一致的状态,由此,易于在现场对片材10进行安装调整。具有能够进行标准的安装、能缩短安装时间,并且止水性能提高的优点。
[0143]另外,也可代替预先使片材下部13的两端部13a为折叠的状态,根据开口部2的宽度预先切割片材下部13的两端部。在该情况下,在壁面3a、3b具有凹凸的情况下,也可预先将片材下部13的两端部切割成与该凹凸一致的形状。此外,可对片材下部13的两端部13a进行端部处理,以能够减轻在现场的调整作业量、或无需进行调整作业。即,可采用其他手段,与壁面3a、3b、导轨5、轨21等的形状、凹凸一致地预先成形两端部13a。
[0144][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型例]
[0145]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型例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4变型例的片材的图。也可在片材10上显示推压部件16的设置位置。该显示可以是例如带状的
T 己 O
[0146]另外,将片材下部13朝地面8推压的方法也可采用磁力。例如,预先将铁板等埋入地面8,通过磁铁的磁力能够将片材下部13朝铁板推压。
[0147]此外,在片材10上显示有成为开闭方向的定位的基准的标记17。标记17表示被保持部20保持的片材10的沿着卷帘门卷帘4的范围的下端。也就是说,标记17表示片材10中的与卷帘门卷帘4的下端对应的位置。基于该标记17进行片材10的开闭方向的定位,由此,抑制了片材10的下端侧发生漏盖(力K一漏札)。
[0148][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型例]
[0149]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型例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5变型例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1的图。本变型例的推压部件18具有吸水性。推压部件18例如为杆状或板状的部件,其长度与片材下部13的宽度对应。因此,推压部件18能够从宽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推压片材下部13,抑制片材10的上浮。推压部件18预先安装在片材10上。
[0150]推压部件18例如由海绵、毡、布等吸水材料构成。这些材料易于与片材10 —起折叠,且干燥时变轻,因此收纳、搬运、设置等的便利性提高。另外,推压部件18的材料并不限于例示的材料,也可采用其他公知的材料。
[0151]从抑制片材下部13的缘部的上浮的观点来看,优选通过推压部件18对片材下部13镶边。推压部件18例如配置在片材下部13的最靠屋外侧的缘部13b。图15是示出推压部件18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推压部件18除了可配置在屋外侧的缘部13b之外,也可配置在宽度方向的端部的缘部13c。图15所示的推压部件18具有沿屋外侧的缘部13b延伸的第一部分18a和沿宽度方向的两端的缘部13c延伸的第二部分18b。第一部分18a和第二部分18b —体形成。第二部分18b配置在宽度方向两端的缘部13c的末端侧的规定范围。这样,通过以推压部件18推压片材下部13的角落部的方式来配置,有效地抑制了片材下部13的上浮。
[0152][第I实施方式的第6变型例]
[0153]对第I实施方式的第6变型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型例中,片材10的一部分夹在卷帘门卷帘4和地面8之间,被卷帘门卷帘4朝地面8推压。由此,能够代替镇重物(錘)采用卷帘门卷帘4,抑制片材下部13上浮。图16、图17及图18是示出本变型例的片材10的首1J视图。
[0154]图16所示的片材10的片材下部13的末端侧的一部分朝屋内侧折回。片材下部13中的比弯曲部13d靠末端侧的部分13e,以延伸到比卷帘门卷帘4的座板4b靠屋内侧的方式设置。例如,在卷帘门卷帘4比全闭位置稍微朝开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末端侧的部分13e插入座板4b和地面8之间。然后,卷帘门卷帘4移动到全闭位置,将末端侧的部分13e朝地面8推压。
[0155]这样,由卷帘门卷帘4推压末端侧的部分13e,由此抑制了片材下部13上浮。此外,片材下部13夹在卷帘门卷帘4和地面8之间,将卷帘门卷帘4和地面8之间的间隙闭塞。由此,抑制了经由卷帘门卷帘4和地面8之间的间隙的浸水。
[0156]图17所不的片材10是连接了第一片材25和第二片材26而形成的。第一片材25是与卷帘门卷帘4彼此相向地配置、在开闭方向上延伸的片材。第二片材26是与地面8彼此相向地配置的片材。第一片材25与第二片材26的上表面连接。在第二片材26中,比第一片材25靠屋外侧的部分26a作为片材下部13发挥作用。在第二片材26中,比第一片材25靠屋内侧的部分26b以夹在卷帘门卷帘4和地面8之间的方式配置。
[0157]图18所示的片材10是连接了第一片材27和第二片材28而形成的。第一片材27具有与卷帘门卷帘4彼此相向地配置的部分27b、和与地面8彼此相向地配置的部分27c。与地面8彼此相向地配置的部分27c作为片材下部13发挥作用。第一片材27和第二片材28以长度方向的一端27a、28a彼此层叠的方式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片材27的片材下部13的末端27a和第二片材28的末端28a层叠。第二片材28相对于第一片材27在下表面侧连接。
[0158]第二片材28以如 下方式与地面8彼此相向地配置:与第一片材27层叠的端部28a位于比卷帘门卷帘4靠屋外侧的位置,并且,另一端28b位于比卷帘门卷帘4靠屋内侧的位置。第二片材28夹在卷帘门卷帘4和地面8之间,被朝地面8推压。通过第一片材27和第二片材28层叠地连接,抑制了屋外侧的端部27a、28a的上浮。
[0159][第I实施方式的第7变型例]
