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拉绳孔雀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5797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无拉绳孔雀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窗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拉绳孔雀帘。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常用的孔雀帘分为两种:多数孔雀帘是带有珠线的,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容易对儿童安全造成威胁,而且操作起来太过繁琐,制作成本也相对较高;也有少数孔雀帘是利用弹簧系统的,但是下梁一般使用两根,制作工艺复杂且浪费材料,下梁利用两根操作不便,且外观存在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使窗帘实现遮光、透光和卷回功能,操作简单,外观美观的无拉绳孔雀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无拉绳孔雀帘,包括带槽圆管及弹簧收卷系统,带槽圆管上固定有孔雀帘布,孔雀帘布下端连接下梁,所述孔雀帘布包括纱面和若干块布面,每块布面的上端与纱面固定,下端为自由端,连接线自上而下从布面上端与纱面的连接处穿入,然后自布面下端穿出,孔雀帘布的布面上端穿入带槽圆管内,孔雀帘布的纱面上端粘贴在带槽圆管的槽口处绕管转一圈,纱面下端穿入下梁。

孔雀帘布的布面上端粘贴有带胶窄条或带胶打包带。

孔雀帘布的纱面下端粘贴有带胶窄条或带胶打包带。

孔雀帘布的上端纱面长度比布面长度长带槽圆管半个圆周。

弹簧收卷系统为弹簧棒,弹簧棒装入带槽圆管内,弹簧棒两端连接制头和定位器。

弹簧收卷系统为自锁弹簧制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孔雀帘结构设计精巧实用,产品外观优美、性能优良、牢固耐用;利用弹簧棒或定力弹簧的弹力控制帘子的升降,无拉绳避免了用环形珠线等操作方式对儿童安全存在的隐患;下端一根下梁操作简单、节约成本,上端孔雀帘布穿入管槽,制作工艺简单、减少人工,外观美观,拓宽了欧美市场,为国家出口创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槽圆管及孔雀帘布穿布示意图。

图3是下梁及下梁穿布示意图。

图4是弹簧收卷系统为弹簧棒的遮光状态示意图。

图5是弹簧收卷系统为自锁弹簧制头的遮光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无拉绳孔雀帘,包括带槽圆管1及弹簧收卷系统2,带槽圆管1上固定有孔雀帘布,孔雀帘布下端连接下梁3,所述孔雀帘布包括纱面4和若干块布面5,每块布面5的上端与纱面4固定,下端为自由端,连接线6自上而下从布面上端与纱面的连接处穿入,然后自布面下端穿出,连接线整体隐藏在布面与纱面之间,使孔雀帘整体更美观;孔雀帘布最下端的一块布面上端与纱面粘接,连接线自站接处穿入,隐藏在布面之后,连接线末端固定在布面下端,布面下端与纱面分离;孔雀帘布的布面上端穿入带槽圆管1内,布面在正面,朝向室内,孔雀帘布的纱面4上端粘贴在带槽圆管的槽口处绕管转一圈,纱面为背面,朝向室外,孔雀帘布的上端纱面长度比布面长度长带槽圆管半个圆周;纱面下端穿入下梁3。

如图4所示,弹簧收卷系统2为弹簧棒8,弹簧棒装入带槽圆管内,弹簧棒两端连接制头和定位器;或者为自锁弹簧制头,见图5,自锁弹簧制头具体结构见申请号为2015210568980,申请日为2015年12月17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弹簧收卷系统包括市场上常见的所有能够实现窗帘收卷、自锁功能的装置。

孔雀帘布的布面上端粘贴有带胶窄条7或带胶打包带,方便孔雀帘布的布面上端固定在带槽圆管内;孔雀帘布的纱面下端粘贴有带胶窄条7或带胶打包带,方便纱面下端固定于下梁的槽内。

操作说明:

1.遮光:如图4,拉动无拉绳孔雀帘下梁(距离大于1-2cm)到任意部位后松开下梁即可停止实现遮光;

2.透光:在无拉绳孔雀帘拉到最下方时,再继续向下拉动下梁,即可让带槽圆管继续转动,松开下梁,无拉绳孔雀帘即可达到透光状态(穿管时布面和纱面的差距可形成帘子的透光状态);

3.卷回:拉动下梁,在活动状态下通过弹簧收卷系统的回卷力实现窗帘的回卷,且弹簧收卷系统包括缓冲器,可以使窗帘平稳回卷;稳定状态时可通过向下稍微拉动下梁,使弹簧收卷系统转到活动状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