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422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自走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自走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自走式吸尘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自走式吸尘器(现有技术1),具备:侧刷,其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前方的左右两侧;吸入口,其设置于箱体的底部中的左右一对侧刷之间;以及吸引装置,其设置于箱体内,从吸入口将地面上的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引。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自走式吸尘器(现有技术2),具备:喷嘴孔,其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前方的左右两侧;吸入口,其设置于箱体的底部中的左右一对喷嘴孔之间;吸引装置,其设置于箱体内,从吸入口将地面上的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引;以及排气口,其设置于箱体的后部,将被吸入吸引装置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虽然现有技术1的自走式吸尘器构成为通过使一对侧刷旋转而将地面上的尘埃向吸入口收集并用吸引装置吸入,但是侧刷无法到达从地面上立起的墙壁的角落部。因此,无法用侧刷扫出并除去滞留于墙壁的角落部的尘埃。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1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上述问题,现有技术2的自走式吸尘器构成为从一对喷嘴孔向左右前方排出排气的一部分。即,从墙壁侧的喷嘴孔吹出的排气风吹到墙边或墙壁的角落部,由此,位于墙边或角落部的尘埃被吹走而向另一场所移动。然后,移动到另一场所的尘埃被从吸入口吸入而除去。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构成的自走式吸尘器(现有技术3),具有:吸入口及左右一对侧刷,其设置于箱体的底板;第1排气口,其设置于箱体的顶板;以及第2排气口,其设置于箱体的侧板,通过从第2排气口吹出排气风从而将位于墙壁的角落部的尘埃吹到另一场所并用侧刷向吸入口侧收集而吸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8-894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3-2236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2和3的各自走式吸尘器需要在箱体内形成用于向墙边或墙壁的角落部吹出排气风的专用的排气风路,因此存在部件数量增加、结构变得复杂、箱体大型化等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提供部件数量不会增加、结构不会复杂化、箱体不会大型化且附加有气刷功能的自走式吸尘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走式吸尘器,具备:平盘形的箱体;以及设置于该箱体内的集尘部和电动送风机,

上述箱体具有设置于底部的吸入口、第1排气口和设置于外周部的第2排气口,

在上述箱体内,在上述第2排气口与上述电动送风机之间沿着上述箱体的外周部的内面形成有第2排气风路,并且在上述第1排气口与上述电动送风机之间形成有第1排气风路,

上述第2排气口构成为:配置于上述箱体的上述外周部的左右侧部中的至少一方,向前方开口,将来自上述第2排气风路的空气流吹向前方。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自走式吸尘器是在第2排气口与电动送风机之间沿着箱体的外周部的内面形成有第2排气风路的结构,因此能利用箱体的一部分形成将空气流吹向前方的第2排气口与电动送风机之间的第2排气风路。因此,能提供部件数量不会增加、结构不会复杂化、箱体不会大型化且附加有气刷功能的自走式吸尘器。

另外,能利用气刷使尘埃向自走式吸尘器的行进道路前方移动,因此若自走式吸尘器设有侧刷,则能用侧刷将该尘埃在之后的行走时向吸入口引导而高效地集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自走式吸尘器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侧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后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仰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俯视截面图。

图8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另一俯视截面图。

图9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侧视截面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侧视截面图。

图11(A)~图11(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走式吸尘器从墙边向角落部进行清扫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进一步详述本发明。此外,以下的说明在全部方面均为例示,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自走式吸尘器的电构成的框图。另外,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主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侧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后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仰视图。另外,图7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俯视截面图,图8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另一俯视截面图。另外,图9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侧视截面图,图10是图1所示的自走式吸尘器的侧视截面图。

《自走式吸尘器的构成》

如图1~图10所示,实施方式1的自走式吸尘器1具备:平盘形的箱体2;以及设置于该箱体2内的集尘部15和电动送风机115。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箱体2为圆盘形,但不限于此,俯视时的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

箱体2具有设置于底部的吸入口31、第1排气口32以及设置于外周部的第2排气口33。

在箱体2内,在第2排气口33与电动送风机115之间沿着箱体2的外周部后半部分的内面形成有第2排气风路35,并且在第1排气口32与电动送风机115之间形成有第1排气风路34。

第2排气口33构成为:配置于箱体2的外周部的左右侧部中的至少一方,向前方开口,将来自第2排气风路35的空气流吹向前方。此外,此处所说的“前方”是指与自走式吸尘器直行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但也可以不是严格平行的方向,还包括稍微倾斜的方向。