[0160]对第I实施方式的第7变型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开闭开口部2的开闭体为卷帘门卷帘4,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开闭体也可以是摆动式的铰链门。图19是示出设置于铰链门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2的图。在构筑物I的壁面3a、3b配置有门框29。门30经由铰链31被门框29转动自如地支承。片材10设置在比门30靠屋外侧的位置。片材10的两端例如被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保持部20—样的保持部20保持。更简单地,片材10经由粘接式的带、面紧固件等被构筑物I保持。片材10 —体覆盖门30、门框
29、铰链31和壁面3a、3b。由此,抑制了从门30和门框29之间的间隙、门30和地面8之间的间隙等浸水。
[0161]此外,开闭体可以是自动门等滑动式的。图20是示出设置在自动门上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3的图。在图20中,示出了具有在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上开闭的2扇门34的平开式(引分《式)自动门。在构成构筑物I的一部分的侧壁32的端部连接有门侧柱33。门34配置在比门侧柱33靠屋内侧的位置。片材10经由保持部20被门侧柱33保持。片材10 —体覆盖一对门34和各门侧柱33。由此,抑制了从门34和门侧柱33之间的间隙、门34和地面之间的间隙等浸水。[0162]此外,开闭体也可以是格栅式卷帘门。图21是示出将片材10安装到格栅卷帘门44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格栅卷帘门44为多个管45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在开闭方向上且彼此连结而成。片材10经由钩35被管45保持。在片材10上形成安装孔19,安装孔19通过孔眼得到加强。S字形状的钩35的一端插入安装孔19,另一端挂在管45上。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片材10配置在格栅卷帘门44上。
[0163]另外,在格栅卷帘门44上配置片材10的情况下,也可在片材10和格栅卷帘门44之间配置板状部件、网状部件等辅助部件。辅助部件盖住格栅卷帘门44的规定部。辅助部件抵抗水压支承片材10,由此,抑制了片材10从彼此邻接的管45之间向屋内侧突出。
[0164]此外,作为能够适用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1的开闭体,除了板条、管之外,还可举出:将面板、片状物、网状物朝开闭方向单个或多个连接形成的样式,或者适当组合板条、板、管、片状物、网状物等而形成的式样。
[0165][第I实施方式的第8变型例]
[0166]对第I实施方式的第8变型例进行说明。推压部件除了设置成将片材10朝地面8推压,还可设置成将片材10朝壁面3a、3b推压。图22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8变型例的推压部件的图。如图22所示,本变型例的推压部件50构成为包括主体50a和变形部50b。为了可容易地使用,优选推压部件50由轻量的材料构成。主体50a为条钢,可由刚性高的材料构成。变形部50b可进行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变形,例如橡胶由构成。变形部50b形成为板状,主体50a的一面和变形部50b的一面通过粘接等固定。推压部件50设置成变形部50b中的主体50a侧的相反侧的设置面50c朝向片材10。
[0167]推压部件50通过例如推压装置51被朝壁面3a、3b推压。推压装置51具有主体52和固定部53。主体52为俯视时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部件。主体52在通过夹着直角的一边52a将推压部件50朝壁面3a、3b推压了的状态下,夹着直角的另一边通过固定部53固定在地面8上。固定部53例如通过螺栓和螺母的组合将主体52固定到地面8。本变型例的推压部件50及推压装置51能够作为保持片材10的保持部发挥作用。
[0168]另外,将推压部件50朝壁面3a、3b推压的手段并不限于例示。例如,也可通过拉杆将推压部件50朝壁面3a、3b推压。此外,也可以通过磁力使推压部件50被朝壁面3a、3b吸引。
[0169][第2实施方式]
[0170]参照图23,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第2实施方式,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同样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图2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2-1的支承部件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2-1中,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1、1_2、1-3的不同之处在于具备支承开闭体的支承部件。卷帘门装置的强度被设计成满足耐风压性能,但游击型暴雨等洪水时作用于卷帘门装置的水压远比风压大。因此,在设置片材10来止水的情况下,优选能抵抗水压的力来支承卷帘门卷帘4。
[0171]如图23所示,在比卷帘门卷帘4靠屋内侧的地面8上设有安装孔36。安装孔36沿着卷帘门卷帘4的厚度方向配列。支承部件37具有抵接部37a及与安装孔36对应的突起37b。抵接部37a与卷帘门卷帘4抵接而抑制卷帘门卷帘4的厚度方向(以下,简单记载为“厚度方向”。)的变形。支承部件37形成为三角形状,抵接部37a为其一边。突起37b配置在其另一边,朝外侧突出。支承部件37例如为直角三角形,在该情况下,抵接部37a的一边和具有突起37b的一边正交。突起37b插入安装孔36,限制支承部件37在厚度方向上移动。
