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492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食物料理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方式通常为发热管加热,即通电使发热管内的电阻丝通过电流而产生热量。这种加热方式具有较多的缺点,如:热量损失大,加热时间长,易产生加热区域不均匀,又因热量集中在发热管上,散热效率差,容易产生糊底现象,且导致食物料理机难以清洗。同时,现有的食物料理机的加热结构存在着结构不稳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物料理机,旨在于提高食物料理机的加热均匀性,提升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效率,降低其工作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食物料理机包括主机和设于所述主机上方的搅拌杯组件,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所述搅拌杯的下方设有导磁盘,所述主机设有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导磁盘的下方,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盘包括:盘体、设于所述盘体的线圈、及设于所述盘体的磁条;所述磁条包括位于所述线圈下方的磁条本体,所述磁条本体具有朝向所述线圈的顶磁面和背对所述线圈的底磁面,所述顶磁面为背对所述底磁面上凸的弧形面。

可选地,所述顶磁面具有靠近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内端、远离所述线圈盘中心的外端、及位于所述内端与所述外端之间的中部,所述顶磁面分别从所述内端和所述外端朝向所述中部逐渐凸起延伸。

可选地,所述内端和/或所述外端向上凸设有引脚。

可选地,所述底磁面为平面或者弧形面。

可选地,所述线圈盘包括若干所述磁条,若干所述磁条呈辐射状分布于所述盘体的底部,所述盘体的顶部凹设有与所述磁条本体位置相对的线槽,所述线圈容置于所述线槽内。

可选地,所述盘体具有形成所述线槽底壁并夹设于所述磁条本体与所述线圈之间的隔板,且隔板为弧度与所述顶磁面弧度相同的弧形板。

可选地,所述线圈沿所述线圈盘的轴向分成若干层绕制于所述线槽内。

可选地,所述线圈具有朝向所述隔板的线圈底面和背对所述隔板的线圈顶面,所述线圈底面为弧度与所述顶磁面弧度相同的弧形面,所述线圈顶面为平面。

可选地,所述线圈包括多匝线圈,每匝线圈的宽度为1mm~5mm。

可选地,所述磁条的长度为20mm~70mm,宽度为5mm~30mm,高度为10mm~40mm。

可选地,所述主机还包括主机底座、设于所述主机底座的外壳、设于所述外壳的装饰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固定架、及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主机减震垫;

所述主机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机、分别与电机相连接的控制单元和电机离合器,及与控制单元相连接的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设于所述主机的外壳;

所述搅拌杯组件还包括搅拌刀组件,所述搅拌刀组件包括搅拌刀、刀座组件、及与电机离合器连接的刀轴离合器,所述搅拌刀包括刀轴和固定于所述刀轴的刀片,该刀片容纳于所述搅拌杯内;

所述线圈盘和所述导磁盘均形成有过孔,所述刀轴穿过所述过孔后与所述刀轴离合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架的高度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

可选地,所述线圈盘与所述电机离合器的垂直距离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

可选地,所述食物料理机为破壁料理机、榨汁机、搅拌机或豆浆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食物料理机中设置线圈盘和与线圈盘相对设置导磁盘,可实现食物料理机的电磁加热功能,完成对容纳于搅拌杯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处理过程。并且,这样的加热方式,热量利用充分,基本无散失,热启动非常快,热效率高达90%以上,可大大提高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效率。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线圈盘的磁条的顶磁面设为背对底磁面上凸的弧形面,可有效优化磁条的结构,而使得线圈盘的外围区域的磁场强度、内围区域的磁场强度、及中间区域的磁场强度趋于相等,从而利于均衡线圈盘内围区域、外围区域、及中间区域的磁场强度,使得食物料理机的导磁盘上与线圈盘对应的各区域的温度趋近于相等,进而提高食物料理机的加热均匀性,提升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效率,降低其工作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线圈盘第一实施例的磁场分布图;

