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在待清洁的面上的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667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作用在待清洁的面上的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尤其地面清洁设备,具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至少部分被连续清洁元件覆盖,所述连续清洁元件在作用于待清洁的面上时能够相对于待清洁的面持续地转动。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清洁设备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清洁设备可以例如是湿式清洁设备,湿式清洁设备具有能润湿的清洁辊作为清洁装置。在此,清洁设备原则上可以构造为能够通过使用者导引的设备,或者构造为可自动行走的清洁机器人。

文献de202007004878u1公开了一种例如用于湿式擦扫地面覆层的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具有作为清洁装置的擦拭辊,擦拭辊具有能从内部润湿的空心体,空心体被作为连续清洁元件的棉绒或微纤维织物覆盖。该连续清洁元件构造在擦拭辊的整个圆周上,其中,通过擦拭辊相对于待清洁的面的滚动还同时实现了连续清洁元件的滚动。

为了将在作用于地面上时所容纳的污垢从擦拭辊上清除,清洁设备具有用于擦拭辊的自清洁的离心功能,其中,在输入液体的情况下实现外部辊子的冲洗和甩干。

在此缺点在于,连续清洁元件的再生、也即污水的甩脱必须在相对于擦拭过程独立的再生过程期间完成。因此对于连续清洁元件的再生来说必要的是,停止擦拭过程并且实施再生过程,再生过程必要时还需要额外的电机或传动装置,用于提供在再生过程期间清洁装置的高转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其中,连续清洁元件的再生能够特别便捷地实施,并且尤其不需要中断在待清洁的面上的作业过程。

所述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通过一种清洁设备解决,所述清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能够放置在待清洁的面上的第一滚锟件和第二滚锟件,其中,所述第一滚锟件的滚锟件区域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滚锟件的滚锟件区域的曲率半径不同。

由此根据本发明规定了一种具有两个或多个滚锟件的清洁装置,所述滚锟件具有彼此不同的曲率半径,使得在滚锟件滚动时通过基于不同的曲率半径而各异的离心力在该曲率半径的区域内作用于污水。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在此作为第一滚锟件和第二滚锟件可以理解为同一滚锟的不同区域,或者作为备选是两个独立的滚锟件,所述滚锟件借助连续清洁元件相连。有利地,仅一个滚锟件能够放置在待清洁的面上,从而当连续清洁元件作用在待清洁的面上时仅在例如第一滚锟件与所述面之间形成接触,同时第二滚锟件不接触待清洁的面。在该设计方式中,第一滚锟件用于借助与表面接触的连续清洁元件作用在待清洁的面上,同时第二滚锟件用于连续清洁元件的再生。由于连续清洁元件是持续地围绕两个滚锟件运转的元件、例如连续擦拭巾,在连续清洁元件的第一子区域作用在待清洁的面上的同时,连续清洁元件的第二子区域的再生在第二滚锟件上进行。因此不同于现有技术,没有必要为了再生运行而中断在待清洁的面上的作业、也即中断清洁过程。相反,作业(擦扫)和再生能够同时进行。此外,也没有必要为再生装置配置能够提供两个不同的转速的传动装置、也即用于作业的第一转速和用于连续清洁元件的再生的第二转速。相反,污水在第二滚锟件的区域中的甩离通过第一和第二滚锟件的曲率半径的不同尺寸实现,其中,第二滚锟件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滚锟件的曲率半径,从而在第二滚锟件的区域中相比在第一滚锟件的区域中使更大的离心力作用在污水上。

有利地,至少一个滚锟件可旋转地布置在清洁装置内部。通过该设计,连续清洁元件在清洁装置旋转时在该滚锟件的圆周上滚动。这简化了连续清洁元件从第一滚锟件至第二滚锟件及反向(从第二滚锟件至第一滚锟件)的低摩擦输送,从而使连续清洁元件的每个子区域都能够反复地容纳污垢和除去污垢。滚锟件可以要么主动地借助电机驱动,要么被动地随着连续清洁元件的运动而共同运动。在后一种情况下,连续清洁元件通过配属于另一个滚锟件的电机或者通过相对于该滚锟件独立构造的电机运动。有利地,第一滚锟件被主动地驱动,相较而言,第二滚锟件基于连续清洁元件的旋转被动地随同旋转。

