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闭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8771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自动闭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自动闭锁装置,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闭锁装置,包括:固定导轨,固定于本体;移动导轨,可滑行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导轨,使得收纳体进行开启动作或关闭动作;自动闭锁装置,安装于所述固定导轨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闭锁装置,包括:主体,其配置于所述固定导轨的一侧,包括导引壁及收纳空间,所述导引壁由曲线导引部和直线导引部构成,该曲线导引部形成于上下部开放地形成的动作部的内侧,所述收纳空间与所述曲线导引部邻接而形成;滑动件(Slider),其与所述移动导轨的挂接部件挂接或解除挂接,沿着所述导引壁被导引,由开启方向或关闭方向滑行移动;外壳,其为中空型(Hollow-Type),结合于所述主体的一侧;阻尼单元(Damping Unit),其插入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及弹性体,其一侧被固定于所述外壳,另一侧被固定于所述滑动件,由此,能够最小化收纳体进行闭锁动作时发生的冲击使得收纳体和收纳物变形及破损,并且,施加的关闭力量超过临界负荷以上时,也能够防止收纳体再次向开启方向反弹。
【专利说明】自动闭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自动闭锁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自动闭锁装置,其包括外壳和阻尼单元,该外壳与安装于收纳体两侧的固定轨道侧的主体结合;该阻尼单元在外壳内向后侧插入结合,而在收纳体进行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当阻尼器外侧后端部与外壳内侧后端部接触时开始缓冲,使得收纳体缓缓地向关闭方向移动,由此,能够最小化收纳体进行闭锁动作时发生的冲击使得收纳体和收纳物变形及破损,并且,施加的关闭力量超过临界负荷以上时,也能够防止收纳体再次向开启方向反弹。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滑动型收纳体在家具、冰箱或各种整理箱等的主体上以滑动方式可开闭地构成,用于保管所需物品。
[0003]此类滑动型收纳体,在主体上具备收纳体安装空间,并通过滑动装置进行开启或关闭动作,该滑动装置分别配置于收纳体的安装空间内侧壁面和收纳体的两侧面,通过相互滚动接触(RollingContact)而滑行移动地安装。例如,当关闭收纳体时,使用者向关闭方向施力,使得收纳体在滑动装置进行滑动而被插入于主体的空间,被关闭。此时,如果施加的力量大于关闭收纳体所需力量时,收纳体被关闭动作时的碰撞力,而发生冲击反弹力,导致再次被开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发了在关闭收纳体时借助于弹力而自动闭锁的各种自动闭锁装置。
[0005]如上述地,为了实现滑动型收纳体的自动闭锁,本 申请人:申请了一种安装有滑动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专利并被注册,其在韩国登录专利第10-1114478号中记载,该滑动装置包括:配置于固定导轨的一侧,在内侧形成有上下部开放的外壳空间的外壳主体;在外壳主体上形成的外壳空间侧由曲线导引部和直线导引部构成的导引壁;与移动导轨的挂接部件挂接或解除挂接,沿导引壁导引的滑动件;与滑动件弹性结合的弹性体,但所述韩国登录专利第10-1114478号,存在如下问题:即收纳体向关闭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收纳体或收纳物被收纳体的闭锁动作时的冲击发生变形破损。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自动闭锁装置,其包括外壳和阻尼单元,该外壳与安装于收纳体两侧的固定轨道侧的主体结合;该阻尼单元在外壳内向后侧插入结合,而在收纳体进行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当阻尼器外侧后端部与外壳内侧后端部接触时开始缓冲,使得收纳体缓缓地向关闭方向移动,由此,能够最小化收纳体进行闭锁动作时发生的冲击使得收纳体和收纳物变形及破损,并且,施加的关闭力量超过临界负荷以上时,也能够防止收纳体再次向开启方向反弹。