图5为图4中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线圈盘第二实施例的磁场分布图;

图7为图6中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线圈盘第三实施例中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线圈盘第四实施例中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物料理机100包括主机10和设于主机10上的搅拌杯组件30,搅拌杯组件30包括搅拌杯33,搅拌杯33的下方设有导磁盘371,主机10设有线圈盘11,线圈盘11设于导磁盘371的下方,并与导磁盘371相对设置。

请进一步参阅图4和图5,在线圈盘11的第一实施例中,线圈盘11包括:盘体110、设于盘体110的线圈120、及设于盘体110的磁条130。

磁条130,包括位于线圈120下方的磁条本体131,磁条本体131具有朝向线圈120的顶磁面1311和背对线圈120的底磁面1312,顶磁面1311为背对底磁面1312上凸的弧形面,即顶磁面1311为朝远离底磁面1312的方向上凸的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食物料理机100中设置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对设置导磁盘371,可实现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完成对容纳于搅拌杯33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处理过程。并且,这样的加热方式,热量利用充分,基本无散失,热启动非常快,热效率高达90%以上,可大大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线圈盘11的磁条130的顶磁面1311设为背对底磁面1312上凸的弧形面,可有效优化磁条130的结构,而使得线圈盘11的外围区域的磁场强度、内围区域的磁场强度、及中间区域的磁场强度趋于相等,从而利于均衡线圈盘11内围区域、外围区域、及中间区域的磁场强度,使得食物料理机100的导磁盘371上与线圈盘11对应的各区域的温度趋近于相等,进而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提升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降低其工作能耗。

优选地,底磁面1312为弧形面,由此,在有效提高线圈盘11磁场强度分布均匀性的同时,可利于进一步提高磁条130和线圈盘11的美观性、利于协调磁条本体131厚度的均匀性。

更为优选地,底磁面1312为弧度与顶磁面1311弧度相同的弧形面,这样,可使得磁条本体131各处的壁厚都是均匀相等的,从而充分保证了磁条本体131的结构强度,并减少了磁条本体131的材料用量、节约了成本,在进一步提高了磁条130和线圈盘11的美观性的同时,还利于了磁条130的制造。

进一步地,顶磁面1311具有靠近线圈盘11中心的内端1313、远离线圈盘11中心的外端1315、及位于内端1313与外端1315之间的中部1314。本实施例中,中部1314沿线圈盘11的径向位于磁条本体131的中分线位置处,即中部1314到内端1313的距离与中部1314到外端1315的距离相等。顶磁面1311分别从内端1313和外端1315朝向中部1314逐渐凸起延伸。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顶磁面1311设为两端低、中间高的弧形面,可利于均衡线圈盘11内围区域、外围区域、及中间区域的磁场强度,从而以提高线圈盘11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及加热效率,降低其工作能耗。

优选地,内端1313与外端1315平齐,即内端1313与外端1315处于同一高度平面内,且磁条本体131为以中部1314所在平面为对称面的对称结构,这样,在利于充分保证线圈盘11内围区域磁场强度、外围区域磁场强度、及中间区域磁场强度分布的均匀性的同时,还可利于磁条130的制造。

更为优选地,内端1313和外端1315都向上凸设有引脚132,两引脚132的高度平齐,引脚132沿线圈盘11的轴向朝线圈盘11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磁条本体131的两端都设置引脚132,可利于增加磁条130对磁力线11a的引导效果,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磁力线11a分布的均匀性,进而利于提高线圈盘11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效果,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