若具体说明,则箱体2包括:构成底部的底板2a;构成顶部的顶板2b;构成外周部的侧板2c;以及由底板2a、顶板2b和侧板2c覆盖的内部结构壁2d。此外,内部结构壁2d是将多个结构构件组合而构成的。

如图6所示,底板2a形成为圆形,安装于内部结构壁2d的下表面。在底板2a的前半部设有:长方形的上述吸入口31;一对圆形孔部21a1,其收纳形成于吸入口31的左右斜前方位置的后述的侧刷10;以及一对开口部2a2,其收纳形成于吸入口31的左右斜后方位置的后述的左右一对驱动轮22L、22R。另外,在底板2a的后半部的左右中间位置设置有收纳后轮26并使其自如旋转的凹部2a3。此外,在图4、图6和图9中,用双点划线记述后轮26向前方转动180°的状态。

如图2所示,箱体2的顶板2b形成为圆形,安装于内部结构壁2d的上表面。顶板2b构成为能由构成其前部的前板部2b1和从中间部涵盖后部而构成的盖部2b2分割。在盖部2b2中的与前板部2b1的边界侧的端部,设置有支撑盖部2b2并使其能打开关闭的未图示的一对铰链部,各铰链部枢接于顶板2b。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侧板2c在被分割为圆弧形的前半部2c1和后半部2c2的状态下分别安装于内部结构壁2d,前半部2c1经由未图示的弹性构件安装于内部结构壁2d,作为缓冲器发挥功能。在前半部2c1的内部设置有检测前半部2c1的碰撞的碰撞传感器14C。而且,在前半部2c1的前方和左右斜前方的3处配置有超声波接收部14A,并且在3处超声波接收部14A之间的2个部位配置有超声波发送部14B。引导信号接收部24和充电用连接部13设置于箱体2的前部表面的能从外部看到的位置。

该自走式吸尘器1具备:旋转刷9;上述侧刷10;具有控制部11的电路基板11S;充电电池12;充电用连接部13;障碍检测部14;上述集尘部15,并且具备:陀螺仪传感器20;动力部21;左右一对驱动轮22L、22R;引导信号接收部24;后轮26。另外,还具备输入部51、存储部61、上述电动送风机115、刷电机119和离子发生器120。

自走式吸尘器1通过一边在设置场所的地面上自动行走一边吸入包含地面(行走面)上的尘埃的空气、排出除去了尘埃的空气,从而对地面进行吸尘。自走式吸尘器1具有自主地避开由障碍检测部14检测出的障碍物而行走,并在吸尘结束时自主地返回未图示的充电座的功能。

另外,在箱体2的底板2a中的前方中央位置和左右的侧刷10的轴心位置分别配置有地面检测传感器18。

自走式吸尘器1在右驱动轮22R和左驱动轮22L向同一方向正向旋转时前进,向配置有中央的超声波接收部14A的前方行走。另外,通过左右的驱动轮22L、22R向同一方向反向旋转而后退,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或者以相互不同的速度旋转而盘转。其中包括仅一个驱动轮停止的情况。例如自走式吸尘器1在通过障碍检测部14的各传感器检测出到达吸尘区域的周缘的情况下,使左右的驱动轮减速后停止。之后,使左右的驱动轮22L、22R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而盘转90°并行进与吸入口31的大小大致相等的距离,然后盘转90°而向与原来的行进道路相反的方向行进。

另外,在行进道路上检测出障碍物的情况下,自走式吸尘器1减速或者停止后盘转而改变方向以避开障碍物,若未检测出该障碍物,则以接近原来的行进道路的延长线的方式盘转而继续行走。另外,在各地面检测传感器18未检测到地面时,一度停止后进行后退和/或盘转而行走以使其不会从台阶等落下。这样,自走式吸尘器1在这个设置场所或者这个期望范围内一边避开障碍物一边自动行走。

在此,前方是指自走式吸尘器1的前进方向(在图2中为沿着纸面的上方),后方是指自走式吸尘器1的后退方向(在图2中为沿着纸面的下方)。

而且,自走式吸尘器1用引导信号接收部24检测从充电座201的引导信号发送部203出射的信号,识别充电座201所在的方向。并且,在吸尘结束的情况下、充电电池12的充电剩余量变少的情况下或者经过了预先确定的清扫作业的期间等情况下,在充电座201所在方向的路径上自主行走而返回充电座201。不过,若存在障碍物,则一边避开该障碍物一边向充电座201的方向移动。

