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门,具体涉及一种无线供电智能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安装有电气设备的智能门也随之越来越普及。目前为止智能门系统供电一般都是使用有线供电方式或者用干电池、充电电池等供电方式。有线供电的供电方式存在用电不安全,因门为运动部件,线缆在长期开、关门动作作用之下容易疲劳破损或断裂导致意外。使用电池供电须经常更换、充电等维护比较麻烦,这种供电方式还会发生未及时更换电池导致智能门的用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且废弃的电池会污染环境不够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无线供电智能门。
一种无线供电智能门,包括门框、门板、智能门锁、无线接收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框固定安装在墙体上,所述的门框上边缘处设有无线发射模块,所述的门板上边缘处设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的门板上设有智能门锁,所述的智能门锁上设有应急钥匙插孔、指纹识别器和把手;
所述的无线发射模块连接于电源适配器。
优选的,所述的门板外侧设有猫眼,所述的猫眼上设有摄像头、门铃和对讲机。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发射模块连接有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与插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门板内还设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通过导线与无线接收模块连接;所述的电源模块通过电线连接于猫眼;所述的电源模块通过电线连接于智能门锁;所述的电源模块中设有可充电的电池。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发射模块与无线接收模块在门板关闭到门框上时,无线发射模块与无线接收模块相互正对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供电智能门,该智能门能够实现无线供电,为门板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能,这种无线供电的方式安全、可靠,既同时实现了有线供电方式和电池供电方式的优点又避免了其各自的缺点,具有很好的市场运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猫眼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供电系统控制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发射模块电路参考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接收模块电路参考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电路参考图。
图中:1-墙体、2-门框、3-门板、4-猫眼、5-智能门锁、6-无线接收模块、7-无线发射模块、8-电源适配器、9-插座、41-摄像头、42-门铃、43-对讲机、51-应急钥匙插孔、52-指纹识别器、5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无线供电智能门,包括门框2、门板3、智能门锁5、无线接收模块6、无线发射模块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框2固定安装在墙体1上,所述的门框2上边缘处设有无线发射模块7,所述的门板3上边缘处设有无线接收模块6,所述的门板3上设有智能门锁5,所述的智能门锁5上设有应急钥匙插孔51、指纹识别器52和把手53;
所述的无线发射模块7连接于电源适配器8。
优选的,所述的门板3外侧设有猫眼4,所述的猫眼4上设有摄像头41、门铃42和对讲机43。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发射模块7连接有电源适配器8,电源适配器8与插座9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门板3内还设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通过导线与无线接收模块连接6;所述的电源模块通过电线连接于猫眼4;所述的电源模块通过电线连接于智能门锁5;所述的电源模块中设有电池。
优选的,所述的无线发射模块7与无线接收模块6在门板3关闭到门框2上时,无线发射模块7与无线接收模块6相互正对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门板与门框之间闭合的时候,电源适配器8为整个系统提供电能,电源适配器8连接于电网中,然后电源适配器8将电能传送到无线发射模块7,无线发射模块7通过电磁感应将电能传送到无线接收模块6上,无线接收模块6将电能传送到电源模块上,电源模块将电能传送到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了猫眼、智能门锁等)上;当门板与门框之间离开的时候(即门板被打开,无线发射模块7与无线接收模块6之间的距离太远,不能起到电能传送作用),这时电源模块为门板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中,猫眼上的摄像头可以监测与观看门外的情况,对讲机用于屋内人员与门外访客的沟通,门铃为访客到访的时候通知屋主使用。智能门锁上的指纹识别器用于识别屋主身份,无需使用钥匙,只需输入指纹即可开门,这样使用非常方便,不会因为忘记携带钥匙,而进不了家门。
图10为电源模块的电路参考图,电源模块保证了供电的稳定;其中BT为电池,电池为整个设备在门板开启的时候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供电智能门,该智能门能够实现无线供电,为门板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能,这种无线供电的方式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市场运用前景。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