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钳式定位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2511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卡钳式定位压力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钳式定位压力锅。



背景技术:

压力锅在开始工作前需要准确合盖到位,锅盖与锅体才能扣合稳定,否则,可能会出现虚扣。如果出现虚扣,则在工作过程中,随着锅内的压力增大,有可能会出现锅盖从锅体上脱扣而飞出,即通常所称的“爆锅”,这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因此,准确合盖到位是压力锅正常安全工作的前提。现有的压力锅合盖结构就是在锅体和锅盖上分别设置能相互扣合的锅牙和盖牙,锅盖盖在正确的位置后,再旋动锅盖即可使锅盖能准确扣合到锅体上。但由于合盖时很难看到锅牙和盖牙配合的情况,因此,常会出现一时无法将锅盖盖在锅体正确的位置的情况,甚至合盖位置不对强行合盖出现虚扣,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定位准确,避免虚扣的卡钳式定位压力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卡钳式定位压力锅,包括锅体、与锅体连接的锅盖,其特征在于:锅盖上设有用于与锅体配合锁紧的夹钳,锅盖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部,锅体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锅体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后,锅体与锅盖在上下方向位置对准定位,水平转动方向锁死。

作为优选,夹钳的数量为两块,夹钳的形状为圆弧形,夹钳包括两块上下平行设置的横板和竖直设在横板同一侧的竖板,竖板与横板连接,横板和竖板之间形成凹槽,锅盖的边缘设在凹槽内。

作为优选,第一定位部为设在锅盖边缘的定位块,定位块的上端与锅盖固定连接,定位块设在夹钳之间,第二定位部为设在锅体上与定位块配合的通槽,锅体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环,通槽设在凸环上,锅盖和锅体定位时,凸环设在凹槽内,定位块的下端卡在定位凹槽内。

作为优选,第一定位部为设在锅盖边缘的定位块,定位块的上端与锅盖固定连接,定位块设在夹钳之间,第二定位部为设在锅体上的通孔,锅体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环,凸环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部,通孔设在弧形部上,锅盖和锅体定位时,凸环设在凹槽内,定位块的下端设在通孔内。

作为优选,第一定位部为夹钳之间的间隔区域,锅体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环,第二定位部为向凸环外侧延伸的条形凸台,锅盖和锅体定位时,凸环设在凹槽内,条形凸台设在夹钳之间的间隔区域,条形凸台的两端与夹钳的竖板相抵。

作为优选,第一定位部位夹钳之间的间隔区域,锅体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环,第二定位部为向凸环下方延伸的条形凸台,锅盖和锅体定位时,凸环设在凹槽内,条形凸台设在夹钳之间的间隔区域,条形凸台的两端与夹钳的竖板相抵。

作为优选,第一定位部为设在夹钳上的定位卡槽,定位卡槽由竖板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锅体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环,第二定位部为向凸环下方延伸的条形凸台,锅盖和锅体定位时,凸环设在凹槽内,凸台设在定位卡槽内定位。

作为优选,第一定位部位为设在夹钳上的卡台,卡台由竖板向下延伸形成,锅体上设有耳台,第二定位部位设在耳台上的凹槽孔,凹槽孔设在耳台和锅体定位时,凸环设在凹槽内,卡台设在凹槽孔内定位。

作为优选,第一定位部位为设在夹钳下端的定位槽,定位槽由夹钳的竖板内凹形成,锅体上设有耳台,第二定位部为设在耳台上的凸块,凸块设在耳台上端,锅盖和锅体定位时,凸环设在凹槽内,凸块设在定位槽内。

作为优选,锅盖上还设有与夹钳连接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与夹钳连接的齿条和与齿条连接的齿轮,齿轮设在锅盖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将锅盖和锅体定位块合,再通过夹钳进行锁紧,避免出现虚扣的情况,提高了压力锅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M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3的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4的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5的结构图。