_8]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闭锁装置,包括:固定导轨,固定于本体;移动导轨,可滑行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导轨,使得收纳体进行开启动作或关闭动作;自动闭锁装置,安装于所述固定导轨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闭锁装置,包括:主体,其配置于所述固定导轨的一侧,包括导引壁及收纳空间,所述导引壁由曲线导引部和直线导引部构成,该曲线导引部形成于上下部开放地形成的动作部的内侧,所述收纳空间与所述曲线导引部邻接而形成;滑动件(Slider),其与所述移动导轨的挂接部件挂接或解除挂接,沿着所述导引壁被导引,由开启方向或关闭方向滑行移动;外壳,其为中空型(Hollow-Type),结合于所述主体的一侧;阻尼单元(Damping Unit),其插入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及弹性体,其一侧被固定于所述外壳,另一侧被固定于所述滑动件。
[0010]所述阻尼单元,包括:阻尼器,其在所述外壳内侧向后侧插入结合,在所述外壳内由预定间隔可滑行移动地配置,并且,在内侧形成有预定大小的中空型(Hollow-Type)的收纳空间;及阻尼构件,其由缓冲部和减震杆构成,所述缓冲部在所述阻尼器内部沿纵向可滑行移动地配置,所述减震杆的一侧被固定于所述缓冲部,沿纵向延伸形成,并且,随着缓冲部的滑行移动,能够从阻尼器伸缩;其中,所述阻尼单元在所述收纳体进行关闭动作过程中,当所述阻尼器的外侧后端部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后端部接触时,开始缓冲,所述阻尼构件借助于所述弹性体的复原力,使得所述收纳体缓缓地向关闭方向移动。
[0011]所述阻尼器可改变其长度,并进行更换,并且,在所述外壳内可分别配置具有不同长度的所述阻尼器,以调整滑动装置的缓冲性能。
[0012]在所述收纳空间内收纳由能够抵抗压缩力的气体或液状的机油中的某一个制成的运转流体。
[0013]所述减震杆的一侧还包括接插件,所述接插件通过铰链可旋转预定半径的方式与所述滑动件结合。
[0014]所述阻尼与外壳的摩擦力小于所述阻尼器与阻尼构件的摩擦力。
_5]发明效果
[0016]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闭锁装置,包括外壳和阻尼单元,该外壳与安装于收纳体两侧的固定轨道侧的主体结合;该阻尼单元在外壳内向后侧插入结合,而在收纳体进行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当阻尼器外侧后端部与外壳内侧后端部接触时开始缓冲,使得收纳体缓缓地向关闭方向移动,由此,能够最小化收纳体进行闭锁动作时发生的冲击使得收纳体和收纳物变形及破损,并且,施加的关闭力量超过临界负荷以上时,也能够防止收纳体再次向开启方向反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闭锁装置形成于滑动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8]图2为分解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滑动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0019]图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滑动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沿图3的’ A-A’线截面图,为表示开始关闭动作时,滑动件被收纳于主体的收纳空间的截面图;
[0021]图5为表不在图4中阻尼器向外壳后侧移动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2]图6为表示在图5中阻尼器外侧后端部与外壳内侧后端部接触而开始缓冲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3]图7为表示在图6中开始缓冲,使得滑动件向关闭方向滑行移动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4]图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主体的剖视图;
[0025]图9为沿图8的’ B-B’线截面图;
[0026]图10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滑动件的剖视图;
