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0499发布日期:2019-06-13 15:3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电热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热水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电热水壶一般包括有用于盛放水等液体的壶身,以及位于壶身底部,用于设置加热盘以及其它电路或元件的底盖。目前,为了提升电热水壶的外观美观度,在电热水壶的壶身以及底盖的外表面上通常会采用喷油、丝印、电镀等方式进行表面处理,以达到更为美观的视觉效果,或者进行图案标识等。

然而,采用喷油、丝印或者电镀等表面处理方式对壶身以及底盖进行表面处理,壶身及底盖的表面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腐蚀,或者因外力接触而产生磨损,从而影响表面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壶,能够对经过表面处理的易磨损部位进行保护,同时不影响易磨损部位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壶,包括底盖和用于盛放待加热液体的壶身,底盖位于壶身底部,底盖和壶身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上具有易磨损部位,电热壶还包括透明外壳,透明外壳围设在易磨损部位的外侧,以保护易磨损部位。这样易磨损部位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仍能透过透明外壳而让用户看到,不会影响到外观美观度;同时,透明外壳实现了易磨损部位和外界之间的隔离,有效地避免了外界对易磨损部位的磨损和腐蚀。

可选的,易磨损部位设置在底盖的外侧壁上,透明外壳覆盖底盖的外侧。这样透明外壳可以对底盖外侧壁的易磨损部位进行保护。

可选的,透明外壳围设在底盖和壶身的侧面,且底盖和壶身上均设有定位槽,透明外壳的上缘卡设在壶身的定位槽中,透明外壳的下缘卡设在底盖的定位槽中。这样,透明外壳的上缘和下缘分别得到了壶身和底盖的固定,从而可以环绕设置在壶身和底盖的外侧。

可选的,底盖上的定位槽与壶身上的定位槽均为环形槽,且底盖上的定位槽的槽口与壶身上的定位槽的槽口相对设置。

可选的,透明外壳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卡扣件,壶身上具有与卡扣件匹配的卡槽,卡扣件抵靠在底盖的侧壁上缘,且卡扣件与卡槽扣合。卡扣件可以避免透明外壳的对应壶身外侧的部分在遭受外力冲击时,因内侧缺乏支撑而出现破损、凹陷等现象。

可选的,卡扣件包括连接部和卡合部,连接部的底端与透明外壳的内壁连接,连接部的顶端向透明外壳内侧凸出,卡合部位于连接部的顶端,且朝向连接部一侧弯曲。

可选的,卡扣件为多个,且多个卡扣件间隔设置在透明外壳的内壁上。这样可以在环绕壶身的多个方向上对透明外壳实现辅助支撑和定位。

可选的,电热壶还包括手柄,透明外壳的对应手柄的部位具有开口,手柄穿过开口并与壶身或者底盖连接。这样可以在电热壶装配时,使手柄能够穿过透明外壳并与电热壶的壶身相连接。

可选的,易磨损部位为表面经过喷油、丝印、印刷、磨砂、电镀、烫金、转印、镭雕或咬花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表面处理方式的部位。

可选的,透明外壳为玻璃外壳或者塑胶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盖;2—壶身;3—透明外壳;4—壶盖;5—手柄;11、21—定位槽;22—卡槽;31—卡扣件;32—开口;311—连接部;312—卡合部;a—易磨损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热壶,包括底盖1和用于盛放待加热液体的壶身2,底盖1位于壶身2底部,底盖1或壶身2的外表面上具有易磨损部位a,电热壶还包括透明外壳3,透明外壳3围设在易磨损部位a的外侧,以保护易磨损部位a。

其中,电热壶具体包括有具有内腔,以用于盛放待加热液体的壶身2,以及位于壶身2底部,用于设置发热盘以及其它电路和元件的底盖1。此外,壶身2的内腔开口处一般还设置有可开闭的壶盖4,以打开内腔或者使内腔成为一个封闭的腔体。为了提升电热壶的美观度,或者实现标识功能,在电热壶的壶身2和底盖1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上具有经过表面处理的部位,该部位一般是通过电镀、丝印等方式处理而成,所以当该部位受到外力磨损或者化学侵蚀时,表面很容易受到磨损,因而经过表面处理的部位也是电热壶表面内的易磨损部位a。为了对壶身2或者底盖1的易磨损部位a进行保护,电热壶还包括有透明外壳3,透明外壳3能使光线透过,从而让用户能够透过透明外壳3而直接看到壶身2或者底盖1表面,因而易磨损部位a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仍能透过透明外壳3而让用户看到,不会影响到外观美观度;同时,透明外壳3覆盖在易磨损部位a的外侧,从而实现了易磨损部位a和外界之间的隔离,这样外界的物体或者外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不会直接接触到易磨损部位a,有效地避免了外界对易磨损部位a的磨损和腐蚀。

