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供水控制方法、精准供水控制系统及烹饪器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8755发布日期:2018-06-26 09:2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精准供水控制方法、一种精准供水控制系统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传统饭煲米水比由用户凭经验粗放式添加,对于缺少煮饭经验的用户,越发随意。但合适的米水比是煮饭的核心要素。如果使用免洗米,配合定量进水系统,是可以实现科学米水比的,但目前市场接受度不高,如按传统方式水洗米后,米中水有残留,且多少不一,进水系统如还是以原定比例进水,就又不准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精准供水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精准供水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精准供水控制方法,用于烹饪器具,包括:步骤S102,接收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步骤S104,接收输入米重;步骤S110,根据预设米水比、输入米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步骤S112,开启烹饪器具的进水系统;步骤S128,在达到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通过接收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即称量)和输入米重,可参照预设米水比计算出需继续添入的水量,并将之作为进水量,控制进水系统向烹饪器具内加入与进水量相符合的水,从而保证了烹饪时米水比符合预设值,确保烹饪质量。由于米水混合物中已含水分,即使根据预设米水比计算出需水量并按量加水,也会造成水量过多,影响米饭口感,将米水混合物中包含的水量纳入进水量计算之中,可以使计算结果更准确;此外,通过控制进水系统实现自动进水,避免了人工进水存在的误差,既进一步保证了精确控制供水量,又减少了用户加水和调整水量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S110包括:步骤S1102,根据称量和输入米重计算内锅中的现有水量;步骤S1104,根据预设米水比和输入米重计算需水量;步骤S1106,根据需水量和现有水量计算进水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进水量的一种计算方法,将计算步骤细化为计算现有水量、需水量和进水量,首先用米水混合物的称量减去输入米重得到现有水量,并用输入米重除以预设米水比得到需水量,然后用需水量减去现有水量即得所需的进水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步骤S1108,根据输入米重和需水量计算米水总重。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需水量和输入米重相加可得到米水总重,可用于后续其他步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S110包括:步骤S1110,根据预设米水比和输入米重计算米水总重;步骤S1112,根据米水总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进水量的另一种计算方法,将计算步骤细化为先计算米水总重,再用米水总重减去称量即得进水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米水混合物是经过清洗和沥水后得到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米经清洗后沥水再放入烹饪器具中,一方面可以沥去污水,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初始状态下已有水量不超出需水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步骤S112之后,步骤S128之前还包括:步骤S114,每隔预设时长接收一次进水信号,作为实时进水量;步骤S116,判断实时进水量是否等于进水量,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转到步骤S128,为否时转到步骤S118。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每隔预设时长获得一次实时进水量,并在其等于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可以完成自动定量供水,避免了人工进水存在的误差,既进一步保证了精确控制供水量,又减少了用户加水和调整水量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步骤S116之后,步骤S128之前还包括:步骤S118,接收称重信号,作为实时称量;步骤S120,判断实时称量是否小于米水总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转到步骤S122,为否时转到步骤S124;步骤S122,使进水系统继续运行,并转到步骤S118;步骤S124,判断实时称量是否等于米水总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转到步骤S128,为否时转到步骤S126;步骤S126,关闭进水系统,停止接收进水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转到步骤S118。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得实时称量,并将实时称量与计算的米水总重进行比较,可以检测实时进水情况,以便在进水超量时及时关闭进水系统并报警,报警后继续检测实时称量,可以实现跟踪检测,若始终供水过量,则持续报警,若供水正常,则不再报警。通过检测实时进水量已经可以完成定量供水,在此基础上检测实时称量,并在进水超量时报警,可以实现两方同时检测进水情况,避免了实时进水量检测出现故障时造成的供水过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报警后不再接收进水信号,一方面可以避免接收称重信号的负荷过重,另一方面,由称重信号代替存在故障可能的进水信号,完成精准供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步骤S110之前还包括:步骤S106,接收烹饪信息;步骤S108,根据烹饪信息选择相应的预设米水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烹饪信息,并对应不同的预设米水比,可以适应不同的烹饪情况,扩大了产品的适应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精准供水控制系统,用于烹饪器具,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输入米重;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输入米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开启进水系统;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达到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通过设置接收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即称量)的第一接收单元和输入米重的第二接收单元,可由计算单元参照预设米水比计算出需继续添入的水量,并将之作为进水量,并由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控制进水系统向烹饪器具内加入与进水量相符合的水,从而保证了烹饪时米水比符合预设值,确保烹饪质量。由于米水混合物中已含水分,即使根据预设米水比计算出需水量并按量加水,也会造成水量过多,影响米饭口感,将米水混合物中包含的水量纳入进水量计算之中,可以使计算结果更准确;此外,通过控制进水系统实现自动进水,避免了人工进水的误差,既进一步保证了精确控制供水量,又减少了用户加水和调整水量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计算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称量和输入米重计算内锅中的现有水量;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和输入米重计算需水量;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需水量和现有水量计算进水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进水量的一种计算方案,将计算单元细化为计算现有水量的第一计算单元、计算需水量的第二计算单元,以及计算进水量的第三计算单元,首先,第一计算单元利用米水混合物的称量减去输入米重得到现有水量,第二计算单元用输入米重除以预设米水比得到需水量,然后第三计算单元用需水量减去现有水量即得所需的进水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计算单元还包括: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输入米重和需水量计算米水总重。

