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活动锁体的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32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活动锁体的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活动锁体的防盗锁,包括锁体、活动锁体和锁芯,在锁体内设有锁芯,在锁芯上设有锁销孔,锁体内顶部设有锁销槽,锁销槽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连接锁销,复位弹簧可使锁销在拔出钥匙后可以复位,锁芯与锁体之间设有活动锁体,活动锁体与锁芯之间设有联动装置,联动装置可让锁芯带动活动锁体转动,在非正常情况开锁时,锁芯可带动活动锁体转动后使锁销偏离锁销槽,让锁销无法进入锁销槽,使锁头在非正常情况下无法打开,在锁体内设有限位销,可以限制活动锁体带动锁芯转动时的角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有效的防止技术开锁,避免人们财产损失,具有安全、牢固耐用等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带活动锁体的防盗锁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是一种带活动锁体的防盗锁。

【背景技术】
[0002] 锁具的历史长远悠久,是人门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锁具也越来 越现代化,防盗锁也逐步的被人们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人们会采用相应的 防盗锁具来保存物品或保护财产安全。
[0003] 目前普通的防盗锁具,具有一个共同弱点,会被专业开锁的人员和犯罪分子使用 技术开锁后轻易打开,所以普通的防盗锁锁对已掌握开锁技术的人员如同虚设,并且防盗 锁大都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成本高、效果不佳等问题,容易造成人们的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带活动锁体的防盗锁,采用在 锁体和锁芯之间设置活动锁体,在非正常情况开锁时,由锁芯带动活动锁体转动,将锁销偏 离锁销槽,当锁销不能进入锁销槽时,会使锁芯受到锁销的阻挡,无法将锁打开,可有效的 防止技术开锁,保护人们财产安全。
[0005]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 -种带活动锁体的防盗锁,包括锁体、活动锁体和锁芯,在锁体内设有锁芯,在锁 芯上设有锁销孔,锁体内顶部设有锁销槽,锁销槽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连接锁销,复 位弹簧可使锁销在拔出钥匙后可以复位,锁芯与锁体之间设有活动锁体,活动锁体与锁芯 之间设有联动装置,联动装置可让锁芯带动活动锁体转动,在非正常情况开锁时,锁芯可带 动活动锁体转动后使锁销偏离锁销槽,让锁销无法进入锁销槽,使锁头在非正常情况下无 法打开,在锁体内设有限位销,可以限制活动锁体带动锁芯转动时的角度。
[0007]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有效的防止技术开锁,避免人们财产损失, 具有安全、牢固耐用等特点。
[0008] 说明书附图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纵向剖视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纵向剖视图。
[0011] 图中:1、锁体,2、锁芯,3、活动锁体,4、锁销孔,5、锁销,6、锁销槽,7、复位弹簧,8、 联动装置,9、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定。
[0013]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活动锁体的防盗锁,包括锁体1、活动 锁体3和锁芯2,在锁体1内设有锁芯2,在锁芯2上设有锁销孔4,锁体1内顶部设有锁销 槽6,锁销槽6内设有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连接锁销5,复位弹簧7可使锁销5在拔出钥 匙后可以复位,锁芯2与锁体1之间设有活动锁体3,活动锁体3与锁芯2之间设有联动装 置8,联动装置8可让锁芯2带动活动锁体3转动,在锁体1内设有限位销9。
[0014]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活动锁体的防盗锁,当非正常开锁时 活动锁体3将锁销4移动偏离锁体1的锁销槽6,锁销5不能进入锁体1的锁销槽6,使得 锁芯2受到锁销4的阻挡不能转动,从而不能开锁,锁体1内设置的限位销9,可以限制活动 锁体3带动锁芯2转动时的角度,使其不会因转动角度过大导致复位弹簧7断开。
[0015]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有效的防止技术开锁,避免人们财产损失, 具有安全、牢固耐用等特点。
[001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带活动锁体的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活动锁体和锁芯,在锁体内设有 锁芯,在锁芯上设置锁销孔,锁体内顶部设有锁销槽,锁销槽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连 接锁销,锁芯与锁体之间设有活动锁体,活动锁体与锁芯之间设有联动装置,在锁体内设有 限位销。
【文档编号】E05B15/12GK203905635SQ20142030632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0日
【发明者】陈太文 申请人:陈太文, 陈佳贝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