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分离器组件,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分离器组件的集尘桶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尘器代替人力清扫成为了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吸尘器种类繁多,其中卧式吸尘器因其外形小巧,便于存放而受到更多家庭的关注。
卧式吸尘器主要由地刷、吸管、集尘桶和机身等部分组成。其中,集尘桶作为灰尘处理和收集的部件,在使用后需要进行清洁处理,以保证吸尘器的正常使用。对于集尘桶通常包括分离器组件,该分离器组件为尘杯和放置在尘杯内的分离器,目前集尘桶拆卸下来后需要将分离器组件的分离器和尘杯分离开,以便对每个部件单独清洗,提高清洁的洁净度。
在分离器和尘杯安装时要求尘杯的入尘口与分离器上的无孔面相对,使用者在对两者进行安装时一次性很难安装准确,需要不断拆卸安装,导致装配效率低。
因此,如何提高尘杯与分离器的装配准确性,以提高装配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器组件,提高尘杯与分离器的装配准确性,以提高装配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分离器组件的集尘桶和吸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离器组件,包括分离器和桶杯,其中,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分离器和所述桶杯的安装进行限位的防呆装置。
优选地,上述的分离器组件中,所述防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分离器和所述桶杯两者中任一者上的凸起和设置在另一者上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上述的分离器组件中,所述防呆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凸起在所述凹槽内位置的限位装置。
优选地,上述的分离器组件中,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侧壁上的限位筋条和设置在所述凸起边缘的限位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配合时所述限位筋条与所述限位槽中远离所述凸起的侧壁相抵。
优选地,上述的分离器组件中,所述限位筋条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凹槽的两个相对侧壁上,所述限位槽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凸起的两侧。
优选地,上述的分离器组件中,所述凹槽为三个,且尺寸均不相同,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配合。
优选地,上述的分离器组件中,所述凹槽沿其所在部件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上述的分离器组件中,每个所述凸起包括两个分凸起,并且两个分凸起相背侧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凹槽的两个相对侧面相抵。
优选地,上述的分离器组件中,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弧面配合。
一种集尘桶,包括分离器组件,其中,所述分离器组件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组件。
一种吸尘器,包括集尘桶,其中,所述集尘桶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集尘桶。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器组件,包括分离器和桶杯,其中,还包括用于对分离器和桶杯的安装进行限位的防呆装置。本申请通过增加防呆装置在对分离器和桶杯进行安装时,可对桶杯和分离器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安装出现偏差的情况,即提高了安装的准确性,可减少修改安装的次数,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离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离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桶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分离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分离器组件,提高尘杯与分离器的装配准确性,以提高装配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分离器组件的集尘桶和吸尘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器组件,包括分离器1和桶杯2,其中,还包括用于对分离器1和桶杯2的安装进行限位的防呆装置。本申请通过增加防呆装置在对分离器1和桶杯2进行安装时,可对桶杯2和分离器1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安装出现偏差的情况,即提高了安装的准确性,可减少修改安装的次数,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具体的实施例中,该防呆装置包括凸起11和凹槽21,对于凸起11和凹槽21的安装位置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定,具体地,可将凸起11设置在分离器1上相应的将凹槽21设置在桶杯2上,实际中,也可将凸起11设置在桶杯2上而将凹槽21设置在分离器1上,上述的设置方式均在保护范围内。此处以凸起11设置在分离器1上凹槽21设置在桶杯2上为例进行描述:当需要将桶杯2和分离器1安装在一起时,操作者可首先调整桶杯2和分离器2两者的相对位置,使凸起11与凹槽21正对布置,然后将分离器1的凸起11按压到桶杯2的凹槽21内,这个安装位置即为满足要求的安装位置。由于在实际中为了保证旋风分离的效果,需要桶杯2的入尘口与分离器1的无孔面正对,因此,在设置凹槽21与凸起11时,需要满足上述要求。对应凹槽21以及凸起11的尺寸则不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凸起11和凹槽21的位置进行更换后,只要在安装时保证两者配合即可。
