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电热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733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双层电热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电热壶。



背景技术:

电热壶由于烹煮食物快、无油烟、安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电器。电热壶一般可以用来煮水、煮粥、煮养生食材等。为了提高电热壶的保温和隔热效果,双层电热壶应运而生。

双层电热壶主要包括:壶体和盖设在壶体上的壶盖,壶体包括内胆和套设在内胆外侧的外壳,外壳与内胆之间形成中空夹层。其中,内胆的底部设有用于对内胆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外壳包括壶身和位于壶身底部的底盖。为了使用户在烹煮时能够看到壶体内部液体的状况,保证安全放心的饮用,并提高电热壶的可观赏性,现有技术将内胆设置为透明内胆,将壶身设置为透明壶身,以使用户透过壶身和内胆清楚地看到壶体内部的液体状况。

然而,由于在加热时,加热装置的周围环境会较高,即,中空夹层的位于内胆与底盖之间的部分的环境温度比中空夹层的位于透明壶身与透明内胆之间的部分的环境温度要高,也就是说,中空夹层的下部分的温度高于中空夹层的上部分的温度,因此,在加热过程中,透明内胆下方的热空气会上升至透明壶身与透明内胆之间的空间,导致透明壶身的内侧凝结成水汽或形成水雾,导致电热壶的内部透明效果模糊,且会导致透明壶身的温度升高,降低了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电热壶,能够防止透明壶身的内侧形成水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电热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包括透明内胆和套设在所述透明内胆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和所述透明内胆之间形成中空夹层,所述透明内胆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外壳包括透明壶身和位于所述透明壶身底部的底盖,所述中空夹层内设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用于防止所述透明内胆下方的热空气进入至所述透明壶身与所述透明内胆之间的空间内。这样通过在外壳与透明内胆之间的中空夹层内设置隔离件,通过隔离件将中空夹层的上部分和下部分隔离开,从而使得透明内胆的下方的热空气不会流动至透明壶身与透明内胆之间的空间内,从而使得透明壶身内侧不会产生水雾或模糊效果,提高了电热壶的外观美感和用户体验感,同时使透明壶身的温度不会升高,保证了壶体的防烫效果。

可选的,所述隔离件位于所述透明壶身的底端与所述透明内胆之间。

可选的,所述隔离件为所述透明壶身的底端朝向所述透明内胆延伸,并抵接在所述透明内胆外壁上而形成。这样通过透明壶身底端延伸形成的凸环对透明内胆下方的热空气进行阻挡,避免热空气向上流动。

可选的,所述隔离件上还套设有弹性密封件。这样可进一步提高隔离效果。

可选的,所述隔离件为密封圈。这样直接在中空夹层内安装密封圈,使密封圈与中空夹层的壁之间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对中空夹层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隔离,装配非常方便。

可选的,所述隔离件为环状的吸水棉。这样当透明内胆下方的热空气向上流动,流动至吸水棉所在位置时,吸水棉会将热空气中的蒸汽吸收掉,从而阻止其继续向上流动至透明壶身与透明内胆之间的空间,隔离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可选的,所述透明壶身的一侧具有手柄,所述透明壶身的与所述手柄连接的一面上开设有出气孔。这样中空夹层内的气流能够直接从出气孔流出,避免中空夹层内气压过高而导致壶体炸裂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底盖的顶部设有定位槽,所述透明壶身的下边缘固定在所述定位槽内。装配时,将透明壶身的下边缘直接插入至定位槽中即可实现透明壶身与底盖之间的固定,装配方便且快速。

可选的,所述透明内胆的顶端与所述双层电热壶的壶口件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件。这样可以避免内胆的内腔中的蒸汽或液体从透明内胆的顶端进入至中空夹层内。

可选的于,所述透明内胆为玻璃内胆。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双层电热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11—外壳;111—透明壶身;112—底盖;11a—出气孔;11b—定位槽;12—透明内胆;10—中空夹层;10a—第一区;10b—第二区;13—手柄;14—壶口件;2—壶盖;3—加热装置;4—隔离件;41—弹性密封件;5—温控器;6—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双层电热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电热壶,包括:壶体1和壶盖2,壶盖2盖设在壶体1上。壶体1包括:透明内胆12和套设在透明内胆12外侧的外壳11,外壳11和透明内胆12之间形成中空夹层10。透明内胆12用于盛装液体,透明内胆12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用于对透明内胆12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外壳11包括透明壶身111和位于透明壶身111底部的底盖112。具体制作时,透明壶身111和透明内胆12可以由透明塑胶制成,也可以由玻璃制成,也可以是其他符合制作要求的透明材料。由于透明内胆12直接与液体接触,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较为优选的,透明内胆12为玻璃内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电热壶可以用于煮水,也可以用于煮粥、煮养生汤水等。

