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木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领域使用的木质门一般分为原木门和填充式复合木门,木门全部由木材制造,需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在日益注重环保的今天,原木门逐渐被填充式复合木门所取代。
常用的复合木门如图1-2所示,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复合木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如图2所示,该复合木门包括装饰板1'和门框2',二者之间设置有木质结构的门芯3'。其中,装饰板1'一般通过在密度板外层贴纸制成,门芯3'一般由刨花板、实木条等制成。
图1和图2所示的木门加工时,将木质结构的门芯3'、门框2'分别与两装饰板1'胶粘形成。但是,由于上述复合木门门芯3'的材料多为轻质材料,存在隔音效果差、易受潮及防火性能差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需要在该复合木门的门芯3'内添加其它复合材料,例如吸音材料、防火材料等,但是以上各复合材料与木质材料之间不能采用胶粘的方式连接。因此,采用现有的胶粘方式难以实现门芯3'、装饰板1'及门框2'与复合材料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现有的复合木门实用性较低。
鉴于上述木门存在的缺陷,亟待提供一种能够设置复合材料的复合木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复合木门,其装饰板与门芯均与连接筋连接,因此,该复合木门的门芯能够连接复合板,从而使得该复合木门还具有复合板所具有的功能。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木门,包括门芯及连接于所述门芯两端面的装饰板,还包括连接筋,所述门芯通过所述连接筋限位于两所述装饰板之间;
所述门芯包括木质板与复合板。
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筋作为中间连接件实现门芯及装饰板之间的连接,而并非现有技术中的两装饰板与门芯胶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中的门芯可包括木质板与复合板。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复合木门通过改变门芯与装饰板的连接结构,能够实现在门芯中设置复合板,从而使得该复合木门除能够减少木材使用量外,还具有复合板的功能。
可选地,沿所述复合木门的厚度方向,所述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装饰板贴合并胶粘。
可选地,两所述装饰板之间设置若干沿所述复合木门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筋和/或若干沿所述复合木门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筋;
相邻所述连接筋将所述门芯分隔为若干门芯单体,且各所述门芯单体均与和其相邻的所述连接筋胶粘。
可选地,各所述门芯单体包括木质板单体与复合板单体,二者沿厚度方向分布;
所述连接筋至少一侧面与对应的所述木质板单体胶粘。
可选地,所述门芯单体的一侧面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筋之间具有膨胀间隙,另一侧面的所述木质板单体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筋胶粘。
可选地,沿厚度方向,所述木质板单体与所述复合板单体分别抵接于两所述装饰板,且所述木质板单体与对应的所述装饰板胶粘;
相邻所述门芯单体的所述木质板单体分别抵接于不同的所述装饰板。
可选地,沿厚度方向,各所述门芯单体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复合板单体与对应的所述装饰板抵接,所述木质板单体位于所述复合板单体之间。
可选地,沿高度方向,所述门芯的上下两侧面连接有第一门框,所述第一门框开设有若干第一门框槽,沿所述复合木门的宽度方向,所述门芯的左右两侧面连接有第二门框,所述第二门框开设有若干第二门框槽;
所述第一连接筋卡接于所述第一门框槽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筋卡接于所述第二门框槽。
可选地,所述连接筋与所述装饰板配合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若干凸块。
可选地,各所述凸块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复合木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装饰板与连接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复合木门的连接筋的第一种分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图4所示的连接筋分布方式形成的复合木门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B-B向剖视图;
图7为图5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采用图4所示的连接筋分布方式形成的复合木门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图8的C-C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复合木门的连接筋的第二种分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采用图10所示的连接筋分布方式形成的复合木门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复合木门的连接筋的第三种分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采用图12所示的连接筋分布方式形成的复合木门的第四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连接筋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连接筋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中:
1'装饰板、2'门框、3'门芯。
图3-15中:
1第一装饰板、2第二装饰板、3第一门框、31第一门框槽、4第二门框、41第二门框槽;
5第一连接筋、51第一凸块、52第二凸块、6第二连接筋;
