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玻璃及真空玻璃窗户,属于窗户制造
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真空玻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节能玻璃产品,可大量应用在建筑、汽车、装饰装修、家具等各种领域,是一种非常优良的隔热材料。现有的真空玻璃是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进行密封,然后将两片玻璃之间的间隙抽成真空并密封用于排气的排气孔后形成。两片玻璃之间的间隙一般为0.1-0.2mm,并且上述两片真空玻璃至少有一片是低辐射玻璃。通过上述方式,就可以将通过真空玻璃的传导、对流和辐射方式散失的热降到最低。但是,现有的这种真空玻璃四周边沿的密封位置容易形成热传导的冷桥造成热量的大量流失,降低了真空玻璃的隔热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玻璃及真空玻璃窗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玻璃的隔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真空玻璃,包括:本体和隔热件;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和闭合的环状密封层;所述环状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层的内表面和第二玻璃层的内表面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的外边沿或靠近所述外边沿;所述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和环状密封层之间形成有真空腔;所述隔热件覆设在所述本体的外边沿的外侧并形成闭合的环形。上述真空玻璃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件往所述第一玻璃层的外表面延伸形成有第一翻边。上述真空玻璃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件往所述第二玻璃层的外表面延伸形成有第二翻边。上述真空玻璃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件通过第一粘结层粘接在所述本体的外边沿。上述真空玻璃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件为发泡橡胶、发泡聚氨酯、发泡塑料或者海绵。上述真空玻璃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玻璃层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包括:开口端和闭口端;所述开口端的进气口与所述真空腔连通,所述闭口端伸出所述第一玻璃层并且所述闭口端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玻璃层外表面的空间连通。上述真空玻璃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管和隔热件之间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硬度不小于45A。上述真空玻璃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端与所述第一玻璃层接触的部分的膨胀系数小于100×10-7/℃。上述真空玻璃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或第二玻璃层的内表面设置有吸气剂槽。所述吸气剂槽中内置吸气剂。上述真空玻璃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腔内设置有支撑件。上述真空玻璃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指所述第一支撑件所在位置的第一玻璃内表面到第二玻璃内表面的长度,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指所述第二支撑件所在位置的第一玻璃内表面到第二玻璃内表面的长度。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真空玻璃窗户,包括:窗框和如上所述的真空玻璃,所述窗框具有安装槽,所述真空玻璃的隔热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上述真空玻璃窗户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设置在所述真空玻璃的第一玻璃层外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用于卡紧所述窗框和真空玻璃。上述真空玻璃窗户的进一步改进,在同一截面内,所述真空玻璃的第一翻边往所述真空玻璃的真空腔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往所述真空腔延伸的长度,且所述第一翻边往所述真空腔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压紧件往所述真空腔的长度,且所述第一翻边延伸至所述第一玻璃层外表面上与所述真空腔对应的区域。上述真空玻璃窗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件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二粘结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玻璃及真空玻璃窗户,通过在真空玻璃本体的外边沿覆设呈闭合环形的隔热件,从而在环状密封层外形成外侧暖边,避免了真空玻璃本体外边沿形成热传导的冷桥,能长期保证真空腔中的真空度,进而减小热量的流失,提高了真空玻璃的隔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真空玻璃窗户的剖视图,其中,包括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提供的真空玻璃;图2为实施例3提供的真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隔热件;图3为实施例4提供的真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隔热件;图4为实施例5提供的真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隔热件。