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8751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三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面层、背层和将面层连接至背层的遮光层的三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遮光层是通过重复重叠第一、第二和第三遮光层与另一遮光层形成,第一至第三遮光层中相邻的遮光层相重叠。面层包括由面层经纱和纬纱编织形成的面部分,面部分具有由依次并重复编织面层经纱和纬纱以及遮光层经纱形成的面层连接部分,背层包括由依次并重复编织背层经纱和纬纱以及遮光层经纱形成的背层连接部分。遮光层由编织遮光层经纱和纬纱形成,且遮光层被依次和重复连接至面层连接部分和背层连接部分。不用黏合剂能实现三维形状。能获得多种设计和遮光控制。
【专利说明】三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将线编织进织物可用作遮帘的三维织物,其具有一层网状结构的面层、一层网状结构的背层和一层阻挡光线的遮光层,其可以用单一的纺织机器和单一工艺编织,其具有介于平面形状和三维形状之间的可变形状,可用作遮帘,以及制造该织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总的来说,门帘、窗帘等物品是安装在窗上和/或入口处,并用于阻挡太阳光线和他人的视线,以及为了隔音、防冷风等等,除了这些用途之外,同样用作一种重要的房屋装饰品,通过混搭颜色匹配内墙和窗玻璃来提升室内的美观。
[0003]美国专利US3,384,519公开了一种现有的三维遮帘,该遮帘通过形成双网状结构的织物、在其之间设置可移动的叶片并将网状结构的织物和叶片结合起来的方法而制成。
[0004]上述方法控制光线的量,即当叶片改变姿势成水平姿势时光线透过网状结构的织物进入内部,而当叶片恢复成垂直姿势时则阻挡光线透过网状结构的织物。然而,用黏合剂而形成的叶片和织物之间的结合可能成为室内污染源,而且长时间使用后黏合剂的属性经紫外线照射可能会变质,从而导致结合变弱,叶片和织物可能彼此分离。
[0005]为了克服上述不足,韩国专利号815579提出了一种三维织物,其包括表面层、背层以及通过编织将表面层连接至背层的中间层。然而,该公开的三维织物是通过用两股经纱形成的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连接至表面层和背层而制成,因此其具有一种简单的表现形式,而且遮光度有限。

【发明内容】

[0006]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织物,该三维织物包括透光性面层、透光性背层和将面层连接至背层的半透光性遮光层,及其制造方法。遮光层由重复重叠第一、第二和第三遮光层形成,第一至第三层中的相邻层重叠。面层中,依次并重复形成面部分和面层连接部分,面部分中面层经纱和面层纬纱被编织,面层连接部分中面层经纱、面层纬纱以及遮光层的遮光层经纱被编织。背层中,依次并重复形成背部分和背层连接部分,背部分中背层经纱和背层纬纱被编织,背层连接部分中背层经纱、背层纬纱以及遮光层的遮光层经纱被编织。遮光层是通过对遮光层经纱和遮光层纬纱进行编织而形成,而且遮光层被依次和重复地连接至面层连接部分和背层连接部分。
[000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仅通过编织而无需胶水或黏合剂就可能实现其中具有三维形状的编织织物。
[0009]此外,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三维形状和遮挡光线的改变体现出各种设计的三维编织织物。【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展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维织物的示意图;
[0011]图2是展示面层上图1所示的第一至第三遮光层的经纱被剪切后状态的视图;
[0012]图3是展示图1中三维织物折叠状态的侧剖视图;
[0013]图4是展示图1中三维织物完全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0014]图5是展示图1中三维织物约半展开状态的侧剖视图;
[0015]图6是展示图1中三维织物相互重叠的侧视图;
[0016]图7是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修改实施例的三维织物的示意图;
[0017]图8是展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修改实施例的三维织物的示意图;
[0018]图9是展示图7中三维织物完全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0019]图10是展示图7中三维织物约半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0020]图11是展示图7中三维织物相互重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织物,其包括:面层、背层和将面层连接至背层的遮光层。遮光层与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以及第三遮光层中相邻的另一遮光层重复重叠。面层包括面部分以及被依次和重复形成的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面部分中面层经纱和纬纱被基础编织,面层连接部分中面层经纱与形成遮光层的经纱和纬纱被编织。背层包括背部分以及依次和重复形成的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背部分中背层经纱和纬纱被基础编织,背层连接部分中背层经纱与形成遮光层的经纱和纬纱被编织。第一至第三遮光层是对形成遮光层的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而形成。第一至第三遮光层依次并重复连接至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和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第三背层连接部分设置在背层上面向面层上第一面层连接部分。第一背层连接部分设置在背层上面向面层上第二面层连接部分。第二背层连接部分设置在背层上面向面层上第三面层连接部分。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长于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短于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之间的距离,且连接至各自背层连接部分的遮光层与另一个与下下一个背层连接部分正上方的面层连接部分相连接并相邻的遮光层重叠。
[0022]下文中,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三维织物将参照附图进行详述。
[0023]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三维织物。
