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震r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51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耐震r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耐震闩锁机构包括:壳体(11);钩构件(25),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轴支承于上述壳体(11);以及振子构件(35),其以能够振动的方式悬挂支承于上述壳体(11),上述钩构件(25)夹着摆动轴(26)在一侧具有钩(27),并且在另一侧具有形成有贯通孔(29)的振子卡合部(28),上述振子构件(35)配置为贯穿上述贯通孔(29),面向上述贯通孔(29)的周面(40)形成为锥形形状,在上述振子构件(35)振动时,通过上述周面(40)将上述贯通孔(29)的内周上推而使上述钩构件(25)摆动,从而使耐震闩锁机构小型化。
【专利说明】耐震Rl锁机构

【技术领域】
[0001]该发明涉及一种在振动发生时与设于门体的承受部卡合,锁定门体而使门体不打开的耐震闩锁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用于使拉门、合叶门等门体在地震发生时不意外地打开而导致容纳物飞出的机构,使用有耐振闩锁。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构造:在安装于架主体侧的装置主体的振动区域以球能够振动的方式收纳该球,通过该球的动作将钩上推而锁定门体的开放(打开)。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21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_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所述的构造中,由于必须在钩的下方配置球,因此难以使装置主体紧凑。即,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构造中,在为了减小装置主体的大小而减小球的大小时,与重量成比例地,球的惯性力(使钩摆动的力)也减小,而且,也难以确保用于将钩上推的球的高度,因而可能导致无法使钩可靠地工作,而使尺寸减小存在限度。因此,存在若没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则无法设置耐振闩锁的问题。
[0009]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小装置的大小而在对于以往的耐震闩锁机构来说无法进行安装的这样的狭窄的空间内也能够安装的耐振闩锁机构。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特征如下所述。
[0012]技术方案I
[0013]技术方案I所述的耐震闩锁机构在振动发生时与设于门体的承受部卡合,锁定门体使得门体不打开,其特征在于,该耐震闩锁机构包括:壳体;钩构件,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轴支承于上述壳体;以及振子构件,其以能够振动的方式悬挂支承于上述壳体,上述钩构件夹着摆动轴在一侧具有与上述承受部卡合的钩,并且,在另一侧具有形成有贯通孔的振子卡合部,上述振子构件配置为贯穿上述贯通孔,面向上述贯通孔的周面形成为锥形形状,在上述振子构件振动时,通过上述周面将上述贯通孔的内周上推而使上述钩构件摆动。_4] 技术方案2
[0015]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除上述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点以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0016]即,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子构件的底面不与其他构件接触。
[0017]技术方案3
[0018]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除上述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点以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0019]S卩,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子构件的底面由曲面形成。
[0020]技术方案4
[0021]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除上述技术方案I?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点以夕卜,还具有以下特征。
[0022]S卩,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上述振子构件的振子容纳室,在上述振子容纳室设有碰撞部,该碰撞部供振动的上述振子构件碰撞而改变上述振子构件的振动方向。
[0023]技术方案5
[0024]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除上述技术方案I?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特征点以夕卜,还具有以下特征。
[0025]即,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子卡合部在无振动状态下成为顶端沿斜下方延伸的状态。
[0026]发明的效果
[0027]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由于是这样的构造:在振子构件振动时,通过振子构件的周面将钩构件的贯通孔的内周上推而使钩构件摆动,因此不需要将钩构件和振子构件上下配置,从而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因此,能够提供紧凑的耐震闩锁机构。
[0028]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由于上述振子构件的底面不与其他构件接触,因此能够减小相对于振子构件的振动的阻力,在地震等发生时,能够可靠地使振子构件振动而使耐震闩锁机构工作。
