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笼状打蛋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4924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网笼状打蛋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蛋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打蛋棒。



背景技术:

打蛋器是通过旋转的打蛋棒将鸡蛋的蛋清和蛋黄打散充分融合成蛋液,而打到起泡的工具。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有手动打蛋棒及电动打蛋棒两种,而电动打蛋棒因省时、省力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但电动打蛋棒若设计不合理,则通常会带来打蛋效率低、蛋液搅拌不均匀、使用后清洗不方便等的问题。

如公告号为CN204363818U所披露的一种分层网状打蛋棒,其包括主轴及设于其顶端的连接件,连接件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片搅拌板,搅拌板上设置有若干级不同高度的搅拌条,相邻两条搅拌条间错位设置。该打蛋棒由于采用由金属板材弯折制成的多层网状结构,因而它相对传统的由金属丝弯折成的球笼状打蛋网或由两根“口”字形搅拌条呈“十”字形交叉构成的搅拌体,打蛋棒的整体抗冲击能力和搅拌效率大为提高。但该打蛋棒除了上端通过连接件与主轴相连接外,下端靠自身几条搅拌条连接于一块,因此会存在强度和刚性不足的问题,若使用时间久后,整体网笼状搅拌体容易变型;还有上端连接采用连接件与主轴连接于一块,结构较繁琐,并且连接后带来的高低不平或连接间隙不利于使用后的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强度好、不易变型、且利于清洗的网笼状打蛋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网笼状打蛋棒,包括与旋转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旋转轴和连接在旋转轴上呈内外多层搅拌结构的网笼状搅拌体,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轴轴向延伸至网笼状搅拌体的下端,并且网笼状搅拌体的上下两端与该旋转轴焊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网笼状搅拌体具有四条片状搅拌板,两两相对呈“口”字形并形成“十”字形的上下端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网笼状搅拌体的各搅拌板形状一致,每一搅拌板沿长度方向均开有至少一条透空槽,由该透空槽使该部位的搅拌板分割成左右两搅拌条,并且每一搅拌板上有至少一条的搅拌条向内弯折,相邻两条弯折的搅拌条间错位设置。

而所述的搅拌板可以有不同型式,如:

其一,具有上下两条透空槽,其中下透空槽处的其中一搅拌条上部向内弯折。

其二,具有上下两条透空槽,其中上透空槽处有一中部向内弯折的第一搅拌条,下透空槽处有一与该第一搅拌条相对的上部向内弯折的第二搅拌条。

其三,具有上中下三条透空槽,其中下透空槽处的其中一搅拌条中部向内弯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旋转轴延伸至网笼状搅拌体内部中间,使其起到了支柱加强的作用,能提高整个搅拌体的强度,不会让搅拌体变型;而搅拌板是直接与旋转轴焊接成一体,因此整个打蛋棒制作工艺简单,并且搅拌体的上下端面光滑、平整,使使用后的清洗变得相当方便。另外本打蛋棒也具有了打蛋效率高、搅拌均匀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倒置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倒置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倒置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网笼状打蛋棒包括旋转轴1和与该旋转轴1相连呈内外多层搅拌结构的网笼状搅拌体2,其中旋转轴1与打蛋机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通过电机驱动旋转,而网笼状搅拌体2则随旋转轴1同步转动。为了提高整个网笼装搅伴体2的强度,旋转轴1轴向延伸至网笼状搅拌体2的下端,并且网笼状搅拌体的上下两端直接与该旋转轴1焊接成一体,这样网笼状搅拌体2内部中间有了该旋转轴1的支撑,可以使其具有更大的抗冲击能力,不会变型。

具体结构如图中所示,网笼状搅拌体2有四条片状搅拌板23,两两相对呈“口”字形并呈“十”字汇交,汇交后形成“十”字形的上下端面21、22,旋转轴1穿过上端面21中间的通孔后与下端面22相接,通过焊接与四条搅拌板23构成一体,由此形成的搅拌板上、下端面光滑、平整。因此采用这种焊接连成一体的结构,无需其它连接件,不仅制作简单,并且也可避免采用连接件连接带来的连接处高低不平或连接间隙的缺陷,利于打蛋棒的清洗。而四条搅拌板23形状一致,每一搅拌板沿长度方向开有上下两条不贯通的透空槽231,相应的由上下透空槽使搅拌板的上下部位分别被分割成左右两搅拌条232,而其中下透空槽处的其中一搅拌条232a上部向内(指围绕旋转轴径向方向)弯折,至于弯折的具体位置、深度及型态可以根据不同设计来定,而不限于图中所示。这样搅拌体2上就有了多个未向内弯折和向内弯折后的搅拌条,形成了内外层不同旋转半径的搅拌结构,因而可有效提升搅拌效率。同时也使得搅拌更加均匀。

而上述旋转轴1、网笼状搅拌体2均以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为优选。

实施例二:如图3、图4所示,它与实施例一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搅拌体2的设计不一样,本搅拌体2在每一搅拌板上具有上下两条透空槽231,其中上透空槽处有一中部向内弯折的第一搅拌条232b,下透空槽处有一与该第一搅拌条232b相对的上部向内弯折的第二搅拌条232c。

实施例三:如图5、图6所示,它与前面两个实施例的区别也在于搅拌体的设计不一样,它具有上中下三条透空槽231,其中下透空槽处的其中一搅拌条232d中部向内弯折。

其实对搅拌体的设计除了上述三个实施例图中所示外,还可以有各式变型,而也不局限于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