进一步地,线圈盘11包括若干上述磁条130,且各磁条130呈放射状分布于盘体110的底部,盘体110的顶部凹设有与磁条本体131位置相对的线槽111,线槽111呈环状且线槽111位于各磁条本体131的正上方,线圈120容置于线槽111内。可以理解的,线圈盘11的若干磁条130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磁条130的结构,所以,进一步有效完善了线圈盘11磁场强度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线圈盘11及食物料理机100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盘体110具有形成线槽111底壁并夹设于磁条本体131与线圈120之间的隔板112,且隔板112为弧度与顶磁面1311弧度相同的弧形板。具体地,隔板112具有朝向线圈120的顶板面(未标示)和朝向磁条本体131的底板面(未标示),顶板面和底板面都为弧度与顶磁面1311弧度相同的弧形面。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隔板112设为弧度与顶磁面1311弧度相同的弧形板,一方面可利于磁条本体131与隔板112的紧密贴合,从而利于提高磁条130与盘体110配合的可靠性和提高线圈盘11的结构紧凑性,另一方面利于保证隔板112壁厚的均匀性,进而利于提高线圈盘11的结构稳固可靠性,保证线圈盘11的良好的工作性能,保证食物料理机100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性。

优选地,线圈120沿盘体110的轴向分成若干层绕制于线槽111内,这样,利于根据线圈120的绕线层数进行线圈盘11的盘面调整和优化线圈盘11的电磁性能。

优选地,线圈120具有朝向隔板112的线圈底面(未标示)和背对隔板112的线圈顶面(未标示),线圈底面为弧度与顶磁面1311弧度相同的弧形面,线圈顶面为平面。本实施例中,具体通过调整线圈120在内端1313上方、中部1314上方和外端1315上方的绕线层数达到使线圈底面呈弧形面、线圈顶面呈平面的目的,其中,线圈120在内端1313上方和外端1315上方的绕线层数都多于中部1314上方的绕线层数,且线圈120在内端1313上方的绕线层数和外端1315上方的绕线层数相同,这样,可通过线圈120的绕线层数将线圈盘11的盘面调整至平滑,并可有效保证磁条130本体与线圈120漆包线之间间隙的一致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线圈120在内端1313上方的绕线层数和外端1315上方的绕线层数都为三层,线圈120在中部1314上方的绕线层数为两层,然而,具体应用中,线圈120在内端1313上方、中部1314上方和外端1315上方的绕线层数并不限于此。

具体地,盘体110上且于线槽111的两端贯穿设有两个分别供磁条本体131两端的两引脚132插入安装的插孔(未图示)。

请进一步参阅图4,从图4所示的磁力线11a分布情形(图中磁力线11a的高度代表磁场的强弱)可看出,其线圈盘11内、外围区域磁场的强度及中间区域的磁场强度分布比较均匀,达到改善了线圈盘11加热能量分布均匀性的目的,从而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提升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降低其工作能耗。

如图6和图7所示,为线圈盘11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其也包括位于线圈120下方的磁条本体131b,磁条本体131b也具有朝向线圈120的顶磁面1311b和背对线圈120的底磁面1312b,顶磁面1311b也为背对底磁面1312b上凸的弧形面,且磁条本体131b的内端1313b和外端1315b也都向上凸设有引脚132b,盘体110上也设有供线圈120容置的线槽111和隔设于线圈120与磁条本体131b之间的弧形隔板112。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底磁面1312为弧形面;而本实施例中的底磁面1312b为平面,即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底磁面1312b的设置方式。从图6所示的磁力线11b分布情形可看出,采用本实施例的底磁面1312b设置方式,也可达到提高线圈盘11磁场强度分布均匀性的目的,进而也有效提高了线圈盘11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性,最终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提升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降低了其工作能耗。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11的其它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8所示,为线圈盘11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其也包括位于线圈120下方的磁条本体131c,磁条本体131c也具有朝向线圈120的顶磁面1311c和背对线圈120的底磁面1312c,顶磁面1311c也为背对底磁面1312c上凸的弧形面,且底磁面1312c也为弧形面。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磁条本体131的内端1313和外端1315都向上凸设有引脚132;而本实施例中的磁条本体131c的内端1313c和外端1315c都没有凸设引脚,即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引脚的设置方式,然而,采用本实施例的磁条130c设置方式,也可达到提高线圈盘11磁场强度分布均匀性的目的,进而也有效提高了线圈盘11及食物料理机100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性,最终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提升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降低了其工作能耗。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11的其它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9所示,为线圈盘11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是:其也包括位于线圈120下方的磁条本体131d,磁条本体131d也具有朝向线圈120的顶磁面1311d和背对线圈120的底磁面1312d,顶磁面1311d也为背对底磁面1312d上凸的弧形面,且底磁面1312d也为平面。而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磁条本体131b的内端1313b和外端1315b都向上凸设有引脚132b;而本实施例中的磁条本体131d的内端1313d和外端1315d都没有凸设引脚,即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引脚的设置方式,然而,采用本实施例的磁条130d设置方式,也可达到提高线圈盘11磁场强度分布均匀性的目的,进而也有效提高了线圈盘11及食物料理机100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性,最终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提升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降低了其工作能耗。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11的其它结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当然,对于磁条130上引脚的设置方式,除了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情形外,具体应用中还可采用其他具体设置方式,如:只在顶磁面的内端凸设有引脚(外端不凸设引脚),或者,只在顶磁面的外端凸设有引脚(外端不凸设引脚)。