[0029]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由于上述振子构件的底面由曲面形成,因此在振子容纳室的底面与振子构件不干涉的范围内,能够尽可能地降低重心。因而,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并且能够发挥振子构件将钩构件上推所需的充分的力。
[0030]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由于在振子容纳室设有供振动的上述振子构件碰撞而使上述振子构件的振动方向改变的碰撞部,因此能够引导振动的振子构件使其尽可能地不穿过中央,即,难以发生振动中钩构件未被振子构件上推的状态。
[0031]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由于上述振子卡合部在无振动状态下成为顶端沿斜下方延伸的状态,因此能够将振子卡合部的振幅确保得较大。因而,由于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并且在振动时能够将钩构件的摆动范围确保得较大,因此能够可靠地锁定门体的打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耐震闩锁机构和承受部的外观立体图。
[0033]图2是表示耐震闩锁机构和承受部间的关系的剖视图,其中,(a)是无振动状态的图,(b)是振动状态的图。
[0034]图3的(a)是耐震闩锁机构的俯视图,图3的(b)是耐震闩锁机构的侧视图。
[0035]图4是耐震闩锁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6]图5的(a)是振子构件的立体图,图5的(b)是振子构件的侧视图。
[0037]图6是钩构件的侧视图,其中,(a)是无振动状态的图,(b)是振动状态的图。
[0038]图7是表不振子构件振动时的壳体的内部的图。
[0039]图8的(a)是无振动状态的A-A剖视图,图8的(b)是无振动状态的B-B剖视图。
[0040]图9的(a)是振动状态的A-A剖视图,图9的(b)是振动状态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 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耐震闩锁机构10用于与承受部50卡合从而锁定门体60使得门体60不打开。例如,如图2所示,在门体60的里侧固定承受部50,在框体55的顶板部56的顶面固定耐震闩锁机构10,从而使承受部50和耐震闩锁机构10相对配置。自耐震闩锁机构10的壳体11的开口部IIa突出有钩27,当钩27在门体60关闭了的状态下摆动时,钩27配置为与承受部50的钩卡合部51卡合。当在该状态下发生地震等的振动时,后述的耐震闩锁机构10的内部机构工作,从而使自开口部Ila突出的钩27摆动。如图2的(b)所示,摆动的钩27与承受部50的钩卡合部51卡合,锁定门体60使该门体60不打开。在振动持续期间,由于钩27维持倾倒的状态,因此不会解除锁定,门体60不会意外地打开导致容纳物飞出。另外,当振动停止时,如图2的(a)所示,钩27成为向上方抬起的状态,从而解除门体60的锁定。
[0043]如图4所示,该耐震闩锁机构10包括:壳体11,其用于内置工作机构;钩构件25,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轴支承于上述壳体11 ;以及振子构件35,其以能够振动的方式悬挂支承于上述壳体11。
[0044]壳体11包括:壳主体12,其上表面打开;壳盖部20,其覆盖上述壳主体12的上表面;以及罩22,其安装于上述壳盖部20的上表面。
[0045]壳主体12为包括振子容纳室15的构件,该振子容纳室15用于容纳钩构件25的后端部、振子构件35。如图7所示,在振子容纳室15的内部朝向中心方向突出设有肋状的碰撞部16。在本实施方式中,碰撞部16设有规定间隔地配置于五个部位。
[0046]该壳主体12包括向左右突出的安装片13,通过以贯穿该安装片13的方式安装螺钉,使该壳主体12能够固定于任意的安装位置(例如图2所示的框体55的顶板部56)。另夕卜,如图4所示,该壳主体12包括用于以使钩构件25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该钩构件25的轴承部14。
[0047]壳盖部20为用于将壳主体12的振子容纳室15的上部封闭的构件,利用该壳盖部20封闭振子容纳室15,从而使内置在壳主体12内的钩构件25、振子构件35不会飞出到外部。在该壳盖部20的俯视中央附近贯穿形成有用于以振子构件35能够振动的方式悬挂支承该振子构件35的卡合孔21。
[0048]罩22为嵌合固定于壳盖部20的上表面的构件。通过安装该罩22,使上述的壳盖部20的卡合孔21的上部封闭,使卡合于卡合孔21的振子构件35的顶端不会向上方飞出。
[0049]如图4等所示,钩构件25包括摆动轴26、形成于摆动轴26的一侧的钩27、以及形成于摆动轴26的另一侧的振子卡合部28。摆动轴26突出形成于钩构件25的两侧,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轴支承于壳体11的轴承部14。钩27的顶端成为钩状,通过该钩状的顶端与承受部50卡合而能够锁定门体60的开放(打开)。振子卡合部28为在中央附近形成有用于使振子构件35贯穿的贯通孔29的部位,在振子构件35振动时,为与振子构件35卡合且被该振子构件35上推的部分。另外,钩27与振子卡合部28不是互相平行地延伸形成,如图6所示,而是以夹着摆动轴26且设有大约20度的角度的方式延伸形成。
[0050]如图5所示,振子构件35为利用中间轴38将上部的卡合部36和下部的摆动锥体部39上下结合而成的构件。卡合部36为由曲面形成颈下周面37的、半球状的部位。该卡合部36与上述的壳盖部20的卡合孔21卡合,从而振子构件35以能够振动的方式被悬挂支承。另外,摆动锥体部39为由曲面形成底面41的、大致圆锥状的部位。如图8和图9所示,该振子构件35配置为贯穿钩构件25的贯通孔29,摆动锥体部39的锥形形状的周面40配置为面向贯通孔29的内周。
[0051]如图8的(a)所示,在无振动时,该耐震闩锁机构10的钩27被保持为抬起为大致水平的姿势。即,钩构件25形成为振子卡合部28侧重于钩27侧,因此因自重使得振子卡合部28侧下降,被抬起的钩27的上部与壳盖部20抵接而成为大致水平。此时,振子卡合部28以相对于钩27的延伸设置方向设有大约20度的倾斜的方式倾斜地延伸设置,因此该振子卡合部28成为顶端朝向振子容纳室15的里侧下方沿倾斜下方延伸的状态。