[0172]支承部件37由突起37b及安装孔36定位,例如,被设置成与卷帘门卷帘4的座板4b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向。当卷帘门卷帘4因从屋外侧作用于卷帘门卷帘4的水压而朝屋内侧挠曲时,座板4b与支承部件37的抵接部37a抵接。由此,抑制了座板4b的进一步的变形。通过抑制座板4b的变形,与座板4b连接的各板条4a的变形能被抑制。也就是说,支承部件37抵抗来自屋外侧的水压的力而支承卷帘门卷帘4,由此抑制卷帘门卷帘4的变形。
[0173]支承部件37通过支承座板4b,能够抑制卷帘门卷帘4的变形,并能够抑制卷帘门卷帘4从导轨5脱出。此外,支承部件37能够抑制因卷帘门卷帘4的变形引起的浸水。通过具备支承部件37,门面宽的开口部2、配置了强度较低的开闭体的开口部2也可适用开口部的防水装置2-1。
[0174][第2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
[0175]对第2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进行说明。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收纳于地面8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37不同。图24是示出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38的图,图25是示出本变型例的另一支承部件40的图。
[0176]如图24所示,支承部件38收纳于在地面8形成的凹部8a。支承部件38形成为三角形状,经由铰链等与凹部8a的底面8b连结。支承部件38绕铰链的轴线转动自如,能够在收纳于凹部8a内地放倒的状态和立起而从凹部8a突出的状态之间切换。支承部件38在立起的状态下抵接部38a与卷帘门卷帘4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向。在支承部件38收纳于凹部8a内时,在凹部8a上盖上盖39。
[0177]图25所示的支承部件40与支承部件38 —样地被收纳于凹部8a。支承部件40呈圆柱形状,经由铰链等与凹部8a的底面8b连结。支承部件40绕铰链的轴线转动自如,能够在收纳于凹部8a内地放倒的状态和立起而从凹部8a突出的状态之间切换。支承部件40在立起的状态下与卷帘门卷帘4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向。在支承部件40收纳于凹部8a内时,在凹部8a上盖上盖41。
[0178]根据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38、40,无需搬运支承部件38、40,因此可缩短设置时间。此外,地面8被盖39、41保持成平坦的状态,因此不会妨碍通行。
[0179][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
[0180]对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进行说明。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配置在屋外侧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支承部件38、40不同。图26是示出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42的图,图27是示出本变型例的另一支承部件43的图。
[0181]图26所示的支承部件42为金属丝或其他绳状部件,连结地面8和座板4b。支承部件42的一端与座板4b连结,另一端与比座板4b靠屋外侧的地面8连结。由此,支承部件42能够抵抗来自屋外侧的水压的力对卷帘门卷帘4进行支承,并能够抑制卷帘门卷帘4朝屋内侧挠曲。
[0182]图27所示的支承部件43为钩状部件,连结地面8和座板4b。支承部件43为弯曲的U字形状或J字形状的部件。支承部件43的一端插入形成于比座板4b靠屋外侧的地面8的安装孔,另一端插入座板4b的接收部。接收部是在座板4b上形成的凹部或孔部,与支承部件43卡合。支承部件43能够抵抗来自屋外侧的水压的力对卷帘门卷帘4进行支承,并能够抑制卷帘门卷帘4朝屋内侧弯曲。
[0183][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
[0184]对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进行说明。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是在地面8上形成的凹凸部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及第2变型例的支承部件38、40、42、43不同。图28是示出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46的图,图29是示出本变型例的另一支承部件47的图。
[0185]图28所示的支承部件46是在地面8上形成的凸部。支承部件46配置在比卷帘门卷帘4的座板4b靠屋内侧的位置。支承部件46在厚度方向上与座板4b彼此相向。支承部件46能够抵抗来自屋外侧的水压的力来支承卷帘门卷帘4,并能够抑制卷帘门卷帘4朝屋内侧挠曲。
[0186]图29所示的支承部件47为在地面8上形成的槽部。槽部47配置在卷帘门卷帘4的铅垂方向下方的地面8,并在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导轨5优选设置达到槽部47内。槽部47能够通过盖48闭塞。在抑制浸水时,从槽部47取下盖48,卷帘门卷帘4的座板4b收纳于槽部47。由此,槽部47能够抵抗来自屋外侧的水压的力来支承卷帘门卷帘4,并能够抑制卷帘门卷帘4朝屋内侧挠曲。
[0187][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型例]