需要说明的是,线圈盘11大致为一圆盘状结构,线圈120包括多匝线圈,其每匝线圈的宽度为1mm~5mm,优选为1.5mm~2mm,由此,可进一步优化线圈120的结构,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电感量,从而可使得食物料理机100的热启动更加快速,并同时有效保证其电磁加热功能。

磁条130的长度为20mm~70mm、宽度为5mm~30mm、高度为10mm~40mm,优选地,磁条130的长度为45mm、宽度为13.5mm、高度为22mm。由此,可进一步优化盘体110上磁条130的分布,实现在盘体110上分布更多磁条130的目的,优化线圈盘11的磁场的高度和强度的分布,从而进一步增大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磁通密度,降低其漏磁的总量,进而强化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的均匀性。于此同时,这样的设置还可提高磁条130设置于盘体110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使得线圈盘11的稳定性得以提高,进而有效提高线圈盘11的工作性能、提升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性能。

请进一步参阅图2,主机10包括主机底座18、设于主机底座18上的外壳16、设于外壳16上的装饰件15、及设于外壳16上的固定架13。外壳16架设于主机底座18之上,以形成一容纳腔(未标示),用于容纳电机161、电源板162、控制单元163、导风罩165等部件。外壳16的侧壁上固设有控制面板164,且控制面板164与控制单元163之间电连接,控制单元163与电机161之间电连接,以实现对食物料理机100的操控。容纳腔中还容纳有部分电源线166,电源线166与电源板162之间电连接,电源板162与主机161等部件电连接,以实现对食物料理机100的电能供给。此外,电机161的转轴端部还固设有电机离合器167。

装饰件15中部形成有可供固定架13穿过的开口(未标示),固定架13穿过装饰件15的开口固定连接于外壳16,且固定架13与外壳16之间还设置有电机减震垫14。

固定架13中固设有线圈盘11和盖板12,且盖板12位于线圈盘11的上方。进一步地,固定架13的上端还盖合有主机减震垫19。

线圈盘11与电源板162电连接。

请进一步参阅图3,搅拌杯组件30还包括设于搅拌杯33上方的搅拌杯盖组件31、设于搅拌杯33下方的搅拌杯底座37、设于搅拌杯底座37下方的搅拌杯底座盖39、及部分容纳于搅拌杯33中的搅拌刀组件35,并且,搅拌杯底座37中固设有导磁盘371。此外,搅拌杯33与搅拌杯底座37之间还设置有搅拌杯密封圈373。

搅拌杯底座盖39可套设于固定架13,以完成定位,进而实现搅拌杯组件30与主机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搅拌刀组件35包括搅拌刀351、刀座组件353、及与电机离合器167连接的刀轴离合器355。需要说明的是,离合器(未标示)包括电机离合器167和设于电机离合器167上方的刀轴离合器355,电机离合器167与刀轴离合器355相配合,以实现传动。

