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931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窗帘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与窗帘控制机构有关,特别是指涉及一种具有调光及解锁功能的窗帘控制机构的窗帘系统,藉由窗帘控制机构以有效控制帘体的透光量与展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拉绳式窗帘包括一上梁、一下梁、一帘体及一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多为弹簧盒。所述帘体设置于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之间,并可随着所述下梁的上下位移在所述上梁的下方收合或展开。当所述帘体与所述下梁的重量和所述窗帘整体的摩擦力相互平衡时,所述下梁可以停滞在该位置维持所述帘体的遮蔽面积。然而,所述窗帘整体的摩擦力相较于所述帘体和所述下梁的重量是很难有效地控制。另外,当所述下梁愈靠近所述上梁位置时,所述帘体堆栈于所述下梁的部分愈多,使所述下梁承载的重量不断增加,容易造成所述下梁在停滞于所需位置后,所述下梁会有沉降情形发生,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与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窗帘控制机构的窗帘系统,通过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以及操作模块有效控制帘体的展开与透光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窗帘控制机构及其窗帘系统,所述窗帘控制机构适用于一窗帘系统,所述窗帘系统其包括一壳座,呈水平方向配置;一配重件,系设置于所述壳座之下方;一帘体,设置于所述壳座与所述配重件之间,所述帘体包括至少一梯绳,所述梯绳包含二纵线,且所述二纵线之一端延伸至所述壳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配重件;复数个叶片,系分别间隔且相互平行的设置于所述二纵线之间;至少一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之一端延伸至所述壳座,另一端经由所述复数个叶片后连接于所述配重件;一窗帘控制装置包括一驱动模块、一定位解锁模块以及一操作模块皆设置于所述壳座且彼此连动;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卷线机构,所述升降拉绳延伸至所述壳座的一端系连接且卷绕于所述卷线机构,使所述卷线机构卷收或释出所述升降拉绳以带动所述配重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壳座,其中所述配重件远离所述壳座时,所述卷线机构通过所述升降拉绳被所述配重件带动朝一第一方向运动;所述定位解锁模块与所述卷线机构连动设置,并包括一导推件、一被导推件及一配合件,所述被导推件与所述导推件对应设置,所述配合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且与所述卷线机构连动,所述被导推件系可分离地抵接所述配合件,当所述被导推件抵接所述配合件时,限制所述卷线机构朝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所述操作模块包括一导杆及一角度调整单元,所述梯绳之所述二纵线之至少一延伸至所述壳座之一端连接于所述角度调整单元,且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带动所述二纵线产生上下错位以改变所述叶片角度;所述导杆串接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及所述定位解锁模块的所述导推件,使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及所述导推件连动,且当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带动所述叶片转动到一预定角度时,所述导杆带动所述导推件抵推所述被导推件使所述被导推件与所述配合件分离,所述卷线机构通过所述升降拉绳被所述配重件带动而朝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且所述配合件随所述卷线机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系为本发明窗帘系统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的第一实施方式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系为图3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5系为图4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的上视图;

图6系为图4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的作动立体示意图;

图7系为图6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的作动上视图;

图8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9系为图8定位解锁模块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系为图8定位解锁模块之侧面视图;

图11系为图8定位解锁模块之上视图;

图12系为图8定位解锁模块之动作示意图;

图13系为图12定位解锁模块之上视图;

图14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之第三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15系为图14定位解锁模块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6系为图14定位解锁模块之侧面视图;

图17系为图14定位解锁模块之上视图;

图18系为图14定位解锁模块之动作示意图;

图19系为图18定位解锁模块之上视图;

图20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的第四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21系为图20定位解锁模块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2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3系为图22定位解锁模块之上视图;

图24系为图23定位解锁模块之动作示意图;

图25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第六实施方式锁制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6系为图25定位解锁模块锁制时的剖面图;

图27系为图25定位解锁模块解锁时的剖面图;

图28系为图25定位解锁模块的延迟机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9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第七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0系为图29定位解锁模块锁制时之上视图;

图31系为图29定位解锁模块解锁时之上视图;

图32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第八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3系为图32定位解锁模块之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4系为图32定位解锁模块之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5系为图32窗帘控制机构之操作模块的侧面视图;

图36系为本发明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操作模块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7系为本发明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操作模块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窗帘系统100