[0052]然后,当发生地震等振动时,如图8的(b)所不,振子构件35振动,振子构件35的周面40将钩构件25的贯通孔29的内周上推从而使钩构件25摆动。因此,由于钩27倾斜而顶端下降,从而钩27与承受部50卡合。
[0053]此时,振子构件35成为能够摆动到与壳盖部20抵接的位置,这样,当振子构件35摆动到与壳盖部20抵接的位置时,振子卡合部28成为大致水平。S卩,钩27和振子卡合部28所成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大约为20度)成为钩构件25能够摆动的角度。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以尽可能宽地使用振子容纳室15的内部的方式使振子卡合部28摆动,即使降低振子容纳室15的高度(即壳体11的高度),也能够将钩构件25的振幅确保得较大。
[0054]另外,如图7所不,在振子容纳室15内振动的振子构件35与上述的碰撞部16碰撞。该碰撞部16以使振子构件35不碰到振子容纳室15的内壁那样的间隔设置,因此较大程度地振动的振子构件35 —定碰撞到碰撞部16。这样,振子构件35碰撞到碰撞部16,从而振子构件35的振动方向不规则地变化。通过振子构件35的振动方向不规则地变化,能够诱导振子构件35使其尽可能地不穿过中央(无振动状态下的位置)。即,在振动过程中,当振子构件35穿过中央时,瞬间发生振子构件35不将钩构件25上推的状态,因此为了尽可能地不成为这样的状态,而使振子构件35不规则地振动。另外,在振动过程中,即使在振子构件35穿过了中央的情况下,由于钩构件25不会立刻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钩27的卡合不会脱离,通过设置上述的碰撞部16,能够进一步可靠地使钩27的卡合不意外地脱离。
[0055]然而,如图8所示,上述的振子构件35的底面41为浮在空中的状态,而不与其他构件接触。而且,该底面41由与卡合部36的颈下周面37同心的球面形成。因此,即使在振子构件35振动时,振子构件35的底面41也以保持与振子容纳室15的底面大致相同距离不变的状态、不与振子容纳室15的底面接触地进行振动。因此,即使降低振子构件35的重心,由于振子构件35与振子容纳室15不接触因而不会发生多余的摩擦力,即,即使增大振子构件35的振动的力,也不会妨碍振子构件35的运动。因而,振子构件35可靠地将钩构件25上推而使其摆动。
[0056]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是这样的构造:在振子构件35振动时,振子构件35的周面40将钩构件25的贯通孔29的内周上推从而使钩构件25摆动,因此不需要将钩构件25和振子构件35上下配置,从而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因此,能够提供紧凑的耐震闩锁机构10。
[0057]另外,由于上述振子构件35的底面41不与其他构件接触,因此能够减小相对于振子构件35的振动的阻力,在地震等发生时,能够可靠地使振子构件35振动而使耐震闩锁机构10工作。
[0058]另外,由于上述振子构件35的底面41由曲面形成,因此在振子容纳室15的底面与振子构件35不干涉的范围内,能够尽可能地降低重心。因而,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并且能够发挥振子构件35将钩构件25上推所需的充分的力。
[0059]另外,由于在振子容纳室15设有供振动的上述振子构件35碰撞而使上述振子构件35的振动方向改变的碰撞部16,因此能够引导振动的振子构件35使其尽可能地不穿过中央,即,在振动过程中,难以发生钩构件25未被振子构件35上推的状态。
[0060]另外,由于上述振子卡合部28在无振动状态下成为顶端沿斜下方延伸的状态,因此能够将振子卡合部28的振幅确保得较大。因而,由于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并且在振动时能够将钩构件25的摆动范围确保得较大,因此能够可靠地锁定门体60的开放(打开)。
[0061]附图标记说明
[0062]10、耐震闩锁机构;11、壳体;11a、开口部;12、壳主体;13、安装片;14、轴承部;
15、振子容纳室;16、碰撞部;20、壳盖部;21、卡合孔;22、罩;25、钩构件;26、摆动轴;27、钩;28、振子卡合部;29、贯通孔;35、振子构件;36、卡合部;37、颈下周面;38、中间轴;39、摆动锥体部;40、周面;41、底面;50、承受部;51、钩卡合部;55、框体;56、顶板部;60、门体。
【权利要求】
1.一种耐震闩锁机构,该耐震闩锁机构在振动发生时与设于门体的承受部卡合,锁定门体使得门体不打开,其特征在于, 该耐震闩锁机构包括: 壳体; 钩构件,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轴支承于上述壳体;以及 振子构件,其以能够振动的方式悬挂支承于上述壳体, 上述钩构件夹着摆动轴在一侧具有与上述承受部卡合的钩,并且,在另一侧具有形成有贯通孔的振子卡合部, 上述振子构件配置为贯穿上述贯通孔,面向上述贯通孔的周面形成为锥形形状, 在上述振子构件振动时,通过上述周面将上述贯通孔的内周上推而使上述钩构件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震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子构件的底面不与其他构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震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子构件的底面由曲面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耐震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上述振子构件的振子容纳室, 在上述振子容纳室设有碰撞部,该碰撞部供振动的上述振子构件碰撞而改变上述振子构件的振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耐震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子卡合部在无振动状态下成为顶端沿斜下方延伸的状态。
【文档编号】E05C21/02GK104220687SQ201380004116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1日
【发明者】青野信行 申请人:丸好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