根据规定,所述清洁装置构造为牵引传动机构,其中,滚锟件是相互间隔的轴,它们借助所述连续清洁元件转矩传递地相互连接。清洁装置由此与牵引传动机构相同地构造,其中,清洁装置的被主动驱动的滚锟件的转矩传递至随之被动地共同旋转的另一滚锟件。转矩传递通过连续清洁元件进行,所述连续清洁元件位于滚锟件的周向面,从而使两个滚锟件处于被连续清洁元件限定的区域内部。该设计特别有利地将借助第一滚锟件对第二滚锟件的驱动和同时在第一滚锟件的区域中对污垢或污水的吸收与在第二滚锟件的区域中的污水的甩干相结合,反之亦然。由此在正常的作业过程期间在待清洁的面上作业的同时实现了持续的再生运行。由于根据本发明牵引传动机构具有两个尺寸不同的滚锟件作为轴,因此在较大的第一滚锟件上的离心力小于较小的第二滚锟件上的离心力。清洁装置的转速和由此连续清洁元件的速度可以如此选择,在用于在待清洁的面上作业的第一滚锟件的区域中不甩脱污水,同时在较小的第二滚锟件的区域中将更大的离心力作用于污水,使得污水从连续清洁元件甩脱。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规定,至少一个滚锟件抗扭地布置在清洁装置内部。根据该设计方式,连续清洁元件在抗扭的滚锟件的区域中被该滚锟件牵引,从而使连续清洁元件与该滚锟件之间发生摩擦。所述摩擦必要时可以用于连续清洁元件的辅助再生。在此情况下可以规定,清洁装置的一个滚锟件抗扭地构造,而另一个滚锟件可旋转地构造。此外,清洁装置的所有滚锟件、也即两个或多个滚锟件都是抗扭的,其中,连续清洁装置借助额外的驱动装置绕滚锟件被牵引,由此能够使连续清洁元件作用在待清洁的面上。

在此情况下规定,滚锟件抗扭地、尤其一体式地相互连接。根据该设计方式,滚锟件直接地且不仅通过连续清洁元件相连。滚锟件尤其涉及同一辊子的多个子区域。该辊子在此构造为,各个区域、也即滚锟件具有相互不同的曲率半径,以便确保离心力在不同滚锟件上的变化。根据该设计方式,滚锟件相互抗扭,其中,连续清洁元件相对于一体式的辊子运动。在此,连续清洁元件根据本发明位于彼此不同的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滚锟件上,从而使在第二滚锟件(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区域中作用在污水上的离心力导致污水的甩脱。

此外还规定,所述连续清洁元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清洁装置移动、尤其能够借助至少一个电机驱动的滚锟件输送。根据该设计方式,连续清洁元件与该滚锟件的运动无关地移动,从而即使对于抗扭地布置在清洁装置内部的滚锟件来说也能实现连续清洁元件的输送。然而特别有利地,其中一个滚锟件被电机驱动。

根据规定,所述连续清洁元件围绕滚锟件张紧,其中,所述清洁装置尤其具有在连续清洁元件上施加弹簧力的张紧装置。通过连续清洁元件的张紧,能够在滚锟件之间实现转矩传递。因为连续清洁元件此外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由无纺织物或类似材料制成,因此有利地将弹簧力连续地施加在连续清洁元件上。由此,清洁装置有利地具有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将弹簧力施加在连续清洁元件上。张紧装置可以例如配属于滚锟件,方法是,滚锟件的旋转轴线能如此移动,从而使连续清洁元件始终处于张紧状态。这一方面有利于连续清洁元件,所述连续清洁元件在其运行期间的过程中受到内应力的损失,或者另一方面有利于滚锟件,所述滚锟件在其周向上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因此使连续清洁元件在没有张紧装置的情况下就会忽强忽弱地被张紧。

此外还规定,所述第一滚锟件的曲率半径是所述第二滚锟件的曲率半径的二倍至二十倍、尤其十倍至十五倍。滚锟件的曲率半径差异越大,第一滚锟件的不排出液体的作业与连续清洁元件在第二滚锟件上的再生过程的差异就越明显。通过相互间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以调整作用在各个滚锟件上的离心力的比值,这同时还影响了在各个滚锟件的区域中污水的黏附或甩脱。在实践中表现为特别有利的是,显示为特别有利的曲率半径比值为10:1至15:1。

