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及具有它的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03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及具有它的车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及具有它的车门。所述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包括:车门内护板,所述车门内护板适于固定在车门的内板上;内扣手加强板,所述内扣手加强板设在所述车门内护板上且与所述车门内护板一体形成;以及内扣手底座,所述内扣手底座固定在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上,所述车门的内扣手手柄适于安装在所述内扣手底座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内扣手加强板与车门内护板一体形成,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误差的累积,降低了制造成本,安装效果好且避免了所述车门内护板在车门解锁时变形。
【专利说明】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及具有它的车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及具有该内扣手安装组件的车门。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汽车车门的内扣手的安装结构,需要单独增加盖板、加强件等零件,增加内扣手安装位置处的结构强度,零部件多,且成本高,同时对装配精度要求高,内扣手底座与车门内护板的配合处的间隙和面差不容易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所述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通过将内扣手加强板与车门内护板一体形成,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误差的累积,降低了制造成本,安装效果好且避免了所述车门内护板在车门解锁时变形。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的车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所述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包括:车门内护板,所述车门内护板适于固定在车门的内板上;内扣手加强板,所述内扣手加强板设在所述车门内护板上且与所述车门内护板一体形成;以及内扣手底座,所述内扣手底座固定在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上,所述车门的内扣手手柄适于安装在所述内扣手底座上。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通过将所述车门内护板与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一体形成,使所述内扣手手柄的安装处的结构强度增加,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减少了安装误差的累积,降低了制造成本,安装效果好。此外,由于结构强度的增加,且所述车门内护板与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一体形成,避免了所述车门内护板在所述车门解锁时变形。
[0007]所述内扣手底座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的第二连接件。由此,所述内扣手底座和所述内扣手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配合固定在一起。
[0008]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在所述内扣手底座的外表面上且从所述内扣手底座的外表面向外延伸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构造有光孔;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柱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设在所述内扣手加强板的外表上的凸台,所述凸台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安装柱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顶壁上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光孔相对;所述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进一步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螺纹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
[0009]所述安装柱的顶面为平面,所述容纳腔的顶壁为平面,所述安装柱的顶面与所述容纳腔的顶壁接触。
[0010]所述凸台的顶面为平面,所述螺钉的头部的邻近所述凸台的一侧上构造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头部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安装部的邻近所述凸台的顶面的表面为平面。这样,可以增大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所述内扣手加强板和所述内扣手底座彼此更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0011]所述内扣手底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横截面为U形,且所述U形的开口朝向车门的内侧;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上翻边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上侧壁的内沿且向上延伸,所述下翻边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内沿且从所述本体的下侧壁的内沿且向下延伸。
[0012]所述车门内护板上构造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向内向下敞开,所述第二凹槽向内向上敞开,所述上翻边搭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下翻边搭接在所述第二凹槽上。这样可以使所述内扣手底座的安装更稳定,使所述内扣手手柄的安装更稳定。
[0013]所述车门内护板的内表面上设有软材质内护板表皮,所述软材质内护板表皮与所述车门内护板的内表面贴合。这样可以保证所述内扣手底座与所述软材质内护板表皮的配合效果,还可以降低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以及所述内扣手底座的制造精度以及装配精度要求,从而进一步降低所述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的制造成本。
