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597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棉被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



背景技术:

棉被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床上用品,一般包括棉层和被套。目前在棉被加工行业,将棉层装入被套一般都是靠人手工完成的,没有一套专用的自动化设备。人工将棉层装入被套往往需要站在高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弄脏棉被。然而面对大而笨重的棉被时,需要多人操作才能完成。特别是在现代工厂大型流水线生产棉被时,手工操作越来越不能适应快节奏、高质量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主要目的在于使棉层平整地快速自动入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包括传送装置、套料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若干传动轴、若干直线传送机构、支撑部、第二驱动件、入套机构;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与一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各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固定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各所述传动轴上均固定套设有若干所述直线传送机构;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部的内侧,所述入套机构的两侧分别滑动固定于所述支撑部的两内侧,所述入套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入套机构的另一端处设有所述套料装置,所述入套机构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所述入套机构的上表面与所述直线传送机构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送料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限位传感器、控制系统,所述限位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支撑部的出料端,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限位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之间均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料装置包括套料筒、收料桌;所述套料筒固定于所述收料桌上,与所述入套机构相配合;棉层入套前,待加工被套套于所述套料筒上。

优选的,还包括两导轨,两所述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部的两内侧,所述入套机构包括支撑框、若干上承件;所述支撑框的两外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导轨相配合,若干所述上承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所述上承件为杆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若干第一槽钢、若干撑板、若干第二槽钢、若干立杆、若干横杆、若干吸盘;所述立杆通过所述吸盘固定于地面,所述立杆上端固设有所述第二槽钢,所述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之间。

优选的,所述直线传送机构为皮带传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电机或液压马达。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直线驱动的动力源。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个数为2个,两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部的两内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通过所述传送装置内设有所述直线传送机构,将棉层从送料端运输到位于出料端的入套机构,所述入套机构将棉层平整地装入事先套在所述套料筒上的所述待加工被套。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省时省力,能使棉层平整地快速自动入套,而且不会弄脏棉被;所述直线传送机构、所述支撑部的长度自由设计可满足同时运输多个棉层的需求,能适应现代工厂大型流水线生产棉被时快节奏、高质量的生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套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入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送装置;11、第一驱动件;12、传动轴;13、直线传送机构;14、支撑部;141、第一槽钢;142、撑板、143、第二槽钢;144、立杆;145、横杆;146、吸盘;15、第二驱动件;16、入套机构;161、支撑框;162、上承件;17、导轨;18、限位传感器;2、套料装置;21、套料筒;22、收料桌;3、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包括传送装置1、套料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第一驱动件11、若干传动轴12、若干直线传送机构13、支撑部14、第二驱动件15、入套机构16;所述第一驱动件11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部14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11的输出轴与一所述传动轴12固定连接,各所述传动轴12的两端分别转动固定于所述支撑部14的两侧,各所述传动轴12上均固定套设有若干所述直线传送机构13;所述第二驱动件15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部14的内侧,所述入套机构16的两侧分别滑动固定于所述支撑部14的两内侧,所述入套机构1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件15固定连接,所述入套机构16的另一端处设有所述套料装置2,所述入套机构16位于所述支撑部14的一端,所述入套机构16的上表面与所述直线传送机构13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支撑部14的另一端与送料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装置1还包括限位传感器18、控制系统(图中未画出),所述限位传感器18固定于所述支撑部14的出料端,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限位传感器18、所述第一驱动件11、所述第二驱动件15之间均为电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所述限位传感器18完成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11、所述第二驱动件15的运行和停止。

下面结合图1~3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启动所述第一驱动件11,所述第一驱动件11通过所述传动轴12驱动所述直线传送机构13,随之棉层从送料装置进入所述传送装置1,棉层在所述直线传送机构13的上表面向前运动;当棉层运到所述支撑部14的出料端时,所述限位传感器18接到信号后,控制系统命令所述第一驱动件11停止运行,所述第二驱动件15开始运行;然后所述第二驱动件11驱动所述入套机构16,所述入套机构16将棉层装入事先套在所述套料装置2上的待加工被套;所述限位传感器18检测到棉层装完之后,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15,驱动所述入套机构16快速回程到指定位置,等待进行下一个棉层的自动入套;通过控制系统使所述第一驱动件11、所述第二驱动件15交替运行。每次棉层自动入套前,需要工人将被套提前套于所述套料装置2上;所述限位传感器18只有同时检测到所述套料装置2上有被套和所述入套机构16时,控制系统才会命令所述第二驱动件15开始向前运行。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套料装置2包括套料筒21、收料桌22;所述套料筒21固定于所述收料桌22上,与所述入套机构16相配合;棉层入套前待加工被套套于所述套料筒21上。工人在装待加工被套时,需要先将被套翻过面来套在所述套料筒21上。

进一步的,如图3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还包括两导轨17,两所述导轨17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部14的两内侧,所述入套机构16包括支撑框161、若干上承件162;所述支撑框16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件1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161的两外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导轨17相配合,若干所述上承件162固定于所述支撑框161的上表面;所述上承件162为杆状结构。导轨的设计可方便所述入套机构16在所述支撑部14上自由滑动;将所述入套机构16设计成支撑框161、若干上承件162,有利于使结构变得简单、稳固、紧凑、轻巧;当棉层运动到所述支撑部14的出料端,若干所述上承件162支撑起棉层并将棉层装于事先套在所述套料筒21上的待加工被套。若干所述上承件162将棉层平整地装入事先套在所述套料筒21上的所述待加工被套;所述上承件162可设计为直杆,可以保证棉层在待加工被套内平整。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部14可设计成包括若干第一槽钢141、若干撑板142、若干第二槽钢143、若干立杆144、若干横杆145、若干吸盘146;所述立杆144通过所述吸盘146固定于地面,所述立杆上端固设有所述第二槽钢143,所述撑板142固定于所述第一槽钢141与所述第二槽钢143之间。所述支撑部14的这种结构比较稳固、紧凑、轻巧。吸盘使所述支撑部14稳定地固定于地面,也可方便拆卸。

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驱动件11设计为电机或液压马达,是为了给所述直线传送机构13提供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为了不增加其他运动转换的传动机构,使结构变得简单,所述第二驱动件15可设计为直线驱动的动力源,比如液压缸、气缸等直线驱动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件15的个数可设计为2个,两所述第二驱动件15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部14的两内侧;2个所述第二驱动件15同步驱动所述入套机构16的两侧,使所述入套机构16稳定地向前直线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棉层自动入套装置,通过所述传送装置1内设有所述直线传送机构13,将棉层从送料端运输到位于出料端的入套机构,所述入套机构16将棉层平整地装入事先套在所述套料筒21上的待加工被套。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省时省力,能使棉层平整地快速自动入套,而且不会弄脏棉被;所述直线传送机构13的长度可满足同时运输多个棉层的需求,能适应现代工厂大型流水线生产棉被时快节奏、高质量的生产。

可以理解的,所述撑板142、立杆144、横杆145、支撑框161、上承件162均可设计为钢材结构;所述支撑部14以及所述直线传送机构13的长度可自由设计,可同时运输多个棉层,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