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43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铰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铰链,包括固定臂、转动臂和阻尼器,阻尼器包括外壳、端盖、心轴、两片条形的弹性阻尼片和两个叶套,心轴包括转轴和两个中心对称的驱动板,两个叶套套在驱动板上;叶套包括顶板、前板和后板;外壳的内腔中包括一对行程档块,心轴驱动板的中部包括过油凹槽,叶套前板的中部包括阻尼油孔,叶套前板两端包括向前突出的突台,突台上包括阻尼片插孔;弹性阻尼片的两端插入到阻尼片插孔中,中部盖住阻尼油孔;叶套后板中部包括过油凹槽,轴驱动板的中部的过油凹槽与后板的过油凹槽相通。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性阻尼片调节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阻尼力矩,正反阻尼力矩不相同,便于正方向快速打开,反方向转动阻尼力矩大,缓冲效果好。
【专利说明】一种缓冲铰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尤其涉及一种缓冲铰链。
[【背景技术】]
[0002]生活中经常使用到上翻盖的物品,要实现上翻盖则要取决于承重与连接作用的合页,如洗衣机上盖、马桶盖、电饭锅盖等,但以上物品的盖子均为塑料制品,重量较轻一般为
0.5——1.0kg;但家具中使用的上翻盖均采用普通合页,使用中,经常会出现上盖突然下落,压到使用者的手指,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3]为了解决上盖突然下落的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220475012.6)公开了一种马桶盖金属缓冲铰链,马桶盖金属缓冲铰链的底座上设有缓降机构,缓降机构的两端分别设有马桶座圈固定摇臂和马桶盖固定摇臂,缓降机构是:包括外套及插在外套内的转轴,转轴上依次设有与外套固定连接的螺纹套、密封环,密封环将外套内部分隔出阻尼油腔,位于油腔内的转轴上对称设置有叶片插条和与叶片插条插接固定的叶片。
[0004]这种金属缓冲铰链的虽然可以防止上盖突然下落,但它的正向和反向的阻尼力矩基本相同,上盖不能快速打开,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
【发明内容】
]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正反阻尼力矩不相同,便于正方向转动快速打开,反方向转动阻尼力矩大的缓冲铰链。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铰链,包括固定臂、转动臂和阻尼器,阻尼器包括外壳、端盖、心轴、两片条形的弹性阻尼片、两个叶套和阻尼油,心轴包括转轴和两个中心对称的驱动板,两个叶套中心对称地套在驱动板上;叶套的横截面为门字形,包括顶板、前板和后板;外壳的内腔中包括一对行程档块,心轴驱动板的中部包括过油凹槽,叶套前板的中部包括阻尼油孔,叶套前板两端包括向前突出的突台,突台上包括阻尼片插孔;弹性阻尼片的两端插入到阻尼片插孔中,中部盖住阻尼油孔;叶套后板中部包括过油凹槽,轴驱动板的中部的过油凹槽与后板的过油凹槽相通。
[0007]以上所述的缓冲铰链,叶套顶板的底面包括凹槽,心轴驱动板的顶面嵌入叶套顶板底面的凹槽中;驱动板的前方与叶套前板之间留有间隙,叶套后板贴在驱动板的后面。
[0008]以上所述的缓冲铰链,心轴转轴与外壳行程档块的间隙靠近叶套后板附近最大,靠近叶套前板附近最小。
[0009]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铰链利用弹性阻尼片调节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阻尼力矩,正反阻尼力矩不相同,便于正方向快速打开,反方向转动阻尼力矩大,缓冲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铰链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铰链的右视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铰链的俯视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铰链的立体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铰链的分解图
[0016]图6是图2中的A向剖视图。
[001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铰链的分解剖视图。
[001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的主视图。
[0019]图9是图8中的B向剖视图。
[0020]图10是图8中的C向剖视图。
[002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心轴的主视图。
[0022]图12是图11中的D向剖视图。
[0023]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心轴的俯视图。
[0024]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心轴的立体图。
[0025]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叶套的主视图。
[0026]图16是图15中的E向剖视图。
[0027]图17是图15中的F向剖视图。
[0028]图18是图15中的G向剖视图。
[0029]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叶套的立体图。
[0030]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弹性阻尼片的主视图。