壳座102

配重件104

帘体106

叶片1061

升降拉绳1063

梯绳1065

连接绳1067

窗帘控制机构200a、200b、200c、200d、200e、200f、200g、200h

驱动模块20

壳体201

檔块201a、201b

侧壁201c

动力组22

储藏轮222

驱动轮224

弹性件226、111a、117

阻尼模块228

卷线轮组24

卷线轮242、244

棘轮242b

摩擦轮242c

滑动件26

定位解锁模块30、40、50、60、70、80a、80b、90

导杆302

导推件32、42、52、62、72、82a、82b、92

凸块32a、42a、52a、72a、92a

导槽42b

斜推段42c

斜推面52b、92b

被导推件34、44、54、64、74、84a、84b、94

止动部34a、44a、54a、64a、74a、94a

凸柱34b、44b、54b、64b、74b、94b

轴部34c、44c、54c、64c、74c、84a2、84b2、94c

配合件36、46、56、66、76、86a、86b、96

抵止部36a、46a、56a、66a、76a、96a

弹性体35、55、65、85、95

延迟机构821

主动件8212

多角孔8212a

抵推柱8212b

从动件8213

圆孔8213a

被抵推柱8213b

滑块822a、822b

凸起822a1、822b1

导槽8211

齿面84a1、84b1

操作模块110、110a、110b、110c

动力转轮111

轮座111b

角度调整单元112、112a、112b、112c

涡轮1122b、1122c

涡杆1124b、1124c1

伞齿轮1126、1128

连接件113

操作件114、114a、114c

双向离合器115

调频轮116

涡杆组1124c

分线盘1124c2

第一方向d1

第二方向d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一具体介绍。

请参阅图1系为本发明窗帘系统100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所述窗帘系统100包括一壳座102、一配重件104、一帘体106以及一窗帘控制机构200a,所述帘体106设置于所述壳座102与所述配重件104之间,并有至少一升降拉绳1063与至少一梯绳1065穿过所述帘体106,所述升降拉绳1063一端连接所述窗帘控制机构200a,另一端连接所述配重件104,以通过所述窗帘控制机构200a控制所述帘体106的展开与收合,使所述配重件104远离或移靠所述壳座102。所述帘体106可视使用或设计需要作不同形式的设置,以构成百叶帘、蜂巢帘、罗马帘、卷帘等不同窗帘系统。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窗帘系统100系以百叶帘表示,所述帘体106是由复数个叶片1061所构成,各所述叶片1061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梯绳1065之梯格(图未标示)内。其中,所述壳座102可为对应所述配重件104设置的上梁,或为一个便于模块化装配的基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配动件104可为一下梁。

请再一并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2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200a的立体示意图,图3系为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之第一实施方式分解图,图4系为图3定位解锁模块之部分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所述窗帘控制机构200a其包括一驱动模块20、一定位解锁模块30以及一操作模块110。所述驱动模块20包含一动力组22及一卷线机构。其中,所述动力组22包含一储藏轮222、一驱动轮224及一弹性件226,所述储藏轮222与所述驱动轮224设置于所述壳座102且可相对所述壳座102枢转。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226系以一涡卷弹簧表示,所述涡卷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藏轮222,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轮224。为便于说明,先行定义所述弹性件226之初始状态系对应于所述配重件104位于最接近所述壳座102的位置,即所述帘体106为完全收合的状态。在所述帘体106由收合状态到完全展开(如图1所示)的过程中,即所述配重件104自最接近所述壳座102位置逐渐远离所述壳座102,所述弹性件226会随之逐渐由所述储藏轮222卷绕至所述驱动轮224,以蓄积所述弹性件226的回复力。

另一方面,所述升降拉绳1063连接于所述窗帘控制机构200a的一端系连接且缠绕于所述卷线机构,使所述卷线机构通过所述升降拉绳1063与所述配重件104连动。所述配重件104远离所述壳座102时,所述卷线机构通过所述升降拉绳1063被所述配重件104带动朝一第一方向d1(如图5)运动。在图2中,所述卷线机构为一卷线轮组24,所述卷线轮组24包含有二卷线轮242、244分别并列且设置于所述壳座102内,且可相对所述壳座102转动,所述卷线轮242、244之间以相互啮合的齿轮使其可相互连动。举例来说,所述升降拉绳1063的一端固结于所述卷线轮242或所述卷线轮244上,另一端则经由所述帘体106后固结于所述配重件104。所述驱动轮224与所述卷线轮组24之间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进行连动,藉此设置,所述驱动轮224、所述弹性件226及所述卷线轮组24可同步作动。

另外,所述定位解锁模块30设置于壳座102且与所述驱动模块20的所述卷线机构连动设置,且所述定位解锁模块30限制所述卷线机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运动,但允许所述卷线机构朝向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如图5)运动。所述操作模块110包括一导杆302,所述定位解锁模块30通过所述导杆302与所述操作模块110连接。在本发明之实施例中,所述导杆302为一调光轴杆用以调整所述帘体106的透光量。所述操作模块110更包括一角度调整单元112、一操作件114及一调频轮116,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分别连接于所述导杆302及所述操作件114,所述操作件114系通过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控制所述导杆302的转动。在本发明之实施例中,操作件114为一转棒。所述梯绳1065一端连接于所述导杆302,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配重件104。所述梯绳1065具有多个梯格,每一所述叶片1061系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梯格之一。所述导杆302转动时,所述梯绳1065带动所述叶片1061倾斜,以调整所述帘体106的透光量。在本发明之实施例中,所述梯绳1065的一端连结于所述调频轮116,另一端则连结于所述配重件104,通过所述操作模块110转动所述调频轮116调节所述帘体106之透光量。

所述定位解锁模块30设置于壳座102且与所述卷线机构连动设置。图3所示的所述定位解锁模块30包含一导推件32、一被导推件34及一配合件36。所述被导推件34与所述导推件32对应设置,所述配合件36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20且与所述卷线机构连动。所述被导推件34系可分离地抵接所述配合件36,所述被导推件34抵接所述配合件36时,限制所述卷线机构朝所述第一方向d1运动。在图3中,所述导推件32套设于所述操作模块110的所述导杆302。由于所述被导推件34更包括一弹性体35设置于其上,在不受外力下,所述弹性体35使所述被导推件34恒抵接于所述配合件36。进一步来说,所述弹性体35设置于所述被导推件34与所述驱动模块20的一壳体201之间,以提供所述被导推件34一恒朝向所述配合件36的偏压力。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推件32可为一凸轮。