图7是实施例6的结构图。

图8是实施例7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锅体、2—锅盖、3—夹钳、4—齿轮、5—齿条、6—通槽、7—凸环、8—定位块、9—通孔、10—弧形部、11—条形凸台、12—定位卡槽、13—耳台、14—卡台、15—凹槽孔、16—定位卡槽、17—驱动装置、18—凸块、19—横板、20—竖板、2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卡钳式定位压力锅,如图1、图2所示,包括锅体1、与锅体1连接的锅体2,锅盖2上设有用于与锅体1配合锁紧的锅体3,锅盖2和锅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锅盖2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部,锅体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锅体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后,锅体1与锅盖2在上下方向位置对准定位,水平转动方向锁死。夹钳3的数量为两块,夹钳3的形状为圆弧形,夹钳3配合设在锅盖2的边缘,夹钳3包括两块上下平行设置的横板19和竖直设在横板19同一侧的竖板20,竖板20与横板19连接,横板19和竖板20之间形成凹槽21,锅盖2的边缘设在凹槽21内,锅盖2和锅体1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后,再通过夹钳3锁紧扣合,方便了锅体1和锅盖2的扣合,避免出现虚扣,造成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第一定位部为设在锅盖2边缘的定位块8,定位块8的上端与锅盖2固定连接,定位块8设在夹钳3之间,第二定位部为设在锅体1上与定位块8配合的通槽6,锅体1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环7,通槽6设在凸环7上,锅盖2和锅体1定位时,凸环7设在凹槽21内,定位块8的下端卡在定位凹槽6内,锅体1和锅盖2扣合时,将锅盖2放在锅体上,可直接使定位块8卡在通槽6进行锅盖2的定位,也可以通过转动锅盖2使定位块8在转动的过程中滑入通槽6,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锅盖2上还设有与夹钳3连接的驱动装置17,驱动装置17包括与夹钳3连接的齿条5和与齿条5连接的齿轮4,齿轮4设在锅盖2的中部,锅盖2和锅体1通过定位后,再转动齿轮4,齿轮4带动齿条5向锅盖2中心移动,通过夹钳3与锅体1凸环锁紧。

实施例2

卡钳式定位压力锅,如图3所示,包括锅体1、与锅体1连接的锅体2,锅盖2上设有用于与锅体1配合锁紧的锅体3,锅盖2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部,锅体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夹钳3的数量为两块,夹钳3的形状为圆弧形,夹钳3配合设在锅盖2的边缘,锅盖2和锅体1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后,再通过夹钳3锁紧扣合,方便了锅体1和锅盖2的扣合,避免出现虚扣,造成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第一定位部为设在锅盖2边缘的定位块8,定位块8的上端与锅盖2固定连接,定位块8设在夹钳3之间,第二定位部为设在锅体1上的通孔9,锅体1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环7,凸环7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部10,通孔9设在弧形部10上,锅盖2和锅体1定位时,凸环7设在凹槽21内,定位块8的下端设在通孔9内,锅盖2和锅体1定位时,将定位块8扣在定位孔9内,提高了定位的稳定性,使锅盖2和锅体1不容易松动,锅盖2上还设有与夹钳3连接的驱动装置17,驱动装置17包括与夹钳3连接的齿条5和与齿条5连接的齿轮4,齿轮4设在锅盖2的中部,锅盖2和锅体1通过定位后,再转动齿轮4,齿轮4带动齿条5向锅盖2中心移动,通过夹钳3与锅体1凸环锁紧。

实施例3

卡钳式定位压力锅,如图4所示,包括锅体1、与锅体1连接的锅体2,锅盖2上设有用于与锅体1配合锁紧的锅体3,锅盖2和锅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锅盖2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部,锅体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夹钳3的数量为两块,夹钳3的形状为圆弧形,夹钳3配合设在锅盖2的边缘,锅盖2和锅体1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后,再通过夹钳3锁紧扣合,方便了锅体1和锅盖2的扣合,避免出现虚扣,造成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第一定位部为夹钳3之间的间隔区域,锅体1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环7,第二定位部为向凸环7外侧延伸的条形凸台11,锅盖2和锅体1定位时,凸环7设在凹槽21内,条形凸台11设在夹钳3之间的间隔区域,条形凸台11的两端与夹钳3的竖板20相抵,锅体1和锅盖2扣合时,夹钳3的外侧壁与凸台11卡合,定位方便,锅盖2上还设有与夹钳3连接的驱动装置17,驱动装置17包括与夹钳3连接的齿条5和与齿条5连接的齿轮4,齿轮4设在锅盖2的中部,锅盖2和锅体1通过定位后,再转动齿轮4,齿轮4带动齿条5向锅盖2中心移动,通过夹钳3与锅体1凸环锁紧。