[0024]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三维织物具有四层结构,其中当三维织物折叠时遮光层相互重叠。在编织该织物时三维织物具有层叠结构。然而,为了展示方便,图1示出面层100和背层200,它们彼此分离,且为清晰起见,图1中省略了面层纬纱、背层纬纱以及遮光层纬纱。
[0025]三维织物包括一层非密集地编织成网状结构以便允许光线从中通过的面层100、一层非密集地编织成网状结构以便允许光线从中通过的背层200和一层密集地编织成半透光性的遮光层,遮光层设置在面层100和背层200之间进行编织,使其端部连接至面层100和背层200,且具有成组重复的第一至第三遮光层300、400和500。
[0026]面层100包括面部分120和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面部分120中编织有面层经纱和面层纬纱(未示出),彼此隔开距离D2的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中,面层经纱101和形成第一至第三遮光层的遮光层经纱与面层纬纱编织在一起。
[0027]背层200包括背部分220和作为一组的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背部分220中编织有背层经纱201和背层纬纱(未示出),彼此隔开距离D2的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中,背层经纱201和形成第一至第三遮光层的遮光层经纱与背层纬纱被编织在一起。
[0028]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3设置在背层200上面向面层100的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的区域,第一背层连接部分211设置在背层200上面向面层100的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的区域,第二背层连接部分212设置在背层200上面向面层100的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的区域。
[0029]在多个第一遮光层300中,第一遮光层经纱310和第一遮光层纟韦纱(未不出)被完全编织,第一遮光层经纱310被编织至背层纬纱,使得第一遮光层经纱310的一端被分别连接至多个第一背层连接部分211,且第一遮光层经纱310被编织至面层纬纱,使得第一遮光层经纱310的另一端被分别连接至多个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
[0030]在多个第二遮光层400中,第二遮光层经纱410和第二遮光层纬纱(未示出)被完全编织,第二遮光层经纱410被编织至背层纬纱,使得第二遮光层经纱410的一端被分别连接至多个第二背层连接部分212,且第二遮光层经纱410被编织至面层纬纱,使得第二遮光层经纱410的另一端被分别连接至多个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
[0031]在多个第三遮光层500中,第三遮光层经纱510和第三遮光层纬纱(未示出)被完全编织,第三遮光层经纱510被编织至背层纬纱,使得第三遮光层经纱510的一端被分别连接至多个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3,且第三遮光层经纱510被编织至面层纬纱,使得第三遮光层经纱510的另一端被分别连接至多个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
[0032]就遮光层经纱编织的路径而言,第一遮光层经纱310与面层经纱101和面层纬纱一同重复形成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的进程,即从面部分120露出至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的起点但不穿过纬纱,穿越第三遮光层500并穿过至背层200,与背层经纱201和背层纬纱一同形成第一背层连接部分211,被编织至遮光层纬纱以形成第一遮光层300,且形成下一个位置的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
[0033]第二遮光层经纱410与面层经纱101和面层纬纱一同重复形成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的进程,即从面部分120露出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的起点但不穿过纬纱,穿越第一遮光层300并穿过至背层200,与背层经纱201和背层纬纱一同形成第二背层连接部分212,被编织至遮光层纬纱以形成第二遮光层400,且形成下一个位置的第二面层连接部分
112。
[0034]第三遮光层经纱510与面层经纱101和面层纬纱一同重复形成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的进程,即从面部分120露出至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的起点但不穿过纬纱,穿越第二遮光层400并穿过至背层200,与背层经纱201和背层纬纱一同形成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3,被编织至遮光层纬纱以形成第三遮光层500,且形成下一个位置的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
[0035]因此,由于相应的遮光层经纱在形成面层连接部分之后均简单地编织至背层连接部分的起点而不用纬纱,露出的经纱在制造完成后必须如图2所示被剪切,以便于编织进三维织物中。
[0036]上述三维织物可以按照下述方法制造。
[0037]面纬纱被编织至面层经纱101,形成面层100。
[0038]面层100和背层200被依次并重复连接至由遮光层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和第三遮光层,背层纬纱被编织到背层经纱201,以形成背层200,其状态是与面层100相隔预设的距离D3并与之平行,其中:
[0039]第一遮光层经纱310与面层经纱101和面层纬纱一同重复形成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的进程,即从面部分120露出至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的起点但不穿过纬纱,穿越第三遮光层500并穿过至背层200,与背层经纱201和背层纬纱一同形成第一背层连接部分211,被编织至遮光层纬纱以形成第一遮光层300,且形成下一个位置的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