在图3中,所述导推件32包括一凸块32a,所述凸块32a沿所述导杆302的径向向外凸起,亦即偏离所述导杆302之轴心的凸起。所述被导推件34包括一凸柱34b,所述凸柱34b对应所述凸块32a设置。当所述导杆302带动所述凸块32a抵推所述凸柱34b,使所述凸柱34b产生位移时,所述凸柱34b的位移带动所述被导推件34与所述配合件36分离,进而使所述卷线机构被所述配重件104带动而朝所述第一方向d1运动。所述被导推件34具有一止动部34a、所述凸柱34b及一轴部34c,所述被导推件34以所述轴部34c为枢轴而枢设于所述壳体201。所述止动部34a与所述凸柱34b连动,且所述配合件36包含一抵止部36a,所述止动部34a系可分离地抵接于所述抵止部36a。当所述导杆302转动,且所述凸块32a抵推所述凸柱34b时,所述被导推件34以所述轴部34c为轴心枢摆。进一步来说,所述被导推件34的所述弹性体35套设于所述轴部34c,在不受外力下,所述弹性体35使所述被导推件34的所述止动部34a恒抵接于所述配合件36的抵止部36a。

如图5所示,所述被导推件34的所述止动部34a系以一卡爪表示,所述卡爪对应于所述配合件36的抵止部36a,但不以此为所限。诚如前所述,所述动力组22及所述卷线轮组24彼此均以相互啮接的齿轮连动设置,因此所述止动部34a亦可对应于任一轮体的齿轮甚或额外设置的连动轮体(图中未示)的齿轮,均可达到等效目的。

所述凸块32a设于所述导推件32的外表面上,并在所述导推件32的径向凸起,亦即偏离所述导杆302之轴心的凸起。当所述导推件32受所述导杆302驱转至所述凸块32a离开所述被导推件34的所述凸柱34b时,所述被导推件34的所述止动部34a受所述弹性体35之偏压力作用而压抵于所述抵止部36a。因所述止动部34a对应于所述抵止部36a的一侧为斜面(图未标示),且所述弹性体35具有弹性,使所述被导推件34可相对所述抵止部36a往复摆动,则所述抵止部36a的凸齿可单向滑略所述被导推件34之所述止动部34a的斜面(如图4及图5所示),因此允许所述卷线轮组24能朝向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所述第二方向d2运动以卷收升降拉绳1063,则使用者可直接推顶所述配重件104上升以收合所述帘体106。在第4图中,配合件36系与卷线轮组24的卷线轮242同轴且连动设置,进一步来说,配合件36与卷线轮组24的卷线轮242一体成型。

当所述被导推件34的所述止动部34a受所述弹性体35之偏压力作用而压抵于所述抵止部36a时,配合件36与卷线轮242无法往第一方向d1转动,但因上述的机构设计,使配合件36与卷线轮242仍可朝第二方向d2转动。详言之,当所述卷线轮242欲往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时,由于配合件36与卷线轮组24的卷线轮242同轴且连动设置,且所述被导推件34的所述止动部34a卡抵于所述配合件36的所述抵止部36a的齿峰,因此限制了所述卷线轮242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亦即限制了所述卷线轮242释出所述升降拉绳1063,使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帘体106静止不动。另一方面,所述卷线轮242与另一所述卷线轮244及所述动力组22互为连动设置,亦即当所述卷线轮242被限制而不能往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时,所述动力组22亦不作动。

接着如图6及图7所示,因所述导杆302之驱转,使所述导推件32的所述凸块32a推顶所述凸柱34b,带动所述被导推件34枢摆,进而使所述被导推件34的所述止动部34a与所述配合件36的所述抵止部36a分离,如此即解除了所述止动部34a对所述配合件36之限制。由于配合件36与卷线轮242同轴且连动设置,因此所述配重件104可随重力下降,使所述帘体106展开,且通过所述升降拉绳1063带动所述卷线轮242转动。

再请参阅图8至图13,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图8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8定位解锁模块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8定位解锁模块之侧面视图,图11为图8定位解锁模块之上视图,图12为图8定位解锁模块之动作示意图,图13为图12定位解锁模块之上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窗帘控制机构200b的定位解锁模块40包含一导推件42、一被导推件44及一配合件46。所述导推件42套设于所述导杆302而与所述操作模块(图中未标示)连动,所述被导推件44枢设于所述壳座102且对应所述驱动模块20设置。所述导推件42具有一凸块42a,所述凸块42a对应所述被导推件44设置。所述被导推件44具有一止动部44a、一凸柱44b及一轴部44c。如图11所示,所述止动部44a与所述凸柱44b连动设置,且被导推件44与所述配合件46抵接时,所述止动部44a限制所述配合件46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如图13所示,当所述凸块42a驱动所述被导推件44与所述配合件46分离时,所述止动部44a允许所述配合件46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推件42可为一凸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推件42具有一凸块42a及一导槽42b。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导槽42b为一环型导槽,且所述凸块42a系设置于所述导槽42b内。所述被导推件44的所述止动部44a系以一卡爪表示,且所述被导推件44的所述凸柱44b系设置于所述导槽42b内,以对应于所述凸块42a。所述被导推件44以所述轴部44c为枢轴而枢设于所述壳体201,所述止动部44a对应于所述配合件46的一抵止部46a。所述导槽42b形成于所述导推件42的外表面上,并在所述导推件42的径向凹陷,且所述凸柱44b对应嵌入于所述导槽42b(如图10所示),同时也使所述止动部44a卡抵所述抵止部46a的齿峰(如图11所示),因此限制了所述配合件46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配合件46与卷线轮组24的卷线轮242同轴且连动设置,因此当所述止动部44a卡抵所述抵止部46a,使所述配合件46无法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时,亦使所述卷线轮242无法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且无法释出所述升降拉绳1063,使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帘体106静止不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推件42可为一凸轮。