图中:10、真空玻璃;101、第一玻璃层;103、第二玻璃层;105、环状密封层;107、真空腔;109、隔热件;1091、第一翻边;1092、第二翻边;110、第一粘结层;113、排气管;115、吸气剂槽;117、第一支撑件;119、第二支撑件;30、窗框;301、安装槽;303、第二粘结层;50、压紧件;70、橡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高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外边沿”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玻璃10,这种真空玻璃10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应用在需要节能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是装饰物上,比如建筑物的门窗、幕墙或者保温箱、冰柜等。图1是真空玻璃窗户的剖视图,其中,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玻璃。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玻璃10包括:本体和隔热件109。其中,本体包括:第一玻璃层101、第二玻璃层103和闭合的环状密封层105,其中,环状密封层105设置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之间,并且该环状密封层105还靠近上述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外边沿,从而在第一玻璃层101、第二玻璃层103和环状密封层105之间形成真空腔107。并且,为了提高真空玻璃10的保温性能,在本体的外边沿覆设有一圈隔热件109,也即,环绕本体外边沿的外侧固定隔热件109,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隔热层以将环状密封层105与外部环境隔离开。例如,以图1所示的真空玻璃窗户的剖面图为例,第一玻璃层101作为一个表面,第二玻璃层103作为另一个表面,环状密封层105则设置在这两个表面之间且位于外边沿处或者靠近外边沿处,也即,图1中所示出的,环状密封层105所示的位于第一玻璃层101的内表面和第二玻璃层103的下部。其中,位于外边沿处是指第一玻璃层101或者第二玻璃层103的侧面与环状密封层105之间没有间隙,而靠近外边沿是指环状密封层105和第一玻璃层101或者第二玻璃层103的侧面之间具有一预设距离的间隙。真空腔107位于图1中环状密封层105的上部。虽然图1仅是真空玻璃窗户的剖面图而且还省略了部分结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明确知道图1中真空玻璃窗户的完整剖面结构,而且还能够明确了解,由于剖面位置的变化,第一玻璃层101、第二玻璃层103、环状密封层105以及真空腔107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因而,图1并不能视为对本申请中第一玻璃层101、第二玻璃层103、环状密封层105和真空腔107相对位置的具体限定。隔热件109则包裹在第一玻璃层101、第二玻璃层103的外边沿的外侧,也即,包裹在真空玻璃10本体的侧面,从图1来看也即是位于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下方。具体的,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可以选择形状相同或者不同的任意玻璃板,例如可以是矩形玻璃板、圆形玻璃板或者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的玻璃板。同时,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材质可以是相同或者不同的,例如可以选择非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低辐射玻璃、化学强化玻璃、热反射玻璃、夹丝玻璃、压花玻璃、热熔玻璃、镀膜玻璃、彩釉玻璃、磨砂玻璃、刻花玻璃、化学腐蚀玻璃、太阳能玻璃、防火玻璃、钠钙玻璃、硼硅玻璃、铝硅酸盐玻璃、石英玻璃、微晶玻璃、瓷质玻璃、有机玻璃中的一种或者两种。而且,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厚度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可以像图1所示的那样将第一玻璃层101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第二玻璃层103的厚度。并且,第一玻璃层101的外表面可以具有条纹或者凹槽。当然,第二玻璃层103的外表面也可以具有条纹或者凹槽。环状密封层105的材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用来进行真空密封的任意材料,并且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常规手段使该材料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之间形成上述环状密封层105,例如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之间通过喷射密封胶的形式来形成上述环状密封层105。优选地,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包括基材在内的封接混合料熔融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之间从而形成环状密封层105。其中,上述基材可以包括玻璃、金属、陶瓷、塑料、树脂、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更优选地,上述封接混合料还包括:定位粒子、膨胀粒子和粘滞粒子,其中膨胀粒子的膨胀系数为(-200~70)×10-7/℃,且粘滞粒子与第一玻璃层101的浸润角小于90°。优选地,定位粒子占封接混合料体积百分比的0.01%~30%,膨胀粒子占封接混合料体积百分比的0.01%~70%,粘滞粒子占封接混合料体积百分比的0.01%~50%,三种粒子总体积百分比不大于75%。上述封接混合料中的定位粒子可以起到对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支撑作用,避免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之间密封部位的间距过小,从而减小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结构应力。膨胀粒子则可以调节封接混合料的膨胀系数,使密封层和第一玻璃层101以及第二玻璃层103之间的膨胀系数保持一致,从而避免密封后密封层和第一玻璃层101、第二玻璃层103之间的残留应力过大出现的开裂现象。粘滞粒子则可以使基材在熔化后集聚在粘滞粒子周围,避免其流到密封部位以外的地方,从而保证了密封的可靠性,提高密封效果。