如图1-图4所示,实际中,为了便于凸起11和凹槽21的装配,需要将凸起11与凹槽21设置为间隙配合,或者凸起11尺寸更多的小于凹槽21的大小,以便于凸起11能够快速插入凹槽21内。这样设置在分离器1和桶杯2装配过程中,分离器1和桶杯2在轴向上很容易具有微小的偏移量时,但是凸起11也可以被强行压入凹槽21,实现配合。但是,这样连接后的分离器1和桶杯2在周向上具有偏移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中公开的防呆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凸起11在凹槽21内位置的限位装置。通过增加限位装置可对凸起11在凹槽21内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凸起11与凹槽21两者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了分离器1与桶杯2定位的准确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筋条22和限位槽12,其中,限位筋条22设置在凹槽21的侧壁上,相应的限位槽12设置在凸起11的边缘,并且在凹槽21与凸起11配合时,限位筋条22与限位槽12中远离凸起11的侧壁相抵,即限制了凸起11在凹槽21内沿周向的运动。按照上述设置方式,在对分离器1和桶杯2进行安装时,可将凹槽21与凸起11相对并保证限位筋条22能够与限位槽12的预设侧壁相抵,这样即可确定位置的唯一性。
为了更进一步的保证凸起11与凹槽21定位的准确性,将限位筋条22设置为两个,并且分布在凹槽21的两个相对侧壁上,相应的限位槽12的个数也为两个,并且分布在凸起11的两侧。由于限位筋条22与限位槽12中远离凸起11的侧壁相抵,上述设置可保证两个限位筋条22能够对凸起11沿周向的两个方向均进行限位,即两个限位筋条22限制了凸起11周向上的位置,使得这个位置唯一确定,提高了防呆的效果。
以凸起11设置在分离器1,凹槽21设置在桶杯2为例:限位槽12设置在分离器1上,且位于凸起11的边缘,即限位槽12的一个侧壁与凸起11的外周重合;凹槽21为开设在桶杯2顶部边缘的缺口,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本申请中在每一个侧壁上均设置一个限位筋条22。正常放置时,当凸起11与凹槽21配合时,凸起11左边的限位槽12中远离凸起11的侧壁与对应的限位筋条22相抵,实现限制凸起11向左的偏移,同时,凸起11右边的限位槽12中远离凸起11的侧壁与对应的限位筋条22相抵,实现限制凸起11向右的偏移,从而使凸起11的位置唯一确定。
另一实施例中,可也在凹槽21的中间部分设置限位筋条22,而相应的在凸起11上开设对应的限位槽12。在对分离器1和桶杯2进行安装时,需要同时保证凸起11和凹槽21相对,并且限位筋条22能够卡入限位槽12内,通过这样设置可直接对凸起11的位置进行限位,更有效的防止凸起11的偏移。但是这样设置可能对限位筋条22和限位槽12的尺寸进行限定,对两者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本新防呆结构通过分离器1上的凸块11和对应的桶杯2上的凹槽21来配合,结构新颖,配合关系明确,且只有一处配合位置,辨识度高,装配方便。同时起到误装时三点位置同时干涉无法装配的作用,增强了此处配合的强度,保证了拆卸组装过程的可靠性;而且,限位筋条22与限位槽12的配合保证了装配的唯一性,如果缺少限位筋条22,分离器1仍可能被强行压入桶杯2,而增加后在装配位置有偏差时,限位筋条22与凸块11则会产生双重干涉,防止分离器1被强行压入桶杯2。此新型防呆结构不仅可以方便生产装配过程,是一种有效防止错误问题发生的防呆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发生率;而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便于拆卸安装保障吸尘器使用的方便性,实现了可方便拆卸清洁清洗功能。
如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个提高防呆效果的方式,具体地,将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凹槽21设置为三个,相应的设置三个凸起11,这三个凹槽21与凸起11一一对应布置,为了实现防呆,需要对三个凹槽21进行区别,具体的可将这三个凹槽21设置为尺寸均不相同的凹槽21,相应的,凸起11的尺寸也均不相同。此方案中是通过三对凸起11和凹槽21的配合来提高防呆装置的防呆效果。但是,此防呆结构可靠性虽高,但辨识度不高,装配时需要正对三处配合位置,不易操作。
具体的,如图6所示公开的方案中,将凹槽21设置在分离器1上,而将凸起11设置在桶杯2上,但是两者的位置也可进行互换,且均在保护范围内,本申请中仅是保护凸起11与凹槽21的配合实现防呆,而对于凸起11和凹槽21的具体安装位置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保证分离器1和桶杯2安装后桶杯2的入尘口与分离器1的无孔面正对即可。为了提高这种实施方案的安装准确性,防止分离器1偏移,可将凹槽21对应的凸起11设置为包括两个分凸起,即每个凹槽21与两个分凸起相对,并且凹槽21的两个侧边分别与这两个分凸起的相背侧面相抵,即与两个分凸起相距较远的两个侧面。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将凹槽21沿其所在部件的周向均匀布置。具体地,当凹槽21设置在桶杯2上时,上述三个尺寸均不相同的凹槽21沿桶杯2的周向均匀设置在桶杯2的边缘上。通过均匀设置可使每个凹槽21与对应凸起11的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受力集中的问题。在不考虑使用寿命的情况时,也可将三个凹槽21设置在所在部件的一侧,任意安装位置均在保护范围内。此处只是提供了一种具体数量的凹槽21和凸起11的实施方式,在实际中,其他数量的实施方式也在保护范围内,与三个数量的仅在于数量的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另外,对于分离器1与桶杯2的防呆结构的设计,可以采用凸点防呆结构,通过桶杯2上的凸点与分离器1相配合,实现防呆。但此方法防呆效果不理想,分离器易被强行压入尘杯,结构强度不高,可靠性不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凸起11与凹槽21的底面设置为弧面配合,优选为圆弧面配合,凸块11与凹槽21底部采用圆弧配合,外形美观,同时增加了配合精度,进一步提高防呆的效果。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集尘桶,包括分离器组件,其中,该分离器组件为如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分离器组件,因此,具有该分离器组件的集尘桶也具有上述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包括集尘桶,其中,该集尘桶为上述公开的集尘桶,因此,具有该集尘桶的吸尘器也具有上述所有技术效果。具体地,本申请中公开的吸尘器为卧式吸尘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