如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导槽42b更包括一斜推段42c,所述斜推段42c相对所述导槽42b具有一斜率。所述斜推段42c导引所述凸柱44b移动,使所述被导推件44枢摆。当所述导杆302转动,使所述导推件42的所述凸块42a抵推所述凸柱44b移动至所述斜推段42c时,所述被导推件44枢摆,使所述止动部44a与所述抵止部46a分离。此时,由于配合件46与卷线轮242同轴且连动设置,因此所述配合件46与所述卷线轮242可朝第一方向d1同步自由转动。

再请参阅图14至图19,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图14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之第三实施方式之立体示意图,图15为图14定位解锁模块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6为图14定位解锁模块之侧面视图,图17为图14定位解锁模块之上视图,图18为图14定位解锁模块之动作示意图,图19为图18定位解锁模块之上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窗帘控制机构200c的所述定位解锁模块50,其包含一导推件52、一被导推件54及一配合件56。所述导推件52套设于所述导杆302而与所述操作模块(图中未标示)连动。所述被导推件54枢设于所述壳体201且对应所述配合件56设置,所述配合件56连动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20。所述导推件52具有一凸块52a,所述凸块52a对应所述被导推件54设置。所述被导推件54具有一止动部54a、一凸柱54b及一轴部54c,所述止动部54a与所述凸柱54b连动设置。所述被导推件54与所述配合件56抵接时,所述止动部54a限制所述配合件56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如图17)的转动。当所述导杆302转动,使所述导推件52驱动所述被导推件54与所述配合件56分离时,所述配合件56可自由地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推件52可为一凸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被导推件54的所述止动部54a系以一卡爪表示,且所述被导推件54以所述轴部54c为枢轴而枢设于所述壳体201。所述止动部54a对应于所述配合件56的一抵止部56a,所述导推件52的所述凸块52a对应被导推件54的所述凸柱54b设置。所述凸块52a设于所述导推件52的外表面上,并沿所述导杆302的径向凸起,亦即偏离所述导杆302之轴心的凸起。在图15中,所述凸块52a具有一斜推面52b,所述斜推面52b顶推所述凸柱54b,使所述凸柱54b沿所述导杆302的轴向移动,且带动所述被导推件54枢摆。

所述被导推件54更包括一弹性体55,所述弹性体55套设在所述轴部54c。当所述被导推件54的所述止动部54a受所述弹性体55之偏压力作用而压抵于所述抵止部56a时,因所述止动部54a对应于所述抵止部56a的一侧为斜面(未标示),且所述弹性体55具有弹性,故所述被导推件54可相对所述抵止部56a往复摆动。再者,由于所述抵止部56a的齿峰可单向滑略所述被导推件54之所述止动部54a的斜面,因此所述卷线轮242能朝向所述第二方向d2转动以卷收升降拉绳1063,则使用者可直接推顶所述配重件104上升以收合所述帘体106。

但当所述卷线轮242欲往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时,由于所述止动部54a卡抵于所述抵止部56a的齿峰,因此限制所述配合件56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由于所述配合件56与所述卷线轮242为同轴且连动设置,因此配合件56及所述卷线轮242无法朝第一方向d1转动,且所述卷线轮242无法释出所述升降拉绳1063,使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帘体106静止不动。

反之,当所述导杆302驱转,使所述导推件52的所述凸块52a的所述斜推面52b推顶所述凸柱54b时,所述被导推件54枢摆使所述止动部54a与所述抵止部56a分离(如图18及图19所示)。同时,配合件56及所述卷线轮242可自由转动,且所述配重件104自动下降使所述帘体106展开。

再请参阅图20至图21,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的第四实施方式。其中,图20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定位解锁模块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1系为图20定位解锁模块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窗帘控制机构200d的卷线机构为一滑移机构(未标示),所述滑移机构包括一滑动件26,所述滑动件26对应所述卷线轮242设置,且可相对所述卷线轮242往复移动。所述升降拉绳1063的一端固结于所述滑动件26上,另一端则经由所述帘体106后固结于所述配重件104,以控制所述帘体106展开与收合。所述滑动件26与所述卷线轮242之间系通过一连接绳1067连接,在所述滑动件26移动的同时,所述卷线轮242同步卷收或释放所述连接绳1067,以控制所述帘体106的展开与收合。