7门芯、71木质板单体、72复合板单体;
D膨胀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复合木门中,两装饰板1'与门芯3'胶粘,从而形成完整的复合木门。
请参考附图3-13,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装饰板与连接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复合木门的连接筋的第一种分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采用图4所示的连接筋分布方式形成的复合木门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图5的B-B向剖视图;图7为图5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B-B向剖视图;图8为采用图4所示的连接筋分布方式形成的复合木门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为图8的C-C向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复合木门的连接筋的第二种分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采用图10所示的连接筋分布方式形成的复合木门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复合木门的连接筋的第三种分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采用图12所示的连接筋分布方式形成的复合木门的第四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木门,如图3-5所示,包括门芯7及连接于门芯7两端面的第一装饰板1和第二装饰板2,另外,还包括连接筋,第一装饰板1、第二装饰板2及门芯7均与该连接筋连接。在此基础上,上述门芯7包括木质板与复合板。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筋作为中间连接件实现门芯7、第一装饰板1、第二装饰板2三者之间的连接,而并非现有技术中的两装饰板与门芯胶粘,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门芯7可包括木质板与复合板。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木门通过改变加工技术,能够实现在门芯中设置复合板,从而使得该复合木门除能够减少木材使用量外,还具有复合板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板可为吸音板、防火板等复合材料板,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任意选取复合板的材料。
具体地,如图3所示,沿复合木门的厚度方向,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装饰板1和第二装饰板2贴合并胶粘,从而通过该连接筋将两装饰板沿厚度方向相互连接。同时,该连接筋还与门芯连接。
可以理解,上述连接筋与两装饰板之间的连接并不仅限于通过胶粘实现,也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其它连接方式,例如,可在第一装饰板1和第二装饰板2的内表面分别开设凹槽,并使连接筋卡接于该凹槽,或连接筋上设置有与上述凹槽配合的凸台,并使该凸台卡接于该凹槽,此时,连接筋与装饰板之间卡接连接。但是,由于装饰板厚度较小,开设凹槽不易实现,且会降低装饰板的强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装饰板与连接筋胶粘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二者的连接,还能够保证装饰板的完整性,并保证装饰板具有足够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4-图13所示,沿厚度方向,第一装饰板1与第二装饰板2之间设置若干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筋5和/或若干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筋6,相邻连接筋将门芯7分隔为若干门芯单体,且各门芯单体均与和其相邻的连接筋胶粘。
具体地,如图4-9所示的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第一装饰板1与第二装饰板2之间设置若干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筋5,且相邻第一连接筋5将门芯7分隔为若干门芯单体,本实施例中的各门芯单体的高度和厚度与门芯7相同,其宽度为相邻两第一连接筋5之间的距离。同时,沿复合木门的宽度方向,各门芯单体的侧面(图4、图5及图8所示的左右两侧)与该第一连接筋5连接。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筋5沿厚度方向连接两装饰板,沿宽度方向连接各门芯单体,从而通过该第一连接筋5实现第一装饰板1、第二装饰板2及门芯7之间的连接。
图10和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第一装饰板1与第二装饰板2之间设置若干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筋6,且相邻第二连接筋6将门芯7分隔为若干门芯单体,本实施例中的各门芯单体的宽度和厚度与门芯7相同,其高度为相邻两第二连接筋6之间的距离。同时,沿复合木门的高度方向,各门芯单体的侧面(图10和图11所示的上下两侧)与该第二连接筋6连接。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筋6沿厚度方向连接两装饰板,沿高度方向连接各门芯单体,从而通过该第二连接筋6实现第一装饰板1、第二装饰板2及门芯7之间的连接。