具体的,目前电热壶的壶身2以及底盖1上的易磨损部位a通常为表面经过喷油、丝印、印刷、磨砂、电镀、烫金、转印、镭雕或咬花处理中一种或者几种表面处理方式的部位。

一般的,由于电热壶的壶身2和底盖1所用的材料不同,而构成底盖1的材料一般为塑胶等需要通过表面处理,以增加外观美观度的材料,所以,易磨损部位a通常位于电热壶的底盖1上。此时,易磨损部位a位于底盖1的外侧壁,而透明外壳3覆盖底盖1的外侧,这样透明外壳3可以对底盖1外侧壁的易磨损部位a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外壳3覆盖底盖1的外侧时,透明外壳3的大小和覆盖范围并不局限于仅仅围设在底盖1的外侧,而是可以包括底盖1和壶身2两部分,只要保证透明外壳3能够覆盖住位于底盖1外侧壁的易磨损部位a即可。

此外,透明外壳3可以为多种不同的材料,例如是玻璃外壳或者透明的塑胶外壳等。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透明外壳3的覆盖范围一般可包括底盖1和壶身2两部分,以便形成较为整洁的外观效果。此时,透明外壳3为中空筒状结构,透明外壳3围设在底盖1和壶身2的侧面,且底盖1和壶身2上均设有定位槽,透明外壳3的上缘卡设在壶身2的定位槽21中,透明外壳3的下缘卡设在底盖1的定位槽11中。这样,透明外壳3的上缘和下缘分别得到了壶身2和底盖1的固定,从而可以环绕在壶身2和底盖1的外侧设置。

具体的,为了与透明外壳3的形状相匹配,底盖1上的定位槽11与壶身2上的定位槽21均为环形槽,且底盖1上的定位槽11的槽口与壶身2上的定位槽21的槽口相对设置。由于透明外壳3一般为筒状结构,所以透明外壳3的上缘和下缘一般都为环状。环形槽可以与透明外壳3的环状边缘相匹配,并将透明外壳3的边缘卡设在其中。由于底盖1上定位槽11的槽口与壶身2上定位槽21的槽口相对设置,所以可以分别在透明外壳3的上缘和下缘形成对透明外壳3的定位,从而将透明外壳3固定在上下两个定位槽之间。

一般的,由于底盖1的直径通常大于壶身2中部的直径,为了为透明外壳3提供较好的支撑和固定,在透明外壳3和壶身2的外侧壁之间还可以设置额外进行加固及支撑的结构。具体的,透明外壳3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卡扣件31,壶身2上具有与卡扣件31匹配的卡槽22,卡扣件31抵靠在底盖1的侧壁上缘,且卡扣件31与卡槽22扣合。由于卡扣件31抵靠在底盖1的侧壁上缘,所以底盖1的侧壁上缘可以和底盖1的定位槽11共同提供对透明外壳3的固定效果,而卡扣件31与卡槽22之间的扣合匹配,还能够在卡扣件31的延伸方向上提供对透明外壳3的支撑与限位,避免透明外壳3的对应壶身2外侧的部分在遭受外力冲击时,因内侧缺乏支撑而出现破损、凹陷等现象。

具体的,为了实现支撑、加固以及进行辅助限位,卡扣件31可以有如下具体结构:卡扣件31包括连接部311和卡合部312,连接部311的底端与透明外壳3的内壁连接,连接部311的顶端向透明外壳3内侧凸出,卡合部312位于连接部311的顶端,且朝向连接部311一侧弯曲。此时,卡扣件31的连接部311和卡合部312共同构成一个钩状结构,该钩状结构能够卡在卡槽22中,完成透明外壳3与壶身2之间的固定和连接。

其中,为了在环绕壶身2的多个方向上对透明外壳3实现辅助支撑和定位,卡扣件31可以为多个,且多个卡扣件31间隔设置在透明外壳3的内壁上。通常的,卡扣件31可环绕壶身排布,且卡扣件31之间等间隔设置。

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实现电热壶的拿取,电热壶还包括手柄5,透明外壳3的对应手柄5的部位具有开口32,手柄5穿过开口32并与壶身2或者底盖1连接。用户在拿取电热壶时,可以通过握持手柄5而完成电热壶的拿取。透明外壳3上的开口32能够供手柄5穿过,从而使电热壶在装配时,手柄5能够穿过透明外壳3并与电热壶的壶身2相连接。具体的,透明外壳3上的开口32可以为孔或者槽等不同形式。

本实施例中,电热壶包括底盖和用于盛放待加热液体的壶身,底盖位于壶身底部,底盖或壶身的外表面上具有易磨损部位,电热壶还包括透明外壳,透明外壳围设在易磨损部位的外侧,以保护易磨损部位。这样易磨损部位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仍能透过透明外壳而让用户看到,不会影响到外观美观度;同时,透明外壳实现了易磨损部位和外界之间的隔离,有效地避免了外界对易磨损部位的磨损和腐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