第四实施方式之所述定位解锁模块60,其包含一导推件62、一被导推件64及一配合件66。所述导推件62套设于所述导杆302而与所述操作模块(图中未示)连动。所述被导推件64枢设于所述壳体201且对应所述配合件66设置。所述导推件62具有一凸块(图中未示),所述凸块对应所述被导推件64设置。所述被导推件64具有一止动部64a、一凸柱64b、一轴部64c及一弹性体65。所述被导推件64的轴部64c设置于所述弹性体65与所述壳体201之间,以提供所述被导推件64一恒朝向所述配合件66抵接的偏压力。所述止动部64a与所述凸柱64b连动设置(如图21所示)。所述止动部64a与所述配合件66抵接时,所述止动部64a限制所述配合件66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当所述凸块驱动所述被导推件64的所述止动部64a与所述配合件66分离时,所述配合件66可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推件62可为一凸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被导推件64的所述止动部64a系以一棘爪表示。所述配合件66系以一棘轮表示,且所述配合件66的所述抵止部66a为所述棘轮的棘齿圈。所述被导推件64以所述轴部64c为枢轴而枢设于所述壳体201,所述止动部64a对应于所述配合件66的抵止部66a,所述导推件62的所述凸块对应被导推件64的所述凸柱64b设置。

所述凸块设于所述导推件62的外表面上,并往所述导推件62的径向凸起,亦即偏离所述导杆302之轴心的凸起。当所述被导推件64的所述止动部64a受所述弹性体65之偏压力作用而压抵于所述配合件66的抵止部66a时,所述弹性体65使所述被导推件64可相对所述配合件66往复摆动。同时,所述配合件66的抵止部66a可单向滑略所述被导推件64之所述止动部64a,因此所述配合件66能朝向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转动。由于所述配合件66与卷线轮242为同轴且连动设置,因此当所述配合件66往所述第二方向d2转动时,所述卷线轮242亦往第二方向d2转动,以卷收升降拉绳1063,此时使用者可直接推顶所述配重件104上升以收合所述帘体106。

但当所述止动部64a卡抵于所述配合件66的抵止部66a时,所述配合件66及所述卷线轮242被限制而无法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亦即限制了所述卷线轮242释出所述连接绳1067并限制所述滑动件26移动以释放升降拉绳1063,使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帘体106静止不动。

反之,当所述导杆302驱转,使所述导推件62的所述凸块推顶所述凸柱64b时,使所述被导推件64枢摆带动所述止动部64a与所述抵止部66a分离。如此,所述卷线轮242可自由转动,且所述配重件104自动下降使所述帘体106展开。

再请参阅图22至图24,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的第五实施方式。其中,图22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3为图22定位解锁模块之上视图,图24为图23定位解锁模块之动作示意图。

第五实施方式窗帘控制机构200e的所述定位解锁模块70,其包含一导推件72、一被导推件74及一配合件76。所述导推件72套设于所述导杆302而与所述操作模块(图中未标示)连动。所述被导推件74枢设于所述壳座102且对应所述配合件76设置。所述导推件72具有一凸块72a,所述凸块72a对应所述被导推件74设置,且所述凸块72a控制所述被导推件74与所述配合件76抵接或分离。所述被导推件74具有一止动部74a、一凸柱74b及一轴部74c,所述止动部74a与所述凸柱74b连动。所述被导推件74的所述止动部74a抵接所述配合件76时,所述止动部74a限制所述配合件76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当所述凸块72a驱动所述被导推件74的所述止动部74a与所述配合件76分离时,所述配合件76可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推件72可为一凸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被导推件74的所述止动部74a系以一摩擦块表示,所述配合件76系以一摩擦轮表示,且所述配合件76的所述抵止部76a系以一摩擦面表示。所述被导推件74以所述轴部74c为枢轴而枢设于所述壳座102。所述止动部74a对应于所述配合件76的所述抵止部76a。所述导推件72的所述凸块72a对应被导推件74的所述凸柱74b设置。

所述凸块72a设于所述导推件72的外表面上,并在所述导推件72的径向凸起,亦即偏离所述导杆302之轴心的凸起。所述被导推件74的所述止动部74a受一弹性体(未标示)之偏压力作用而压抵于所述配合件76,所述弹性体使所述被导推件74可相对所述配合件76往复摆动。如图23所示,当所述止动部74a压抵于所述配合件76时,所述配合件76被限制而无法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由于所述配合件76与所述卷线轮242为同轴且连动设置,因此所述卷线轮242亦无法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即限制了所述卷线轮242释出所述升降拉绳1063,使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帘体106静止不动。

反之,如图24所示,当所述导杆302驱转,使所述导推件72的所述凸块72a推顶所述凸柱74b时,所述被导推件74枢摆而带动所述止动部74a与所述抵止部76a分离。同时,所述配合件76与所述卷线轮242可自由转动,且所述配重件104自动下降使所述帘体106展开。

再请参阅图25至图28,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的第六实施方式。其中,图25系为第六实施方式的定位解锁模块于锁制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6为第六实施方式的定位解锁模块锁制时的剖面图,图27为第六实施方式的定位解锁模块解锁时的剖面图,且图28系在图25、26及27的定位解锁模块的一延迟机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第六实施方式窗帘控制机构200f的所述定位解锁模块80a,其包含一导推件82a、一被导推件84a及一配合件86a。所述导推件82a套设于所述导杆302而与所述操作模块110连动。所述被导推件84a通过一轴部84a2枢设于所述壳体201且对应所述配合件86a设置。所述导推件82a具有一延迟机构821及一滑块822a,所述延迟机构821系套设于所述导杆302,且所述滑块822a系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延迟机构821。详言之,所述延迟机构821具有二对称的导槽8211,且所述滑块822a具有二对称的凸起822a1。所述凸起822a1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槽8211内,且可在所述导槽8211内滑动。当所述导杆302转动时,所述延迟机构821会以所述导杆302为轴心枢摆,进而通过所述延迟机构821的导槽8211带动所述滑块822a滑动。

