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的可变色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6675阅读:2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调节的可变色窗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色窗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调节的可变色窗帘。



背景技术:

窗作为建筑中最常用的透光、透气的设计,自古以来就被古人广泛运用。在中国,窗最早是被用作屋顶的烟囱被流传下来的。最早的窗帘是用树叶、竹片、芦苇或兽皮制作的,这就是最早的窗帘,由于其简单,易于制作,同时兼具美观和保护隐私的效果,一直流传至今。起先人们没有布也没有纸,他们用树叶当窗帘,后来在人们有了布,也就是有了丝绸之后,皇族和贵族的有钱有势的人们就有丝绸当窗帘了,再后来蔡伦发明改进了造纸术之后,大多数普通人们家庭都可以有纸当窗帘了。窗帘能使人心情愉悦,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主人品位的表现,是生活空间的精灵,总之,花点时间去选个窗帘,有时还真是个体味生活的好方式。现代由于消费者审美的转变及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窗帘不仅体现一个房间的表情,也反映了主人的生活品味和情趣,一款落落大方、简约高雅的窗帘,可以为居室锦上添花。除了装饰功能外,窗帘的材质、功能、舒适度也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隔热保温窗帘、防紫外线窗帘与现代简约风格的窗帘也越来越多,纷纷受到广大消费者和白领们的追捧。现代窗帘多样多式,如果有一种可以一帘多用的窗帘,那么会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的可变色窗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调节的可变色窗帘,包括:窗体、安装条、转轴、窗帘片、连接齿轮、传动轴、动力电机,所述的窗体为现有的窗口,所述的安装条固接在窗体两侧,所述的窗帘片为矩形,窗帘片数量为多个,所述的转轴固接在窗帘片的两端,所述的转轴通过轴承座连接在安装条内,所述的传动轴通过轴承座连接在安装条内,所述的连接齿轮固接在转轴与传动轴上,且连接齿轮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的动力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窗帘片中心层为变色材料,中心层两侧设置有透光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力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变速箱,且动力电机通过信号线与外界光度感应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条内侧设置有弹性垫片,所述的弹性垫片为圆弧形钢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窗帘片的上下端设置有塑料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2.自动操作、使用方便;

3.外形美观、密封性好、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自动操作、外形美观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窗帘片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体;2-安装条;3-转轴;4-窗帘片;5-连接齿轮;6-传动轴;7-动力电机;8-弹性垫片;9-塑料片;10-变色材料;11-透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的可变色窗帘,包括:窗体1、安装条2、转轴3、窗帘片4、连接齿轮5、传动轴6、动力电机7,所述的窗体1为现有的窗口,所述的安装条2固接在窗体1两侧,所述的窗帘片4为矩形,窗帘片4数量为多个,所述的转轴3固接在窗帘片4的两端,所述的转轴3通过轴承座连接在安装条2内,所述的传动轴6通过轴承座连接在安装条2内,所述的连接齿轮5固接在转轴3与传动轴6上,且连接齿轮5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的动力电机7的输出端与传动轴6通过联轴器连接。

所述的窗帘片4中心层为变色材料10,中心层两侧设置有透光层11,窗帘片4可变色进行,大大提高了美观度;所述的动力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有变速箱,且动力电机7通过信号线与外界光度感应器电性连接。利用外界光度感应器控制动力电机7旋转;所述的安装条2内侧设置有弹性垫片8,所述的弹性垫片8为圆弧形钢片。弹性垫片8利用自身的弹性,可提高两侧的密封性;所述的窗帘片4的上下端设置有塑料片9。塑料片9可提高窗帘片4之间的密封性。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的可变色窗帘,使用时,利用外界光度感应器控制动力电机7旋转,让传动轴6带动转轴3旋转,从而让窗帘片4旋转,改变窗帘的开关角度,改变透光的大小,其中的窗帘片4可进行变色,大大提高了美观度;弹性垫片8利用自身的弹性,可提高两侧的密封性;塑料片9可提高窗帘片4之间的密封性,大大提高了窗帘在使用中的密封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