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105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的内胆10’取出后,发热盘20’仍在继续加热,此种设计结构在用户忘记拔电时,烹饪器具1’一直加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锅;发热盘组件,设置在外锅的底部;内胆,可置于外锅内,压设在发热盘组件上;保护装置,设置在外锅的外底壁上,靠近发热盘组件;其中,当内胆放置于外锅内时,挤压发热盘组件向下运动,进而触发保护装置接通电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锅、发热盘组件、内胆及保护装置。将内胆放入外锅内时,由于重力作用,内胆压挤与之连接的发热盘组件,使得发热盘组件向下运动,进而推压保护装置,使得保护装置动作,进而接通烹饪器具的电源;取出内胆时,由于去除了外力,发热盘组件复位、保护装置复位,进而断开电源,烹饪器具停止加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内胆取出后烹饪器具的发热盘继续加热,而发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安全系数。同时,该装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造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固定部,设置在发热盘的底壁,穿过外锅的底部;导向部,设置在固定部所在端面,伸出外锅的底部,导向部朝向保护装置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固定部及导向部。内胆放入外锅内时,由于重力作用,内胆压挤与之连接的发热盘,使得发热盘和导向部一起向下运动,进而触发保护装置接通烹饪器具的电源;取出内胆时,由于去除了外力,发热盘和导向部复位、保护装置复位,进而断开电源,烹饪器具停止加热;进一步的,固定部设置在发热盘底壁,限制了发热盘相对于外锅底部的运动路径,保证了整机运转的稳固性。同时,该结构设计合理,互换性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固定部包括:固定柱,设置在发热盘的底壁,穿过外锅的底部;第一弹性部,套设在固定柱上,抵设在发热盘和外锅的内底壁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弹性部套设在固定柱上,抵设在发热盘和外锅的内底壁之间,使得内胆压挤与之连接的发热盘时,第一弹性部压缩,使导向部向下运动,进而触发保护装置接通烹饪器具的电源;取出内胆时,由于去除了外力,第一弹性部恢复弹性形变,发热盘复位,进而断开电源,烹饪器具停止工作。该固定部限制了发热盘相对于外锅底部的运动路径,保证了整机运转的稳固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保护装置包括:支架组件,设置在外锅的外底壁上;推杆组件,设置在支架组件上;开关,设置在支架组件上,靠近推杆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架组件设置在外锅的外底壁上,安装稳固不易晃动,且该支架组件拆卸方便,维护维修成本低;进一步地,推杆组件设置在支架组件上,使得内胆放入外锅内时,由于重力作用,内胆压挤与之连接的发热盘,使得发热盘和导向部一起向下运动,进而推压推杆组件,使得保护装置动作,进而接通电源;取出内胆时,由于去除了外力,推杆组件复位,进而断开电源,烹饪器具停止工作,且该结构设计合理,互换性好;进一步地,开关设置在支架组件上,节省了安装空间,且避免开关因受外力作用而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设置在外锅的底部的外壁;第二支架,扣合在第一支架上;开关设置在第一支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关设置在第一支架上,节省了安装空间,且避免开关因受外力作用而损坏;进一步地,第二支架扣合在第一支架上,便于安装,方便后续的拆卸及维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推杆组件包括:推杆,推杆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二弹性部,套设在推杆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推杆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对推杆的运动范围进行了限制,保证了保护装置运行的稳固性;进一步地,将第二弹性部套设在推杆上,使得内胆放入外锅内时,由于重力作用,内胆压挤与之连接的发热盘,使得发热盘和导向部一起向下运动,进而推压推杆运动,压缩第二弹性部,使得保护装置动作,进而接通电源;取出内胆时,由于去除了外力,推杆在第二弹性部作用力的作用下复位,进而断开电源,烹饪器具停止工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穿过第一支架的上端面,将推杆一端卡设在第一支架上,第一凸出部靠近导向部;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穿过第二支架的底部,将推杆安装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第二弹性部套设在第二凸出部上,抵设在第二支架的内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推杆通过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进一步地,第二弹性部套设在第二凸出部上,抵设在第二支架的内壁,当推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压缩第二弹性部,当外力撤出时,第二弹性部恢复形变,进而使得推杆复位,将推杆的一端抵设在第一支架上,实现了对推杆的运动限位。该装配结构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便于量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推杆设置有伸出部,伸出部朝向开关一侧;其中,当内胆放置于外锅内时,内胆由于重力作用挤压发热盘组件向下运动,使得导向部推压第一凸出部,进而由伸出部推压开关而触发保护装置接通电源。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伸出部设置在推杆上,当内胆由于重力作用间接挤压第一凸出部向下运动时,伸出部推压开关,进而触发保护装置接通电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伸出部朝向开关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倒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伸出部朝向开关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倒角,使得内胆由于重力作用挤压发热盘组件向下运动,通过导向部推压第一凸出部,使得伸出部的倒角与开关相接触,并推压开关进而触发保护装置接通电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开关为微动开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微动开关具有反应灵敏、无延迟的优点,且该微动开关生产成本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一弹性部为弹簧;第二弹性部为弹簧。