在该实施例中,第四计算单元将需水量和输入米重相加得到米水总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计算单元包括:第五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和输入米重计算米水总重;第六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米水总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进水量的另一种计算方案,将计算单元细化为计算米水总重的第五计算单元,和用米水总重减去称量得到进水量的第六计算单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米水混合物是经过清洗和沥水后得到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米经清洗后沥水再放入烹饪器具中,一方面可以沥去污水,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初始状态下已有水量不超出需水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每隔预设时长接收一次进水信号,作为实时进水量;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实时进水量是否等于进水量,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激活第二控制单元,为否时激活第一接收单元。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接收单元每隔预设时长获得一次实时进水量,第一判断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在实时进水量等于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可以完成自动定量供水,避免了人工进水存在的误差,既进一步保证了精确控制供水量,又减少了用户加水和调整水量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称重信号,作为实时称量;精准供水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称量或实时称量是否小于米水总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激活第三控制单元,为否时激活第三判断单元;第三控制单元,用于使进水系统继续运行,并激活第一接收单元;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实时称量是否等于米水总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激活第二控制单元,为否时激活第四控制单元;第四控制单元,用于关闭进水系统,停止接收进水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激活第一接收单元。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接收单元获得实时称量,第二判断单元将实时称量与计算的米水总重进行比较,可以检测实时进水情况,以便第三控制单元在进水超量时及时关闭进水系统并报警,报警后第一接收单元继续检测实时称量,可以实现跟踪检测,若始终供水过量,则持续报警,若供水正常,则不再报警。通过检测实时进水量已经可以完成定量供水,在此基础上检测实时称量,并在进水超量时报警,可以实现两方同时检测进水情况,避免了实时进水量检测装置或第三接收单元出现故障时造成的供水过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报警后第三接收单元不再接收进水信号,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称重信号的负荷过重,另一方面,由称重信号代替存在故障可能的进水信号,完成精准供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烹饪信息;选择单元,用于根据烹饪信息选择相应的预设米水比。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四接收单元接收设定的烹饪信息,选择单元对应选择不同的预设米水比,可以适应不同的烹饪情况,扩大了产品的适应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锅和内锅,内锅位于外锅中;称重传感器,与内锅相接触,用于在检测到内锅的总重量发生变化时测量内锅中的米水混合物的重量,并发出称重信号;操作面板,位于外锅的外壁上,用于输入米重;进水系统,包括水箱、水泵和相应进水管路,用于将水送入内锅中;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其中,精准供水控制系统与称重传感器、操作面板和水泵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采用了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并设置相应的称重传感器、操作面板和进水系统,可根据不同的烹饪需求实现自动定量供水,达到精准米水比,提高了用户体验。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设置进米装置和洗米装置,可提高烹饪过程自动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水系统还包括水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水箱中的水量;报警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报警;水位检测器和报警装置与精准供水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水位检测器可检测水箱中的剩余水量,用初始水量减去实时的剩余水量可得到输入内锅的水量,有助于实现按量进水,与第一接收单元等配合使用,可进一步保证进水过程的控制可靠,降低超量进水的概率。通过设置报警装置,可接收进水超量时第三控制单元发出的报警信号并报警。进一步地,若用户排出多余水量时排水不足,实时称量仍会大于米水总重,继续发出报警信号,使得报警装置继续报警,直到实时称量小于或等于米水总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米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信号接收装置,可将烹饪器具与智能设备相连接,用户在智能设备上输入烹饪信息和输入米重即可。具体地,智能设备为手机或电脑,并通过应用程序或微信公众号完成输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锅的顶部沿径向向外延伸有锅缘;称重传感器位于锅缘的底面;称重传感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沿内锅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内锅的顶部延伸出锅缘,并将称重传感器设置在锅缘的底面,可有效称重。由于内锅底部常设有加热组件,因而称重传感器不便设置并可能造成损坏,将之设置在锅缘底部,在保证称重有效的情况下还可保护称重传感器,延长了使用寿命。称重传感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数量为多个时,其沿内锅的周向均匀分布,可保证受力均匀,提高了称量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三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仰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锅仰视图。