[0188]对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型例进行说明。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为组装式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第2变型例、第3变型例的支承部件38、40、42、43、46、47不同。图30是示出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49的设置时的图,图31是示出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49的收纳时的图。
[0189]如图30及图31所示,支承部件49具有主体部49a、抵接部49b及连接部49c。主体部49a被固定到地面8。抵接部49b与卷帘门卷帘4抵接。连接部49c连结主体部49a和抵接部49b。
[0190]抵接部49b与主体部49a的一端连结,连接部49c与另一端连结。主体部49a和抵接部49b的基端部相对旋转自如地连结。此外,主体部49a和连接部49c的基端部相对旋转自如地连结。抵接部49b具有连结孔49d。此外,在连接部49c的末端部形成连结孔49e。通过由螺栓、螺母等连结部件连结抵接部49b的连结孔49d和连接部49c的连结孔49e,由此能够将支承部件49形成为桁架构造。此时,抵接部49b优选在铅垂方向上延伸。主体部49a例如通过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安装孔36及突起37b被固定到地面8。
[0191]根据本变型例的支承部件49,通过解除抵接部49b和连接部49c之间的连结,可紧凑地收纳。此外,通过设置时成为桁架构造,由此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承卷帘门卷帘4。
[0192][第3实施方式]
[0193]参照图32及图33,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第3实施方式,对具有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同样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3-1中,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1-1、1_2、1-3、2-1的不同之处在于片材10具有进一步有效地抑制水从地面8和壁面3a、3b相交的角落部渗漏的结构。图32是示出在开口部设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片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3是第3实施方式的片材的展开图。
[0194]本实施方式的片材10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片材10 (参照图1、图2) —样,一体覆盖卷帘门卷帘4的规定部41、与规定部41邻接的地面8、和与规定部41邻接且在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向的壁面3a、3b。在此,在将片材10设置于开口部2的状态下,在图32所示的角落部A,即,在壁面3a、3b和地面8相交的角落部A容易发生水的渗漏。若在片材10和角落部A之间产生间隙,则水会经由该间隙浸入屋内侧。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3-1中,片材10可以使与地面8对应的部分(后述的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62a,与壁面3a、3b对应的部分(后述的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60a层叠地设置。由此,抑制了在角落部A和片材10之间产生间隙,抑制了漏水。
[0195]在本说明书中,将在片材10中与壁面3a、3b对应的部分记载为“侧方缘部60”。侧方缘部60是在片材10被保持部20保持的状态下包括在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上与壁面3a、3b相向的部分。侧方缘部60还包括从与壁面3a、3b相向的部分延长的部分,例如,在开闭方向上延长的部分。
[0196]此外,将在片材10中与地面8对应的部分记载为“下方缘部62”。下方缘部62是在片材10被保持部20保持的状态下包括与地面8相向的部分及该宽度方向的延长的部分。如图33所示,在片材10上,在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60a和下方缘部62之间形成有狭缝61。狭缝61是在片材10的下端部形成并在开闭方向上延伸的切缝。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开口部2的宽度相同或比开口部2的宽度小。
[0197]如图32所示,侧方缘部60沿着角落部A弯折,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60a层叠在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62a之上。由此,能够由侧方缘部60—体覆盖包括角落部A的壁面3a、3b和地面8。因此,抑制了在角落部A和片材10之间产生间隙。此外,通过下方缘部62和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60a层叠,能够使下方缘部62和侧方缘部60紧密接触,能够抑制水朝屋内侧浸入。