以下说明图1所示的各构成要素。

图1的控制部11是控制自走式吸尘器1的各构成要素的动作的部分,主要通过包括CPU、RAM、I/O控制器、定时器等的微型计算机来实现。控制部11包括控制自走式吸尘器1的行走的行走控制部11a的功能。

包括控制部11的电路基板11S设置于比集尘部15靠前的内部结构壁11d的前部。与此相伴,在箱体2的顶板2b的前板部2b1的前端部设置有释放电路基板11S的热的多个空气孔2b11

CPU基于后述的存储部61所预先保存并展开到RAM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处理,使各硬件有机地动作来执行本发明的清扫功能、行走功能等。

充电电池12是对自走式吸尘器1的各功能要素供应电力的部分,是主要供应用于进行清扫功能和行走控制的电力的部分。例如使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Ni-Cd电池等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12的充电是在使自走式吸尘器1与充电座201对接的状态下使自走式吸尘器1的充电用连接部13与充电座201的充电端子部202接触来进行的。

障碍检测部14、特别是超声波接收部14A和超声波发送部14B是检测自走式吸尘器1在行走中与室内的墙壁或桌子、椅子等障碍物接触或者接近的部分,用于使自走式吸尘器1一边检测墙面或障碍物一边沿着其行走。障碍检测部14使用超声波接收部14A和超声波发送部14B检测向障碍物的接近。也可以代替超声波接收部14A和超声波发送部14B而使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等其它方式的非接触传感器,或者既使用超声波接收部14A和超声波发送部14B又使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等其它方式的非接触传感器。

碰撞传感器14C为了检测自走式吸尘器1在行走时与障碍物的接触而配置于例如箱体2的侧板2c的内部。CPU基于来自碰撞传感器14C的输出信号而知道侧板2c与障碍物发生了碰撞。

各地面检测传感器18检测下行台阶等大的台阶。

CPU基于从障碍检测部14输出的信号来识别障碍物或台阶所在的位置。基于识别出的障碍物或台阶的位置信息,决定避开该障碍物或台阶而接下来应行走的方向。此外,左右的地面检测传感器18在前方的地面检测传感器18没有成功地检测出台阶的情况或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检测下行台阶,防止自走式吸尘器1向下行台阶落下。

陀螺仪传感器20在自走式吸尘器1行走时将行走方向的信息提供给行走控制部11a。

动力部21是通过使自走式吸尘器1左右的驱动轮旋转和停止的驱动电机来实现行走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以可使左右的驱动轮独立地向正反两方向旋转的方式构成驱动电机,从而实现了自走式吸尘器1的前进、后退、盘转、加减速等行走状态。

引导信号接收部24是用于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于箱体2的前方部。引导信号接收部24接收从充电座201的引导信号发送部203出射的位置标识信号(信标)等。

吸入口31、第1排气口32和第2排气口33是分别进行用于清扫的空气的进气和排气的部分。特别是,第2排气口33也是通过从该处空气将吹向前方从而产生将墙边的尘埃向角落部收集且使角落部的尘埃向墙边移动的气刷的部位(参照图11)。此外,关于该内容将在后面具体地描述。

集尘部15是执行收集室内的垃圾或尘土的清扫功能的部分,主要具备未图示的集尘容器15a、过滤器部15b、覆盖集尘容器15a和过滤器部15b的罩部15c。另外,在集尘容器15a中具有通到与吸入口31连通的流入路的流入口15a1和通到与电动送风机115连通的导管部114的排气口15a2

在箱体2的内部,在集尘部15的后方配置有充电电池12和电动送风机115。

电动送风机115在其上部具有与导管部114连接的上方开口状的进气孔,并且在外周部具有第1排气孔115a和第2排气孔115b,电动送风机115以使其轴心朝向垂直方向的状态配置于集尘部15的后方的靠右的位置。电动送风机115从吸入口31吸入空气,将该空气经由流入路引导到集尘容器15a内,产生将集尘后的空气经由导管部114、电动送风机115、第1排气风路34和第2排气风路35从第1排气口32和第2排气口33向外部释放的气流。

在箱体2的内部,电动送风机115的第1排气孔115a经由第1排气风路34与第1排气口32连通,电动送风机115的第2排气孔115b经由第2排气风路35与第2排气口33连通。