其中,图13至图1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烹饪器具,12内锅,122锅缘,14称重传感器,16进水系统,162水箱,164水泵,166水位检测器,168喷淋头,18控制板,182防溢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2,接收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

步骤S104,接收输入米重;

步骤S110,根据预设米水比、输入米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

步骤S112,开启烹饪器具的进水系统;

步骤S128,在达到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精准供水控制方法,通过接收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即称量)和输入米重,可参照预设米水比计算出需继续添入的水量,并将之作为进水量,控制进水系统向烹饪器具内加入与进水量相符合的水,从而保证了烹饪时米水比符合预设值,确保烹饪质量。由于米水混合物中已经包含水分,即使根据预设米水比计算出需水量并按量加水,也会造成水量过多,影响米饭的口感,将米水混合物中包含的水量纳入进水量计算之中,可以使计算结果更准确;此外,通过控制进水系统实现自动进水,避免了人工进水存在的误差,既进一步保证了精确控制供水量,又减少了用户加水和调整水量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具体地,关于输入米重,当烹饪器具带有进米装置和洗米装置时,输入米重由用户设定,烹饪器具按输入值进米并清洗;当烹饪器具没有进米装置时,用户手动加米,并输入所加的米重,为保证输入准确,可附带通用量具,如一杯对应150克米的量杯,用户输入所加的杯数,系统换算为输入米重。关于称量,则是米水混合物放入烹饪器具锅体中后,称重传感器检测到重量,用测得的重量减去预设的锅体重量得到称量。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10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S1102,根据称量M1和输入米重m计算内锅中的现有水量L1,其中L1=M1-m;

步骤S1104,根据预设米水比n和输入米重m计算需水量L2,其中L2=m/n;

步骤S1106,根据需水量L2和现有水量L1计算进水量L,其中L=L2-L1。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进水量的一种计算方法,将计算步骤细化为计算现有水量L1、需水量L2和进水量L,首先用米水混合物的称量M1减去输入米重m得到现有水量L1,并用输入米重m除以预设米水比n得到需水量L2,然后用需水量L2减去现有水量L1即得所需的进水量L。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10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S1110,根据预设米水比n和输入米重m计算米水总重M;

步骤S1112,根据米水总重M和称量M1计算进水量L,其中L=M-M1。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进水量的另一种计算方法,将计算步骤细化为先计算米水总重M,再用米水总重M减去称量M1即得进水量L。具体地,米水总重M可按公式M=(1+1/n)*m计算,其中n为预设米水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米水混合物是经过清洗和沥水后得到的。

在该实施例中,米经清洗后沥水再放入烹饪器具中,一方面可以沥去污水,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初始状态下已有水量不超出需水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步骤S112之后,步骤S128之前还包括:

步骤S114,每隔预设时长接收一次进水信号,作为实时进水量;

步骤S116,判断实时进水量是否等于进水量,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转到步骤S128,为否时转到步骤S11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每个预设时长获得一次实时进水量,并在其等于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可以完成自动定量供水,避免了人工进水存在的误差,既进一步保证了精确控制供水量,又减少了用户加水和调整水量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具体地,预设时长设置为0.5s。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步骤S116之后,步骤S128之前还包括:

步骤S118,接收称重信号,作为实时称量;

步骤S120,判断实时称量是否小于米水总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转到步骤S122,为否时转到步骤S124;

步骤S122,使进水系统继续运行,并转到步骤S118;

步骤S124,判断实时称量是否等于米水总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转到步骤S128,为否时转到步骤S126;

