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上盖及其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38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上盖及其烹饪器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上盖及其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电饭煲内锅中的加热均匀性,目前现有的一类电饭煲产品中,采用平面结构的内盖,内锅中上升的蒸汽碰触内盖后在内锅中产生有效地循环热对流,从而提高内锅中的加热均匀性;而在传感器的布局上,现有的在此类电饭煲仍沿用传统的设计思路,基本仅考虑上盖的外观一致性来设置传感器的位置,但是对于该方案中蒸汽做定向流动的情况而言,若传感器的位置设计不恰当容易导致传感器的测量值偏离真实值过大,即传感器测量准确度过低的情况,这使得电饭煲整体的控制精度降低而影响到电饭煲对食物的烹饪口感,从而降低了电饭煲的市场竞争力。

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一种改进型上盖及其烹饪器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上盖,用于烹饪器具,包括:

内盖,所述内盖上设置有检测孔以及蒸汽出气孔,所述内盖的上表面形成围绕所述检测孔的蒸汽引导台阶,

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贯穿检测孔后伸入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

所述述蒸汽引导台阶包括第一底面板,所述第一底面板的上表面形成连续的内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引导台阶还包括与第一底面板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由所述内盖的上表面朝向第一底面板方向延伸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面板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弧面的圆心位于所述内盖的上表面的一侧或者位于所述内盖的下表面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弧面的最高点距离所述内弧面的最低点的距离为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盖的下表面整体形成连续的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弧面的最高点距离所述弧面的最低点的距离为8-1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弧面与所述内盖的弧面的弧度相同或者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弧面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若干凸点。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改进型上盖,其中烹饪器具可以为电压力煲,电饭煲以及炖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内盖上设置蒸汽引导台阶,使得位于蒸汽引导台阶处的检测元件能实时检测出蒸汽的温度,相对于没有设置蒸汽引导台阶的内盖,检测精度提高了,另外地,同时将蒸汽引导台阶的底面设置为弧面结构,使得蒸汽在蒸汽引导台阶处有一个收拢效果,检测精度进一步提高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工作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一种改进型上盖,用于烹饪器具,包括:内盖100,所述内盖上设置有检测孔110以及蒸汽出气孔120,所述内盖的上表面形成围绕所述检测孔的蒸汽引导台阶130;检测元件200,所述检测元件贯穿检测孔110后伸入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所述述蒸汽引导台阶130包括第一底面板1301,所述第一底面板1301的上表面形成连续的内弧面。

另外,其中内盖100还包括将整个内盖装配的内盖固定件140,以及嵌套设置于内盖上的密封圈150。

在本实施例中,正常烹饪过程中,由内胆烹饪产生的蒸汽等部分残留于内盖与内胆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部分通过蒸汽出气孔排出,蒸汽在上升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蒸汽通过内胆的侧壁向上延伸,然后碰触到内盖的内表面后,在内盖的内表面散开并沿着内表面朝向内盖的中心位置扩散,如果在内盖的内表面设置如本实施例1中披露的蒸汽引导台阶,则该蒸汽引导台阶就改变了行进中的蒸汽流通路径,即蒸汽会在此处有个缓冲,缓冲之后继续贴着蒸汽引导台阶的下表面移动,进一步地蒸汽引导台阶的第一底面板(底面)形成一定弧度的内弧面,则蒸汽在经过蒸汽引导台阶之后,能够有一个收拢的作用,将蒸汽导入到检测孔的位置处,由于在蒸汽引导台阶上贯通设置有检测孔,放置于检测孔内的检测元件能实时检测出蒸汽的温度,相对于没有设置蒸汽引导台阶的内盖,检测精度提高了。

参照图4,进一步地,蒸汽引导台阶130还包括与第一底面板1301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面1302,所述第一支撑面由所述内盖的上表面朝向第一底面板方向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的蒸汽引导台阶也作为检测元件的密封组件的装配空间进行使用,即密封组件A贴合于第一底面板1301。