另外,上述环状密封层105的真空漏率在本实施例中也不作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常规参数中进行任意选择。优选地,环状密封层105的真空漏率不大于10-6Pa·m3/s。而由环状密封层105和第一玻璃层101、第二玻璃层103所形成的真空腔107可以通过抽气之类的常规手段来调节其真空度,例如,将真空腔107的真空度调整到10-4-10Pa。在本实施例中,隔热件109安装到真空玻璃10本体上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任意现有的方式,比如卡接或者螺接等。优选地,通过在真空玻璃10本体的外边沿和隔热件109之间设置第一粘结层110的方式将二者粘接固定在一起,以降低隔热件109的安装难度,并减少隔热件109安装固定对真空玻璃10本体的损害。而且,通过设置第一粘结层110的方式还可以进一步减少隔热件109与真空玻璃10本体的外边沿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隔热件109对真空玻璃10本体外边沿的密封效果,提高真空玻璃10的隔热效果。更优选地,使用丁基胶、聚硫胶、UV胶、万能胶、聚氨酯胶等现有技术中的任意胶作为第一粘结层110,以将隔热件109粘接在真空玻璃10本体的外边沿(也即本体的侧面)。最优选地,第一粘结层110的水蒸气渗透率不大于20g/m2·d,且导热系数不大于0.4W/(m·K),以使第一粘结层110具有更加优良的隔热、阻隔空气和水分子的效果,从而提高隔热件109的隔热能力,进而提高提高真空玻的隔热能力和节能效果。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隔热件109的材质、形状也不作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优选地,隔热件109选用发泡橡胶、发泡聚氨酯或者海绵等制作。使用上述材料制作隔热件109,不仅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而且还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真空玻璃10本体的外边沿(也即本体的侧面),并绕该本体的外边沿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另外,可以选用导热系数不大于0.4W/(m·K)的材料来制作隔热件109以提高隔热件109的隔热效果,例如,选用导热系数不大于0.4W/(m·K)的橡胶、聚氨酯或者海绵。以下简要介绍一下本实施例的真空玻璃10的制造方法:在第一玻璃层101上靠近外边沿的周边放置封接混合料,然后将第二玻璃层103盖合在第一玻璃层101上,其中,第二玻璃层103应该覆盖整个封接混合料;熔融封接混合料使其形成闭合的环状密封层105以将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真空密封连接在一起;将环状密封层105和第一玻璃层101、第二玻璃层103之间形成的空腔抽真空;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外边沿固定隔热件109,并使该隔热件109绕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外边沿形成闭合的环形,从而将整个第一玻璃层101、第二玻璃层103以及环状密封层105包裹在环形的隔热件109内部。本实施例的真空玻璃10,通过在真空玻璃10本体的外边沿覆设呈闭合环形的隔热件109,从而在环状密封层105的外侧形成外侧暖边,避免了真空玻璃10本体外边沿形成热传导的冷桥,能长期保证真空腔107中的真空度,进而减小热量的流失,提高了真空玻璃10的隔热效果。同时,由于真空玻璃10本体的外边沿(也即本体的侧面)被整个包裹在隔热件109内部,从而使得环状密封层105也就被全部包裹在隔热件109的内部,进而使得环状密封层105不易受到空气中的水分子的侵蚀,避免了环状密封层105的老化失效,提高了真空密封效果,这样也就进一步提高了真空玻璃10的使用寿命。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玻璃10。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隔热件109往第一玻璃层101的外表面延伸形成有第一翻边1091,从而将第一玻璃层101的外表面部分包覆在隔热件109的第一翻边1091内,以减少第一玻璃层101外边沿的散热,提高真空玻璃10的隔热效果。优选地,第一翻边1091延伸至第一玻璃层101外表面上与真空腔107对应的区域,以使得第一玻璃层101与真空腔107对应区域之外的所有区域均包覆在隔热件109内,从而降低第一玻璃层101真空腔107以外区域的散热,更好的提高了真空玻璃10的隔热效果。进一步,隔热件109往第二玻璃层103的外表面延伸形成有第二翻边1092,从而将第二玻璃层103的外表面部分包覆在隔热件109的第二翻边1092内,以减少第二玻璃层103外边沿的散热,提高真空玻璃10的隔热效果。优选地,第二翻边1092延伸至第二玻璃层103外表面上与真空腔107对应的区域,以使得第二玻璃层103与真空腔107对应区域之外的所有区域均包覆在隔热件109内,从而降低第二玻璃层103真空腔107以外区域的散热,更好的提高了真空玻璃10的隔热效果。本实施例的真空玻璃10,通过使隔热件109往第一玻璃层101外表面延伸形成第一翻边1091,可以减少第一玻璃层101的散热,从而获得优良的隔热节能效果。尤其是隔热件109同时往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外表面均形成有翻边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真空玻璃10外边沿的散热,获得非常优异的隔热节能效果。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玻璃10。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玻璃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隔热件10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第一玻璃层101设置排气管113。其中,该排气管113的开口端与真空腔107连通,该排气管113的闭口端与第一玻璃层101外表面的空间连通。当然,当真空玻璃10抽真空完毕后,也应该将排气管113的封口端使用封口片或者塞头等封口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113的材质、长度、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灵活设置。例如,排气管113与第一玻璃层101接触部分可以使用膨胀系数小于100×10-7℃的材料制作,例如具有上述膨胀系数的玻璃、金属或者陶瓷,从而可以减少排气管113对第一玻璃层101的损坏,提高真空玻璃10的寿命。