步骤S126,关闭进水系统,停止接收进水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转到步骤S11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获得实时称量,并将实时称量与计算的米水总重进行比较,可以检测实时进水情况,以便在进水超量时及时关闭进水系统并报警,报警后继续检测实时称量,可以实现跟踪检测,若始终供水过量,则持续报警,若供水正常,则不再报警。通过检测实时进水量已经可以完成定量供水,在此基础上检测实时称量,并在进水超量时报警,可以实现两方同时检测进水情况,避免了实时进水量检测出现故障时造成的供水过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报警后不再接收进水信号,一方面可以避免接收称重信号的负荷过重,另一方面,由称重信号代替存在故障可能的进水信号,完成精准供水。当步骤S110如图2所示分为步骤S1102、S1104和S1106时,步骤S1108位于步骤S116之后,步骤S120之前。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步骤S110之前还包括:

步骤S106,接收烹饪信息;

步骤S108,根据烹饪信息选择相应的预设米水比。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定烹饪信息,并对应不同的预设米水比,可以适应不同的烹饪情况,扩大了产品的适应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米种,类型,口感。

在该实施例中,将烹饪信息细化为米种、类型和口感,对于不同的米种,吸水能力各不相同,需水量也就不同,烹饪的类型和用户偏好的口感也会影响需水量,通过设定这些烹饪信息,可以使预设米水比满足不同需求。进一步地,烹饪信息可与输入米重一起输入。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米种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小米,粳米,籼米,香米,糯米;类型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粥,稀饭,米饭;口感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韧劲,适中,软糯。

在该实施例中,对烹饪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细化,米种中包含了日常烹饪常用的米种,类型则根据需水量的不同分为稀饭、粥和米饭,口感上,为适应不同偏好和需要,按需水量由少到多分为韧劲、适中和软糯,从而保证了预设米水比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扩大了适应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根据烹饪器具是否带有进米装置和洗米装置,本发明主要列举了其中的三个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一:

当烹饪器具带有进米装置和洗米装置时,可由用户设置输入米重,进米装置按照输入米重进米,并在洗米装置中洗米、沥水,经过清洗沥水的米水混合物下入到内锅中,精准供水控制系统运行。具体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S202,接收烹饪器具内清洗沥水后的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M1;

步骤S204,接收输入米重m;

步骤S206,接收烹饪信息;

步骤S208,根据烹饪信息选择相应的预设米水比n;

步骤S210,根据L=(1+1/n)*m-M1和M=(1+1/n)*m计算进水量L和米水总重M;

步骤S212,开启烹饪器具的进水系统;

步骤S214,每隔0.5s接收一次进水信号,作为实时进水量L3;

步骤S216,判断是否满足L3=L,若是,转到步骤S228,若否,转到步骤S218;

步骤S218,接收称重信号,作为实时称量M2;

步骤S220,判断是否满足M2<M,若是,转到步骤S222,若否,转到步骤S224;

步骤S222,使进水系统继续运行,并转到步骤S218;

步骤S224,判断是否满足M2=M,若是,转到步骤S228,若否,转到步骤S226;

步骤S226,关闭进水系统,停止接收进水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转到步骤S218;

步骤S228,关闭进水系统。

具体实施例二:

当烹饪器具带有洗米装置,不带有进米装置时,需用户手动进米,此时可配备通用量具,如一杯对应150克米的量杯,用户输入所加的杯数,系统换算为输入米重,其余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

具体实施例三:

当烹饪器具不带有进米装置和洗米装置时,由用户将洗净并沥水的米水混合物放入,此时难以避免会有用户不沥水而直接倒入过多水的情况,因而需要在称重并计算出进水量后先进行一次判断。具体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302,接收烹饪器具内清洗沥水后的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M1;

步骤S304,接收输入米重m;

步骤S306,接收烹饪信息;

步骤S308,根据烹饪信息选择相应的预设米水比n;

步骤S310,根据L=(1+1/n)*m-M1和M=(1+1/n)*m计算进水量L和米水总重M;

步骤S312,判断是否满足M1<M,若是,转到步骤S316,若否,转到步骤S314;

步骤S314,判断是否满足M1=M,若是,转到步骤S332,若否,转到步骤S330;

步骤S316,开启烹饪器具的进水系统;

步骤S318,每隔0.5s接收一次进水信号,作为实时进水量L3;

步骤S320,判断是否满足L3=L,若是,转到步骤S332,若否,转到步骤S322;