参照图1所示,中空夹层10具体包括:透明内胆12与透明壶身111之间的空间以及透明内胆12的下方与底盖112之间的空间,其中,透明内胆12与透明壶身111之间的空间用第一区10a来表示,透明内胆12的下方与底盖112之间的空间用第二区10b来表示。现有技术中,第一区10a和第二区10b连通,由于加热装置3位于透明内胆12的底部,在加热过程中,加热装置3周围的环境温度较高,即,中空夹层10的第二区10b的环境温度会比中空夹层10的第一区10a的环境温度要高,由于热空气较轻,第二区10b的热空气会上升至第一区10a内,使得透明壶身111内侧产生水雾,导致电热壶内部的透明效果变差,使用户无法清楚的看到壶体1内部的情况,且影响电热壶的美观性,同时还会导致透明壶身111的温度上升而影响电热壶的隔热效果,使用户体验感变差。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中空夹层10内还设有隔离件4,该隔离件4用于防止透明内胆12下方的热空气进入至透明壶身111与透明内胆12之间的空间内,即防止中空夹层10的第二区10b的热空气进入至第一区10a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层电热壶,通过在外壳与透明内胆之间的中空夹层内设置隔离件,通过隔离件将中空夹层的上部分和下部分隔离开,从而使得透明内胆的下方的热空气不会流动至透明壶身与透明内胆之间的空间内,即中空夹层下部分的热空气不会进入至中空夹层的上部分,从而使得透明壶身内侧不会产生水雾或模糊效果,提高了电热壶的外观美感和用户体验感,同时使透明壶身的温度不会升高,保证了壶体的防烫效果。

其中,隔离件4可以设置在透明壶身111的底端与透明内胆12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底盖112与透明内胆12之间,只要能够使透明内胆12下方的热空气无法进入至透明壶身111所在的区域即可。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隔离件4位于透明壶身111的底端与透明内胆12之间,具体地,隔离件4可以为透明壶身111的底端朝向透明内胆12延伸,并抵接在透明内胆12外壁上而形成。可以理解为,该隔离件为环状板,该隔离件和透明壶身111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与透明壶身111为可拆卸式连接。通过该隔离件4实现了中空夹层10的第一区10a和第二区10b之间的隔离,当透明内胆12下方的热空气向上流动至隔离件4位置处时,隔离件4对热空气起到阻挡作用,使其无法进入至透明壶身111与透明内胆12之间的区域。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离效果,隔离件4上还套设有弹性密封件41,弹性密封件41可以为橡胶圈,也可以为硅胶圈,或者是其他具有弹性的密封件。

此外,本实施例的双层电热壶还包括:壶口件14、手柄13等,具体地,壶口件14位于壶体1的顶部,外壳11的顶端和透明内胆12的顶端与壶口件14连接,壶盖2盖设在壶口件14上。手柄13位于壶体1的一侧,通过手柄13可方便地将电热壶端起或放下。壶口件14、手柄13等和现有技术的电热壶的结构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参照图1所示,为了方便拿取壶盖2,本实施例的壶盖2上还设有壶盖手柄。具体地,底盖112的顶部设有定位槽11b,壶口件14的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定位槽,在安装时,透明壶身111的上边缘固定在壶口件14的定位槽中,透明壶身111的下边缘固定在底盖112的定位槽11b中,装配方便且快速。其中,透明内胆12的顶端与壶口件14连接,且为了防止透明内胆12的内腔中的蒸汽或液体从透明内胆12的顶部进入至中空夹层10内,较为优选的,还可以在透明内胆12与壶口件14的连接处设置密封件6,以提高透明内胆12顶部与壶口件14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中空夹层10内还设有温控器5,温控器5连接在加热装置3的下方,温控器5用于控制加热装置3的加热温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透明壶身111的与手柄13连接的一面上开设有出气孔11a,这样中空夹层10内的气流能够直接从出气孔11a流出,避免中空夹层10内气压过高而导致壶体1炸裂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双层电热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隔离件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件为密封圈。即,仅通过密封圈实现中空夹层10的第一区10a和第二区10b之间的隔离。具体实现时,密封圈可以为硅胶圈,也可以为橡胶圈。密封圈的一侧与透明内胆12的外壁抵接,密封圈的另一侧与透明壶身111的内壁底端抵接或者与底盖112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密封圈与外壳11和透明内胆12之间为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通过在中空夹层内设置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实现气密封闭,从而使得透明内胆的下方的热空气不会流动至透明壶身与透明内胆之间的空间内,即中空夹层下部分的热空气不会进入至中空夹层的上部分,从而使得透明壶身内侧不会产生水雾或模糊效果,提高了电热壶的外观美感和用户体验感,同时使透明壶身的温度不会升高,保证了壶体的防烫效果。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结构的双层电热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隔离件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件为环状吸水棉。具体地,可以通过防水黏结剂将吸水棉固定在中空夹层10内,也可以在中空夹层10内设置卡条,通过卡条对吸水棉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环状吸水棉的横向尺寸与中空夹层的内腔横向尺寸匹配。当透明内胆12下方的热空气向上流动,流动至吸水棉所在位置时,吸水棉会将热空气中的蒸汽吸收掉,从而阻止其继续向上流动至透明壶身111与透明内胆12之间的空间,隔离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