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047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底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底盘。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人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座椅上完成工作以及休息,座椅的设计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实用者的工作效率以及身心健康。现有座椅后背可倾仰的座椅,供实用者放松、休息。对于有的人,脊椎不是很好,在使用这种后背可倾仰的座椅时,需要座椅倾仰程度比较小,减少对脊椎的损害;对于有的人,由于工作压力比较大,需要座椅倾仰程度比较大,更容易放松、减压。个人购买时,可通过试坐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座椅,而对于座椅需求最大办公场所,基本都是批量采购,很难具体到每个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座椅倾仰松紧程度的座椅底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座椅底盘,包括底盘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主框架通过第一轴铰接连接有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包括用于连接座椅靠背的连接部以及设在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的伸出部,所述座椅底盘还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伸出部联动配合,所述底盘主框架上设有第一手柄,通过所述第一手柄可调节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伸出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伸出部上设有定位件,所述弹簧的一端套在所述定位件上,所述弹簧内穿过有丝杆,所述底盘主框架设有限位件,所述丝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定位件和限位件,所述丝杆上套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丝杆之间设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螺母联动配合,所述第一手柄可控制所述第一齿轮旋转。

所述第一手柄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齿轮联动配合,所述第三齿轮设有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所述定位件和限位件均设有非圆形凹槽,所述丝杆两端的形状分别与定位件和限位件的凹槽形状对应,所述丝杆一端位于所述定位件上的凹槽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限位件上的凹槽内。

所述底盘主框架上设有第二手柄、连接件、驱动轴、锁片、档位片,所述第二手柄穿过所述连接件与其连接,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连接件与其轴向联动,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锁片,所述底盘主框架固定有第二轴,所述锁片穿过第二轴并相对所述第二轴可转动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档位片,所述锁片上设有锁舌,所述伸出部设有第三轴,所述第三轴与第一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三轴与第一轴穿过所述档位片,所述档位片相对所述第三轴与第一轴轴向联动且轴向可旋转,所述档位片设有至少一个的锁舌插孔。

所述座椅上设有第三手柄,所述第三手柄连接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旋转方向一侧设有用于驱动座椅下方的气压棒的驱动杆,所述底盘主框架固定有插销,所述驱动杆所述插销或被所述插销支撑且其相对所述插销可旋转。

所述第三手柄为中空的,所述第一手柄穿过所述第三手柄,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驱动杆内侧。

所述底盘主框架为铁材焊接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将底盘主框架固定在座椅底下,活动部件固定在座椅靠背后面,座椅靠背向后倾,活动部件绕第一轴旋转,第一弹簧会相应被拉长或压缩,第一弹簧对伸出部产生拉力或推力来抵抗活动部件旋转,通过第一手柄调节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伸出部之间的距离,第一弹簧对活动部件旋转所产生的抵抗力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调节座椅倾仰松紧程度。使用者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座椅倾仰松紧程度调整到自己最舒适的状态,安装简便,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座椅底盘实现调节座椅倾仰松紧程度功能的部分结构图。

图2为图1内部结构侧面视图。

图3为图1爆炸后的爆炸视图。

图4为座椅底盘实现调节座椅高度功能的部分结构图。

图5为座椅底盘实现靠背倾斜角度锁定与解锁功能的部分结构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中,1,底盘主框架;2,活动部件;201,连接部;202,伸出部;203,第三轴;3,第一轴;4,第一弹簧;5,定位件;7,第一齿轮;8,螺母;9,丝杆;10,限位件;11,第一手柄;12,第二齿轮;13,第三齿轮;1301,第一齿部;1302,第二齿部;14,驱动杆;15,第三手柄;16,插销;17,旋转件;18,第二手柄;19,连接件;20,驱动轴;21,锁片;2101,锁舌;22,档位片;2201,锁舌插孔;23,第二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座椅底盘,包括底盘主框架1,所述底盘主框架1通过第一轴3铰接连接有活动部件2,所述活动部件2包括用于连接座椅靠背的连接部201以及设在所述第一轴3相对所述连接部201的另一侧的伸出部202,所述座椅底盘还设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一端与所述伸出部202联动配合,所述底盘主框架1上设有第一手柄11,通过所述第一手柄11可调节所述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与所述伸出部202之间的距离。将底盘主框架固定在座椅底下,活动部件固定在座椅靠背后面,座椅靠背向后倾,活动部件绕第一轴旋转,第一弹簧会相应被拉长或压缩,第一弹簧对伸出部产生拉力或推力来抵抗活动部件旋转,通过第一手柄调节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伸出部之间的距离,第一弹簧对活动部件旋转所产生的抵抗力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调节座椅倾仰松紧程度。使用者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座椅倾仰松紧程度调整到自己最舒适的状态,安装简便,使用范围广。