进一步,排气管113的闭口端还穿过隔热件109,以使排气管113的闭口端位于真空玻璃10本体的外边沿,从而提高真空玻璃10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使真空玻璃10具有更漂亮的外观。更进一步,在排气管113和隔热件109之间设置保护层,并且该保护层的硬度不小于45A(指邵氏硬度),以避免在搬运和安装时误伤排气管113;尤其是当排气管113位于本体的外边沿时,可以对真空玻璃10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本实施例的真空玻璃10,通过设置排气管113,可以更加方便的对真空腔107抽真空,尤其是当排气管113的闭口端穿过隔热件109时,可以在真空玻璃10外就可实现真空腔107的抽真空,使得整个真空玻璃10的安装维护都非常的方便省事和高效率。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玻璃10。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玻璃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基础上,在第一玻璃层101的内表面设置有吸气剂槽115,在吸气剂槽115中填充有吸气剂。本实施例的吸气剂槽115的形状和深度可以根据技术人员测量的数据进行具体设置,例如可以是环形、圆形或者椭圆形以及多边形。优选地,吸气剂槽115与真空玻璃10本体的外边沿的最近距离不小于第一玻璃层101厚度的两倍,或者不小于第二玻璃层103厚度的两倍。更优选地,当真空玻璃10为多边形时,吸气剂槽115与真空玻璃10角部的最近距离不小于第一玻璃层101厚度的六倍,或者不小于第二玻璃层103厚度的六倍,从而降低玻璃在制作真空时的破碎率(具体请见下表)。最优选地,当真空玻璃10为矩形时,吸气剂槽115与真空玻璃10角部的最近距离小于35mm时,该吸气剂槽115位于真空玻璃10本体的对角线以外的区域。序号吸气剂槽距离边部的距离玻璃制作真空时的破损率1第一玻璃层厚度的一倍50%2第一玻璃层厚度的二倍10%3第一玻璃层厚度的三倍1%4第一玻璃层厚度的四倍0.1%5第一玻璃层厚度的五倍0.01%在本实施例中,吸气剂可以是蒸散型吸气剂或者非蒸散型吸气剂。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确,如果使用蒸散型吸气剂,在真空玻璃10的排气管113封口后,需要通过高频振荡以激活蒸散型吸气剂的吸气成分从而吸收真空玻璃10在使用过程中进入真空腔107的少部分空气。如果使用非蒸散型吸气剂,则需要提前激活非蒸散型吸气剂的吸气成分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进入真空腔107的少部分空气。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吸气剂槽115可以是封闭式槽或者开放式槽。当使用封闭式槽作为吸气剂槽115时,可以通过激光或者其他现有技术手段在吸气剂槽115上开一个与真空腔107连通的孔,从而使吸气剂可以将真空腔107中少量的空气吸收,以保证真空玻璃10具有较长的寿命。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玻璃10。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玻璃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的基础上,在真空腔107内设置支撑件,用以支撑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避免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间隙过小,从而减小二者的应力,避免真空玻璃10碎裂。进一步,继续参考图4,上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117和第二支撑件119,并且,第一支撑件117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支撑件119的长度。其中,第一支撑件117的长度指第一支撑件117所在位置的第一玻璃内表面到第二玻璃内表面的长度(也即图4中所示的第一支撑件117在垂直方向的距离),第二支撑件119的长度指第二支撑件119所在位置的第一玻璃内表面到第二玻璃内表面的长度(也即图4中所示的第二支撑件119在垂直方向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的形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形状,例如可以是高度为0.1~5mm、直径为0.1~5mm的柱状结构,或球状结构,或半球结构,或环状结构。当然,也可以是直径为0.1~5mm的金属丝弯成的直径为1~10mm的C形开口环状结构、或直径为0.1~5mm的金属丝段或网状结构,还可以是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压花或腐蚀形成的直径为0.1~5mm的线状结构或柱状结构。其中,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压花或腐蚀形成的线状结构,优选为交叉排列的型线,从而形成接触支撑,以省去在制作真空玻璃10时摆放支撑件的操作步骤,进而节省制造成本。另外,支撑件的轴向截面(也即图4中的纵向方向的截面)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可以是直柱形、T形、工形、X形、十字形、王字形、土字形、干字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者环形。当然,支撑件的径向截面(也即图4中的横向方向的截面)也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可以是直柱形、T形、工形、X形、十字形、王字形、土字形、干字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者环形。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的材质也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金属、玻璃、陶瓷、碳材料、石墨烯、或塑料、橡胶、树脂等非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进一步,为了使支撑件更好的支撑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避免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移动,还可以将支撑件的两端与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可以使用无机高温胶将支撑件的两端与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胶接在一起。