搅拌刀351进一步包括刀轴(未标示)和与刀轴固定连接的刀片(未标示),刀片容纳于搅拌杯33中。刀座组件353进一步包括套设于刀轴的刀座3531、套设于刀座3531的刀座密封圈3533、及与刀座3531下端固定连接的刀座固定件3539。刀座3531内进一步形成有一容置腔(未标示),刀轴贯穿该容置腔。此外,刀座3531内的容置腔中还设置有油封3535和轴承3537。油封3535和轴承3537套设于刀轴。可以理解的,容置腔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以对容置于其中的油封3535、轴承3537、及部分刀轴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地,线圈盘11和导磁盘371的中部均开设有可供刀座3531设置、刀轴穿过的过孔(未标示),其中,刀座3531穿过导磁盘371的部分可与刀座固定件3539螺纹连接,从而将刀座组件353固设于导磁盘371。并且,刀座密封圈3533可对导磁盘371中部的过孔进行密封。进一步地,搅拌刀351的刀轴贯穿刀座3531、刀座3531中的油封3535和轴承3537后与刀轴离合器355固定连接。

相应地,盖板12中部、及主机减震垫19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未标示),以供相关部件的设置及连接。具体地,当搅拌杯组件30架设于主机10时,搅拌刀351的刀轴穿过主机减震垫19、盖板12、及线圈盘11后,通过固定连接于其端部的刀轴离合器355与电机离合器167连接。进一步地,当电机161工作时,电机161转轴可带动固设于其端部的电机离合器167高速转动,刀轴离合器355由于与电机离合器167紧密契合而随之高速转动,从而使得与刀轴离合器355固定连接的刀轴亦高速转动,最终带动与刀轴固定连接的刀片高速转动,以实现对食物的处理过程。

此时,导磁盘371位于线圈盘11的上方,线圈盘11工作时所产生的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力线可通过导磁盘371,而使导磁盘371快速发热,从而对置于其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食物料理机100中设置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对设置导磁盘371,可实现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以替代传统食物料理机100中所采用得发热管加热的方式,从而有效解决传统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热量损失大、加热时间长、加热区域不均匀、散热效率差、易产生糊底、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加热区域均匀、加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的食物料理机100。

此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16上设置装饰件15,可使食物料理机100更加美观。电机161可通过刀轴离合器355与电机离合器167的紧密契合驱动刀轴与刀片转动,从而对食物进行搅拌。搅拌杯组件30及主机10中所设置的各减震垫,可有效减小电机161及搅拌刀351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保护各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食物料理机100优异的工作性能及安全可靠性。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更进一步地优化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及加热效率、降低其工作能耗,固定架13的高度可设定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优选为10mm~25mm,相应地,线圈盘11与电机离合器167的垂直距离可设定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优选为5mm~10mm。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固定架13的高度设置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可使得固定架13的高度适合,而有利于线圈盘11将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发散至固定架13内部的低温空气,使得容纳于固定架13内部的线圈盘11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从而使其获得良好的工作温度条件,以进一步提升线圈盘11电磁加热功能。同时,当固定架13设置为适当的高度时,还可使食物料理机100具有较佳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将线圈盘11与电机离合器167的垂直距离设定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这样,可避免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对线圈盘11造成影响,从而使得线圈盘11可高效地工作。同时,这样的设置,还可有利于线圈盘11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消散于线圈盘11与离合器之间的低温空气,而避免对离合器产生影响,从而使得离合器的温度不会因线圈盘11的散热而升高,使得离合器可正常运行,从而保证食物料理机100的良好的工作性能。

食物料理机100可为破壁料理机、榨汁机、搅拌机或豆浆机等。所述破壁料理机可集合榨汁机、豆浆机、冰激凌机、料理机、研磨机等产品功能,可瞬间击破食物细胞壁,释放植物生化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