[0040]第二遮光层经纱410与面层经纱101和面层纬纱一同重复形成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的进程,即从面部分120露出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的起点但不穿过纬纱,穿越第一遮光层300并穿过至背层200,与背层经纱201和背层纬纱一同形成第二背层连接部分212,被编织至遮光层纬纱以形成第二遮光层400,且形成下一个位置的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
[0041]第三遮光层经纱510与面层经纱101和面层纬纱一同重复形成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的进程,即从面部分120露出至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的起点但不穿过纬纱,穿越第二遮光层400并穿过至背层200,与背层经纱201和背层纬纱一同形成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3,被编织至遮光层纬纱以形成第三遮光层500,且形成下一个位置的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而且
[0042]在编织之后,露出于面层之外的遮光层经纱被除去以制造三维织物。
[0043]在上述描述中,面层和背层之间的距离D3是用来更好地理解视图,但实际上各层如图3所示为相互邻接。
[0044]在上述描述中,遮光层经纱露出于面层之外,但实际上,遮光层经纱可以设置在背层之外。因为面层和背层可以根据视觉方向进行翻转,即,当编织织物之后将织物翻转,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5]如果根据本发明的织物的编织简单地用线综数来表达的话,如果假设面层经纱的线综数为1/2,背层经纱的线综数为3/4,第一遮光层经纱的线综数为5/6,第二遮光层经纱的线综数为7/8,第三遮光层经纱的线综数为9/10 ;面部分和背部分分别由线综数1/2和3/4基础编织,面层的第一连接部分由1/2/5/6编织,面层的第二连接部分由1/2/7/8编织,以及面层的第三连接部分由1/2/9/10编织;而且背层的第一连接部分由3/4/5/6编织,背层的第二连接部分由3/4/7/8编织,以及背层的第三连接部分由3/4/9/10编织。
[0046]在该实施例中,尽管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与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在图1-6中具有同样的长度,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可以具有比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更长,但是短于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之间距离D2的长度,如图7所示。
[0047]在另一个修改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与修改实施例中的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具有相同的长度,且第一至第三遮光层经纱310、410和510可以与背层经纱210和背层纬纱一同编织形成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使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的起始部分以预设长度被密集地编织,而其剩余部分被间断地编织。
[0048]工业应用件
[0049]在实施例中,遮光层的密集编织是通过提高纬纱的密集度或使用厚纬纱形成遮光层结构,因为遮光层经纱的厚度和密集度是均匀的。根据本发明,因为遮光层双重重叠,遮光层具有半遮光结构,即当三维织物完全折叠时(见图6)光线被完全遮挡,当织物半折叠时(见图5),部分光线穿透半遮光结构,而且当织物完全展开时(见图4),大量光线通过不遮光结构穿过织物,于是透光量可以被控制。
[0050]即使在修改实施例和另一修改实施例中,与在实施例中类似,因为遮光层双重重叠,遮光层具有半遮光结构,即当三维织物完全折叠时(见图11)光线被完全遮挡,当织物半折叠时(见图10),部分光线穿透半遮光结构,而且当织物完全展开时(见图9),大量光线通过不遮光结构穿过织物,于是透光量可以被控制。如图9-11所示,第一至第三遮光层300,400和500根据三维织物的折叠程度具有不同的弧线,以体现出一种具有美感的外观。
【权利要求】
1.一种三维织物,包括:面层、背层和将所述面层连接至所述背层的遮光层, 其中所述遮光层由重复重叠第一遮光层(300)、第二遮光层(400)和第三遮光层(500)而形成,所述第一遮光层至所述第三遮光层中相邻的层重叠, 其中所述面层(100)包括面部分(120)以及被依次和重复形成的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所述面部分(120)中面层经纱(101)和纬纱被基础编织,所述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中面层经纱(101)和形成所述遮光层的经纱(310、410和510)和纬纱被编织, 其中所述背层(200)包括背部分(220)以及被依次和重复形成的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所述背部分(200)中背层经纱(201)和纬纱被基础编织,所述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中背层经纱(201)和形成所述遮光层的经纱(310、410和510)和纬纱被编织, 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遮光层(300、400和500)通过对形成所述遮光层的经纱(310、410和510)和纬纱进行编织而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遮光层(300、400和500)被依次并重复连接至所述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和所述 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 其中所述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3)设置在所述背层(200)上面向所述面层(100)上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 其中所述第一背层连接部分(211)设置在所述背层(200)上面向所述面层(100)上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 其中所述第二背层连接部分(212)设置在所述背层(200)上面向所述面层(100)上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 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长于第一面层连接部分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且短于第一面层连接部分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之间的距离(D2),且 