[0198]当屋外侧的水位增长,作用于片材10的水压增加时,侧方缘部60被朝角落部A推压。由此,片材10和角落部A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缩小,能够进一步抑制水朝屋内侧浸入。此夕卜,当水压增加时,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60a和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62a紧密接触,抑制了水朝屋内侧浸入。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10中,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60a和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62a被狭缝61分开,由此能够容易地使下端部60a和端部62a层叠。
[0199]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60a层叠在下方缘部62之上,但也可替代于此,使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62a层叠在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60a之上。
[0200][第3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
[0201]对第3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进行说明。图34是示出在开口部设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片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5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片材的展开图。
[0202]如图35所示,狭缝63以使片材10的下端的角部分成两个三角形的部分的方式倾斜地形成。通过狭缝63,在下方缘部62上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的末端逐渐变细的鳍状部62b,在侧方缘部60形成在开闭方向上突出的末端逐渐变细的鳍状部(t P部)60b。从一个鳍状部62b的末端到另一个鳍状部62b的末端的长度比开口部2的宽度大。因此,在将片材10设置于开口部2时,以使鳍状部62b从地面8立起的方式沿角落部A弯折下方缘部62,能够使鳍状部62b沿着壁面3a、3b延伸。此外,鳍状部60b设置在比片材10的拉锁11靠下方(闭方向侧)的位置。因此,在将片材10设置于开口部2时,沿着角落部A弯折侧方缘部60,能够使鳍状部60b沿着地面8延伸。
[0203]如图34所示,片材10以使侧方缘部60的鳍状部60b与下方缘部62层叠,使下方缘部62的鳍状部62b与侧方缘部60层叠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鳍状部60b重叠在下方缘部62之上,鳍状部62b相对于侧方缘部60重叠在宽度方向的外侧。也就是说,在片材10对开口部2的设置完成了的状态下,鳍状部62b被侧方缘部60隐藏。根据本变型例的片材10,通过使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层叠地设置,能够由下方缘部62及侧方缘部60分别一体覆盖地面8和壁面3a、3b。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水从角落部A和片材10之间的间隙浸入。
[0204]另外,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和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的重叠方式并不限于图示。例如,也可使下方缘部62重叠在鳍状部60b之上,使鳍状部62b相对于侧方缘部60重叠在宽度方向的内侧。
[0205][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
[0206]对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进行说明。图36是示出在开口部设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片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7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片材的展开图。
[0207]如图37所示,在侧方缘部60及下方缘部62分别设有鳍状部60c、62c。鳍状部60c设在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设置在比拉锁11靠下方(闭方向侧)的位置。因此,在将片材10设置于开口部2时,沿角落部A弯折侧方缘部60,能够使鳍状部60c沿着地面8延伸。鳍状部60c为矩形,开口部2的宽度方向上的鳍状部60c的长度与下方缘部62的开闭方向的长度对应。
[0208]鳍状部62c为矩形,并设在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从一个鳍状部62c的末端到另一个鳍状部62c的末端的长度比开口部2的宽度大。因此,在将片材10设置于开口部2时,以使鳍状部62c从地面8立起的方式沿角落部A弯折下方缘部62,能够使鳍状部62c沿着壁面3a、3b延伸。
[0209]如图36所示,片材10以使侧方缘部60的鳍状部60c与下方缘部62层叠,使下方缘部62的鳍状部62c与侧方缘部60层叠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鳍状部60c重叠在下方缘部62之上,鳍状部62c相对于侧方缘部60重叠于宽度方向的外侧。
[0210]根据本变型例的片材10,能够由下方缘部62及侧方缘部60分别一体覆盖地面8和壁面3a、3b,并且,能够使在角落部A的附近、地面8、壁面3a、3b与鳍状部60c、62c之间的接触面积大。此外,能够使鳍状部60c和下方缘部62之间的接触面积、鳍状部62c和侧方缘部60之间的接触面积大。由此,具有抑制水朝屋内侧浸入的效果提高的优点。