在图25及26中,所述导推件82a推抵所述被导推件84a,使所述被导推件84a通过所述配合件86a压抵所述动力组22的所述弹性件226,进而限制所述弹性件226由所述储藏轮222向所述驱动轮224卷绕,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26为一涡卷弹簧。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26可作为所述配合件86a,即所述被导推件84a可直接压抵所述动力组22的所述弹性件226,进而限制所述弹性件226由所述储藏轮222向所述驱动轮224卷绕。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被导推件84a具有一齿面84a1,且所述配合件86a为一具有齿圈的滚柱,所述被导推件84a的齿面84a1与配合件86a互相啮合。当所述导推件82a推抵所述被导推件84a时,所述被导推件84a与所述壳体201的档块201a及201b形成一楔型空间(未标示),所述楔型空间具有一约束端及一自由端。进一步来说,当所述导推件82a推抵所述被导推件84a时,若配重件104欲下降,则动力组22会被卷线轮组24带动,使弹性件226由储藏轮222往驱动轮224卷绕,此时弹性件226带动所述配合件86a往楔型空间的约束端移动,使弹性件226挟制于配合件86a与档块201a之间,进而限制所述弹性件226由所述储藏轮222向所述驱动轮224卷绕,同时限制了与所述驱动轮224连动的所述卷线轮242释出所述升降拉绳1063,使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帘体106静止不动。反之,当配重件104被推动上升时,弹性件226会由驱动轮224往储藏轮222卷绕,以带动卷线轮组24卷收升降拉绳1063,此时弹性件226带动所述配合件86a往楔型空间的自由端移动,使弹性件226不受配合件86a与档块201a的挟制,进而使所述弹性件226可由驱动轮224向所述储藏轮222卷绕。

如图27所示,当导杆302转动时,导推件82a的延迟机构821会以所述导杆302为轴心枢摆,进而通过所述延迟机构821的导槽8211带动所述滑块822a滑动,此时所述滑块822a不再推抵所述被导推件84a。如此,即便弹性件226带动所述配合件86a往楔型空间的约束端移动,弹性件226亦不受配合件86a与档块201a的挟制,在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卷线轮组24的带动下,使所述弹性件226可由所述储藏轮222向所述驱动轮224卷绕。

在图28中,导推件82a的延迟机构821具有一主动件8212及一从动件8213。主动件8212及从动件8213皆套设于导杆302,且主动件8212及从动件8213彼此对应设置。主动件8212具有一多角孔8212a,例如六角孔,此多角孔8212a系对应于以多角轴为例的导杆302,以使主动件8212通过多角孔8212a随导杆302的转动而转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从动件8213具有一圆孔8213a,使导杆302可从圆孔8213a穿过,但从动件8213不会随导杆302的转动而转动。

主动件8212具有至少一抵推柱8212b,且从动件8213具有至少一被抵推柱8213b。当主动件8212被导杆302带动而转动时,主动件8212通过抵推柱8212b推动被抵推柱8213b,使从动件8213可随主动件8212的转动而枢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动件8212具有二抵推柱8212b,且从动件8213具有二被抵推柱8213b,使主动件8212在转动180度以内,即可使抵推柱8212b推动被抵推柱8213b,进而带动从动件8213枢摆,以解除滑块822a对被导推件84a的推抵。

再请参阅图29至图31,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的第七实施方式。其中,图29系为第七实施方式的定位解锁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30为第七实施方式的定位解锁模块于锁制时的上视图,且图31为第七实施方式的定位解锁模块于解锁时的上视图。

第七实施方式窗帘控制机构200g的所述定位解锁模块80b,其包含一导推件82b、一被导推件84b及一配合件86b。所述导推件82b套设于所述导杆302而与所述操作模块110连动。所述被导推件84b通过一轴部84b2枢设于所述壳体201且对应所述配合件86b设置。所述导推件82b具有所述延迟机构821及一滑块822b,所述延迟机构821系套设于所述导杆302,且所述滑块822b系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延迟机构821。详言之,所述延迟机构821具有二对称的导槽8211,且所述滑块822b具有二对称的凸起822b1。所述凸起822b1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槽8211内,且可在所述导槽8211内滑动。当所述导杆302转动时,所述延迟机构821会以所述导杆302为轴心枢摆,进而通过所述延迟机构821的导槽8211带动所述滑块822b滑动。