步骤S322,接收称重信号,作为实时称量M2;

步骤S324,判断是否满足M2<M,若是,转到步骤S326,若否,转到步骤S328;

步骤S326,使进水系统继续运行,并转到步骤S322;

步骤S328,判断是否满足M2=M,若是,转到步骤S332,若否,转到步骤S330;

步骤S330,关闭进水系统,停止接收进水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转到步骤S322;

步骤S332,关闭进水系统。

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准供水控制系统100,用于烹饪器具,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02,用于接收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

第二接收单元104,用于接收输入米重;

计算单元106,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输入米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

第一控制单元108,用于开启进水系统;

第二控制单元110,用于在达到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通过设置接收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即称量)的第一接收单元102和输入米重的第二接收单元104,可由计算单元106参照预设米水比计算出需继续添入的水量,并将之作为进水量,并由第一控制单元108和第二控制单元110控制进水系统向烹饪器具内加入与进水量相符合的水,从而保证了烹饪时米水比符合预设值,确保烹饪质量。由于米水混合物中已经包含水分,即使根据预设米水比计算出需水量并按量加水,也会造成水量过多,影响米饭的口感,将米水混合物中包含的水量纳入进水量计算之中,可以使计算结果更准确;此外,通过控制进水系统实现自动进水,避免了人工进水存在的误差,既进一步保证了精确控制供水量,又减少了用户加水和调整水量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具体地,第一接收单元102和第二接收单元104可为同一接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108和第二控制单元110亦如是。关于输入米重,当烹饪器具带有进米装置和洗米装置时,输入米重由用户设定,烹饪器具按输入值进米并清洗;当烹饪器具没有自动投米装置时,用户手动加米,并输入所加的米重,为保证输入准确,可附带通用量具,如一杯对应150克米的量杯,用户输入所加的杯数,系统换算为输入米重。关于称量,则是米水混合物放入烹饪器具锅体中后,称重传感器检测到重量,用测得的重量减去预设的锅体重量得到称量。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准供水控制系统200,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202,用于接收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

第二接收单元204,用于接收输入米重;

计算单元206,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输入米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具体包括第一计算单元2062,用于根据称量和输入米重计算内锅中的现有水量,第二计算单元2064,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和输入米重计算需水量,第三计算单元2066,用于根据需水量和现有水量计算进水量;

第一控制单元208,用于开启进水系统;

第二控制单元210,用于在达到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进水量的一种计算方案,将计算单元206细化为计算现有水量的第一计算单元2062、计算需水量的第二计算单元2064,以及计算进水量的第三计算单元2066,首先,第一计算单元2062利用米水混合物的称量减去输入米重得到现有水量,第二计算单元2064用输入米重除以预设米水比得到需水量,然后第三计算单元2066用需水量减去现有水量即得所需的进水量。具体地,第一计算单元2062、第二计算单元2064和第三计算单元2066可为同一计算单元206。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准供水控制系统300,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302,用于接收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

第二接收单元304,用于接收输入米重;

计算单元306,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输入米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具体包括第五计算单元3062,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和输入米重计算米水总重,第六计算单元3064,用于根据米水总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

第一控制单元308,用于开启进水系统;

第二控制单元310,用于在达到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进水量的另一种计算方案,将计算单元306细化为计算米水总重的第五计算单元3062,和用米水总重减去称量得到进水量的第六计算单元3064。具体地,第五计算单元3062可按公式(1+1/n)*m计算,其中n为预设米水比,m为输入米重。第五计算单元3062和第六计算单元3064可为同一计算单元30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米水混合物是经过清洗和沥水后得到的。

在该实施例中,米经清洗后沥水再放入烹饪器具中,一方面可以沥去污水,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初始状态下已有水量不超出需水量。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准供水控制系统400,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402,用于接收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

第二接收单元404,用于接收输入米重;

计算单元408,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输入米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

第一控制单元410,用于开启进水系统;

第三接收单元406,用于每隔预设时长接收一次进水信号,作为实时进水量;

第一判断单元414,用于判断实时进水量是否等于进水量,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激活第二控制单元414,为否时激活第一接收单元402;