[0211]另外,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和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的重叠方式并不限于图示。例如,也可以使下方缘部62重叠在鳍状部60c之上,使鳍状部62c相对于侧方缘部60重叠于宽度方向的内侧。此外,鳍状部60c、62c的形状不限于矩形,可任意确定。
[0212][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0213]对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进行说明。图38是示出在开口部设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的片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9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的片材的展开图。
[0214]如图38所示,在本变型例的片材10中,使角部64(参照图39)在虚线64a处弯折,并且,使角部64与下方缘部62重叠,由此能够使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和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层叠。如图39所示,角部64是片材10的下端且位于宽度方向的端部的矩形区域,例如大致正方形的区域。角部64能够作为侧方缘部6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也能够作为下方缘部62的一部分发挥作用。
[0215]如图39所示,在虚线64a处山形折叠(山折>9 ),在虚线64b、64c处谷形折叠(谷折>9 ),由此,角部64形成为折叠成三角形的形状。折叠成三角形的部分层叠于下方缘部62之上。通过在虚线64b处沿着角落部A弯折侧方缘部60,由此能够由侧方缘部60 —体覆盖地面8和壁面3a、3b。因此,能够抑制在片材10和角落部A之间产生间隙,能够抑制水朝屋内侧浸入。
[0216]另外,角部64的折叠方式及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和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的重叠方式并不限于图示。例如,可代替折叠的角部64与下方缘部62重叠,使折叠的角部64与侧方缘部60重叠。此外,可代替角部64在虚线64a凸折,使角部64在虚线64a处谷形折叠。在该情况下,折叠的角部64可重叠在下方缘部62之下,或相对于侧方缘部60在宽度方向的外侧重叠。
[0217][第3实施方式的第4变型例]
[0218]对第3实施方式的第4变型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的各变型例中,可由推压部件将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与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层叠的部分朝地面8推压。推压部件例如可以是图5所示的条钢16那样的部件。推压部件优选具有能够将片材10朝角落部A推压的角部。在将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和下方缘部6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层叠的状态下,以将片材10朝角落部A推压的方式载置推压部件,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片材10和角落部A之间的间隙。
[0219]例如,优选的是,对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片材10 (参照图32),以将侧方缘部60朝角落部A推压的方式将推压部件载置在侧方缘部60的下端部60a之上。此外,优选的是,对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I变型例的片材10 (参照图34),以将侧方缘部60朝角落部A推压的方式将推压部件载置在鳍状部60b之上。此外,优选的是,对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的片材10 (参照图36),以将侧方缘部60朝角落部A推压的方式将推压部件载置在鳍状部60c之上,此外,优选的是,对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型例的片材10 (参照图38),以将侧方缘部60及角部64朝角落部A推压的方式将推压部件载置在角部64之上。
[0220]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型例中公开的内容可适当进行组合地实施。
[0221]附图标记说明
[0222]1-1、1-2、1-3、2-1、3_1:开口部的防水装置
[0223]1:构筑物
[0224]2:开口部
[0225]3:壁部[0226]3a、3b:壁面
[0227]4:卷帘门卷帘
[0228]4a:板条
[0229]5:导轨
[0230]8:地面
[0231]10:片材
[0232]13:片材下部
[0233]16、18、50:推压部件
[0234]20:保持部
[0235]60:侧方缘部