此外还规定,滚锟件圆形或水滴形地构造。在此,清洁装置的一个滚锟件在其横截面方面圆形地构造,同时第二滚锟件水滴形地构造并且由此沿其周向改变曲率半径。水滴形的第二滚锟件在此可以在其一个滚锟件区域方面具有与第一滚锟件的曲率半径相当的曲率半径,同时水滴形的第二滚锟件的另一个滚锟件区域具有小于第一滚锟件的曲率半径的曲率半径。根据该设计方式,污水的甩脱在水滴形的收窄的、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的区域中进行。由此在第二滚锟件的区域中不连续地甩脱污水,而是只有当连续清洁元件达到收窄的水滴尖端时才进行甩脱。在此清洁装置有利地构造为,连续清洁元件与水滴形状的当前定向无关地始终张紧地贴靠在滚锟件上,从而实现连续清洁元件的旋转。圆周的长度差异必要时有利地借助前述张紧装置被补偿。

最后规定,所述第二滚锟件具有至少一个机械地作用在连续清洁元件上的、用于清洁连续清洁元件的作用元件。机械的作用元件用于支持在第二滚锟件上的连续清洁元件的再生。所述作用元件有利地布置在第二滚锟件的圆周上,使得第二滚锟件在连续清洁元件相对于第二滚锟件移动时作用在连续清洁元件上。所述作用元件例如可以是第二滚锟件的表面的凸隆结构或类似结构。由此为了再生不仅利用了污水基于离心力的甩脱,而是还利用了所述作用元件在连续清洁元件上的机械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清洁设备,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清洁装置的拆解图,

图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的侧视图,

图4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处于第一位置中的清洁装置的侧视图,

图5示出根据图4的处于第二位置中的清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借助图1示出和描述一种湿式清洁设备形式的清洁设备1,用于对待清洁的面进行湿式清洁。清洁设备1具有附件设备9,所述附件设备在清洁过程中与待清洁的面相接触。附件设备9具有清洁装置2,所述清洁装置具有两个相互独立构造的滚锟件4、5以及构造为连续清洁巾的连续清洁元件3。连续清洁元件3围绕两个滚锟件4、5,从而使连续清洁元件在滚锟件4、5旋转时各自围绕一个旋转轴线x从第一滚锟件4至第二滚锟件5地循环并且返回。清洁设备1通过第一滚锟件4支承在待清洁的面上。第二滚锟件5不与待清洁的面接触,而是在附件设备9内部如此位移,从而不能发生接触。滚锟件4、5横向于清洁设备1的正常的行进方向r延伸,所述行进方向由清洁设备1的使用者的正常作业运动形成,也即总体上交替地前后往复,这有时还略微偏离地至下一个清洁轨迹。滚锟件4、5在清洁设备1的横向于行进方向r的几乎整个宽度上延伸。根据所示布置,滚锟件4、5分别在清洁设备1运动时沿行进方向r前后布置在附件设备9上。至少一个滚锟件4、5能够通过电机驱动,也即绕其旋转轴线x被驱动。

附件设备9具有用于存储清洁待清洁的面所用的液体的储罐。液体可以通过注入口10填充进附件设备9的储罐中。连续清洁元件3被液体的润湿可以要么自内部通过至少一个滚锟件4、5实现,要么通过自外部向滚锟件4、5喷射液体实现。

在清洁设备1的正常的行进过程中如果不在待清洁的面上作业,清洁装置2不被主动地驱动。事实上,总体上基于与待清洁的面的摩擦接合而导致滚锟件4、5的被动旋转,然而所述滚锟件发挥大小足以甩脱污水的离心力。在借助第一滚锟件4对表面进行清洁的过程中,至少一个滚锟件4、5借助电机被主动驱动。在清洁过程期间,沿第一滚锟件4与待清洁的面之间的接触线上设有擦拭边棱。该擦拭边棱通过擦拭边棱相对于待清洁的面的运动而对表面进行清洁,由此将污垢松脱并且输送至第一滚锟件4的区域中的连续清洁元件3。