其中连接至各自背层连接部分的遮光层与另一个与下下一个背层连接部分正上方的面层连接部分相连接并相邻的遮光层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织物,其中形成所述遮光层的所述经纱(310、410和510)在制造时不穿过所述面部分(120)正面的所述纬纱,并且暴露于外,且 露出的所述经纱在编织后被剪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维织物,其中所述遮光层具有半透光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维织物,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通过将所述第一至第三遮光层经纱(310、410和510)与所述背层经纱(201)和所述背层纬纱进行编织而形成,使所述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的起始部分以预设长度被密集地编织,且其剩余部分被间断地编织。
5.一种制造三维织物的方法,所述三维织物包括面层、背层和将所述面层连接至所述背层的遮光层,该方法包括: 将面层纬纱编织至面层经纱(101)形成所述面层(100);且 将具有遮光经纱和遮光纬纱的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和第三遮光层依次并重复连接至所述面层(100)和所述背层(200),同时所述背层纬纱被编织至所述背层经纱(201)以形成所述背层(200),所述背层与所述面层(100)相隔预设的距离(D3)并与之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的第一遮光层经纱(310)与所述面层经纱(101)和所述面层纬纱一同重复形成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的进程,即,从所述面部分(120)露出至所述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的起点但不穿过纬纱,穿越所述第三遮光层(500)并穿过至所述背层(200),与所述背层经纱(201)和所述背层纬纱一同形成所述第一背层连接部分(211),被编织至遮光层纬纱形成所述第一遮光层(300),且形成下一个位置的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 其中所述第二遮光层的第二遮光层经纱(410)与所述面层经纱(101)和所述面层纬纱一同重复形成 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的进程,即,从所述面部分(120)露出至所述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的起点但不穿过纬纱,穿越所述第一遮光层(300)并穿过至所述背层(200),与所述背层经纱(201)和所述背层纬纱一同形成所述第二背层连接部分(212),被编织至遮光层纬纱以形成第二遮光层(400),且形成下一个位置的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 其中所述第三遮光层的第三遮光层经纱(510)与所述面层经纱(101)和所述面层纬纱一同重复形成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的进程,即,从所述面部分(120)露出至所述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的起点但不穿过纬纱,穿越所述第二遮光层(400)并穿过至所述背层(200),与所述背层经纱(201)和所述背层纬纱一同形成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3),被编织至遮光层纬纱以形成第三遮光层(500),且形成下一个位置的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且其中露出于所述面层(100)之外的所述第一遮光层至第三遮光层的经纱在编织后被除去。
6.一种制造三维织物的方法,所述三维织物包括面层、背层和将面层连接至背层的遮光层,该方法包括: 基础编织线综数1/2和3/4分别形成面部分和背部分,基础编织线综数1/2/5/6、1/2/7/8和1/2/9/10分别形成所述面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部分,以及基础编织线综数3/4/5/6、3/4/7/8和3/4/9/10分别形成所述背层的第一至第三连接部分,其中所述面层的经纱由线综数1/2表达,所述背层的经纱由线综数3/4表达,所述第一遮光层经纱由线综数5/6表达,所述第二遮光层经纱由线综数7/8表达,且所述第三遮光层经纱由线综数9/10表达; 其中所述面部分(120)和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在所述面层(100)上被依次和重复形成,所述面部分(120)中面层经纱(101)和面层纬纱被编织,所述第一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中所述面层经纱(101)和形成所述遮光层的经纱(310,410和510)及纬纱被编织; 其中所述背部分(220)和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在所述背层(200)上被依次和重复形成,所述背部分(220)中背层经纱(201)和背层纬纱被编织,所述第一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中所述背层经纱(201)和形成所述遮光层的经纱(310,410和510)及纬纱被编织;其中由形成所述遮光层的经纱(310、410和510)和纬纱形成的所述第一遮光层至所述第三遮光层(300、400和500)被依次和重复连接至所述面层(100)和所述背层(200);且其中编织过程中露出于所述面部分(120)之外的所述遮光层经纱在编织后通过剪切被除去; 其中所述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3)被设置在所述背层(200)上面向所述面层(100)上第一面层连接部分(111); 其中所述第一背层连接部分(211)被设置在所述背层(200)上面向所述面层(100)上第二面层连接部分(112); 其中所述第二背层连接部分(212)被设置在所述背层(200)上面向所述面层(100)上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3); 其中所述第一背层连接部分至第三背层连接部分(211、212和213)长于所述第一面层连接部分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并短于所述第一面层连接部分至第三面层连接部分(111、112和113)之间的距离(D2)。
【文档编号】E06B9/24GK103958754SQ201380004084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车沂哲 申请人:车沂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