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户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平开外框型材。
背景技术:
:
目前,铝合金窗框由于其轻质美观,良好的隔热隔音效果以及出色的防潮效果,已经大量的进入千家万户的视野,在新房的装修中,亦或翻修装潢时,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窗框更换为铝合金材质的窗框。
现有技术中,铝合金窗框中采用的平开外框型材在设计上不够人性化,容易造成用户碰伤、划伤现象,且不便于排水。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开外框型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平开外框型材具有一便于排水并具有防刮伤功效的S形端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S形端面包括一倾斜面以及位于倾斜面一端的弧形凹面和位于倾斜面另一端的弧形凸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开外框型材包括一第一型材主体以及成型于第一型材主体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S形端面设置于该第一型材主体上端面,第一连接部上端还设置有第三欧标槽,该第一连接部下端设置有具有第一承载位的第一承载部,且该第一型材主体下端成型有与第一承载位配合的支撑部,该第二连接部外侧面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三隔热条的第三燕尾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承载位为直角槽,该直角槽底面与支撑部下端面以及第二连接部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型材主体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五、第六卡槽,该第五、第六卡槽中分别固定有第二、第三压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型材主体内具有第三腔室,该第三腔室两侧内壁分别成型有第一、第二限位板,该第一、第二限位板下端分别成型有第一、第二限位块,且第三腔室下内壁成型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限位块对应的第三、第四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块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该第二限位块与第四限位块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平开外框型材人性化设计了S形端面,以致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用户碰伤、划伤的功效,且由于S形端面具有倾斜面,以此使S形端面便于排水,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所示,为一种平开外框型材,该平开外框型材3具有一便于排水并具有防刮伤功效的S形端面31。具体而言,所述S形端面31包括一倾斜面311以及位于倾斜面311一端的弧形凹面312和位于倾斜面311另一端的弧形凸面313。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平开外框型材3人性化设计了S形端面31,以致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用户碰伤、划伤的功效,且由于S形端面31具有倾斜面311,以此使S形端面31便于排水,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所述平开外框型材3包括一第一型材主体32以及成型于第一型材主体32两端的第一连接部33及第二连接部34,所述S形端面31设置于该第一型材主体32上端面,第一连接部33上端还设置有第三欧标槽331,该第一连接部33下端设置有具有第一承载位351的第一承载部35,且该第一型材主体32下端成型有与第一承载位351配合的支撑部36,该第二连接部34外侧面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三隔热条的第三燕尾槽341。
所述第一承载位351为直角槽,该直角槽底面与支撑部36下端面以及第二连接部34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以此使本实用新型便于与窗框其它结构安装。
所述第一型材主体32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五、第六卡槽321、322,该第五、第六卡槽321、322中分别固定有第二、第三压线323、324。
所述第一型材主体32内具有第三腔室320,该第三腔室320两侧内壁分别成型有第一、第二限位板302、303,该第一、第二限位板302、303下端分别成型有第一、第二限位块304、305,且第三腔室320下内壁成型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限位块304、305对应的第三、第四限位块306、307,该第一限位块304与第三限位块306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308,该第二限位块305与第四限位块307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309。第一限位槽308及第二限位槽309用于装配其它的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形状结构设计合理,便于组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平开外框型材3人性化设计了S形端面31,以致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用户碰伤、划伤的功效,且由于S形端面31具有倾斜面311,以此使S形端面31便于排水,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