[0014]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这样,可以使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与所述内扣手底座固定更牢固,受力更均匀。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门。所述车门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从而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可以避免所述车门内护板在所述车门解锁时变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在内扣手安装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
[0019]图3是图1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
[0020]图4是图1中的C区域在内扣手加强板和内扣手底座未装配到位时的放大图。
[0021]【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22]车门100、内扣手安装组件10、车门内护板1、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内扣手加强板2、第一通孔21、内扣手底座3、本体31、上翻边32、下翻边33、第一连接件4、安装柱的顶面41、光孔42、第二连接件5、容纳腔51、顶壁511、第二通孔512、凸台的顶面52、螺钉6、安装部61、内扣手手柄7、第一预定间隙Hl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下面参照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包括车门内护板1、内扣手加强板2和内扣手底座3。
[0029]车门内护板I适于固定在车门100的内板上以保护和遮挡车门100内的其它零部件,并为一些零部件的安装提供支撑。内扣手加强板2设在车门内护板I上,且内扣手加强板2与车门内护板I 一体形成。内扣手底座3固定在内扣手加强板2上,车门100的内扣手手柄7适于安装在内扣手底座3上。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内扣手手柄7来实现车门100的解锁。
[003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通过将车门内护板I与内扣手加强板2 —体形成,使内扣手手柄7的安装处的结构强度增加,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由于结构强度的增加,且车门内护板I与内扣手加强板2 —体形成,避免了车门内护板I在车门100解锁时变形。可以理解的是,车门内护板I变形会导致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的安装效果变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可以避免车门内护板I的变形,因而安装效果好。
[0031]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在利用内扣手手柄7解锁车门100时,内扣手手柄7的安装件即内扣手底座3需要承受用户施加的拉力,而内扣手底座3又固定在内扣手加强板2上。这样内扣手手柄7的安装处的结构强度,也就是指内扣手底座3的安装内扣手手柄7的位置的结构强度以及与该位置对应的内扣手加强板2的相应位置的结构强度。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扣手底座3上设有第一连接件4、内扣手加强板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件4配合的第二连接件5。也就是说,内扣手底座3和内扣手加强板2通过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的配合固定在一起。
[0033]在如图1和图4所示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连接件4可以为设在内扣手底座3的外表面上且可以从内扣手底座3的外表面向外延伸的安装柱,安装柱内构造有光孔42。内扣手加强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1,安装柱的一部分可以穿过第一通孔21。
[0034]第二连接件5可以为设在内扣手加强板2的外表面的凸台,凸台内可以具有容纳腔51。安装柱的一部分可以容纳在容纳腔51内,容纳腔51的顶壁511上形成有第二通孔512,第二通孔512与光孔42相对。也就是说,安装柱穿过第二通孔512的部分容纳在容纳腔51内。
[0035]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可以进一步包括螺钉6。螺钉6可以穿过第二通孔512螺纹固定在安装柱上。
[0036]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通过将第一连接件4构造为内部具有光孔42的安装柱,并通过将第二连接件5构造为内部具有容纳腔51,且容纳腔51的顶壁511上设有与光孔42相对的第二通孔512,使内扣手底座3和内扣手加强板2通过螺钉6螺接固定在一起。
[0037]可选地,安装柱可以为内部构造有光孔42的圆柱或方形柱,容纳腔51与安装柱适配,容纳腔51可以为圆柱形腔或长方体形腔。当然,安装柱和容纳腔51的形状并不限于此。
[0038]有利地,如图4所示,凸台的顶面52为平面。螺钉6的头部邻近凸台的一侧上构造有安装部61。安装部61可以沿螺钉6的头部的径向向外延伸,且安装部61的邻近凸台的顶面52的表面为平面。也就是说,安装部61的邻近凸台的顶面52的表面与凸台的顶面52的接触面积大。这样,可以增大螺钉6与第二连接件5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内扣手加强板2和内扣手底座3彼此更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0039]如图1所示,内扣手底座3可以包括本体31、上翻边32和下翻边33。本体31的横截面可以为U形,且U形的开口朝向车门100的内侧。也就是说,本体31可以具有上侧壁和下侧壁,以及连接在在上侧壁的外沿与下侧壁的外沿之间的底壁。上翻边32可以连接在本体31的上侧壁的内沿,且上翻边32可以从本体31的内沿向上延伸。下翻边33可以连接在本体31的内沿,且下翻边33可以从本体31的内沿向下延伸。
[0040]车门内护板I上构造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第一凹槽11可以向内向下敞开,第二凹槽12可以向内向上敞开,上翻边32可以搭接在第一凹槽11上,下翻边33可以搭接在第二凹槽12上。
[0041]由此,内扣手底座3不仅与内扣手加强板2固定,而且内扣手底座3的上翻边32和下翻边33还被车门内护板I支撑,从而使内扣手底座3的安装更稳定,进而使内扣手手柄7的安装更稳定。
[0042]如图1-图3所示,车门内护板I的内表面上设有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与车门内护板I的内表面贴合。也就是说,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包覆在车门内护板I的内表面外,且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的形状与车门内护板I的形状保持一致。此夕卜,由于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的材料特性,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可以具有一定的变形量。
[0043]安装柱的顶面41可以为平面,容纳腔51的顶壁511可以为平面,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安装完成后,安装柱的顶面41与容纳腔51的顶壁511接触。如图2所示,上翻边32的邻近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的一侧与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接触。如图3所示,下翻边33的邻近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的一侧与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接触。
