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门底部导向槽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700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门底部导向槽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衡门底部导向槽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平衡门,俗称手指都能推开的门;平衡门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外围门,当室外风力较大时,普通门开启需要抵抗风力致使开门需要很大的力量;而平衡门由于具有物理门轴的特点,利用风力产生的对于门的压力差,在门与门框间设置隐藏式滑动门轴平衡支臂,可以借助风力达到在风力较大的环境中以很小的力量开启门,关门时则凭借平衡门五金平顺的进行;平衡门包括:门板、门框、转轴组,固定件,支臂及导轨,锁具等,利用风压的原理,正负风压下均能便捷开启,门扇开启及关闭时,门扇内外侧压力均能得到有效释放。

如今平衡门关门时底部导向槽虽然能被门体遮盖,但是在开门状态时底部的导向槽就会露出,使得内部的导向轮组件直接暴露,就有可能导致异物进入其中,进而卡死导向轮组件,从而造成平衡门的损坏,而且底部导向槽露出会造成地面外表凹陷,不利于通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保证平衡门侧底部导向槽密封牢固的平衡门底部导向槽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平衡门底部导向槽密封结构,包括门框,设置于一侧门框中的主转轴,与主转轴通过平衡门拐臂连接的门体,还包括导向轮组件和下导轨,所述导向轮组件设置于门体下方,所述下导轨设置于门框两侧之间的地面上呈直线轨迹,所述导向轮组件下设有导向轮设置于下导轨中;所述导向轮组件还连接有盖板,其设置于下导轨上方用于遮盖滑轨;所述下导轨两侧的地面上还沿着下导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还与盖板连接用于盖板的滑动;所述下导轨的一端与设有主转轴的一侧门框连接,所述下导轨的另一端向另一侧门框呈直线轨迹延伸,但并不会延伸至另一侧门框;所述门体下设有凹槽用于导向轮组件的连接;所述盖板的长度大于等于下导轨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向轮组件两侧设置有盖板用于遮盖用于滑动导向轮的下导轨,并通过在下导轨两侧的地面上沿着下导轨设有滑轨与盖板连接,使得导向轮组件在滑动时能更加方便地拉动盖板遮盖下导轨;在门体关闭时,导向轮组件拉动盖板向设有主转轴一侧的门框移动,而门体就会遮盖住下导轨上的凹槽,不影响美观;在门体开门时,导向轮组件拉动盖板向门框另一侧移动就使得盖板能遮盖住下导轨上表面,使得地面外表没有凹陷,利于通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门体开门状态时,导向轮组件就会拖拽盖板向门框一侧移动,封盖住下导轨,使得地面外表无凹陷,利于通行;2)门体关门状态时,导向轮组件就会拖拽盖板向门框另一侧移动,而此时门体就会遮盖下导轨上表面的凹陷,不影响整体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图1至图3,一种平衡门底部导向槽密封结构,包括门框7,设置于一侧门框7中的主转轴1,与主转轴1通过平衡门拐臂连接的门体6,还包括导向轮组件2和下导轨4,所述导向轮组件2设置于门体6下方,所述下导轨4设置于门框7两侧之间的地面上呈直线轨迹,所述导向轮组件2下设有导向轮2a设置于下导轨4中;所述导向轮组件2还连接有盖板3,其设置于下导轨4上方用于遮盖滑轨5;所述下导轨4两侧的地面上还沿着下导轨4设有滑轨5,所述滑轨5还与盖板3连接用于盖板3的滑动;所述下导轨4的一端与设有主转轴1的一侧门框7连接,所述下导轨4的另一端向另一侧门框7呈直线轨迹延伸,但并不会延伸至另一侧门框7;所述门体6下设有凹槽用于导向轮组件2的连接;所述盖板3的长度大于等于下导轨4的长度。

本实施方式中,平衡门在开、关的过程中,导向轮组件2下设有的导向轮2a就会沿着门框7两侧之间的地面上呈直线轨迹的下导轨4运动,而此运动为一条直线的运动轨迹,就使得导向轮组件2也沿着下导轨4呈直线运动轨迹;而导向轮组件2穿过盖板3并与其连接,而盖板3的长度大于等于下导轨4的长度,且下导轨4两侧的地面上还沿着下导轨4设有滑轨5,所述滑轨5还与盖板3连接用于盖板3的滑动,在平衡门开、关时,导向轮组件2就会拖拽盖板3在滑轨5上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当平衡门开启状态时,导向轮组件2就会拖拽盖板3往设有主转轴1一侧的门框7移动,就能封盖住下导轨4的上表面,使得门框7两侧之间的地面外表无凹陷,利于通行。

本实施方式中,当平衡门关闭状态时,导向轮组件2就会拖拽盖板3往门框7另一侧,而此时门体6被平衡门拐臂拉动导致下导轨4上表面的凹陷被门体6遮盖,不影响整体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