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主要涉及百叶窗帘制作领域,尤其涉及百叶窗帘的叶片制作领域。本实用新型用于百叶窗帘上,窗帘叶片上设有穿孔,穿孔上延伸有当将窗帘上穿过穿孔内的拉绳往两窗帘叶片间的空隙拉出时可将该拉绳锁于其内的自锁部,自锁部为向两侧逐渐收合的收缩形状。穿孔的形状可为四边形,穿孔的形状亦可为两条相对着的劣弧的端点相连而围成的图形。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穿孔四周延伸有自锁部,当人们想要将拉绳从两叶片间的空隙中拉出时,拉绳会被通孔四周的自锁部锁住,不易形成绳圈,因而使用时较为安全,不用担心存在小孩玩耍时可能出现被勒死的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百叶窗帘制作领域,尤其涉及百叶窗帘的叶片制作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百叶窗帘可以根据室内使用的需要以及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灵活调节,可以全部闭合或部分闭合,全部打开或部分打开,如图广3所示,第一拉绳30及第二拉绳20的顶端与上梁10连接,叶片40上开设有穿孔402,第一拉绳30穿过穿孔402,第二拉绳20与叶片40相连接以使得叶片40挂于上梁10上,拉伸第二拉绳20时可实现窗帘的打开(如图1)与闭合(如图2),拉伸第一拉绳30时可收合窗帘,如图3,因而相较于其他窗帘,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与舒适。
[0003]但由于百叶窗帘上设有第一拉绳30,图4为现有的习用技术中百叶窗帘上叶片的穿孔402的结构示意图,穿孔402的两端为圆弧形结构,当百叶窗帘打开时,小孩在窗帘处玩耍时,可较轻易地将第一拉绳30从两叶片40间的空隙拉出,而不会被卡住,如图5所示,因而能够在窗帘叶片之中较易形成绳圈,一旦小孩头部伸入该绳圈,就存有儿童被勒的安全隐患,尤其需引起人们的关注。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有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形成绳圈、较为安全的窗帘叶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用于百叶窗帘上,窗帘叶片上设有穿孔,穿孔上延伸有当将窗帘上穿过穿孔内的拉绳往两窗帘叶片间的空隙拉出时可将该拉绳锁于其内的自锁部。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特征,自锁部为向外侧逐渐收合的收缩形状。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中,穿孔的形状为四边形。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中,穿孔的形状为两条相对着的劣弧的端点相连而围成的图形。
[0010]本实用新型中,穿孔的形状为两端呈锯齿状的多边形。
[0011]本实用新型中,穿孔的形状为两端均延伸有一尖端的多边形。
[0012]与以往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0013]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穿孔向外侧延伸有自锁部,当人们想要将拉绳从两叶片间的空隙中拉出时,拉绳会被穿孔四周的自锁部锁住,不易形成绳圈,因而使用时较为安全,不用担心存在小孩玩耍时可能出现被勒死的安全隐患。
[001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图1为习用百叶窗帘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习用百叶窗帘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习用百叶窗帘在收合起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习用技术中百叶窗帘上叶片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习用技术中百叶窗帘上第一拉绳被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其一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6结构的第一拉绳被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其二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图8结构的第一拉绳被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其三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图10结构的第一拉绳被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其四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为图12结构的第一拉绳被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其上设有穿孔401,穿孔401呈四边形状,穿孔401的两边向外侧延伸有自锁部4012,自锁部4012为向边沿逐渐收合的收缩结构。百叶窗帘处于打开状态时,若人们将穿过穿孔401的第一拉绳30从两叶片40间的空隙拉出,第一拉绳30就会在拉力的作用下被拉进自锁部4012内,当第一拉绳30进入自锁部4012内时,由于第一拉绳30所处的空间越来越小,第一拉绳30会被越拉越紧,如图7所示,与习用的叶片相比,第一拉绳30与穿孔401的接触面增大,因而第一拉绳30整体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即受到的阻力增大,因而第一拉绳30易被收紧于自锁部4012内,而不易被拉出而形成绳圈,更为安全,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成本也较低。
[0032]实施例2:
[00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其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上设有穿孔403,穿孔403的形状为:两条相对的劣弧的两个端点相连接围形的图形,同理,穿孔403的周边延伸有自锁部4031,自锁部4031为向边沿逐渐收合的收缩结构,当于两窗帘叶片间向外拉出第一拉绳30时,第一拉绳30会被收入自锁部4031内,且会越拉越紧,直至第一拉绳30锁紧于自锁部4031内,因而不易从两窗帘叶片间拉出形成绳圈,较为安全,如图9所示。
[0034]实施例3:
[00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其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上设有穿孔404,穿孔404的形状为两端呈锯齿状的多边形,穿孔404两端的锯齿状结构则为穿孔404上延伸的自锁部4041,当于两窗帘叶片间向外拉出第一拉绳30时,第一拉绳30会被收入自锁部4041内,由于拉力的作用,第一拉绳30会被越加锁紧于自锁部4041中,因而不易从两窗帘叶片间拉出形成绳圈,较为安全,如图11所示。
[0036]实施例4:
[0037]图12为本实用新型之其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上设有穿孔405,穿孔405的形状为为两端均延伸有一尖端的多边形,所述尖端即为穿孔405上的自锁部4051,由于自锁部4051越靠近边沿时,空间则越小,因而于两窗帘叶片间向外拉出第一拉绳30时,第一拉绳30会被收入自锁部4051内锁紧,不易从两窗帘叶片间拉出形成绳圈,较为安全,如图13所示。
[0038]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等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用于百叶窗帘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叶片上设有穿孔,穿孔上延伸有当将窗帘上穿过穿孔内的拉绳往两窗帘叶片间的空隙拉出时可将该拉绳锁于其内的自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部为向外侧逐渐收合的收缩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形状为四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形状为两条相对着的劣弧的端点相连而围成的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形状为两端呈锯齿状的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自锁部的窗帘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的形状为两端均延伸有一尖端的多边形。
【文档编号】E06B9/30GK203374181SQ201320141091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6日
【发明者】林子彦 申请人:林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