第2排气风路35由箱体2的外周部后半部分的内面即侧板2c的后半部2c2的内面和沿着该内面设置的肋形成。此外,肋是构成箱体2的内部结构壁2d的肋2d1、2d2或设置于顶板2c的下表面的肋等。另外,第2排气口33通过将侧板2c的后半部2c2的右侧端部2c21设为开放端而形成为纵长的形状。另一方面,侧板2c的后半部2c2的左侧端部2c22以L形折弯,具有间隙地重叠到侧板2c的前半部2c1的左侧端部的内侧。

这样,第2排气口33在侧板2c的前半部2c1与后半部2c2的边界附近配置于后半部2c2。与此相伴,如图3、图4和图8所示,在侧板2c的前半部2c1的右侧端部中的与第2排气口3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凹部2c11。通过该凹部2c11使第2排气口33不会被前半部2c1的右侧端部堵塞地向前方开口。此外,凹部2c11是随着往前方而变浅的形状。

如图3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第2排气口33配置于箱体2的厚度方向的下部,因此第2排气口33离地面近。由此,能对地面吹出与地面平行且离地面近的空气流。其结果是,能抑制尘埃从地面上向上方飞扬,并且用少量风量也能高效地将尘埃吹向前方。

另一方面,第1排气口32形成于侧板2c的后半部2c2中的后部靠左的位置。并且,箱体2内的第1排气口32与电动送风机155的第1排气孔115a之间的空间成为第1排气风路34。在该第1排气风路34中设置有离子发生器120,因此在从第1排气口32向外部释放的空气流中包含由离子发生器120产生的离子。

在吸入口31内设置有绕与底面平行的轴心旋转的旋转刷9,在吸入口3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绕垂直的旋转轴心旋转的侧刷10。旋转刷9是通过在作为旋转轴的滚轮的外周面以螺旋状植设刷或叶片而形成的。侧刷10是通过在旋转轴的下端以辐射状设置刷束而形成的。此外,旋转刷9的旋转轴和一对侧刷10的旋转轴枢接于箱体2的底板2a的一部分,并且与设置于其附近的刷电机119经由包括滑轮和带等的动力传递机构连结。这为一例,也可以设置使侧刷10旋转的专用的驱动电机。

本发明的吸尘机构包括以上说明的集尘部15、旋转刷9、侧刷10、刷电机119、电动送风机115。吸尘机构通过旋转刷9的旋转将地面等行走面上的尘埃向吸入口31内取入,与此相应地从吸入口31吸进空气而将被吸引到集尘部15的集尘容器15a的尘埃取入。

如图7、图8和图10中的箭头A和B所示,被吸引的空气经过配置于集尘容器15a的过滤器15b而流入导管部114。此外,在图7中,集尘部15以拆下了罩15c和过滤器15b的状态示出。

流入到导管部114的空气从电动送风机115的上方开口部向内部流入,如图2和图7中的箭头C和D所示,从电动送风机115的第1排气孔115a经过第1排气风路34而从第1排气口32向外部释放,且从电动送风机115的第2排气孔115b经过第2排气风路35而从第2排气口33向外部释放。此外,从第1排气口32释放的空气的风量与从第2排气口33释放的空气的风量的比率是任意的,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设定为大致1:1。

输入部51是用户指示输入自走式吸尘器1的动作的部分,作为操作面板或者操作按钮设置于自走式吸尘器1的箱体2的表面。

而且,与设置于上述吸尘器主体的操作面板或操作按钮独立地设有遥控器单元,该遥控器单元也相当于输入部51。当按下设置于该遥控器单元的操作按钮时,从遥控器单元发出红外线或无线电波信号,通过无线通信进行动作的指示输入。

输入部51包括主电源开关52M、电源开关52S和启动开关53。主电源开关52M是将从充电电池12向控制部11等的供电以电路的方式接通/关断的开关。电源开关52S是将自走式吸尘器1的电源接通/关断的开关。启动开关53是使清扫作业开始的开关。作为输入部51,还设有其它开关(例如充电请求开关、运转模式开关、定时器开关)。当作为输入部51的遥控器收到来自用户的指示时,控制部11响应该指示,例如控制动力部21而向用户指示的方向行走或者使行走停止。

存储部61是存储为了实现自走式吸尘器1的各种功能所需的信息或控制程序的部分,使用闪存等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元件或硬盘等存储介质。

存储部61例如保存表示充电电池12的剩余电量等状态的电池信息62、自走式吸尘器1的行走路径的履历、表示当前位置和方向的位置信息63、表示自走式吸尘器1的动作模式的动作模式信息71。动作模式信息71保存运转模式72、待机模式73和休眠模式74。运转模式72是表示处于清扫作业中的数据。待机模式73是表示自走式吸尘器的状态是能响应启动开关53而开始吸尘的待机模式的数据。休眠模式74是表示处于节电状态的休眠模式的数据。

