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地窗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447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地窗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落地窗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被建在城市中,伴随着人们审美观的变化,以及采光的需求,新建的高楼外表一般设有大面积的落地窗;然而随着,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落地窗上经常会沉积粉尘。现有技术下对高空的落地窗外表面进行清洁始终是一个难题,往往采用高空降落时吊绳,采用人工高空作业进行清洁,这种清洁方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人工成本及其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落地窗除尘装置,它包括遥控无人机、连接支架、百洁布、含磁橡胶袋、保护层、永磁铁;遥控无人机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底部安装有含磁橡胶袋;含磁橡胶袋为中空的软质橡胶袋,其内部装有磁铁粉;含磁橡胶袋和百洁布相贴合的一侧设有暗扣的凸扣;百洁布和含磁橡胶袋相贴合的一侧设有暗扣的凹扣;含磁橡胶袋和百洁布之间通过暗扣结构活动式扣接一起;永磁铁位于保护层中。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落地窗除尘装置,它采用遥控无人机带动含磁橡胶袋飞行至高空的落地窗外侧,用包有保护层的永磁铁在楼层内部落地窗内侧吸附含磁橡胶袋,使百洁布在磁力作用下贴在落地窗上,上下左右移动永磁铁即可完成落地窗的清洁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遥控无人机部分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含磁橡胶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遥控无人机、2-连接支架、3-百洁布、4-含磁橡胶袋、5-保护层、6-永磁铁、3-1凹扣、4-1凸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落地窗除尘装置,它包括遥控无人机1、连接支架2、百洁布3、含磁橡胶袋4、保护层5、永磁铁6;遥控无人机1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支架2;连接支架2的底部安装有含磁橡胶袋4;含磁橡胶袋4为中空的软质橡胶袋,其内部装有磁铁粉;含磁橡胶袋4和百洁布3相贴合的一侧设有暗扣的凸扣4-1;百洁布3和含磁橡胶袋4相贴合的一侧设有暗扣的凹扣3-1;含磁橡胶袋4和百洁布3之间通过暗扣结构活动式扣接一起;永磁铁6位于保护层5中。

进一步地:所述遥控无人机1为四驱式遥控无人机。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2为u形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含磁橡胶袋4的中空部分被隔离成多个存储空间,每个存储空间均装有磁铁粉。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5为软质布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落地窗除尘装置,它的工作原理为:人工通过遥控器将遥控无人机1控制飞行至高空的落地窗外侧,使遥控无人机1靠近落地窗;在楼层的内部与遥控无人机1相对应的落地窗内侧,使用永磁铁6靠近含磁橡胶袋4,永磁铁6和含磁橡胶袋4在磁力的作用下分别贴在落地窗玻璃的内侧和外侧,百洁布3则被夹在玻璃和含磁橡胶袋4之间,上下左右移动永磁铁6即可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百洁布3上下左右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达到清洁落地窗的目的。遥控无人机1在遥控器操纵下配合永磁铁6一起运动;百洁布3采用扣合式和含磁橡胶袋4连接便于对百洁布更换和清洗;含磁橡胶袋4被分隔成多个存储空间能防止磁铁粉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到含磁橡胶袋4的底部;保护层5对落地窗内侧玻璃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玻璃磨花。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落地窗除尘装置,它采用遥控无人机带动含磁橡胶袋飞行至高空的落地窗外侧,用包有保护层的永磁铁在楼层内部落地窗内侧吸附含磁橡胶袋,使百洁布在磁力作用下贴在落地窗上,上下左右移动永磁铁即可完成落地窗的清洁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保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落地窗除尘装置,它包括遥控无人机、连接支架、百洁布、含磁橡胶袋、保护层、永磁铁;遥控无人机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底部安装有含磁橡胶袋;含磁橡胶袋为中空的软质橡胶袋,其内部装有磁铁粉;含磁橡胶袋和百洁布相贴合的一侧设有暗扣的凸扣;百洁布和含磁橡胶袋相贴合的一侧设有暗扣的凹扣;含磁橡胶袋和百洁布之间通过暗扣结构活动式扣接一起;永磁铁位于保护层中;本发明一种落地窗除尘装置,它采用遥控无人机带动含磁橡胶袋飞行至高空的落地窗外侧,用包有保护层的永磁铁在楼层内部落地窗内侧吸附含磁橡胶袋,使百洁布在磁力作用下贴在落地窗上,上下左右移动永磁铁即可完成落地窗的清洁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丹;孙亮;肖力文;丁绵钢;戴若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陵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5.22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