实施例4

卡钳式定位压力锅,如图5所示,包括锅体1、与锅体1连接的锅体2,锅盖2上设有用于与锅体1配合锁紧的锅体3,锅盖2和锅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锅盖2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部,锅体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夹钳3的数量为两块,夹钳3的形状为圆弧形,夹钳3配合设在锅盖2的边缘,锅盖2和锅体1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后,再通过夹钳3锁紧扣合,方便了锅体1和锅盖2的扣合,避免出现虚扣,造成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第一定位部位夹钳3之间的间隔区域,锅体1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环7,第二定位部为向凸环7下方延伸的条形凸台11,锅盖2和锅体1定位时,凸环7设在凹槽21内,条形凸台11设在夹钳3之间的间隔区域,条形凸台11的两端与夹钳3的竖板20相,锅体1和锅盖2扣合时,凸台11和夹钳3的下端壁相抵,方便锅盖2的定位,锅盖2上还设有与夹钳3连接的驱动装置17,驱动装置17包括与夹钳3连接的齿条5和与齿条5连接的齿轮4,齿轮4设在锅盖2的中部,锅盖2和锅体1通过定位后,再转动齿轮4,齿轮4带动齿条5向锅盖2中心移动,通过夹钳3与锅体1凸环锁紧。

实施例5

卡钳式定位压力锅,如图6所示,包括锅体1、与锅体1连接的锅体2,锅盖2上设有用于与锅体1配合锁紧的锅体3,锅盖2和锅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锅盖2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部,锅体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夹钳3的数量为两块,夹钳3的形状为圆弧形,夹钳3配合设在锅盖2的边缘,锅盖2和锅体1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后,再通过夹钳3锁紧扣合,方便了锅体1和锅盖2的扣合,避免出现虚扣,造成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第一定位部为设在夹钳3上的定位卡槽12,定位卡槽12由竖板20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锅体1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环7,第二定位部为向凸环7下方延伸的条形凸台11,锅盖2和锅体1定位时,凸环7设在凹槽21内,凸台11设在定位卡槽12内定位,扣合时,定位卡台12与凸台11扣合定位,增大了锅盖2和锅体1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压力锅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锅盖2上还设有与夹钳3连接的驱动装置17,驱动装置17包括与夹钳3连接的齿条5和与齿条5连接的齿轮4,齿轮4设在锅盖2的中部,锅盖2和锅体1通过定位后,再转动齿轮4,齿轮4带动齿条5向锅盖2中心移动,通过夹钳3与锅体1凸环锁紧。

实施例6

卡钳式定位压力锅,如图7所示,包括锅体1、与锅体1连接的锅体2,锅盖2上设有用于与锅体1配合锁紧的锅体3,锅盖2和锅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锅盖2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部,锅体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夹钳3的数量为两块,夹钳3的形状为圆弧形,夹钳3配合设在锅盖2的边缘,锅盖2和锅体1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后,再通过夹钳3锁紧扣合,方便了锅体1和锅盖2的扣合,避免出现虚扣,造成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第一定位部位为设在夹钳3上的卡台14,卡台14由竖板20向下延伸形成,锅体1上设有耳台13,第二定位部位设在耳台13上的凹槽孔15,凹槽孔15设在耳台13的上端,锅盖2和锅体1定位时,凸环7设在凹槽21内,卡台14设在凹槽孔15内定位,通过设置耳台13方便锅体1的拿取,通过卡台14与凹槽15,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更方便,锅盖2上还设有与夹钳3连接的驱动装置17,驱动装置17包括与夹钳3连接的齿条5和与齿条5连接的齿轮4,齿轮4设在锅盖2的中部,锅盖2和锅体1通过定位后,再转动齿轮4,齿轮4带动齿条5向锅盖2中心移动,通过夹钳3与锅体1凸环锁紧。

实施例7

卡钳式定位压力锅,如图8所示,包括锅体1、与锅体1连接的锅体2,锅盖2上设有用于与锅体1配合锁紧的锅体3,锅盖2和锅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锅盖2上还设有第一定位部,锅体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夹钳3的数量为两块,夹钳3的形状为圆弧形,夹钳3配合设在锅盖2的边缘,锅盖2和锅体1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定位后,再通过夹钳3锁紧扣合,方便了锅体1和锅盖2的扣合,避免出现虚扣,造成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第一定位部位为设在夹钳3下端的定位槽16,定位槽16由夹钳3的竖板20内凹形成,锅体1上设有耳台13,第二定位部为设在耳台13上的凸块18,凸块18设在耳台13上端,锅盖2和锅体1定位时,凸环7设在凹槽21内,凸块18设在定位槽16内,通过设置耳台13方便锅体1的拿取,通过定位凸块18与定位卡槽16配合,定位方便,且结构简单,不容易在耳台13上产生油污,锅盖2上还设有与夹钳3连接的驱动装置17,驱动装置17包括与夹钳3连接的齿条5和与齿条5连接的齿轮4,齿轮4设在锅盖2的中部,锅盖2和锅体1通过定位后,再转动齿轮4,齿轮4带动齿条5向锅盖2中心移动,通过夹钳3与锅体1凸环锁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