图2示出清洁装置2的第一滚锟件4的细节图。第一滚锟件4在此就其多个不同的外罩层拆解示出。第一滚锟件4原则上构造为端侧封闭的圆柱形空心体,其中,为了视图更清晰而未示出端侧的封闭件。作为备选,第一滚锟件4也可以构造为实心体。第一滚锟件4被抗扭地布置在第一滚锟件上的海绵体11环绕。海绵体11设计为开孔的并且具有暂时存储液体的性能。海绵体11至少部分被连续清洁元件3覆盖,所述连续清洁元件将第一滚锟件4与第二滚锟件5相连。连续清洁元件3在此被构造为微纤维巾。与海绵体11不同,微纤维巾可旋转地布置在清洁装置2内,从而使连续清洁元件3的贴靠在海绵体11上的部分区域反复更换。一旦海绵体11和/或连续清洁元件3被液体加载,则清洁装置2在压力下将液体释放至待清洁的面,所述压力通过清洁设备1在待清洁的面上的移动形成。在此,在第一滚锟件4的擦拭边棱的区域中排出液体。液体在此从海绵体11和/或连续清洁元件3被挤出,并且涂覆在待清洁的面上。在清洁装置2沿清洁设备1的行进方向r继续转动时,污垢从待清洁的面上松脱并且转移至连续清洁元件3。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清洁装置2的第一实施方式。清洁装置2具有第一滚锟件4以及第二滚锟件5。两个滚锟件4、5被构造为圆柱形的滚锟件4、5,所述滚锟件沿其周向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径r1、r2。第一滚锟件4在此具有曲率半径r1,所述曲率半径在所有的滚锟件区域6中大小相同。第二滚锟件5同样在所有的滚锟件区域7中具有大小相同的曲率半径r2。第一滚锟件4的曲率半径r1在此大约是第二滚锟件5的曲率半径r2的三倍。无论第一滚锟件4还是第二滚锟件5都绕其相应的旋转轴线x可旋转地支承。连续清洁元件3位于滚锟件4、5的滚锟件区域6、7上,其中,清洁装置2总体上构成牵引传动机构,在所述牵引传动机构中第一滚锟件4能够借助电机被主动驱动,并且第二滚锟件5通过从第一滚锟件4至第二滚锟件5的转矩传递被动地共同转动。通过第一滚锟件4绕旋转轴线x的旋转,连续清洁元件3相对于清洁装置2移动,由此当清洁装置2在待清洁的面上作业时,第一滚锟件4的其它滚锟件区域6始终放置在待清洁的面上。通过第一滚锟件4的旋转使离心力作用于在该区域中存储在连续清洁元件3中或上的液体。然而鉴于第一滚锟件4的直径r1,作用于液体的离心力(在规定旋转速度ω下)并不足以使污水从连续清洁元件3甩脱。通过连续清洁元件3从第一滚锟件4至第二滚锟件5的持续输送及反向的持续输送,连续清洁元件3的上述贴靠在第一滚锟件4上的区域到达第二滚锟件5的区域,该区域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r2。鉴于该较小的曲率半径r2,提高了在第二滚锟件5的区域中作用于污水的离心力,从而使液体能够在连续清洁元件3的相应区域中被甩脱。有利地,为了捕集被甩脱的污水而在清洁设备1内部设置相应的壳体件,从而使用者不会与污水发生接触并且同样也使污水不能滴落到待清洁的面上。

图4和图5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清洁装置2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第二滚锟件5水滴形地构造。由此连续清洁元件3在持续输送时时而贴靠在水滴形的尖端上,该尖端具有与第一滚锟件4的曲率半径r1相比更小的曲率半径r2,并且时而贴靠在水滴形的对置的部分区域上,所述部分区域具有与第一滚锟件4的曲率半径r1一致的曲率半径r1。通过该设计方式,存储在连续清洁元件3的液体并非在第二滚锟件5的区域中连续地甩脱,而是仅在连续清洁元件3恰好贴靠在水滴形的具有曲率半径r2的尖端时才被甩脱(见图5)。为了连续清洁元件3在此始终在张紧状态下贴靠在第一滚锟件4和第二滚锟件5上,第二滚锟件5具有张紧装置8,所述张紧装置使得第二滚锟件5相对于其旋转轴线x被弹簧力加载。张紧装置8具有弹簧,该弹簧的复位力使得第二滚锟件5试图从旋转轴线x朝连续清洁元件3的方向移动,其中,连续清洁元件3始终保持紧张,与水滴形的当前定向无关。

本发明在图3或4和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仅示出若干实施例。显然,清洁装置2也可以具有设计不同的滚锟件4、5。例如滚锟件4、5可以作为一体式的辊子抗扭地相连。滚锟件4、5在此有利地构成水滴形状(类似于图4和图5),从而在一侧提供较大的曲率半径r1而在另一侧提供相对较小的曲率半径r2。连续清洁元件3在此可以借助电机通过滚锟件4、5的表面被牵引,从而在连续清洁元件3与滚锟件4、5之间形成摩擦力。

附图标记清单

1清洁设备

2清洁装置

3连续清洁元件

4第一滚锟件

5第二滚锟件

6滚锟件区域

7滚锟件区域

8张紧装置

9附件设备

10注入口

11海绵体

r行进方向

x旋转轴线

ω旋转速度

r1曲率半径

r2曲率半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