在图30中,所述导推件82b推抵所述被导推件84b,使所述被导推件84b通过所述配合件86b压抵所述升降拉绳1063,进而限制所述升降拉绳1063由所述卷线轮组24释放。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被导推件84b可直接压抵所述升降拉绳1063,进而限制所述升降拉绳1063由所述卷线轮组24卷收或释放。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被导推件84b具有一齿面84b1,且所述配合件86b为一具有齿圈的滚柱,所述被导推件84b的齿面84b1与配合件86b互相啮合。当所述导推件82b推抵所述被导推件84b时,所述被导推件84b、所述壳体201的侧壁201c及一弹性体85形成一楔型空间(未标示),所述楔型空间具有一约束端及一自由端。进一步来说,当所述导推件82b推抵所述被导推件84b时,若配重件104欲下降,则升降拉绳1063会被配重件104带动,使升降拉绳1063从卷线轮组24释放,此时升降拉绳1063带动所述配合件86b往楔型空间的约束端移动,使升降拉绳1063挟制于配合件86b与侧壁201c之间,进而限制所述升降拉绳1063由所述卷线轮组24释放,同时限制了与所述升降拉绳1063连动的所述卷线轮242的转动,使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帘体106静止不动。反之,当配重件104被推动上升时,弹性件226会由驱动轮224往储藏轮222卷绕,以带动卷线轮组24卷收升降拉绳1063,此时升降拉绳1063带动所述配合件86b往楔型空间的自由端移动,使升降拉绳1063不受配合件86b与侧壁201c的挟制,进而使升降拉绳1063可被卷收于卷线轮组24。

如图31所示,当导杆302转动时,导推件82b的延迟机构821会以所述导杆302为轴心枢摆,进而通过所述延迟机构821的导槽8211带动所述滑块822b滑动,此时所述滑块822b不再推抵所述被导推件84b,且被导推件84b被弹性体85推开。如此,即便升降拉绳1063带动所述配合件86b往楔型空间的约束端移动,升降拉绳1063亦不受配合件86b与侧壁201c的挟制,在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卷线轮组24的带动下,使升降拉绳1063可从卷线轮组24被释出。

值得一提的是,导推件82b的延迟机构821与导推件82a的延迟机构821类似。导推件82b的延迟机构821的作动机制与内部结构可参考图28及其相关内容,在此不多作赘述。

再请参阅图32至图34,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的第八实施方式。其中,图32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定位解锁模块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33为图32的定位解锁模块之另一立体示意图,且图34为图32的定位解锁模块之部分分解示意图。

第八实施方式窗帘控制机构200h的所述定位解锁模块90,其包含一导推件92、一被导推件94及一配合件96。所述导推件92套设于所述导杆302而与所述操作模块110a连动。所述被导推件94枢设于所述壳体201且对应所述配合件96设置。所述导推件92具有一凸块92a,所述凸块92a对应所述被导推件94设置,且所述凸块92a控制所述被导推件94与所述配合件96抵接或分离。所述被导推件94具有一止动部94a、一凸柱94b及一轴部94c,所述止动部94a与所述凸柱94b连动。所述被导推件94的所述止动部94a抵接所述配合件96时,所述止动部94a限制所述配合件96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当所述凸块92a驱动所述被导推件94的所述止动部94a与所述配合件96分离时,所述配合件96可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转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推件92可为一凸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被导推件94的所述止动部94a系以一棘爪表示,所述配合件96系以一棘轮表示,且所述配合件96的所述抵止部96a系以一棘齿圈表示。所述被导推件94以所述轴部94c为枢轴而枢设于所述壳体201。所述止动部94a对应于所述配合件96的所述抵止部96a。所述导推件92的所述凸块92a对应被导推件94的所述凸柱94b设置。

所述凸块92a设于所述导推件92的外表面上,并在所述导推件92的径向凸起,亦即偏离所述导杆302之轴心的凸起。所述凸块92a具有一斜推面92b,所述斜推面92b顶推所述凸柱94b,使所述凸柱94b沿所述导杆302的轴向移动,且带动所述被导推件94枢摆。所述被导推件94的所述止动部94a受一弹性体95之偏压力作用而压抵于所述配合件96,所述弹性体95使所述被导推件94可相对所述配合件96往复摆动。当所述止动部94a压抵于所述配合件96时,所述配合件96被限制而无法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由于所述配合件96与一阻尼模块228为同轴且连动设置,又所述阻尼模块228与动力组22的储藏轮222和驱动轮224相邻连动,因此所述驱动轮224亦无法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同时限制了与所述驱动轮224连动的所述卷线轮242释出所述升降拉绳1063,使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帘体106静止不动。

反之,当所述导杆302驱转,使所述导推件92的所述凸块92a推顶所述凸柱94b时,所述被导推件94枢摆而带动所述止动部94a与所述抵止部96a分离。同时,所述配合件96、所述阻尼模块228、所述驱动轮224与所述卷线轮242皆可自由转动,且所述配重件104自动下降使所述帘体106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32及36中,操作件114a为一转棒,且操作模块110a更包括一动力转轮111、一连接件113及一双向离合器115。所述动力转轮111与一角度调整单元112a及所述调频轮116皆套接于所述导杆302,且所述动力转轮111设置在一轮座111b上,使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a可透过所述导杆302驱动所述调频轮116及所述动力转轮111转动。

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a驱动所述导杆302进而带动所述动力转轮111转动,使所述动力转轮111上的一弹性件111a产生具有一回复力,所述动力转轮111通过所述弹性件111a的回复力驱动所述定位解锁模块90作动。当所述动力转轮111的所述弹性件111a不具所述回复力时,所述定位解锁模块90的所述被导推件94与所述阻尼模块228分离,同时解除了对所述卷线轮(未绘示)之限制。