[0027]图11为在不同方向表示根据图10的滑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便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地实施。并且,本发明可以各种结构体现,并非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在整篇说明书中对于类似的部分赋予了相同的附图符号。
[0029]根据本发明的滑动装置(100),该滑动装置包括:固定导轨(110),其固定于本体(未图示);移动导轨(120),其可移动地安装于固定导轨(110),以使收纳体(未图示)进行开启动作或关闭动作;自动闭锁装置,其形成于固定导轨(11)的一侧,并且,所述自动闭锁装置,包括:主体(Body, 130),其形成于固定导轨(110)的一侧;滑动件(Slider, 140),其与移动导轨(120)的挂接部件(122)挂接或解除挂接,沿着主体(130)内侧的导引壁(132)移动;外壳(150),其结合于主体(130)的一侧;阻尼单元(Damping Unit, 160),其形成于外壳(150)的内侧;弹性体(170),其形成于外壳(150)与滑动件(140)之间。
[0030]固定导轨(110)被固定于安装有收纳体的家具、冰箱或各种整理箱等的本体内侧壁面,执行支撑收纳体以使可滑行移动的功能。
[0031]移动导轨(120)配置于收纳体的下部两侧面,在固定导轨(110)上可滑行移动地配置,以使与收纳体一同沿纵向滑行移动。此类移动导轨(120)的一侧形成有挂接部件(122),该挂接部件(122)在收纳体进行开闭动作时,与滑动件(140)的挂接槽(143)联动而被挂接或解除挂接。
[0032]主体(130)形成于固定在本体内侧的固定导轨(110) —侦U。此类主体(130)的内侧包括由形成于开启方向的末端的曲线导引部(132a)和从曲线导引部(132a)延伸形成的直线导引部(132b)构成的导引壁(132)。曲线导引部(132a)位于开启方向的端部侧,形成向下弯曲的结构。直线导引部(132b)形成与曲线导引部(132a)延伸形成的形态,由纵向形成直线。由此类曲线导引部(132a)和直线导引部(132b)构成的导引壁(132),形成插入于滑动件(140)的结构,而导引滑动件(140)。
[0033]主体(130)的内侧形成有上下部开放地贯通形成的动作部(134)和用于收纳滑动件(140)的旋转挂接凸起(142)的收纳空间(136)。动作部(134)形成有与动作部(134)连通的贯通孔(137),设置得使滑动件(140)能够沿纵向移动。由此,使得直线导引部(132b)在贯通孔(137)内侧借助于外力而被弹性变形。
[0034]例如,当滑动件(140)沿着导引壁(132)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误动作时,将移动导轨
(120)强制性地移动至关闭位置,并使得导引壁(132)借助于被移动导轨(120)的强制性移动而移动挂接于挂接部件(122)的滑动件(140)施加的外力,在贯通孔(137)侧发生弹性变形。当导引壁(132)发生弹性变形时,被误动作而脱离动作位置的滑动件(140),使得挂接部件(122)被插入至挂接槽(143),以使弹性变形的导引壁(132)得到复原,而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能够进行正常动作。
[0035]主体(130)的收纳空间(136)的执行的功能是,收纳将移动至主体(130)内部的曲线导引部(132a)侧的滑动件(140)的旋转挂接凸起(142)。
[0036]滑动件(140)在主体(130)内部的动作部(134)上,与移动导轨(120)的挂接槽(143)挂接或解除挂接,并且,沿着导引壁(132)被导弓I,向开启方向或关闭方向移动。
[0037]此类滑动件(140)包括:挂接旋转件(141),其形成有接插件固定槽(141a)和弹性体固定凸起(141b),该接插件固定槽(141a)内置于动作部(134),在一侧凹陷形成;旋转挂接凸起(142),其形成于挂接旋转件(141)的另一侧;挂接槽(143),其形成于挂接旋转件(141)的上部,使得挂接部件(122)挂接或解除挂接;导引插入槽(144),其向固定导轨
(110)方向开放,插入于导引壁(132)。
[0038]接插件固定槽(141a)使得与形成于阻尼器(152)的减震杆(164b) —侧端部结合的接插件(166)可由预定半径旋转地插入。
[0039]弹性体固定凸起(141b)形成有用于固定弹性体(170)弹性体固定槽(141b_l)。弹性体固定凸起(141b)在滑动件(140)的关闭方向的下部凸出形成,形成借助于弹性体(170)的弹性力而向关闭方向拉动的状态。插入于导引壁(132)的滑动件(140)的中心点高于此类弹性体(170)的弹力发生位置,因此,通过相互不同的中心点,使得滑动件(140)在开启方向的端部侧向下旋转。