在该技术方案中,弹簧制造工艺成熟简单,产品已标准化,后续维护维修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烹饪器具,10’内胆,20’发热盘;

图2和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烹饪器具,10外锅,20发热盘组件,202发热盘,204固定部,2042固定柱,2044第一弹性部,206导向部,30内胆,40保护装置,402支架组件,4022第一支架,4024第二支架,404推杆组件,4042推杆,4044第二弹性部,4046第一凸出部,4048第二凸出部,4050伸出部,406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和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包括:外锅10;发热盘组件20,设置在外锅10的底部;内胆30,可置于外锅10内,压设在发热盘组件20上;保护装置40,设置在外锅10的外底壁上,靠近发热盘组件20;其中,当内胆30放置于外锅10内时,挤压发热盘组件20向下运动,进而触发保护装置40接通电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1包括:外锅10、发热盘组件20、内胆30及保护装置40。将内胆30放入外锅10内时,由于重力作用,内胆30压挤与之连接的发热盘组件20,使得发热盘组件20向下运动,进而推压保护装置40,使得保护装置40动作,进而接通烹饪器具1的电源;取出内胆30时,由于去除了外力,发热盘组件20复位、保护装置40复位,进而断开电源,烹饪器具1停止加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内胆30取出后烹饪器具1的发热盘202继续加热,而发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安全系数。同时,该装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造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用户体验。具体的,保护装置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孔,外锅10的外底壁上设置有定位柱,利用连接件穿过定位孔固设在定位柱内,进而将保护装置40安装在外锅10的外底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发热盘组件20包括:发热盘202;固定部204,设置在发热盘202的底壁,穿过外锅10的底部;导向部206,设置在固定部204所在端面,伸出外锅10的底部,导向部206朝向保护装置40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发热盘组件20包括:发热盘202、固定部204及导向部206。内胆30放入外锅10内时,由于重力作用,内胆30压挤与之连接的发热盘202,使得发热盘202和导向部206一起向下运动,进而触发保护装置40接通烹饪器具1的电源;取出内胆30时,由于去除了外力,发热盘202和导向部206复位、保护装置40复位,进而断开电源,烹饪器具1停止加热;进一步的,固定部204设置在发热盘202底壁,限制了发热盘202相对于外锅10底部的运动路径,保证了整机运转的稳固性。同时,该结构设计合理,互换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固定部204包括:固定柱2042,设置在发热盘202的底壁,穿过外锅10的底部;第一弹性部2044,套设在固定柱2042上,抵设在发热盘202和外锅10的内底壁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弹性部2044套设在固定柱2042上,抵设在发热盘202和外锅10的内底壁之间,使得内胆30压挤与之连接的发热盘202时,第一弹性部2044压缩,使导向部206向下运动,进而触发保护装置40接通烹饪器具1的电源;取出内胆30时,由于去除了外力,第一弹性部2044恢复弹性形变,发热盘202复位,进而断开电源,烹饪器具1停止工作。该固定部204限制了发热盘202相对于外锅10底部的运动路径,保证了整机运转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保护装置40包括:支架组件402,设置在外锅10的外底壁上;推杆组件404,设置在支架组件402上;开关406,设置在支架组件402上,靠近推杆组件404。

在该实施例中,支架组件402设置在外锅10的外底壁上,安装稳固不易晃动,且该支架组件402拆卸方便,维护维修成本低;进一步地,推杆组件404设置在支架组件402上,使得内胆30放入外锅10内时,由于重力作用,内胆30压挤与之连接的发热盘202,使得发热盘202和导向部206一起向下运动,进而推压推杆组件404,使得保护装置40动作,进而接通电源;取出内胆30时,由于去除了外力,推杆组件404复位,进而断开电源,烹饪器具1停止工作,且该结构设计合理,互换性好;进一步地,开关406设置在支架组件402上,节省了安装空间,且避免开关因受外力作用而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支架组件402包括:第一支架4022,设置在外锅10的底部的外壁;第二支架4024,扣合在第一支架4022上;开关406设置在第一支架4022上。