充电座201具备充电端子部202和引导信号发送部203。通过使充电座201的充电端子部202与自走式吸尘器1的充电用连接部13电接触,自走式吸尘器1接受来自充电座201的电力供应,自走式吸尘器1的充电电池12被充电。引导信号发送部203包括生成信标信号的信号生成电路和辐射所生成的信号的LED。

《自走式吸尘器的行走控制》

图11(A)~图11(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自走式吸尘器从墙边向角落部进行清扫的状态的说明图。

通常,充电座201设置于墙边,自走式吸尘器1从墙边的充电座201出发。即,当启动开关53接通时,行走控制部11a使动力部21的驱动电机旋转而开始行走。另外,控制部11使电动送风机115和刷电机119旋转而开始清扫作业。另外,各超声波接收部14A和各超声波发送部14B工作。

此外,在此,参照图11来说明作为自走式吸尘器1的行走模式的一例的之字形行走。

当开始行走时,如图11(A)所示,行走控制部11a使自走式吸尘器1从充电座201以一边向右侧观看壁面W1一边沿着壁面W1的方式向箭头X方向(X轴方向)行走。在此期间,从箱体2的右侧的第2排气口33吹出的空气流F1如气刷那样起作用而将墙边的尘埃Q吹向前方,并且左右一对侧刷10相互反向旋转而将周围的尘埃Q向吸入口31收集。

此时,空气流F1被吹到包括右侧的侧刷10的旋转范围R(虚线的范围内)的前方的区域。这样,能将穿过侧刷10的尘埃Q吹向侧刷10的前方,因此能利用侧刷10更可靠地将尘埃Q向吸入口31侧扫拢而除去。即,能利用侧刷10减少扫拢残余。

并且,移动至障碍检测部14的前方的超声波接收部14A检测出前方的壁面W2为止。基于由右侧的超声波接收部14A进行的检测来进行沿着壁面W1的行走。行走控制部11a将沿着壁面W1直行时的方向作为判断之字形行走的开始地点和结束地点这方面的标准坐标轴即X轴方向。一边沿着壁面W1行走,行走控制部11a一边基于来自陀螺仪传感器20和左右的驱动轮22L、22R的转速的信息逐次算出X轴方向以及与X轴方向成直角的Y方向的位置。并且,将行走的位置的履历逐次记录到位置信息63中。

如图11(B)所示,当前方的超声波接收部14A检测出作为行走方向前方的障碍物的壁面W2时,行走控制部11a使自走式吸尘器1在其跟前的地点向左侧(从上方观看时的逆时针方向)盘转90°。此时,被扫到壁面W1与壁面W2之间的角落部K的尘埃Q由于空气流F1碰到前方的壁面W2而沿着该壁面W2移动,因此尘埃Q从角落部K被除去。另外,此时,为了仔细地对角落部K进行吸尘,既可以设为在向逆时针方向盘转90°后向相反的方向盘转,并再次向逆时针方向盘转,也可以将上述动作反复多次(例如2~5次)。

在如上所述盘转后,行走控制部11a使自走式吸尘器1以一边向右侧观看壁面W2一边沿着壁面W2的方式向箭头Y方向(Y轴方向)行走。在此期间也利用空气流F1将墙边的尘埃Q吹向前方。并且,例如在行进了自走式吸尘器1的直径程度的距离后,如图11(C)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使自走式吸尘器1向逆时针方向盘转90°,之后使其前进,这样一边反复直行和盘转一边按之字形行走。或者如图11(C)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使自走式吸尘器1沿着壁面W2行走,当接近与壁面W2以直角相交的未图示的壁面时,向逆时针方向盘转90°,在沿着该墙边行进了自走式吸尘器1的直径程度的距离后,使自走式吸尘器1向逆时针方向盘转90°,之后使其前进,这样一边反复直行和盘转一边按之字形行走。此外,在任一种情况下,90°的盘转向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分别交替进行各2次。由此,自走式吸尘器1按之字形行走。

在行走模式为墙边行走的情况下,自走式吸尘器1沿着壁面持续行走,将房间的各角落部的尘埃用气刷除去,用侧刷10将尘埃向吸入口31收集而集尘到集尘部15。

并且,当房间的吸尘结束时,自走式吸尘器1向充电座201返回。此时,自走式吸尘器1从前部向充电座201返回,设置于自走式吸尘器1的底板2a的前部的一对充电用连接部13与充电座201的充电端子部202接触,充电电池12被充电。