[0040]当收纳体向开启方向移动时,插入于挂接槽(143)的挂接部件(122)向开启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滑动件(140)与挂接部件(122) —同向开启方向移动。当滑动件(140)向开启方向移动,并到达导引壁(132)的曲线导引部(132a)时,沿着曲线导引部(132a)旋转,使得旋转挂接凸起(142)被插入至收纳空间(136)侧。此时,挂接槽(143)向下旋转,使得挂接部件(122)被解除挂接,以便继续向开启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导轨(120)向开启方向移动。
[0041]滑动件(140)当收纳体进行关闭过程时,挂接部件(122)向关闭方向移动,使得挂接部件(122)被挂接于挂接槽(143),并且,继续向关闭方向移动时,插入于收纳空间(136)的旋转挂接凸起(142)从导引壁(132)的曲线导引部(132a)向直线导引部(132b)移动,以使倾斜的挂接槽(143)向上移动,并使得挂接部件(122)插入于挂接槽(143)。
[0042]通过上述构成,收纳体向开启方向移动时,滑动件(140)沿着导引壁(132)的直线导引部(132b)侧被导引,而位于曲线导引部(132a),以使滑动件(140)旋转,曲线接触面(142a)与曲线导引部(132a)接触而被固定。并且,当收纳体向关闭方向移动时,挂接部件
(122)被挂接于挂接槽(143),使得滑动件(140)向关闭方向移动,而解除固定,被解除固定的滑动件(140),借助于弹性体(170)的复原力,自动向关闭方向移动。
[0043]外壳(150)结合于主体(130)的一侧。此类外壳(150)的内部形成中空型(Hollow-Type)。外壳(150)的与主体(130)对应的部位形成开口的状态。此类外壳(150)的后侧形成有沿纵向贯通形成的缓冲孔(152),通过缓冲孔(152)在外壳(150)内向阻尼器(162)的后方移动时,将内部压力向外部排出,而更容易地实现阻尼器(162)的移动。
[0044]与外壳(150)的阻尼器(162)滑行移动的纵向直交的平面上的截面形成闭曲线(Closed Curve)形状,使得阻尼器(162)在外壳(150)内只能沿纵向滑行移动,以防止被收纳体的关闭冲击,外侧(162)向滑行移动的纵向之外的方向脱离或弯曲(Buckling)。
[0045]阻尼单元(160)通过外壳(150)的开口部位向外壳(150)的内部的后侧结合。
[0046]此类阻尼单元(160),包括:阻尼器(162),其形成于外壳(150)内侧;阻尼构件(164),其由在阻尼器(162)沿纵向滑行移动地安装的缓冲部(164a)及沿纵向固定于缓冲部(164a)的减震杆(164b)构成。
[0047]阻尼器(162)位于外壳(150)内部,在外壳(150)内由一定间隔可滑行移动预定距离地形成。此类阻尼器(162)的内侧形成有形成一定大小的中空型(Hollow-Type)的收纳空间(162a)。收纳空间(162a)中收纳有由可抵抗压缩力的气体或液状的机油中的某一个制成的运转流体。阻尼器(162)的长度为可变,在外壳(150)内可形成有分别不同长度的阻尼器(162),以调整缓冲区间。
[0048]阻尼构件(164)的缓冲部(164a)形成有小于阻尼器(162)的内径的外径,在阻尼器(162)内沿纵向滑行移动地形成。
[0049]减震杆(164b)由一定长度沿纵向延伸而形成,并且,一侧固定于缓冲部(164a)。此类减震杆(164b)的端部还可包括使得滑动件(140)由预定半径旋转地铰链式结合的接插件(166) ο
[0050]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单元(160),为向开启方向未形成阻尼地构成的1-Way方式,收纳体进行关闭动作的过程中,阻尼器外侧后端部(162b)与外壳内侧后端部(151)接触时开始缓冲(Damping),以使收纳体缓缓地向关闭方向移动。
[0051]阻尼单元(160)在通过收纳体的关闭动作向关闭方向移动时,向外壳(150)的后端部侧滑行移动。此时,阻尼器外侧后端部(162b)与外壳内侧后端部(151)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隔的剩余空间,因此,并非在开始关闭动作时开始进行缓冲,而是在进行关闭动作的过程中,当阻尼器外侧后端部(162b)与外壳内侧后端部(151)接触时开始缓冲。经过上述的接触过程之后,固定于阻尼器(162)内的缓冲部(164a)的减震杆(164b)及与减震杆(164b)端部结合的接插件(166)借助于弹性体(170)的复原力,使得滑动件(140)缓缓地向关闭方向移动。
[0052]此类阻尼单元(160),在开始关闭动作时,如果被施加的力量大于阻尼器(162)正常运转的一定力量时,即,当施加的关闭力量大于临界负荷,可防止滑动件(140)向关闭方向旋转前进之前,收纳体再次向开启方向反弹。
[0053]即,外壳(150)和滑动件(140)旋转,而完全解除在收纳空间(136)内的固定之后,开始缓冲时,借助于在外壳(150)与滑动件(140)之间形成的弹性体(170)的复原力,使得滑动件(140)已经处于向关闭方向拉动的状态,因此,收纳体只由关闭方向移动。