[0031]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0032]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外壳相对于心轴开始反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0033]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外壳相对于心轴反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0034]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外壳相对于心轴反方向转动到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0035]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外壳相对于心轴开始正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0036]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外壳相对于心轴正方向转动的示意图。
[0037]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外壳相对于心轴正方向转动接近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铰链的结构如图1至图20所示,包括固定臂100、转动臂200和阻尼器300。阻尼器外壳I的端轴102安装转动臂200内部的承孔20中,阻尼器心轴3的端轴309安装固定臂100内部的承孔10中。
[0039]阻尼器300包括外壳1、端盖2、心轴3、条形的弹性阻尼片5、两个叶套4和阻尼油L0
[0040]心轴3的主体安装外壳I的内腔中,心轴3包括转轴301和两个中心对称的驱动板302,两个叶套4中心对称地套在驱动板302上。
[0041]叶套4的横截面为门字形,包括顶板401、前板402和后板403。外壳I的内腔中包括一对中心对称的行程档块101,心轴驱动板302的中部有一条过油凹槽303,叶套4前板402的中部有一个扁长的阻尼油孔404,叶套4前板402两端有向前突出的突台405,突台405上有弹性阻尼片的插孔406。弹性阻尼片5的两端插入到插孔406中,弹性阻尼片5的中部盖住阻尼油孔404。
[0042]叶套4后板403中部有一条过油凹槽407,轴驱动板302的中部的过油凹槽303与后板403的过油凹槽407相通。
[0043]叶套4顶板401的底面有一条凹槽408,心轴驱动板302的顶面嵌入叶套4顶板401底面的凹槽408中。驱动板302的前面与叶套前板402之间留有过油的间隙Λ,叶套4后板403紧贴在驱动板302的后面。
[0044]心轴3的转轴301与外壳I行程档块101的间隙δ是逐渐变化的,在靠近叶套4后板403附近δ最大,靠近叶套4前板402附近δ最小。
[0045]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铰链的工作原理如图21至图27所示,
[00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初始状态如图21所示,行程档块101和叶套4将外壳I的内腔分与4个油腔。
[0047]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外壳I相对于心轴开始反方向转动的示意图,当外壳反方向旋转时,行程档块101与叶套4的前板402之间形成高压油腔PA,高压油腔PA中的压力油使弹性阻尼片5压紧阻尼油孔404,高压油腔PA中的压力油通过较大的间隙δ流向低压油腔PB,阻尼器外壳I相对于心轴3转动呈现一定阻力。
[0048]如图23所示,阻尼器外壳I相对于心轴3反方向转动的过程中,间隙δ逐渐减小,高压油腔PA中的压力油通过越来越小的间隙δ流向低压油腔PB,阻尼器外壳I相对于心轴3转动的阻力越来越大。
[0049]如图24所示,阻尼器外壳I相对于心轴3反方向转动到极限位置。
[0050]如图25所示,阻尼器外壳I相对于心轴3开始正方向转动,此时原来的高压油腔PA和低压油腔PB调换了位置,行程档块101与叶套4的后板403之间形成高压油腔PA,高压油腔PA中的压力油使弹性阻尼片5变形打开阻尼油孔404,部分高压阻尼油通过阻尼油孔404流入低压油腔PB,降低了高压油腔PA中的压力,阻尼器外壳I相对于心轴3正方向转动的阻力不大。
[0051]如图26所示,阻尼器外壳I相对于心轴3正方向转动的过程中,高压油腔PA中的压力油通过越来越大的间隙S流向低压油腔PB,阻尼器外壳I相对于心轴3正方向转动的阻力越来越小。
[0052]如图27所示,阻尼器外壳相对于心轴正方向转动到接近极限位置。
[0053]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铰链利用弹性阻尼片调节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阻尼力矩,正反阻尼力矩不相同,便于正方向快速打开,反方向转动阻尼力矩大,缓冲效果好。
【权利要求】
1.一种缓冲铰链,包括固定臂、转动臂和阻尼器,阻尼器包括外壳、端盖、心轴、两个叶套和阻尼油,心轴包括转轴和两个中心对称的驱动板,两个叶套中心对称地套在驱动板上;叶套的横截面为门字形,包括顶板、前板和后板;外壳的内腔中包括一对行程档块,其特征在于,阻尼器包括两片条形的弹性阻尼片,心轴驱动板的中部包括过油凹槽,叶套前板的中部包括阻尼油孔,叶套前板两端包括向前突出的突台,突台上包括阻尼片插孔;弹性阻尼片的两端插入到阻尼片插孔中,中部盖住阻尼油孔;叶套后板中部包括过油凹槽,轴驱动板的中部的过油凹槽与后板的过油凹槽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铰链,其特征在于,叶套顶板的底面包括凹槽,心轴驱动板的顶面嵌入叶套顶板底面的凹槽中;驱动板的前方与叶套前板之间留有间隙,叶套后板贴在驱动板的后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铰链,其特征在于,心轴转轴与外壳行程档块的间隙靠近叶套后板附近最大,靠近叶套前板附近最小。
【文档编号】E05F3/20GK203961575SQ201420347873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赖俭, 曾春菊 申请人:深圳市润昌泰安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