此外,自走式吸尘器1也可以构成为使内部结构左右反转而一边从左侧吹出空气流,一边清扫墙边和角落部。或者也可以是从左右两侧吹出空气流的结构。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由箱体2的侧板2c的后半部2c2和设置于内部结构壁2d的肋2d1、2d2等形成第2排气风路35的情况,但也可以在设置于内部结构壁2d的各种部件与侧板2c的后半部2c2之间形成间隙来形成第2排气风路。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电动送风机115的输出是固定的,因此来自第2排气口33的空气流F1的风量也是固定的。

因此,在实施方式3中,可以是,当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在自走式吸尘器1中,前方的超声波接收部14A在检测到前方的壁面W2时,使电动送风机115的输出比通常水平增加(例如1.3~1.5倍),与此相伴,使从第2排气口33吹出的空气流F2的风量增加。由此,能提高对易于滞留尘埃Q的角落部K的清扫力。此外,若前方的超声波接收部14A不再检测到壁面,则使电动送风机115的输出回到通常水平。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是在自走式吸尘器1在墙边以外行走时也从第2排气口33吹出空气流的构成。

因此,在实施方式4中,可以是,例如在第1排气风路34和第2排气风路35中分别设置电磁阀,在墙边行走时仅打开第2排气风路35的电磁阀而使全部排气从第2排气口33吹出,在墙边以外行走时仅打开第1排气风路34的电磁阀而使全部排气从第1排气口32吹出。

由此,能不使电动送风机115的输出增加地提高对角落部的清扫力,并且在墙边以外行走时能使得空气流不会吹到地面而致使地面上的尘埃扩散。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电动送风机115的排气孔设为1处,将能向2个方向切换排气的切换阀设置于排气孔,将第1排气风路和第2排气风路连接到切换阀的2处出口,用切换阀向第1排气风路或者第2排气风路输送空气。

(总结)

本发明的自走式吸尘器具备:平盘形的箱体;以及设置于该箱体内的集尘部和电动送风机,

上述箱体具有设置于底部的吸入口、第1排气口和设置于外周部的第2排气口,

在上述箱体内,在上述第2排气口与上述电动送风机之间沿着上述箱体的外周部的内面形成有第2排气风路,并且在上述第1排气口与上述电动送风机之间形成有第1排气风路,

上述第2排气口构成为:配置于上述箱体的上述外周部的左右侧部中的至少一方,向前方开口,将来自上述第2排气风路的空气流吹向前方。

本发明的自走式吸尘器也可以如下构成。

(1)上述第2排气风路可以由上述箱体的外周部的内面和沿着该内面设置的肋形成。

这样,能利用包含肋的箱体容易地形成第2排气风路。

(2)可以是,还具备从上述箱体的底部突出并能旋转的侧刷,从上述第2排气口向上述侧刷的旋转范围内吹出空气流。

这样,即使存在穿过侧刷的尘埃,也能将该尘埃吹向侧刷的前方,因此能利用侧刷更可靠地将尘埃向吸入口侧扫拢而除去。此外,此处所说的旋转范围是指刷前端旋转而描画的圆的内侧区域。

(3)可以是,上述箱体的上述外周部被分割为前半部和后半部,

上述第2排气口在上述外周部的上述前半部与上述后半部的边界附近配置于上述后半部。

这样,能使箱体的外周部的前半部作为缓冲器发挥功能,并且能将上述边界附近的后半部的端部设为开放端而作为第2排气口,因此是优选的。此外,前半部和后半部既可以均等地分割,也可以不均等地分割。

(4)可以是,上述箱体形成为圆盘形,并且在上述边界附近的上述前半部的与上述第2排气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凹部。

这样,圆盘形的箱体的与上述边界附近相切的切线的方向与行进方向(前方)一致,因此作为从第2排气口将空气流吹向前方的结构是合适的。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前半部设置凹部,无需使前半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后半部的曲率半径以不妨碍从第2排气口吹向前方的空气流。因而,能将外周部设计成在俯视时没有大的台阶的连续的大致圆形。

此外,应认为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均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2 箱体

2a 底板(底部)

2b 顶板(顶部)

2c 侧板(外周部)

2c1 前半部

2c2 后半部

2c11 凹部

2d1、2d2

10 侧刷

15 集尘部

31 吸入口

32 第1排气口

33 第2排气口

34 第1排气风路

35 第2排气风路

115 电动送风机

F1、F2 空气流

R 旋转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