第二控制单元412,用于在达到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接收单元406每隔预设时长获得一次实时进水量,第一判断单元414和第二控制单元412在实时进水量等于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可以完成自动定量供水,避免了人工进水存在的误差,既进一步保证了精确控制供水量,又减少了用户加水和调整水量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具体地,第一接收单元402、第二接收单元404和第三接收单元406可为同一接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410和第二控制单元412可为同一控制单元。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准供水控制系统500,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502,用于接收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或实时称量;

第二接收单元504,用于接收输入米重;

计算单元508,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输入米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

第一控制单元510,用于开启进水系统;

第三接收单元506,用于每隔预设时长接收一次进水信号,作为实时进水量;

第一判断单元518,用于判断实时进水量是否等于进水量,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激活第二控制单元512,为否时激活第一接收单元502;

第二判断单元520,用于判断实时称量是否小于米水总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激活第三控制单元514,为否时激活第三判断单元522;

第三控制单元514,用于使进水系统继续运行,并激活第一接收单元502;

第三判断单元522,用于判断实时称量是否等于米水总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激活第二控制单元512,为否时激活第四控制单元516;

第四控制单元516,用于关闭进水系统,停止接收进水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激活第一接收单元502;

第二控制单元512,用于在达到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收单502获得实时称量,第二判断单元520将实时称量与计算的米水总重进行比较,可以检测实时进水情况,以便第三控制单元514在进水超量时及时关闭进水系统并报警,报警后第一接收单元502继续检测实时称量,可以实现跟踪检测,若始终供水过量,则持续报警,若供水正常,则不再报警。通过检测实时进水量已经可以完成定量供水,在此基础上检测实时称量,并在进水超量时报警,可以实现两方同时检测进水情况,避免了实时进水量检测装置或第三接收单元出现故障时造成的供水过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报警后第三接收单元506不再接收进水信号,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接收单元502接收称重信号的负荷过重,另一方面,由称重信号代替存在故障可能的进水信号,完成精准供水。当计算单元508分为第一计算单元、第二计算单元和第三计算单元时,还包括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522激活前计算米水总重。具体地,第一接收单元502、第二接收单元504和第三接收单元506可为同一接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510、第二控制单元512、第三控制单元514和第四控制单元516可为同一控制单元,第一判断单元518、第二判断单元520和第三判断单元522可为同一判断单元。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准供水控制系统600,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称重信号,作为称量或实时称量;

第二接收单元604,用于接收输入米重;

第四接收单元608,用于接收烹饪信息;

选择单元610,用于根据烹饪信息选择相应的预设米水比;

计算单元612,用于根据预设米水比、输入米重和称量计算进水量;

第一控制单元614,用于开启进水系统;

第三接收单元606,用于每隔预设时长接收一次进水信号,作为实时进水量;

第一判断单元622,用于判断实时进水量是否等于进水量,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激活第二控制单元616,为否时激活第一接收单元602;

第二判断单元624,用于判断实时称量是否小于米水总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激活第三控制单元618,为否时激活第三判断单元626;

第三控制单元618,用于使进水系统继续运行,并激活第一接收单元602;

第三判断单元626,用于判断实时称量是否等于米水总重,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激活第二控制单元616,为否时激活第四控制单元620;

第四控制单元620,用于关闭进水系统,停止接收进水信号,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激活第一接收单元602;

第二控制单元616,用于在达到进水量时关闭进水系统。

在该实施例中,第四接收单元608接收设定的烹饪信息,选择单元610对应选择不同的预设米水比,可以适应不同的烹饪情况,扩大了产品的适应范围。具体地,第四接收单元608和第一接收单元602、第二接收单元604可为同一接收单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米种,类型,口感。

在该实施例中,将烹饪信息细化为米种、类型和口感,对于不同的米种,吸水能力各不相同,需水量也就不同,烹饪的类型和用户偏好的口感也会影响需水量,通过设定这些烹饪信息,可以使预设米水比满足不同需求。进一步地,烹饪信息可与输入米重一起输入,由第二接收单元接收。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米种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小米,粳米,籼米,香米,糯米;类型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粥,稀饭,米饭;口感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韧劲,适中,软糯。