在该实施例中,开关406设置在第一支架4022上,节省了安装空间,且避免开关406因受外力作用而损坏;进一步地,第二支架4024扣合在第一支架4022上,便于安装,方便后续的拆卸及维护。具体的,开关406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一支架402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利用连接件穿过第一定位孔固设在第一定位柱内,将开关406安装在第一支架4022上;进一步地,开关406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第二支架402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利用固定件穿过第二定位孔固设在第二定位柱内,将第二支架4024扣合在第一支架402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推杆组件404包括:推杆4042,推杆4042连接第一支架4022和第二支架4024;第二弹性部4044,套设在推杆4042上。

在该实施例中,推杆4042连接第一支架4022和第二支架4024,对推杆4042的运动范围进行了限制,保证了保护装置40运行的稳固性;进一步地,将第二弹性部4044套设在推杆4042上,使得内胆30放入外锅10内时,由于重力作用,内胆30压挤与之连接的发热盘202,使得发热盘202和导向部206一起向下运动,进而推压推杆4042运动,压缩第二弹性部4044,使得保护装置40动作,进而接通电源;取出内胆30时,由于去除了外力,推杆4042在第二弹性部4044作用力的作用下复位,进而断开电源,烹饪器具1停止工作。具体的,第一支架4022和第二支架402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推杆4042嵌入到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中,进而实现第一支架4022和第二支架4024对推杆4042的导向作用及对推杆4042运动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推杆404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出部4046,第一凸出部4046穿过第一支架4022的上端面,将推杆4042一端卡设在第一支架4022上,第一凸出部4046靠近导向部206;推杆404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部4048,第二凸出部4048穿过第二支架4024的底部,将推杆4042安装在第一支架4022和第二支架4024上;第二弹性部4044套设在第二凸出部4048上,抵设在第二支架4024的内壁。

在该实施例中,推杆4042通过第一凸出部4046和第二凸出部4048连接第一支架4022和第二支架4024;进一步地,第二弹性部4044套设在第二凸出部4048上,抵设在第二支架4024的内壁,当推杆4042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压缩第二弹性部4044,当外力撤出时,第二弹性部4044恢复形变,进而使得推杆4042复位,将推杆4042的一端抵设在第一支架4022上,实现了对推杆4042的运动限位。该装配结构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便于量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推杆4042设置有伸出部4050,伸出部4050朝向开关406一侧;其中,当内胆30放置于外锅10内时,内胆30由于重力作用挤压发热盘组件20向下运动,使得导向部206推压第一凸出部4046,进而由伸出部4050推压开关406而触发保护装置40接通电源。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伸出部4050设置在推杆4042上,当内胆30由于重力作用间接挤压第一凸出部4046向下运动时,伸出部4050推压开关406,进而触发保护装置40接通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伸出部4050朝向开关406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倒角。

在该实施例中,伸出部4050朝向开关406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倒角,使得内胆30由于重力作用挤压发热盘组件20向下运动,通过导向部206推压第一凸出部4046,使得伸出部4050的倒角与开关406相接触,并推压开关406进而触发保护装置40接通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开关406为微动开关406。

在该实施例中,微动开关406具有反应灵敏、无延迟的优点,且该微动开关406生产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弹性部2044为弹簧;第二弹性部4044为弹簧。

在该实施例中,弹簧制造工艺成熟简单,产品已标准化,后续维护维修成本低。

具体实施例中,保护装置40的具体动作过程如下所示:保护装置40设置在外锅10的外底壁上,微动开关406设置在第一支架4022上,当内胆30放入外锅10内,内胆30会挤压发热盘组件20向下运动,在其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发热盘202上的导向部206会压动推杆4042,使微动开关406接通,烹饪器具1通电工作;反之,当把内胆30从外锅10内取出后,第一弹性部2044恢复弹性形变,进而推动发热盘202复位,导向部206离开推杆4042,推杆4042在第二弹性部4044的作用下复位,使得微动开关406断开,烹饪器具1停止工作。此装配结构的优点为:放入内胆30到外锅10内,烹饪器具1才可通电工作,当把内胆30从外锅10内取出,微动开关406断开,烹饪器具1断电停止工作,起到自动识别保护作用,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存在。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