[0054]并且,收纳体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反复地向开启方向或关闭方向循环而滑行移动,以完成开闭动作,在执行开放动作时,收纳体与移动导轨(120) —同向开启方向滑行移动的同时,在形成于移动导轨(120)的挂接部件(122)插入于滑动件(140)的挂接槽(143)的状态下,使得滑动件(140)向开启方向移动。
[0055]在此过程中,借助于插入至滑动件(140)的接插件固定槽(141a)的接插件(166),使得阻尼构件(164)向开启方向移动。此时,阻尼器(162)与外壳(150)的摩擦力相对地小于阻尼器(162)与阻尼构件(164)的摩擦力,使得阻尼器(162)先在外壳(150)内向开启方向移动,当阻尼器(162)与主体(130) —侧接触之后,阻尼构件(164)向开启方向移动。
[0056]根据具有如上述的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自动闭锁装置(100),形成有阻尼器(162),该阻尼器在结合于主体(130)的一侧的外壳(150)内,向后侧插入结合,并且,在收纳体进行关闭动作时,阻尼器外侧后端部(162b)与外壳内侧后端部(151)接触时,开始缓冲,从而,能够最小化当收纳体向关闭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因收纳体的闭锁动作而发生的冲击,使得收纳体和收纳物变形及破损,并且,关闭力量大于临界负荷时,能够防止收纳体再次向开启方向反弹。
[0057]以上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非限定于如上述的特定实施例,对于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言而喻的范围应当解释为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闭锁装置,包括:固定导轨,固定于本体;移动导轨,可滑行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导轨,使得收纳体进行开启动作或关闭动作;自动闭锁装置,安装于所述固定导轨的一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闭锁装置,包括: 主体,其配置于所述固定导轨的一侧,包括导引壁及收纳空间,所述导引壁由曲线导引部和直线导引部构成,该曲线导引部形成于上下部开放地形成的动作部的内侧,所述收纳空间与所述曲线导引部邻接而形成; 滑动件(Slider),其与所述移动导轨的挂接部件挂接或解除挂接,沿着所述导引壁被导引,由开启方向或关闭方向滑行移动; 外壳,其为中空型(Hollow-Type),结合于所述主体的一侧; 阻尼单元(Damping Unit),其插入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及 弹性体,其一侧被固定于所述外壳,另一侧被固定于所述滑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单元,包括: 阻尼器,其在所述外壳内侧向后侧插入结合,在所述外壳内由预定间隔可滑行移动地配置,并且,在内侧形成有预定大小的中空型(Hollow-Type)的收纳空间;及 阻尼构件,其由缓冲部和减震杆构成,所述缓冲部在所述阻尼器内部沿纵向可滑行移动地配置,所述减震杆的一侧被固定于所述缓冲部,沿纵向延伸而形成,随着缓冲部的滑行移动,能够从阻尼器伸缩; 其中,所述阻尼单元在所述收纳体进行关闭动作过程中,当所述阻尼器的外侧后端部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后端部接触时,开始缓冲,所述阻尼构件借助于所述弹性体的复原力,使得所述收纳体缓缓地向关闭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可改变其长度,并进行更换,并且,在所述外壳内可分别配置不同长度的所述阻尼器,以调整滑动装置的缓冲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空间内收纳由能够抵抗压缩力的气体或液状的机油中的某一个制成的运转流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杆的一侧还包括接插件,所述接插件通过铰链可旋转预定半径的方式与所述滑动件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与外壳的摩擦力小于所述阻尼器与阻尼构件的摩擦力。
【文档编号】A47B88/04GK104427909SQ201380036416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朴允植, 车贤昊 申请人:Segos株式会社, 朴允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