[0044]如图4所示,在内扣手加强板2和内扣手底座3未装配到位时,安装柱的顶面41与容纳腔51的顶壁511之间间隔开第一预定间隙H1。
[0045]这样,在将内扣手底座3安装到内扣手加强板2上时,由于预留了第一预定间隙H1,而且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又有一定的变形量,因而在内扣手加强板2发生轻微变形时,也可以保证上翻边32与车门内护板I配合处的间隙和面差,同时可以保证下翻边33与车门内护板I配合处的间隙和面差。由此,车门100内侧的外观更平整、更美观,可以提升车11 100品质。
[0046]具体而言,在组装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时,将螺钉6安装到光孔42内时,可以使上翻边32和下翻边33对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进行挤压,使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产生如图2和图3所示的压缩变形,进而保证内扣手底座3与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的配合效果。这样做,还可以降低内扣手加强板2以及内扣手底座3的制造精度以及装配精度要求,从而进一步降低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的制造成本。
[00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定间隙Hl可以为I毫米一2毫米。同时考虑到安装内扣手底座3时,内扣手底座3会发生轻微变形,第一预定间隙Hl可以大于软材质内护板表皮13的变形量。
[0048]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连接件4可以为多个,且第二连接件5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件4与多个第二连接件5 —一对应。换言之,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的数量相等,一个第一连接件4与一个第二连接件5配合。多个第一连接件4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多个第二连接件5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这样,可以使内扣手加强板2与内扣手底座3固定更牢固,受力更均匀。
[004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100,车门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门100的内扣手安装组件10,从而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可以避免车门内护板I在车门100解锁时变形。
[005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100的内板等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0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内护板,所述车门内护板适于固定在车门的内板上; 内扣手加强板,所述内扣手加强板设在所述车门内护板上且与所述车门内护板一体形成;以及 内扣手底座,所述内扣手底座固定在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上,所述车门的内扣手手柄适于安装在所述内扣手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扣手底座上设有第一连接件, 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的第二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在所述内扣手底座的外表面上且从所述内扣手底座的外表面向外延伸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构造有光孔; 所述内扣手加强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柱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设在所述内扣手加强板的外表上的凸台,所述凸台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安装柱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顶壁上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光孔相对; 所述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进一步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柱的顶面为平面,所述容纳腔的顶壁为平面,所述安装柱的顶面与所述容纳腔的顶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的顶面为平面, 所述螺钉的头部的邻近所述凸台的一侧上构造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头部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安装部的邻近所述凸台的顶面的表面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扣手底座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横截面为U形,且所述U形的开口朝向车门的内侧; 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上翻边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上侧壁的内沿且向上延伸,所述下翻边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内沿且从所述本体的下侧壁的内沿且向下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内护板上构造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向内向下敞开,所述第二凹槽向内向上敞开,所述上翻边搭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下翻边搭接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内护板的内表面上设有软材质内护板表皮,所述软材质内护板表皮与所述车门内护板的内表面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多个,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
10.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门的内扣手安装组件。
【文档编号】E05B1/06GK203613883SQ201320759438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孙宏博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