在该实施例中,对烹饪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细化,米种中包含了日常烹饪常用的米种,类型则根据需水量的不同分为稀饭、粥和米饭,口感上,为适应不同偏好和需要,按需水量由少到多分为韧劲、适中和软糯,从而保证了预设米水比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扩大了适应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包括:外锅和内锅12,内锅12位于外锅中;称重传感器14,与内锅12相接触,用于在检测到内锅12的总重量发生变化时测量内锅12中的米水混合物的重量,并发出称重信号;操作面板,位于外锅的外壁上,用于输入米重;进水系统16,包括水箱162、水泵164和相应进水管路,用于将水送入内锅12中;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其中,精准供水控制系统与称重传感器14、操作面板和水泵164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1,采用了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并设置相应的称重传感器14、操作面板和进水系统16,可根据不同的烹饪需求实现自动定量供水,达到精准米水比,提高了用户体验。具体地,该精准供水控制系统设置在烹饪器具1的控制板18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设置进米装置和洗米装置,可提高烹饪过程自动化,内锅12顶部还设置有防溢检测器182。操作面板还可用于输入烹饪信息。

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进水系统16还包括水位检测器166,用于检测水箱162中的水量;报警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报警;水位检测器166和报警装置与精准供水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位检测器166可检测水箱162中的剩余水量,用初始水量减去实时的剩余水量可得到输入内锅12的水量,有助于实现按量进水,与第一接收单元等配合使用,可进一步保证进水过程的控制可靠,降低超量进水的概率。通过设置报警装置,可接收进水超量时第三控制单元发出的报警信号并报警。进一步地,若用户排出多余水量时排水不足,实时称量仍会大于米水总重,继续发出报警信号,使得报警装置继续报警,直到实时称量小于或等于米水总重。可选地,报警装置为蜂鸣器、语音播放器、频闪灯中的一个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米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信号接收装置,可将烹饪器具1与智能设备相连接,用户在智能设备上输入烹饪信息和输入米重即可。具体地,智能设备为手机或电脑,并通过应用程序或微信公众号完成输入。

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内锅12的顶部沿径向向外延伸有锅缘122;称重传感器14位于锅缘122的底面;称重传感器1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沿内锅12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锅12的顶部延伸出锅缘122,并将称重传感器14设置在锅缘122的底面,可有效称重。由于内锅12底部常设有加热组件,因而称重传感器14不便设置并可能造成损坏,将之设置在锅缘122底部,在保证称重有效的情况下还可保护称重传感器14,延长了使用寿命。称重传感器1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数量为多个时,其沿内锅12的周向均匀分布,可保证受力均匀,提高了称量的准确性。可选地,如图14所示设置四个称重传感器14,或如图15所示设置三个称重传感器14。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是一种精准水米比的自动饭煲,具有外锅、内锅12、称重传感器14、操作面板、进水系统16和控制板18,其中,进水系统包括水箱162、水泵164、相应进水管路以及设置在进水口的喷淋头168,可实现喷淋进水;内锅12置于外锅中,并与作为水源的水箱162连接,称重传感器14位于内锅12的锅缘122底部,设置布局可如图14所示,用四点称重;也可以如图15所示,用三点称重;操作面板设置在外锅的外壁上,有米量选择功能,除操作面板外,自动饭煲的米量选择功能还可利用网络在应用程序或微信公众号中操作实现;控制板18中设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当用户使用该自动饭煲时,先使用通用量杯(150克/杯)将米装入到内锅12中,并进行洗米、沥水,沥水完成后,将盛有米水混合物的内锅12放入自动饭煲中,并在操作面板上选择米量,即输入的杯数,同时可以操作选择口感、米种、及粥、饭等功能,称重传感器14检测到重量后进行称重,并将称重信号反馈到控制板18,控制板18中的精准供水控制系统根据米量选择换算出米重,从称重中自动减去米重及去皮,算出已有水量。接下来,精准供水控制系统根据米量和科学米水比,算出总需求水量,再减去锅内已有水量,得出进水量,并通过开启水泵164控制进水系统自动进水,达到了定量自动进水,在称重传感器14称重及信号反馈过程中,如发现水量已超出需求,可通过闪灯,语音等报错模式提醒,使烹饪过程实现了精确科学水米比。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精准供水控制方案及相应的烹饪器具,在计算烹饪米饭或粥所需的进水量时将米水混合物中已有的水量纳入计算之中,得到了更准确的计算进水量,并通过控制进水系统实现自动定量供水,避免了人工进水存在的误差,既进一步保证了精确控制供水量,确保了烹饪质量,又减少了用户加水和调整水量的操作。再配合实时称重检测,可提供进水系统双重控制,避免了故障引起的超量供水,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