所述连接件113及所述双向离合器115设置在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a与所述操作件114a之间。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a包含相啮合的一组伞齿轮1126、1128,所述伞齿轮1126套设于所述导杆302,使所述导杆302与所述伞齿轮1126同步转动;所述伞齿轮1128接设所述连接件113之一端,且所述连接件1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双向离合器115,使所述连接件113通过所述双向离合器115控制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a的转动幅度。所述双向离合器115更套接一弹性件117,所述弹性件117提供维持所述双向离合器115与所述连接件113的嵌接。值得注意的是,连接件113必须通过所述操作件114a的拉力使所述连接件113脱离所述双向离合器115。当所述连接件113脱离所述双向离合器115时,导杆302会被所述动力转轮111上的所述弹性件111a的回复力带动,使导杆302转动,进而驱使定位解锁模块90解除对于动力组22的锁制。同时,所述配合件96、所述阻尼模块228、所述驱动轮224与所述卷线轮242皆可自由转动,且所述配重件104自动下降使所述帘体106展开。

另一方面,当所述双向离合器115嵌接于所述连接件113时,双向离合器115限制所述动力转轮111的所述回复力对所述导杆302的驱动,即所述动力转轮111无法带动所述导杆302转动,致使所述止动部94a仍压抵于所述配合件96,使所述配合件96被限制而无法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同时限制了所述驱动轮224的转动及所述卷线轮242释出所述升降拉绳1063,使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帘体106静止不动。

此外,在前述之各种窗帘系统100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不同条件之使用者均能顺利操作所述帘体106之展开,图1之窗帘系统中所述操作模块110与前述各实施方式的定位解锁模块系通过所述导杆302连动设置。请参阅图36及图37,其揭示了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装置的定位解锁模块串接操作模块之实施方式。其中,图36系为本发明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操作模块110b的立体示意图,图37系为本发明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操作模块110c的立体示意图。

在图36中,所述操作模块110b具有一角度调整单元112b、所述操作件114a及所述调频轮116,且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b及所述调频轮116套接于所述导杆302,使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b可透过所述导杆302驱动所述调频轮116转动。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b包含相啮合的一涡轮1122b及一涡杆1124b,所述涡轮1122b套设于所述导杆302,使所述导杆302与所述涡轮1122b同步转动,所述涡杆1124b接设所述操作件114a并垂置于所述帘体106外部(如图1及图2所示)以供使用者操作,在此操作件114a以一转棒表示。

前述的所述梯绳1065包含二纵线(未标示)及复数横线(未标示)以呈梯格状,各所述叶片1061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梯绳1065之梯格内,亦即各横线上,所述梯绳106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座102以连结于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b的所述调频轮116(如图2所示),另一端则连结于所述配重件104,通过旋转接设于所述涡杆1124b的所述操作件114以带动所述涡杆1124b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涡轮1122b旋转并同时带动所述导杆302旋转,而套设于所述导杆302的所述调频轮116即随所述导杆302转动,以使连结于所述调频轮116上的所述梯绳1065的所述二纵线产生上下错位而改变各所述叶片1061的角度,以调节所述帘体106之透光量。

前述实施方式系以转棒表示为操作模块110的操作件114a,以供外部操作,然其亦有采用调频拉绳作为操作件之实施方式,如图37的操作模块110c所示。所述操作模块110c具有一角度调整单元112c、一操作件114c及所述调频轮116,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c与所述调频轮116套接于所述导杆302,而可藉由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c驱使所述导杆302带动所述调频轮116同步作动。所述角度调整单元112c包括相啮合的一涡轮1122c及一涡杆组1124c,所述涡轮1122c套设于所述导杆302上,所述涡杆组1124c包含一涡杆1124c1及一分线盘1124c2,且所述涡杆1124c1与所述涡轮1122c相互啮合。所述操作件114c以调频拉绳表示,且操作件114c卷绕于所述分线盘1124c2后,其两端为自由端并垂置于所述帘体106前方以供操作。前述的所述梯绳1065的一端连结于所述调频轮116,另一端则连结于所述配重件104。通过拉动以调频拉绳表示之所述操作件114c的自由端,可带动所述涡杆1124c1转动以驱动所述涡轮1122c转动,并同时旋转所述导杆302,且同时带动所述调频轮116旋转以调整所述叶片1061的遮光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302串接任一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及任一所述定位解锁模块的所述导推件,使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及所述导推件连动。当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带动所述叶片1061转动到一预定角度时,所述导杆302带动所述导推件抵推所述被导推件使所述被导推件与所述配合件分离,所述卷线机构通过所述升降拉绳1063被所述配重件104带动而朝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且所述配合件随所述卷线机构运动。

由前述本发明的众多实施方式可知,对窗帘控制机构而言,所述定位解锁模块构成一个开关机构,利用所述被导推件的单向卡止功能,能由用户操作所述配重件上升并停留在任何需要的位置,或者在解除所述被导推件对所述卷线轮直接或间接的卡制状态时,使所述配重件随重力向下垂降以展开所述帘体。此外,可将所述操作模块视为所述导杆的一动力源。利用所述操作模块的所述操作件驱动所述定位解锁模块作动,也解决了不同使用者对于所述配重件之可操作高度不一致所造成的不便,而可轻易使所述配重件下降,并展开所述帘体。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