[0236]62:下方缘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片材和保持部, 所述片材设置于连通构筑物的屋内侧和屋外侧、且由开闭体开闭的开口部, 所述保持部在比所述开闭体靠屋外侧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构筑物保持所述片材, 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片材,以便通过所述片材一体覆盖所述开闭体的铅垂方向下端侧的规定部和所述构筑物中与所述规定部邻接的部分,将所述开口部的铅垂方向下端侧闭塞,并且,使所述片材的铅垂方向下端部沿着地面朝屋外侧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片材具有松弛度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片材,并允许所述片材相比所述保持部向所述开闭体侧挠曲并与所述规定部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一体覆盖所述规定部、与所述规定部邻接的地面、和与所述规定部邻接且在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向的壁面, 所述片材能使与所述地面对应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和与所述壁面对应的部分的下端部层叠地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的与所述壁面对应的部分能一体覆盖所述壁面和所述地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具有将与所述地面对应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和与所述壁面对应的部分的下端部分开的切缝。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所述片材中的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朝所述地面推压的推压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件具有吸水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所述片材朝所述构筑物推压的推压部件, 所述推压部件至少配置在所述片材中的沿着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上,且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外周连续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件能与所述构筑物的形状相应地变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片材中的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的所述推压部件,利用自重与所述地面的形状相应地变形。
11.如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所述片材中的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的所述推压部件,从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地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一体覆盖所述规定部、与所述规定部邻接的地面、和与所述规定部邻接且在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向的壁面, 配置在所述片材中的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的所述推压部件被设置成将所述片材朝所述壁面推压。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所述片材中的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的所述推压部件,具有与所述地面和所述壁面相交的角落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角部,并将所述片材夹在所述角部和所述角落部之间地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件中的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能通过被朝所述壁面推压而与所述壁面的形状相应地变形。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开口部的宽度,预先对所述片材中沿所述地面延伸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进行端部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8、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口部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通过对由来自屋外侧的水压所产生的力进行抵抗地支承所述开闭体,抑制所述开闭体变形。
17.—种开口部的防水片材,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连通构筑物的屋内侧和屋外侧且由开闭体开闭的开口部,设置在比所述开闭体靠屋外侧的位置, 相对于所述构筑物,被保持为具有允许所述开口部的防水片材与所述开闭体之间的接触的松弛度,并且铅垂方向下端部沿地面朝屋外侧延伸, 通过一体覆盖所述开闭体的铅垂方向下端侧的规定部和所述构筑物中与所述规定部邻接的部分,闭塞所述开口部的铅垂方向下端侧。
【文档编号】E06B5/00GK103946472SQ20128005452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中岛厚二, 大井胜, 松冈由利子, 菅谷展之, 堤贵洋, 藤森英树, 宫本显, 广濑诚, 植竹彻, 石井明子 申请人:日本文化钢卷帘门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