为了使得整体内盖的美观,在本实施例1中的第一底面板1301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不过还可以设计为其他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所述内弧面的圆心位于内盖的上表面的一侧或者位于内盖的下表面的一侧,即本实施例1中的内弧面可以为上内弧面也可以为下内弧面;优选内弧面的圆心位于内盖的上表面的一侧,这样就能满足上述的蒸汽在经过蒸汽引导台阶之后,能够有一个收拢的作用。

其中在该实施例1中,内弧面的最高点距离内弧面的最低点的距离为1-5mm,若内弧面的最高点距离内弧面的最低点的距离小于1mm时候,则内弧面的整体弧度角度过小,不能达到蒸汽收拢的效果;若内弧面的最高点距离内弧面的最低点的距离大于5mm时候,则内弧面的最高点可能大于整个内盖的最高点,除了影响内盖的整体美观外,也提高内盖装配的难度。

另外地,内盖的上表面还设置围绕所述蒸汽出气孔120的装配槽160,所述装配槽由第二底面板1601和第二支撑面1602而成,所述第二支撑面1602由所述内盖的上表面朝向第二底面板方向延伸形成,该装配槽160也作为检测元件的密封组件A的装配空间进行使用,即密封组件贴合于第二底面板。

蒸汽出气孔120安装于所述第二底面板1602上,所述蒸汽出气孔包括至少两个以上,且至少两个蒸汽出气孔围绕所述第二底面板的中心位置设置。

为了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其中内盖的中心,所述检测孔的中心以及所述装配槽的中心构成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内盖,即可以理解的是内盖的中心,所述检测孔的中心以及所述装配槽的中心能构成一个平面。

为了使得放置于检测孔处的检测元件能第一时间能检测到扩散过程中的蒸汽温度大小,检测速度更快,本实施例中检测孔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内盖的中心位置距离为10-30mm,如果两者的距离小于10mm时候,由于检测孔的安装位置与内盖的中心位置距离过近,虽然放置于检测孔处的检测元件虽然也能对蒸汽的温度进行检测,但是与现有技术中的中心测温区别不明显,也会造成一定的检测误差;如果两者的距离大于30mm时候,由于检测孔的安装位置与内盖的中心位置距离过远,则检测孔的安装位于会靠近内盖的边缘,在初始状态,蒸汽缓慢上升过程中,放置于检测孔处的检测元件受到大量蒸汽的冲击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会对检测精度造成影响。

另外地,内盖的中心位于所述检测孔的中心以及所述装配槽的中心的之间,即检测孔的中心远离装配槽的中心;这是由于装配槽处设置有蒸汽出气孔,蒸汽出气孔与外界连通,则在蒸汽出气孔的周围的温度会一定程度低于实际烹饪腔体的温度,那么如果说检测孔的中心与装配槽的中心距离过近,会导致测温精度变差。

实施例2

参照图5,除了如实施例1披露的上盖结构外,本实施例的内盖的下表面的部分区域设置为弧面,即该弧面的设置位置可以位于蒸汽引导台阶处或者装配槽处,或者根据具体要求在内盖的其他区域。

为了能达到蒸汽的收拢效果,内盖的下表面整体形成连续的弧面,该弧面的最高点距离所述弧面的最低点的距离为8-15mm;如果弧面的最高点距离所述弧面的最低点的距离低于8mm时候,不管从视觉上还是从实际效果层面,均达不到蒸汽收拢的目的;如果弧面的最高点距离所述弧面的最低点的距离超过15mm时候,则整个上盖组件必须做的很大、很厚,才能将整个内盖组件包覆。

内弧面与所述内盖的弧面的弧度相同或者不同,且述弧面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若干凸点,凸点能够吸附冷凝水,使得内盖在垂直于煲体时候,冷凝水能缓慢留下来,不会突然落下。

实施例3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如实施例1、实施例2描述的改进型上盖,其中烹饪器具可以为电压力煲,电饭煲以及炖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