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双扇门的门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653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双扇门的门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护双扇门的门扇。



背景技术:

防护门是PET-MR、CT等设备机房的关键部件。例如,PET-MR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和核磁共振成像术MR两强结合一体化组合成的大型功能代谢与分子影像诊断设备,同时具有PET和MR的检查功能,达到最大意义上的优势互补。

现有防护门因内部结构以及材料的组成,对射线防护不能满足要求,特别在门缝等处存在防护效果不佳,以及使之不能适应特殊设备工作的环境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护双扇门的门扇。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护双扇门的门扇,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所述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的四周侧面均设有包封门扇四周侧面的包边,位于门扇顶面和外侧面的包边为“凵”形,位于门扇底面的包边为设有导向轮限位凹槽,位于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接合处的门扇内侧面的包边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的宽度小于门扇内侧面宽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位于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上的两个包边的凸台部相互交错配合,使得两个门扇之间的门缝为折弯形,有效了阻挡射线的穿透,克服了现有防护双扇门的防护效果不佳的缺陷。所述导向轮限位凹槽与设于地板上的导线轮配合,用于门扇运动轨迹的约束,同时避免了门扇的晃动。所述导向轮限位凹槽位于门扇的底面更具美观,门扇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包括门扇框架,所述门扇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支撑层,所述门扇框架的一侧设有射线防护层。所述支撑层与门扇框架相连接,提高门扇的强度,避免变形,同时也为射线防护层和饰面层等提供安装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轮限位凹槽的两侧包边包封所述支撑层和/或射线防护层。所述支撑层和/或射线防护层位于导向轮限位凹槽的两侧包边内,一方面能防止射线从该处穿透,另一方面也给包边提供足够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部包封所述支撑层和/或射线防护层。所述支撑层和/或射线防护层深入到凸台部内,一方面能防止射线从该处穿透,另一方面也给包边提供足够的强度,避免凸台部变形。

为了避免射线从两个门扇的门缝处穿透,进一步地,所述射线防护层的一边设有与位于门扇内侧面的包边形状相同的折弯部。所述射线防护层的折弯部沿包边和凸台部设置,所述射线防护层的折弯部与另一门扇的凸台部的射线防护层形成交错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部的横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包括电磁屏蔽层和/或饰面层。以增加电磁屏蔽效果,和增加门扇的表面。

进一步地,门扇内侧面的包边外表面设有缓冲垫,以避免包边磨损和碰撞。

进一步地,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的门扇内侧面设有防夹伤检测器,所述防夹伤检测器与控制器连接。优选地,所述防夹伤检测器为红外对射感应器或限位传感器等。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层为木板层,所述射线防护层为铅板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位于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上的两个包边的凸台部相互交错配合,使得两个门扇之间的门缝为折弯形,有效了阻挡射线的穿透,克服了现有防护双扇门的防护效果不佳的缺陷。所述导向轮限位凹槽与设于地板上的导线轮配合,用于门扇运动轨迹的约束,同时避免了门扇的晃动。所述导向轮限位凹槽位于门扇的底面更具美观,门扇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护双扇门的门扇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3为第一门扇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防护双扇门的门扇,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的四周侧面均设有包封门扇四周侧面的包边3,位于门扇顶面和外侧面的包边3为“凵”形,位于门扇底面的包边3为设有导向轮限位凹槽31,位于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接合处的门扇内侧面的包边3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凸台部32,凸台部32的宽度小于门扇内侧面宽度的一半。

本实施例通过分别位于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上的两个包边的凸台部32相互交错配合,使得两个门扇之间的门缝为折弯形,有效了阻挡射线的穿透,克服了现有防护双扇门的防护效果不佳的缺陷。导向轮限位凹槽31与设于地板上的导线轮11配合,用于门扇运动轨迹的约束,同时避免了门扇的晃动。导向轮限位凹槽31位于门扇的底面更具美观,门扇结构简单。

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包括门扇框架4,门扇框架4的两侧均设有支撑层41,门扇框架4的一侧设有射线防护层42。支撑层41为木板层,射线防护层42为铅板层。支撑层41与门扇框架4相连接,提高门扇的强度,避免变形,同时也为射线防护层和饰面层等提供安装载体。

导向轮限位凹槽31的两侧包边包封有支撑层41和射线防护层42。支撑层41和/或射线防护层42位于导向轮限位凹槽31的两侧包边内,一方面能防止射线从该处穿透,另一方面也给包边提供足够的强度。

凸台部32包封支撑层41和/或射线防护层42。支撑层31和/或射线防护层42深入到凸台部内32,一方面能防止射线从该处穿透,另一方面也给包边3提供足够的强度,避免凸台部32变形。

为了避免射线从两个门扇的门缝处穿透,射线防护层42的一边设有与位于门扇内侧面的包边形状相同的折弯部。射线防护层42的折弯部沿包边3和凸台部32设置,射线防护层42的折弯部与另一门扇的凸台部32的射线防护层42形成交错重叠。

凸台部32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包括饰面层5,增加门扇的表面。

门扇内侧面的包边3外表面设有缓冲垫(未示出),以避免包边磨损和碰撞。

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设有把手6。

第一门扇1和第二门扇2的门扇内侧面设有防夹伤检测器(未示出),防夹伤检测器与控制器连接。防夹伤检测器为红外对射感应器或限位传感器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