其中,无机高温胶例如可以是熔封温度小于或等于700℃的玻璃、陶瓷、金属,或者是摩氏硬度小于4的软金属,无机粘结剂,无机盐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以下简要介绍本实施例的真空玻璃10的制备方法:在第一玻璃层101上放置支撑件,并在支撑件的外周放置封接混合料;在第一玻璃层101上盖合第二玻璃层103,其中,第二玻璃层103至少应该覆盖所有的封接混合料;熔融封接混合料使其形成真空密封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闭合的环状密封层105;将环状密封层105和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之间形成的腔体抽真空从而形成真空腔107;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外边沿固定隔热层,比如,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的外边沿粘接海绵。本实施例的真空玻璃10,通过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之间设置支撑件,可以避免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间隙过小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少真空玻璃10的破碎率。尤其是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之间设置具有不同长度的支撑件,可以减少由于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不平整所造成的真空玻璃10破损现象。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玻璃窗户,用于建筑、汽车、装饰装修、家具等各种领域,例如房顶、幕墙、住宅门和冰柜门等,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实现节能减排。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玻璃窗户,包括:窗框3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真空玻璃10。其中,窗框30设置有安装槽301,真空玻璃10的隔热件109固定在该安装槽301内。本实施例的真空玻璃10的结构、功能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参看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隔热件109可以通过任意常规技术手段固定在窗框30的安装槽301内,例如可以是粘接、螺接、卡接等。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真空玻璃窗户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真空玻璃10和窗框30。具体的,在第一玻璃层101外表面与安装槽301的侧壁之间设置压紧件50,用于卡紧窗框30和真空玻璃10。上述压紧件50可以是能够压紧窗框30和真空玻璃10的任意材质、形状及结构的零件,例如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压条。进一步,再第二玻璃层103外表面与安装槽301的侧壁之间也可以设置上述压紧件50,从而为真空玻璃10提供更佳的卡紧作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窗框30除了具有安装槽301之外,其材质、形状、大小及结构均不作其他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现有技术中合适的窗框30或者制作与其实际需求相适应的窗框30,例如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铝合金窗框30、木窗框30或者直接在建筑物的主体上开设安装槽301从而将建筑物主体作为窗框30使用。本实施例的真空玻璃窗户,通过在窗框30中固定隔热件109,使得真空玻璃10本体与窗框30之间形成主要由隔热件109组成的隔热密封层,避免了真空玻璃10本体的外边沿与窗框30安装槽301之间形成热传导的冷桥,进而避免了窗框30内水汽的凝结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并且即使有少量水蒸气的存在也不会对包裹在隔热件109内的环状密封层105产生过大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真空玻璃窗户的整体寿命。进一步,如图1所示,在同一截面内,真空玻璃10的第一翻边1091往真空腔107延伸的长度大于安装槽301的侧壁往真空腔107延伸的长度,且第一翻边1091往真空腔107延伸的长度大于压紧件50往所述真空腔107的长度,且第一翻边1091延伸至第一玻璃层101外表面上与真空腔107对应的区域。通过将隔热件109做如上设置,可以使得隔热件109覆盖环状隔热层并且减少隔热件109与安装槽301的侧壁和压紧件50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真空玻璃窗户的隔热效果更好。优选地,继续参照图1,在压紧件50和第一玻璃层101的外表面之间还设置有橡胶条70,用于隔绝热量传递,从而可以产生保温的效果。进一步,隔热件109与安装槽301之间设置有第二粘结层303以增加隔热件109和安装槽301之间的密封性,减少空气流动,从而达到更好的隔热节能效果。并且将隔热件109和安装槽301通过第二粘结层303粘接在一起也可以真空玻璃窗户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具体的,第二粘结层303可以为填充在隔热件109和安装槽301之间的发泡胶或者气溶胶等。另外,对于上述实施例,虽然仅描述了包括两层玻璃层的真空玻璃10及安装有上述真空玻璃10的真空玻璃窗户,但本领域人员应该能够预见到上述两层真空玻璃10结构可以扩展到三层以及三层以上的真空玻璃10,而且还可以根据上述扩展对上述两层真空玻璃10或者真空玻璃窗户的某些结构进行一些适应性调整,比如在第一玻璃层101和第二玻璃层103中间设置的中间层也可以设置吸气剂槽115、排气孔、孔盖板、排气管113,在中间层的真空腔107内也可以设置支撑件等。但是,上述扩展和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因而,这些扩展和结构改变依然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上述结合或者组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内。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理解: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