图12和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第一装饰板1与第二装饰板2之间设置若干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筋5,及若干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筋6,且第一连接筋5与第二连接筋6相互垂直。相邻第一连接筋5及第二连接筋6将门芯7分隔为若干门芯单体,且沿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各门芯单体的四个侧面(图12和图13所示的左右两侧及上下两侧)均与连接筋连接。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均沿厚度方向连接两装饰板,且第一连接筋5沿宽度方向连接各门芯单体,第二连接筋6沿高度方向连接各门芯单体,从而通过第一连接筋6和第二连接筋6实现第一装饰板1、第二装饰板2及门芯7之间的连接。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该复合木门同时包括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时,连接筋与第一装饰板1、第二装饰板2、门芯7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从而使得该复合木门的强度也更高。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是否同时包括第一连接筋5与第二连接筋6。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筋5竖向设置(高度方向),第二连接筋6水平设置(宽度方向),当然,二者也可倾斜设置,此时,各板芯单体不再为矩形结构。因此,连接筋的设置数量及延伸方向可任意设置。
进一步地,各门芯单体包括木质板单体71与复合板单体72,二者沿厚度方向分布,且连接筋至少一侧面与对应的木质板单体71胶粘。
本实施例中,木质板单体71的两侧面可均与连接筋胶粘,也可任一侧面与对应的连接筋胶粘。当然,当该木质板单体71两侧面均与连接筋胶粘时,连接筋与门芯单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最高,因此,可根据复合木门的强度要求任意设置。
更进一步地,门芯单体的一侧面可与连接筋之间具有膨胀间隙D,同时,位于门芯单体另一侧面的木质板单体71与对应的连接筋胶粘。因此,本实施例中,连接筋与门芯单体之间仅有一侧面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复合板的材料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且当其长期使用时,容易发生膨胀,本实施例中连接筋与门芯单体之间的膨胀间隙D用于提供该复合板的膨胀空间。
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木质板单体71与复合板单体72分别抵接于两装饰板,且木质板单体71与对应的装饰板胶粘。另外,相邻门芯单体的复合板单体72分别抵接于不同的装饰板。
因此,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装饰板1、第二装饰板2及连接筋之间包括以下三种连接结构:第一装饰板1、第二装饰板2与连接筋沿厚度方向胶粘,门芯单体的木质板单体71至少一侧与对应的连接筋胶粘,木质板单体71和与其抵接的装饰板胶粘。
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各门芯单体的两端均为复合板单体72,两复合板单体72分别抵接于两装饰板。此时,木质板与装饰板之间不直接接触。
因此,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装饰板1、第二装饰板2及连接筋之间包括以下两种连接结构:第一装饰板1、第二装饰板2与连接筋沿厚度方向胶粘,门芯单体的木质板单体71至少一侧与对应的连接筋胶粘。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4-13所示,沿复合木门的高度方向,门芯7的上下两侧面连接有第一门框3,第一门框3开设有若干第一门框槽31,同时,沿复合木门的宽度方向,门芯7的左右两侧面连接有第二门框4,且第二门框4开设有若干第二门框槽41。第一连接筋5卡接于第一门框槽31和/或第二连接筋6卡接于第二门框槽41。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筋5卡接于第一门框槽31,从而实现第一连接筋5与第一门框3的连接。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筋5沿厚度方向与两装饰板胶粘,沿高度方向与第一门框3卡接,沿宽度方向与门芯单体卡接并胶粘,如此,形成图5所示的复合木门。
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筋6卡接于第二门框槽41,从而实现第二连接筋6与第二门框4的连接。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筋6沿厚度方向与两装饰板胶粘,沿宽度方向与第二门框4卡接,沿高度方向与门芯单体卡接并胶粘,如此,形成图11所示的复合木门。
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为上述图4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结合,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为上述图5与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结合,因此,图13所示的复合木门的门框、装饰板及连接筋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形成的复合木门也具有较高的强度。
因此,可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复合木门的不同使用场合任意选取连接筋的设置方式,从而使得该复合木门具有合适的强度。
请继续参考附图14和图15,其中,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连接筋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连接筋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和图15所示,连接筋与两装饰板连接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块51和第二凸块52。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凸块51与第二凸块52的目的为减小变形量。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沿连接筋的延伸方向,第一凸块51与第二凸块52相间分布。
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各第一凸块51与第二凸块52倾斜设置于各连接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连接筋5与第二连接筋6均设置第一凸块51与第二凸块52,即二者的结构可相同。当然,二者的结构也可不同,此处不作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复合木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