所述伸出部202上设有定位件5,所述弹簧4的一端套在所述定位件5上,所述弹簧4内穿过有丝杆9,所述底盘主框架1设有限位件10,所述丝杆9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定位件5和限位件10,所述丝杆9上套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丝杆9之间设有与所述丝杆9配合的螺母8,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螺母8联动配合,所述第一手柄11可控制所述第一齿轮7旋转。通过第一手柄控制第一齿轮旋转,通过螺母与丝杆配合使第一齿轮沿丝杆移动,从而改变弹簧的弹簧力。这样相对于直接压缩或拉长,调整幅度小,更加可控,也更有利于使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所述第一手柄11连接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二齿轮12连接有第三齿轮13,所述第一手柄11与所述第二齿轮12联动配合,所述第三齿轮13设有第一齿部1301和第二齿部1302,所述第一齿部1301与所述第二齿轮12啮合,所述第二齿部1302与所述第一齿轮7啮合。第一手柄转动,相应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三齿轮随之转动,从而使第一齿轮转动。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实现手柄控制第一齿轮转动,相应之下,上述结构有空间利用率高的优势,在座椅底座中占用空间小,而且控制稳定。

所述定位件5和限位件10均设有非圆形凹槽,所述丝杆9两端的形状分别与定位件5和限位件10的凹槽形状对应,所述丝杆9一端位于所述定位件5上的凹槽内,另一端位于所述限位件10上的凹槽内。也可以焊接连接,但是这样拆装方便,有利于维修、更换,非圆形凹槽可以是三角形、方形、六边形等,圆形凹槽会导致丝杆发生转动的情况,影响第一齿轮移动。

所述底盘主框架1上设有第二手柄18、连接件19、驱动轴20、锁片21、档位片22,所述第二手柄18穿过所述连接件19与其连接,所述驱动轴20穿过所述连接件19与其轴向联动,所述驱动轴20的一端连接所述锁片21,所述底盘主框架1固定有第二轴23,所述锁片21穿过第二轴23并相对所述第二轴23可转动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档位片22,所述锁片21上设有锁舌2101,所述伸出部202设有第三轴203,所述第三轴203与第一轴3相互平行,所述第三轴203与第一轴3穿过所述档位片22,所述档位片22相对所述第三轴203与第一轴3轴向联动且轴向可旋转,所述档位片22设有至少一个的锁舌插孔2201。转动第二手柄,连接件转动,驱动轴推动锁片绕第二轴转动,锁舌贴近档位片,座椅靠背后仰,第三轴带动档位片绕第一轴转动,锁舌插入锁舌插孔中是档位片无法转动,从而锁定座椅靠背使之无法转动,档位片上有多个锁舌插孔,对应座椅靠背不同的角度,将第二手柄反方向转动,即可解锁。实现靠背倾斜角度的锁定和解锁。

所述座椅上设有第三手柄15,所述第三手柄15连接有旋转件17,所述旋转件17旋转方向一侧设有用于驱动座椅下方的气压棒的驱动杆14,所述底盘主框架1固定有插销16,所述驱动杆14所述插销16或被所述插销16支撑且其相对所述插销16可旋转。转动第三手柄,带动旋转件转动,旋转件推动驱动杆绕插销转动从而对座椅下方的气压棒产生座椅位置调节的动作。

所述第三手柄15为中空的,所述第一手柄11穿过所述第三手柄15,所述第一弹簧4位于所述驱动杆14内侧。这样设置,通过一侧的手柄实现两个功能,外面的手柄为第一手柄,控制座椅倾仰松紧程度的调节,里面的手柄为第三手柄手柄,调节位置高低,将第二手柄设在另一侧,用于锁定和解锁靠背角度,分别操作,功能清晰,内部结构合理安排。

所述底盘主框架1为铁材焊接形成。原先采取的是铝合金材质,成本较高,通过铁材焊接可以节约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