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节能保温腔结构的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333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节能保温腔结构的锅体。



背景技术:

锅,作为烹煮食物的器具,为人们广泛使用,目前的锅,按材料制作划分,分别有陶瓷锅、砂锅、不锈钢锅、水晶锅等,就传统陶瓷锅、砂锅而言,这些锅一般是单体锅,加热部分限于锅底部位,燃烧的热量很快会被空气带走,不能聚集多余热量,大多数的锅身材料聚热、蓄热、保温的程度不理想,散热快,不能很好的节能和满足使用者希望汤或饭菜较长时间保温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节能保温腔结构的锅体,该锅体可使明火对主锅进行360°立体加热,蓄热外锅环绕主锅持续保温,从而实现主锅散热慢,较长时间保温,达到节能恒温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节能保温腔结构的锅体,包括一主锅和连接于主锅开口处的锅盖,所述主锅外套设一外锅,该外锅底面制有一受热口,于该外锅与主锅之间形成对流空间,该外锅与主锅的连接处形成有对流口,该对流口与对流空间相连通。

所述主锅上端外壁向外凸出,形成卡边,于该卡边下方设有若干凸块,各凸块用以在主锅连接在外锅时于主锅和外锅连接处形成对流口。

所述外锅开口处向内延伸形成卡缘,该卡缘与主锅的凸块相连接,形成对流空间的对流出口。

所述外锅底面的受热口处向内倾斜延伸形成内环边,该内环边用以提高外锅底面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于主锅外设一底部有受热口的外锅,使主锅和外锅之间形成对流空间,并于主锅和外锅的连接处通过凸块形成环锅的间隙,以使对流空间上下连通,保证了外锅放置明火上后,热空气360°环绕主锅锅身对流上升,对主锅进行360°立体加热,蓄热外锅环绕主锅持续保温,从而实现主锅散热慢,较长时间保温,达到节能恒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主锅;11-卡边;12-凸块;2-锅盖;3-外锅;31-受热口;32-卡缘;33-内环边;M-对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具有节能保温腔结构的锅体,包括一主锅1和连接于主锅1开口处的锅盖2,主锅1外套设一外锅3,该外锅3底面制有一受热口31,于该外锅3与主锅1之间形成对流空间M,该外锅3与主锅1的连接处形成有对流口,该对流口与对流空间M相连通,其中,主锅1开口外壁设有二把手结构,该二把手结构对称设置。

如图1所示,主锅1上端外壁向外凸出,形成卡边11,于该卡边11下方设有若干凸块12,各凸块12用以在主锅1连接在外锅3时于主锅1和外锅3连接处形成环锅的对流口,作为上升空气的出口,从而实现燃烧后的热空气360°环绕主锅1锅身对流上升。

如图1所示,外锅3开口处向内延伸形成卡缘32,该卡缘32与主锅1的凸块12相连接,其中,外锅3开口外壁亦设有二把手结构,该二把手结构对称设置。

如图1所示,外锅3底面的受热口31处向内倾斜延伸形成内环边33,该内环边33用以提高外锅3底面强度。

在使用时,主锅1置入外锅3中,再将设置了主锅1的外锅3至于煤气炉或燃气炉灯明火器具之上,将主锅1架起,此时,在外锅3的配合下,于主锅1底部形成一燃烧腔,火源从受热口31对主锅1进行加热,通过主锅1和外锅3之间的对流空间M拢住火源,聚集热量,于该对流空间M中形成热对流,使得热力在主锅1周围360°立体加热,外锅3在燃烧中吸收蓄热,留住热量,使得在主锅1所煮的食物在猛火沸腾后,还可以使用小火让主锅1持续保持沸腾;熄火后,蓄热外锅3环绕主锅1形成热能包围效果,从而实现主锅1散热慢,较长时间保温,达到节能恒温的效果。主锅1与外锅3采用聚热快,散热慢的优质瓷土加厚烧制,具有强蓄热,耐高温,骤冷骤热不易爆裂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